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8961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ocx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ocx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BJ/T01-69-2003

2003-01-14发布2003-02-01实施

前言本标准是依据市建委对“关于编制北京市建筑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报告”的批示,由本协会编制完成的。

自1997年本市开展创结构长城杯工程活动以来,尚未形成规范性的结构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企业渴望增加评审标准的透明度,为规范评审工作行为,本协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00年1月编制了“市优质结构工程初评检查质量标准”的试行稿,并开始在评审结构长城杯工程中进行试评及修改,直到2002年9月按照市建委的批示,依据《北京市建筑长城杯工程评审管理办法》和国家新规范、标准,结合本市创结构长城杯的实际情况,编制修改为本标准。

本标准为本市评审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奖项的评审标准,其内容是按照本市评审结构长城杯工程的实际作法和需要及其应具有的可操作性进行编制的。

原稿已经过3年的试评修改,并经组织审查后发布实施。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建议寄给本协会,以供修订参考。

本标准编制单位:

北京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协会

主编人:

刘仲元

编制委员会主任:

张寿岩

编制委员会副主任:

倪少勤、葛恒岳

编委会委员:

王恩华、戴学治、陈茂、李玲玲、李永维、王绮

日18月12年2002.

1总则………………………………………………………………………………………………2

2基本规定…………………………………………………………………………………………2

3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评审标准…………………………………………………………………3

3.1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评审标准…………………………………………………………3

3.2模板工程质量评审标准……………………………………………………………………4

3.3钢筋工程质量评审标准……………………………………………………………………6

3.4混凝土工程质量评审标准…………………………………………………………………9

3.5混凝土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工作质量评审标准……………………………………………12

4钢结构工程质量评审标准………………………………………………………………………12

4.1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评审标准…………………………………………………………12

4.2钢结构材料质量评审标准…………………………………………………………………13

4.3钢结构件制作质量评审标准………………………………………………………………13

4.4钢结构安装工程质量评审标准……………………………………………………………14

4.5钢结构施工资料管理工作质量评审标准…………………………………………………15

5砌体结构工程质量评审标准……………………………………………………………………15

5.1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评审标准…………………………………………………………15

5.2砌体工程材料质量评审标准………………………………………………………………15

5.3砌体砌筑工程质量评审标准………………………………………………………………16

5.4砌体工程质量评审标准……………………………………………………………………16

5.5砌体工程资料管理工作质量评审标准……………………………………………………17

6初评检查评议、评价方法………………………………………………………………………17

6.1初评检查项目及评议方法…………………………………………………………………17

6.2初评检查的评价方法………………………………………………………………………18

6.3结构长城杯工程评价方法…………………………………………………………………19

附录表1:

《结构长城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评价表》(略)

附录表2:

《结构长城杯工程混凝土模板工程/钢结构材料/砌体结构材料质量评价表》(略)

附录表3:

《结构长城杯工程混凝土钢筋工程/钢结构件制作/砌体砌筑工程质量评价表》(略)

附录表4:

结构长城杯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安装工程/砌体工程质量评价表》(略)

附录表5:

《结构长城杯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工作质量评价表》(略)

附录表6:

《北京市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综合评价表》(略)

《北京市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编制说明(略):

7附录.

1总则

1.0.1为了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本市结构长城杯工程的质量评审标准和评价方法,规范评审工作行为,依据《北京市建筑长城杯工程评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现行规范、标准,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主要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砌体结构工程,组织评审结构长城杯工程金、银质质量奖项。

1.0.3申报参评的建筑结构工程,应符合《》规定的评审范围和申报条件。

1.0.4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应依据《管理办法》规定的评审内容、方法和程序,组织初评小组对申报工程在正常施工过程进行随机初评检查评价和推荐,是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的基本程序和主要依据。

1.0.5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是评审出的结构精品工程。

应按照设计要求保证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耐久,确保建筑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

1.0.6本标准未纳入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经国家、市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定,且有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者。

经市建筑评审办公室核准可纳入评审。

1.0.7参加初评检查评价的人员,应了解所评结构专业技术知识及其专业施工技术,熟悉相关规范、规程、标准。

并应经过评审工作培训考核合格。

2基本规定

2.0.1评审结构长城杯工程,是以施工单位自检合格为前提。

其申报的结构工程项目,应有质量计划目标和质量保证预控措施。

有与工程规模、结构技术专业特点相适应的质量体系及有效的过程控制。

2.0.2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的结构类别和范围如下:

1、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工程及其附属的钢结构、砌体结构工程;

2、钢结构工程,包括钢结构构件制作、钢结构安装工程,防腐、防火涂装质量和钢结构工程附属的其它专业结构工程;

