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9076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施工方案.docx

《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施工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施工方案.docx

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施工方案

钦州市金海湾大街改建工程

 

金海湾大桥引桥支座更换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项目经理部

 

一、编制依据

1、钦州市金海湾大街改建工程西大街工程桥梁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有关设计说明;

2、现行有关公路桥梁规范、规程、规则及标准:

2-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7-2006)

2-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3、《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

2-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件》(城市建设部分)(建标【2000】202号)

2-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

2-8、《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J23-2008

2-9、《建构筑物托换技术规程》CECS295:

2011

2-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二、编制范围

钦州市金海湾大街改建工程西大街工程桥梁施工工程的相关工作,内容包括:

金海湾桥引桥支座更换

三、编制原则

1、按照合同文件所规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轻重缓急,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施工,在工期安排上尽可能提前完成。

2、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

3、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和顺序,正确选用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均衡生产。

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有序地进行。

4、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注重环保。

严格组织、精心管理,文明施工,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5、严格执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四、工程概况及病害

金海湾大街位于钦州市南部,整体呈东西走向,全线与金海湾大桥(钦江三桥)为界,分为西大街及东大街两段,金海湾西大街道路全长6.64KM,金海湾大桥(钦江三桥)为(11*25m预应力小箱梁+(55+98+55)m预应力砼连续钢构+9*25m预应力小箱梁。

桥梁主要的病害为:

金海湾大桥支座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

五、加固方案及内容

1、金海湾大桥:

主要对全桥引桥支座更换。

支座更换布置图

六、施工现场布置

该项主要施工内容为更换橡胶支座,拟计划10月25日开展施工,需对该桥进行全封闭施工。

七、施工组织

1、施工总体目标

(1)、施工组织机构

为了安全、优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我们计划安排素质高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伍完成施工任务,以项目部经理部为管理中心,全面负责本项目工程的施工组织指挥工作,包括施工组织计划制定实施,施工工艺、技术、劳动调配工作。

 

项目经理:

黄世相

⑵、组织机构图:

副经理:

杨通国

技术负责人:

张振样

工程技术部

安质环保部

务部

物资设备部

 

桥梁顶升施工作业队

桥梁伸缩缝施工作业队

梁支架施工作业队

桥梁桥面处理病害施工作业队

桥梁其他病害施工作业队

 

2、工期目标

本工程计划工期50天,从2013年10月25日开工至2013年12月15日完成。

3、质量目标

质量总目标是项目工程质量等级为合格,确保分项工程合格率100%。

4、环境保护目标

我们的目标是:

工程施工前、施工中,周围环境始终如一;施工后,交通行环境更加优良。

5、安全目标

本工程施工工地同时也是交通要道,施工同时涉及桥面交通繁忙,桥下高空作业,要加大安全投入,采取积极稳妥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8、主要设备清单及各项指标

本项目计划使用的顶升设备是:

YD1000-45型顶推式千斤顶40台;ZB-500型电动油泵4台;另备12KW发电机一台;6.5KW发电机2台。

1、千斤顶的性能及技术参数

千斤顶是一种单油路液压专用千斤顶,主要由油缸和活塞组成,活塞端部安装有球形矫正装置,当向千斤顶供油时,活塞伸出油缸外,将需起顶的梁体顶举起来。

该千斤顶活塞的回程是通过外力(梁体自重)来完成的。

该千斤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千斤顶结构图及技术参数如下:

YD1000-45型顶推式千斤顶技术参数表

千斤顶型号

YD1000-45

技术参数

单位

公称压力

MPa

50

公称顶举力

KN

1000

公称行程

mm

45

九、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和工艺

1、金海湾大桥更换支座采取满堂脚手架作施工平台

(1)桥梁顶升更换支座操作平台方案:

金海湾大桥桥孔布置为(11m×25m)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55m+98m+55m)+(9m×25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小箱梁。

由于引桥圆板式橡胶支座(φ250×63)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基于大桥的安全考虑,受业主的委托,我单位对该桥支座进行更换,更换后的支座为φ350×63圆板式橡胶支座。

