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9144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docx

历史人民版高考复习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1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3.影响

(1)经济基础

①生产力: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②生产组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经济结构:

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④城乡结构: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2)阶级关系: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4)英国:

打造“世界工厂”(人民版)

①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③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建立维护自由主义的经济原则。

④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⑤英国企业界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⑥大力兴办教育。

(5)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2.成就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发展:

令人瞩目。

(4)科学技术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漫画解史]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村的发展。

它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资本及原料。

这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有利于英国近代化进程的发展;它使大批农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说明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和野蛮性。

[构图解史]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问题探究1]“工场”和“工厂”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样的吗?

提示:

否。

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后者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问题探究2]第一次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吗?

提示:

否。

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纺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化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化。

 

4.垄断组织的出现

(1)条件

①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诞生。

②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③工业规模扩大使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目的:

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

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4)影响

①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在对外政策上纷纷加强侵略和扩张。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三世界市场的形成

[构图解史]工业革命的影响

[概念阐释]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

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轻巧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

[构图解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构图解史]世界市场的形成

互动探究史料研读

主题  技术革新与产业重组——两次工业革命

一 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

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二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三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评论曼彻斯特

[教你读史] 解读史料一时注意省略号前后的叙述。

省略号前的内容说明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基本形成。

省略号后的内容说明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世界历史形成。

史料二反映了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技术创新,由时间“1914年”判断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取得的成果,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助于垄断组织的产生。

史料三中“污秽”“肮脏”“野蛮”等说明了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史料三中“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成了野蛮人”?

应该怎样正确应对文明转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影响:

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

(2)原因:

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影响:

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3)理解:

工业文明在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在加紧剥削工人阶级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和破坏。

应对:

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发展;建立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历史解释

从社会转型视角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工业革命下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工业现代化转型:

工业革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城市化转型: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社会思想转型:

资本主义经济的工业化和法国革命力量的发展,使种种新学说在1815年以后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普遍发挥了作用。

(5)社会形态转型:

经济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主题  走向整体的世界——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 

二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年份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1820~1840年

2.9%

2.81%

1840~1860年

3.5%

4.84%

1860~1870年

2.9%

5.53%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

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

三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全球通史》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了英国的市场遍布世界,说明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注意图片中箭头方向。

史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的增长及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的特点。

史料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市场的影响,即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

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料三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途径。

根据史料三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有哪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位:

英国处于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是世界经济霸主;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沦为英国的经济附庸。

原因: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国家;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掌握世界殖民霸权;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特征: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最先成为工业国家;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掠夺;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有国际贸易、殖民掠夺、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历史解释

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1.(2018·全国卷Ⅰ)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知识考查

史学素养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考查

历史解释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原因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研究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故B项正确。

历史研究没有唯一正确的观点,研究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结论都是基于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而得来的,故C项错误;后期的研究未必比传统观点更为可信,故D项错误。

2.(2017·全国卷Ⅰ)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知识考查

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考查

历史解释

答案 D

解析 分析材料信息可知,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提升的幅度大于工人阶级收入提升的幅度,这说明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同步增长,意味着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选D项,排除A项。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机器大生产,排除B项;此时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不能得出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排除C项。

3.(2016·全国卷Ⅱ)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知识考查

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

能力考查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素养考查

时空观念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816年以后,英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特别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业城市伯明翰、利物浦等,这反映出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也导致工业污染严重、城市环境恶化、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等情况的发生,故选A项。

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产业,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医疗技术水平是不断提高的,故D项排除。

考向分析:

本讲内容属于高频考点,试题既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又着重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并且从能力立意上切入角度往往出其不意。

备考时,应熟练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主干知识,提升史学素养。

预测1 考查美国的工业革命

(2018·内蒙古包头联考)下图反映了1790~1860年美国大陆人口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出美国(  )

A.工业化具备充足劳动力

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工业产品的市场日益广阔

D.对外移民的增长速度在加快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主要是美国工业革命时期人口在大幅增长,这会刺激工业产品的市场增大,即这一变化反映出美国工业产品的市场日益广阔,故C项正确。

选项A的“充足”不准确,材料并未显示这一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790~1860年奴隶制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并未扫清,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此时是外来移民的增长速度在加快而非对外移民的增长速度在加快,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

预测2 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

(2018·北京东城一模)托克维尔指出:

“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

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对此观点的全面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

B.工业文明造成了环境污染

C.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

D.工业文明带来了双重影响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可知工业文明带来了双重影响,故D项正确。

材料提到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但不全面,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工业文明造成了环境污染,但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说法有误,且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

预测3 政府在工业革命中的角色

(2018·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对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工业化,“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

对“马克思派”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资本积累和投资是政府干预的有效手段

B.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支持

D.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政府的保护与支持,故B项正确,A项错误。

政府支持是英国工业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C项理解不准确,故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市场机制,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