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师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264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师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师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师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师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师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师用.docx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师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师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师用.docx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师用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导学案(教师用)

课标解读

1.气温与降水的分布及成因

2.等温线图的判读

重点难点

等温线图的判读

学法建议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学过程

一、气温的分布(自主学习)

1.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的水平分布,主要受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在等温线图上其分布特征为:

(1)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北半球:

1月(冬季)等温线比7月(夏季)密集,说明北半球冬季南北温差大于夏季,

南半球:

相反。

(2)冬季:

北半球等温线在大陆凸向赤道,在海洋凸向极地:

反映同一纬度上,陆地冷于海洋,夏季时相反。

南半球因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因此,等温线相对比较平直。

遇到陆地的地方也发生类似北半球的弯曲情况。

(3)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减温率因地面性质、高度、季节、昼夜以及天气状况的不同而异。

整个对流层平均,高度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ºC。

但受特殊原因的影响,局部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逆温。

出现气温逆温的大气层,称逆温层。

逆温层中暖而轻的空气在上面,使大气层变得比较稳定。

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发展,大气扩散能力弱,大量水汽、烟、尘埃等聚集在逆温层下,使能见度变坏,污染物质不易扩散,易造成空气污染。

(4)暖流经过地区,气温高。

寒流经过地区,气温低。

2.气温的分布:

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2页图)

3.气温的变化(年变化  日变化)

日变化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温差

午后2时(地方时)左右

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

7月

1月

气温年较差

北半球海洋

8月

2月

二、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

等温线是地图上气温相等的点的连线,等温线图是气温水平分布状况的专用地图。

阅读和应用等温线图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

1.等温线图的判读内容

(1)判读气温最高月与最低月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区分南北半球和海陆分布。

北半球陆地上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海洋上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8月和2月;

南半球陆地上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l月和7月,海洋上的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2月和8月。

(2)判读重要等温线经过的地区,明确气温的水平分布大势(递变规律)。

如最冷月15℃、0℃等温线,最热月20℃、25℃等温线等。

它们往往是划分不同的温度带和气候带的重要指标。

(3)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得出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

1冬密夏疏:

冬季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夏季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

2温带密,热带疏:

温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比较稀疏,这是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密海疏:

陆地上的等温线比较密集,海面上的等温线比较稀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

(4)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单条线可分段分析),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和地形的关系

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如果地球有一个均一的表面,则等温线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但由于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不一定与纬线一致,经常发生弯曲。

只要等温线发生了弯曲,就说明了该地气温受到了大气环流、洋流、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就要从这几个因素入手,进行分析,以便找出原因。

等温线的走向有以下几种类型:

1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如图:

(图l)

2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

如图(图2)

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

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由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高度每增加100米,温度降低0.6℃(图3)

 

(5)判读等温线的弯曲状况,探讨影响气温的因素。

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三.读图分析中国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合作探究)

 

季节

分布特点

成   因

关键点、线

冬季1月

南北温差大

①纬度位置: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则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气温比南方低;

②冬季风对北方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

①1月。

℃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②冬季我国最低温出现在漠河。

夏季7月

南北普遍高温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则获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多少,气温相差不大且普遍较高。

最低温出现在青藏高原,最高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

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自主学习)

1.降水形成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做上升运动,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主要降水类型

降水类型

空气上升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热空气受热强烈膨胀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

赤道及其两侧,中纬度大陆夏季的午后。

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接触,暖湿气流沿锋面抬升冷却

降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

中纬度地区。

地形雨

暖湿气流遇到较高的山地被迫在迎风坡抬升。

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

台风雨

中心气压低,气流螺旋式旋转强烈上升。

强度很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低纬度大陆东岸沿海

3.降水的空间分布(下图)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可大致分为四个降水带。

(1)赤道附近多雨带:

赤道及其两侧。

海面辽阔,太阳终年接近直射,蒸发强,高温高湿,气压低,对流旺盛,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带。

年降水量约为2000一3000mm。

(2)副热带少雨带:

从赤道向南北两侧,气压抬升,至南北纬15一35º,为副热带高压带,受气流下沉和信风影响,云雨难生成,降水量最少,年降水量500mm以下。

此带的大陆西岸和中部,受干热信风的影响,降水更少,不足200mm,形成大面积沙漠;但此带的大陆东南部,受季风影响,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

迎风山坡的印度乞拉朋齐,是著名的多雨中心。

(3)中纬度多雨带:

西风带控制的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西风气流影响,锋面气旋活动频繁,降水量较多;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量也较多,一般年降水量在500---1000mm,但西岸比东岸降水更丰富。

如智利的西海岸年降水量可达3000一5000mm。

在大陆内部,西风气流和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形成大面积的沙漠。

(4)高纬度少雨带:

本带因纬度高,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含量少,不能形成大量降水,一般年降水量不超过300mm。

4.降水的空间变化

(1)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2)迎风坡多,被风坡少

(3)高压控制区降水少,低压控制区降水多

(4)暖流经过地区,降水多。

寒流经过地区,降水少

五.读图分析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合作探究)

空间分布

地区差异

地区分布不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一张家口-兰州一拉萨一喜马拉雅山东部。

夏季风影响

东南季风 东部地区

西南季风 西南地区    季风区

华南地区

长江中下游

西北深居内陆,将水少。

东南地区临海,降水多。

时间分布

季节变化

①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雨量占全年降水的80%左右,冬春少;

②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③季节变化大

主要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锋面雨带的进退)