根据我们的工作人员的调查,金海湾大桥西引桥11×25m的桥墩高从8m到12m,东引桥9×25m的桥墩高从6m到8m左右,我项目部计划采用φ48钢管搭建工作平台,具体方案如下:

操作平台搭建高度为更换支座的桥墩的墩柱高度,也就是到盖梁的地面标高,下面以墩柱10m高为例作操作平台的设计。

操作平台只提供工作人员上桥墩检查支座安装质量的工作平台,不作为承重结构。

由于盖梁宽度为1.8m,墩柱直径为φ1.5m,盖梁长度为14.2m。

为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及工作需要,搭设平台拟采用17m宽,长度为引桥桥跨长度,西岸引桥长11×25m=275m。

东岸引桥长9×25m=225m。

纵向间距设为2.5cm,横向间距为2m。

第一层间距为1m,第二层到第六层间距为2.0m,顶层第七层加密为1.5M并满铺竹跳板作为工作平台。

该平台可以满足工作人员在桥下更换支座及修补桥梁裂缝、疏通泄水管。

引桥搭设具体尺寸图:

(见附表1)

(2)总体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施工准备

封闭交通

更换支座

交工验收

拆除施工平台

清理场地

 

2、同步顶升更换支座

(1)、工程特点

①金海湾大桥梁板间横向联系较为薄弱,上部结构整体顶升时对同步要求较高,避免引起梁板和桥面铺装的损坏;

②顶升部分为西引桥11跨及东引桥9跨简支变连续小箱梁,单片箱梁的实际重量在73~80T左右,五片箱梁加上上部结构(桥面铺装、护栏等),单跨约为600吨,桥面没有伸缩缝,宜整联同步顶升,为了不对梁板和铺装造成损坏,必须精确控制单墩顶升的高度。

③为了尽量避免对桥梁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同步顶升高度控制8mm以内。

(2)、工期目标:

50天

(3)、千斤顶布置图(见附表2)和同步顶升与支座更换的总体施工流程图

施工总体设计

施工准备

顶升设备校检调试

顶升设备安装

进行2mm试顶升

正式进行顶升

顶升阶段监测

 

分级顶升至施工所需高度

支座更换

落梁就位

 

(4)、顶升安全措施

①桥梁分幅顶升施工期间,采取全桥封闭交通;

②施工中,注意临时支撑要及时,支撑与梁体之间要密贴,防止由于支座脱空造成的梁体损坏。

③支座上、下钢垫板采用和钢结构相同的涂装,防止锈蚀。

④相邻墩柱的不同步性顶升误差不超过2mm;

(5)、同步顶升方案

本次针对金海湾大桥引桥11跨及9跨简支变连续小箱梁原橡胶支座进行更换施工。

在横桥向采用各主梁支点同步顶升(落梁)施工的方案。

梁体顶升、支座更换的主要施工步骤为:

施工准备→布置顶升支撑点→安装千斤顶及同步设施→设置监控系统→封闭交通→进行2mm试顶升→正式进行顶升→顶升就位后安装预制好的临时支撑→支座更换施工→落梁。

(6)、支座更换方案

原橡胶支座剪切变化、老化、开裂病害严重,失去其使用功能且梁端伸缩缝内存在混凝土垃圾,造成桥跨结构在均匀温差、活载的作用下,纵向变形受到约束。

为保证上部结构在荷载、温度变化和砼收缩徐变等因素作用下能自由变形,使结构的实际受力、变形情况符合设计意图,并保护梁端、台帽、不受损伤。

在施工方案编制过程中,我公司对金海湾大桥桥台和各跨盖梁处支座区域的施工操作条件进行了初步调查。

因支座处净高限制,部分无法直接在梁肋底面与台帽(盖梁)顶面之间直接安置顶升设备。

因此,针对现场条件,制定更换支座方案。

结合以往的支座更换经验,橡胶支座更换成功的关键在于梁体、台帽(盖梁)与支座接触面的调平,只有接触面完全水平,才能确保支座更换后于梁体、台帽(盖梁)密贴,均匀受力,避免以后发生剪切变形、膨胀开裂等病害。

(7)、同步顶升施工基本要求

①顶升技术及其施工工艺

随桥梁顶升既是在需要顶升部位设置临时顶升支撑,利用千斤顶和同步顶升设备对桥梁结构进行抬高或降低的移位操作,顶升就位后安放临时垫块且保证其稳定,对墩台、支座或主梁进行改造施工,最后安放支座、落梁。

通常情况下,桥梁顶升施工有如下步骤:

1)、施工准备;2)、在桥台(盖梁)上安放千斤顶;3)、监测设备的安装;4)、试顶升(问题反馈及处理);5)、正式顶升;6)、第一次顶升完成;7)、临时支撑的放置;8)、继续顶升至设计位置;9)、临时支撑的放置;10)、落梁至临时支撑上;11)、改造台帽(盖梁)、支座和梁底;12)、落梁,并清理现场。

②顶升的安全性

桥梁顶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保证顶升施工过程结构的安全。

顶升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

结构的安全性,设备的可靠性及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

1)确保梁体的整体安全性

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对简支后连续梁结构体系的特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同一桥跨内的梁体之间在横桥向通过横隔板(梁端)、桥面板、湿接头联结,在桥台处与引桥处、引桥处与主桥处之间设伸缩缝,而箱梁端简支支承于刚性盖梁梁上。

如果在顶升过程中横桥向的相邻顶升点出位移不能同步,则会形成附加内力,对梁与横隔板、桥面板的连接部位受力安全非常不利。

从纵桥向受力方面考虑,在桥台处同步顶升梁体时,会在桥台与相邻桥墩间产生竖向位移差,理论上该位移差不会产生附加内力,但如果桥台处顶升位移过大,对结构安全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梁体的整体安全性,必须严格保证横桥向各主梁处的顶升位移同步,且尽量减小总顶升量,只要满足旧支座能够取出,新支座能够顺利安装以及上楔形块和下垫石修补的操作条件即可。

2)确保顶升点处上、下结构的局部安全

由于在顶升过程中,梁体和台帽(盖梁)顶升着力点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该处需要专门的加强设计,保证在顶升过程中临时支撑区域不会出现局部破坏,避免造成梁体结构整体破坏,本桥拟在每片梁的连续端布置一个千斤顶,同时尽可能地使得顶升着力点靠近原连续段的中点位置。

尽量不改变梁体的内力状态,保证结构完全。

3)确保桥台、盖梁的整体安全

顶升过程中,由于支座反力施加位置的变化,桥台、盖梁的内力状态可能存在一定变化,且往往会增加下部结构所受偏心弯矩,而原结构设计时并未加以考虑,因此考虑尽量减小顶升对桥台、牛腿受力的不利影响。

4)确保顶升过程中的施工安全

顶升过程中梁体吨位较大,如果出现某些千斤顶漏油或故障,可能导致梁体的从横向不均匀顶升,严重时可能导致梁体倾覆,因此,需在梁体顶升过程中采用安全钢垫板进行保护,保护梁体不发生整体倾斜。

同时,顶升时要分批次缓慢顶升和回落,不能一次到位。

但需相邻墩柱的不同步性顶升误差不超过2mm。

另外,还要关注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脚手架防护、用电等安全问题。

③、顶升施工可行性要求

1)、桥梁顶升施工是对既有桥梁的改造,故存在较多的约束条件,建设工程中已用的一些较好方案在实际桥梁顶升中存在无法实施的现象。

千斤顶、辅助支撑往往需要设置在墩台帽上狭小的空间内,甚至有时根本无法直接安置,需要专门设计托架以作为支撑平台。

2)、千斤顶、辅助支撑的布设方案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才能灵活应对现场的各种复杂限制条件。

3)、顶升方案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针对金海湾大桥的结构、构造特点,可操作性受制约的因素为千斤顶尺寸、安放位置、施工操作空间等要求。