东部雨带  5月 南部沿海

      6月 长江中下游

7.8月 华北 东北

9月 南撤

10月 结束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南方年际变化比北方小。

主要是有些年份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反常造成。

六.案例分析

例1.(2004·天津)读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是:

 

由此推断该区域冬夏季节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为:

 

(2)图中P地的年较差大约是,与附近同纬度相比,其年较差的特点是,形成原因是。

(3)该区域经济生产在全国占突出地位的有:

农业:

工业:

(4)该地区农业在全国占突出地位的优势条件与发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A.气候暖温;资源丰富B.土壤肥沃;技术落后

C.人口较少;能源不足D.水源充足;交通不便

例1.答案:

(1)气温年变化幅度由低纬(南)向高纬(北)增大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成因: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区域正午太阳高度和日照时间由北向南递增,且北部深受冬季风影响;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区太阳高度较冬季大,纬度高的地区日照时间较长,南北得到的太阳辐射热量相差较小

(2)39℃左右年较差较小该处位于大兴安岭,地势较高

(3)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森林基地我国重工业基地

(4)C

例2.右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市某日14时气温

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补绘35.0°C、35.5°C的两条等温线。

(2)简述上海市此时气温的分布规律。

 

(3)简述上海市在长江、沿海水运中的区位优势。

 

例2.答案:

(1)图略

(2)城区高,四周低。

(3)上海市位于长江航运出海的河运终点,位于国

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

例3.下面所示等温线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的是()

 

例3.答案:

C

例4.下列有关等温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暖流经过海区的等温线都向高纬突出

B.寒流经过海区的等温线都向高纬突出

C.7月份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D.1月份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例4.答案:

AC

例5.读我国东部某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

(1)一

(2)题。

(1)判断图中①②两地的气温()

A.①处在0℃以上,②处在4℃以上

B.①处在0℃以下,②处在4℃以上

C.①处在0℃以下,②处在4℃以下

D.①处在0℃以上,②处在4℃以下

(2)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A.②处可能为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

B.图示地区的耕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C.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①处的降水量稍多

D.如果该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土地的荒漠化

例5.答案:

(1)B

(2)C

例6.读我国某地1月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0℃等温线相当于我国的线。

(2)由A地中的4℃等温线可知,A处的地形是判断理由是

(3)B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说明B处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温度要(高或低),请简要说明其原因:

①B处北部可能有,②B处地形可能是

(4)图中中心部分地形可能是我国的()

A.塔里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东北平原

(5)B处北部的山地可能是()

A.阴山B.天山

C.秦岭、大巴山D.大兴安岭

例6.答案:

(1)秦岭一淮河

(2)山地或丘陵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趋势看,越向南气温越高,而在气温递增的中间区域又出现了较低气温的等温线,说明A地的地势较高,可判断为山地或丘陵

(3)高①山地阻挡北方来的冷空气②盆地地形

(4)C

(5)C

例7.2010课标全国文综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

A.4℃  B.12℃

C.16℃ D.18℃

例7

(1)答案:

C

(2)市中心从8日10时到9日10时气温变化

特点.

例7

(2)答案:

从8日10时起,气温逐步升高,到15时左右达最大值,以后逐渐降低至9日5时左右达最低值,以后又逐渐升高.气温呈波状起伏变化.

例8.2010课标全国文综,18分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

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

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

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

分布特点。

(12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

因。

(6分)

例8.答案(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

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

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O℃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

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低)。

(2)甲地雪期比乙地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

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解析〕(l)由题干信息知,雪期是指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

可理解为当地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

读图中经纬度,结合轮廓特点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

图中等雪期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且在中部地区向北凸出。

凸高为低,说明中部雪期较东西两侧短,即中部地区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

联系影响气温的因素,回忆气温高低与地形地势的关系,按题干要求组织答案即可。

(2)看清图右下角的图例,结合甲、乙两地的雪期和降雪量线的数值,不难得出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

雪期长短主要由气温决定,降雪量主要受水汽多少影响。

联系甲、乙两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找到差异的原因。

七.反思与总结

八.课后练习

1.

读世界某区域l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条等温线是该地区25℃、20℃等温线,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

C、D、E、F等温线都呈闭合状态,

主要影响因素是。

(2)图中等温线B与C数值不同,则等温线C的温度可能是()

A.15℃B.20℃C.22℃D,25℃

(3)图中东部岛屿的名称是,岛上等温线呈长带状的

原因是受的影响。

(4)描述B等温线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5)图中回归线经过的大陆东、西两岸太阳辐射和气温有何差别?

试分析其原因。

 

思维分析:

(1)如果只受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应该大体与纬线平行;等温线呈闭合状,则主要是由于地形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A是25℃等温线,B是20℃等温线,说明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5℃,等温线C介于A和B之间,但和B不同,则等温线C的数值是25℃。

(3)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中间高四周低,所以等温线呈长带状分布。

(4)受海洋的影响,等温线和海岸平行分布。

(5)由于受洋流和天气的影响,东、西两岸太阳辐射和气温有所不同。

1.答案:

(1)地形

(2)D

(3)马达加斯加岛地形

(4)特点:

B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原因:

受海洋及寒流的影响程度大,近岸地区气温降低,等温线与海岸平行。

(5)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气温高。

原因是东岸受暖流影响,而西岸受寒流影响,大陆西岸比东岸太阳辐射强。

因为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早少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2.读右图判断河段和晨昏线的组合,正常状况下合理的一组是()

A.有凌汛现象/晨线

B.无凌讯现象/晨线

C.有凌汛现象/昏线

D.无凌汛现象/昏线

2.答案:

B

3.右图为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气温这样分布的主导

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季风

3.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