4)、对于千斤顶尺寸、安放位置和施工操作空间的问题,可根据现场构件尺寸和空间位置,灵活选择千斤顶类型及其支撑位置。

5)、在荷载的作用下,千斤顶的油压达到预定值时需要一个反应时间,并且冲击荷载对千斤顶油缸会造成损伤,因此,考虑到顶升过程中的安全以及顶升设备正常工作的要求,本次在更换支座的整个过程中,对该桥进行全封闭施工。

④顶升过程控制要点

1).桥梁同步顶升的安全控制设计

由于液压缸安装的误差及顶升过程中其他不利因素的影响,在顶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微小的不均匀性,且桥梁存在纵,横坡,为防止梁体倾覆和滑移,保证桥梁顶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采用必要的限位措施。

桥梁各支座反力不同,为保证同步顶升,液压系统应满足各液压缸压力自动调整,以适应上部负载。

以顶升位移为主要控制指标,通过对顶升力合理控制完成桥梁顶升,同时使桥梁的附加内力最小。

桥梁顶升过程中,为了防止梁体扭曲、应力集中和开裂,各顶升点必须进行局部加强,并保持位移同步。

2).桥梁同步顶升的临时钢垫块支撑设计

顶升过程应采用分级顶升,每一级行程的最大位移控制在1mm以内,顶升速度控制在3分钟1mm以更为平稳(规范规定2分钟1mm),顶升到位后,自动锁定千斤顶,不回油。

对千斤顶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在千斤顶锁定后,一般安装临时钢垫块作为辅助支撑,防止出现突发情况。

3).桥梁顶升过程的同步监控

桥梁的同步顶升需分级完成,因此对桥梁顶升过程中的整个运动轨迹、整体姿态、结构的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控室关乎于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监控内容包括桥梁整体姿态、位移、结构应力等,监控工作要贯穿于顶升、持荷和落梁的整个施工过程中。

本次监控对象主要是上部结构。

根据金海湾大桥的结构特点,主要监控内容为:

①各顶升点处梁体的竖向及纵、横向位移,各主梁端部横隔板顶,底及桥面板的应力;②边跨空心梁梁肋竖向裂缝病害及梁端附近斜裂缝的发展情况;③派专人对桥面铺装进行外观检查。

4).各施力点顶升力的有效传递

由于千斤顶顶升力较大,各施力点的反力需要安全、有效的传递至下部结构或者临时支撑,同时不能造成结构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予以保证。

5).顶升梁段对桥梁其他部位影响

对于已建成的桥梁,顶升施工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

金海湾大桥各跨梁体在同步顶升抬高过程中,必然会对如伸缩缝、管线、防撞护栏等构造物产生影响,梁端部的垃圾清理工作必须符合要求。

因此在顶升之前需要详细调查、确保施工工程和结构的安全。

6).落梁后梁底标高控制

对于已建成桥梁,梁体就位后,恒载作用下的内力分配已完成,因各种主梁端有横隔梁联结,必须保证顶升前后梁体的相对位置不变,除了保证各片梁体在上升阶段位移量一致外,还要确保落梁后,各片主梁底面标高变化量相等,且恢复至更换前的标高,保证梁体落梁后的结构安全。

(8)、同步顶升与支座更换施工

①、顶升前后的桥梁检测

顶升施工之前有必要对顶升桥跨及其相应的上、下部结构进行全面地检测,以了解桥梁结构现状,避免已有病害对顶升施工的安全性造成隐患,也便于在顶升过程中对已有病害做进一步观测:

另一方面顶升施工结束后也需要全面检测,对比顶升施工前的状况,以判断顶升施工是否对桥梁结构造成损伤,若有损伤,则需要采取相应的维修加固措施。

②、外观缺陷检查

1).主梁调查

调查主梁的裂缝情况并详细记录和分析原因,对裂缝按照加固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2).梁端横隔板调查

调查横隔板横向联系状况,有无损伤,判断是否需要加固,以保证顶升过程的结构安全。

3).支座检查

调查该桥支座形式,查明支座是否老化,变形是否过大,位置是否正确;检查支座是否脱空或缺失;检查支承垫石顶面是否有裂开、积水等现象,可采用凿除面层用环氧砂浆缝补的方法进行修补。

根据支座现状,判断其能否将上部结构的作用顺适、安全地转移到桥台、盖梁上去,是否能保证上部结构在支座上自由变形,以便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计算图式相符合。

4).桥台及盖梁检查

检查桥台台帽及盖梁有无裂缝,有无渗漏水现象发生;检查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对盖梁的竖向裂缝做进一步检查,按照加固要求进行处理。

检查基础有无明显沉降、偏移等位移出现,有无冲刷现象发生等。

5).桥面及其它附属设施检查

对桥面铺装等进行检查,记录其工作状况,如裂缝位置、形状等,以便于顶升前、后的对比分析。

③、桥梁材质检查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破坏都是从混凝土或钢筋的材料劣化开始的,环境条件的自身因素都可以引起材料的劣化,其中,多数材料劣化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如混凝土碳化和钢筋锈蚀是由于空气、水、酸雨以及氯化物等造成的。

结构材质是和结构外观缺陷检查同步进行的,本次需调查混凝土强度,碳化深度及钢筋锈蚀情况。

3、顶升过程关键技术方案

⑴、顶升准备工作

①、搭设施工平台

首先搭设脚手架和平台,检查梁,墩柱的外观质量,清理杂物等,清楚无关的约束。

要求施工平台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一定的竖向和水平推力作用,变形小,稳定性高。

平台与梁底保持足够的空间,能确保施工检测人员的可操作性。

②.支撑点处局部加强

本次顶升,初步拟定千斤顶底面支撑于桥墩桥台,千斤顶顶面支撑于箱梁主梁端湿接缝处梁肋。

但因实际操作条件的限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能需要做调整。

为了加强顶升着力点处的承压性能,更好地扩散应力,在千斤顶与台帽或盖梁以及与箱梁底面之间设20mm厚钢板。

千斤顶采用高度140mm~180mm,行程3~5cm规格,最大顶升吨位100吨。

为了保证千斤顶、辅助支撑竖直受力,在千斤顶安置前,对梁肋底面、台帽、盖梁顶面的着力点位置进行找平,采用打磨、批嵌结构胶的方法打磨校准水平。

③.梁板、盖梁加固

根据加固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裂缝处理,同时根据进一步的就近检查情况和探测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加固,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

如检查发现有其他裂缝病害或缺陷,在通知监理、业主后酌情进行处理。

④.千斤顶数量

根据理论计算的支反力以及顶升点位置设计千斤顶数量:

a.千斤顶的选用,首先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同时也考虑合适的本体高度,单片箱梁的实际重量在73~80T左右,五片箱梁的加上上部结构(桥面铺张、护栏等等),约为600吨。

桥面连续的位置提升约为600吨左右,我们将设置桥台5台提升力100T的桥梁专用千斤顶,极限提升力将达到500T,盖梁设置10台提升力100T的桥梁专用千斤顶,极限提升力将达到1000T。

拥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当达到顶升高度后,可以对千斤顶进行液压锁定,有效地实现落梁保护。

较多千斤顶的使用,有效地减小了桥台和箱梁在顶升时受到的应力,应力的最大值小于10MPa,远小于混凝土设计应力值。

部分因实际操作空间限制问题则通过由千斤顶高度110mm,行程3~5cm规格。

b.每一排顶升处顶升时,还要准备2个以上性能完好的千斤顶以备用。

共配制1000KN千斤顶40只。

⑤.顶升的顺序

先东岸9×25m引桥顶升(分左右幅顶升),后西岸11×25m引桥顶升(分左右幅顶升)。

⑵、千斤顶安装

①.将帽梁上残留混凝土以及杂物清理干净,在梁底布设千斤顶,并安装好配套油泵。

为保证顶时不顶伤梁板、帽梁及保持千斤顶与梁板相对稳定,每台千斤顶上下至少各配一块250mm*250mm*20mm钢板,应用垫板扩大千斤顶与主梁的接触面积,要求密合、平稳、不损伤梁体。

②.根据现场情况,在梁板底部均布设位移传感器,用于梁体顶升过程中的顶升监控。

③.对梁体进行试顶升,千斤顶必须按设计的行程同步顶升,应控制起梁速度在1mm/min左右,同时观测梁体起顶高度和千斤顶的起顶力,施行双控。

顶力为2MPa,以检查千斤顶、油泵的机械性能是否完好,油压千斤顶应保证油路良好,各并联千斤顶油压均匀,工作状态正常,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顶升。

检查完后卸载后即可进行顶梁作业。

⑶、试顶升

在正式顶升前进行试顶,试顶主要是为了消除支撑点下的非弹性变形,顶升装置验收合格后进行试顶加载,顶至主梁脱空2~5mm时停止,停放5~10min进行观察,无任何异常后方可开始整体顶升。

⑷、正式顶升

试顶升后,观察若无问题,便进行正式顶升。

将位移百分表安装在百分表支架上,对顶升监控设备位移读书进行清零,建立梁体顶升位移监控系统。

桥梁顶升后,位移百分表就会测量出相应的位移。

顶升梁体在顶升过程中最大位移量与最小位移量差值不超过1mm。

顶升到设计高度后,应垫实主梁,保证平稳可靠,回落千斤顶使梁板支承于支架上。

顶起过程中应对铰接缝、横隔板、梁体原有裂缝等进行监控。

观察在顶升过程中各个部位的应力、跨中的挠度变化、裂缝的发展,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顶升均匀,上部结构纵、横向不开裂,不破坏梁的整体性。

起梁时如果裂缝发展超过了规范和设计允许值,必须停止起梁,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再重新起梁。

⑸、顶升高度控制及顶升限位

①.顶升高度越大则结构安全和施工风险越大。

本次支座维修工程,仅仅是更换橡胶支座,不需要对其他构件或者设施进行大的改造,因此顶升高度的控制原则为:

主要以梁体和支座之间能脱空,旧支座顺利取出、新支座顺利安装便利为宜,越小越好。

本次同步顶升高度拟控制在8mm以内,根据施工期间的实际情况做必要调整;同一桥台(盖梁)上的支座间顶升横向、纵向高度误差应控制在1mm以内。

②.在更换支座过程中,为防止桥面结构发生偏位,可在桥面两侧设置限位装置,限制其横向移动。

由于该顶升工程顶升高度较小,不会超出盖梁两侧抗震挡块的高度范围,所以利用抗震挡块做横桥向限位装置;顶升前在两侧梁板与抗震挡块间的空隙内塞入一定厚度的钢板,留有2mm的空隙。

⑹、检测和维修处理

梁体顶升就位、稳定且辅助支撑安装就位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调整支座垫石厚度或梁底楔形块厚度,在结合面处理后采用结构胶直接批嵌以调整厚度。

支座垫石或楔形块处理后,用水准尺检测垫石顶面和梁底预埋钢板(或楔形块)底面是否已经水平,若不合规范要求,则需要重新调平。

另外,如预埋钢板已锈蚀则对预埋钢板进行除锈并涂刷一层环氧树脂,对如发现破裂的支座垫石则采用结构胶进行修补,为下一步的落梁做好准备。

支座垫石、梁底楔形块调平是支座更换整个环节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为避免新支座出现脱空、偏压、外凸鼓胀变形,保证落梁后新支座均匀受力,恢复支座的正常使用功能。

⑺、支座更换

顶升到位后,在支座边与板梁底间放入垫块,形成临时支撑点,防止因受力不均匀,引起局部承压破坏,取出病害支座并编号,准确记录支座位置。

根据记录位置准确放入新的支座。

⑻、落梁就位

新支座更换完毕及脱空支座垫实后即可缓慢落梁,同时逐步撤出垫块,填写支座编号,拍照存档。

十、施工进度计划

具体施工计划如下:

由于工期紧,计划于10月20日进场准备,先进行交通管制及搭设施工平台,计划10月25日开始施工,12月15日完成。

十一、施工技术组织保证措施

1、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熟悉合同文件及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领会设计图纸的意图。

2、编制好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认真研究图纸,详细制定各工序的施工方案,做好开工前的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