3、砌体结构工程,包括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结构、多孔砖砌体结构或其它具备评审条件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

4、上述评审范围结构工程附属的地下结构防水工程、回填土工程和隔墙、围护结构、填充墙砌体工程及其它与结构工程质量相关的分部、分项工程等。

2.0.3被初评检查的结构工程应符合以下条件:

1、现浇混凝土结构,应为正在浇注混凝土或拆除模板后保持结构工程原貌,且未经剔凿修补或磨涂处理过的结构工程。

2、钢结构,为主体结构安装及其围护结构安装工程,且钢结构防火涂料尚未涂装的结构工程。

3、砌体结构,为砌体砌筑过程及其墙体原貌,且墙面未经抹灰掩盖装修的砌体结构工程。

4、凡有不符合本条规定的结构工程不予初评。

结构次要部位有局部不符合者,应严、细抽查,并酌情降低评价。

5、国家、市明令淘汰的的结构材料和粘土实心砖砌体结构工程不予评审。

2.0.4评审内容,初评组可按照结构工程类别、专业技术特点和工程的功能、规模。

依据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及施工技术方案等实际条件。

结合对该结构工程评审项目的实际需要补充调整初评检查具体内容。

2.0.5结构工程所用的材料、构配件质量及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TvoC)的含量、释放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2.O.6依据《管理办法》初评方法规定如下:

l、每项结构工程组织初评检查二次,并实行初评过程淘汰制。

其中有一次初评检查综合评价不符合推荐结构长城杯条件者即行淘汰,取消其参评推荐资格。

对于结构工程规模大、结构造型和施工技术特别复杂者,可由初评组酌情增加初评检查一次。

2、两次初评检查均应是在结构工程施工操作过程进行抽查,即抽查混凝土浇注振捣或预应力张拉,钢结构安装,砌体结构砌筑等操作状态质量控制情况。

不具备者,可在初评两次的基础上随机增加抽查操作质量一次。

3、在规范、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主控项目和涉及工程安全、耐久及环境质量等分部、分项工程,应普遍抽查,一般项目重点抽查。

4、初评检查的基本方法,是内业管理与外业贯彻实施相对照,管理工作质量与结构工程质量相结合。

以观感质量为主、必要时辅以尺量,并依据规范抽查复试报告或质量合格证明文件。

3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3.1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评审标准:

3.1.1评审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是抽查项目的组织机构及其编制的管理文件、措施,对于实现项目质量目标的指导与控制作用。

参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结合结构专业特点抽查项目组织机构对其生产要素管理、现场管理等的组织协调情况。

重点抽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措施和质量体系在结构施工过程对内业、外业管理的运行程序及管理行为、水平、成果的有效性,初评评价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质量。

3.1.2项目的组织机构、质量体系、人员素质等与项目的规模、结构专业特点相适应。

管理规划、内容、程序能够满足项目管理要求。

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制度、措施可行。

质量控制、材料、技术、现场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责任落实,有严格的过程控制,体现持续改进过程,质量体系运行有效。

3.1.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内容和编制依据符合有关规定。

其中,直接涉及结构工程的内容符合实际,对结构工程施工具有合理的指导性。

工程概况,施工部署、主要施工方法、进度、资源配置、施工技术组织措施、技术经济指标,施工现场平面图等内容与工程性质、规模、特点和施工条件具有针对性。

(注重抽查项目中标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有关结构工程内容)。

3.1.4施工方案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

并针对分部、分项重点工程、关键施工工艺或季节性施工等均有方案和技术措施。

施工方案对项目任务、施工部署、施工组织、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和材料、质量等具体内容,均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1.5技术交底应是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具体化。

并应按项目施工阶段进行前期交底或过程交底。

有设计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等。

初评检查注重主体结构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地基基础工程,防水工程、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相关的预应力、预制装配、砌体、钢结构工程,回填土工程和结构中预留孔洞及预埋管线等隐蔽工程。

施工技术交底的内容,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1.6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资料和文件制度措施等应按规定具备审批手续。

在实施过程中有调整变更时,应对原文件资料进行修改或附有修改资料依据。

确保制定与实施的严肃性和文件资料真实、齐全。

3.1.7施工项目管理,应管理手段先进,技术创新,做到施工管理有程序,施工组织有秩序,工艺操作有规程,现场料具堆放整齐,标识清晰,场容整洁,文明施工。

3.1.8混凝土结构所属的预应力结构、预制装配结构、钢结构或砌体结构等,应结合其专业结构特点和设计要求,初评组可按实际需要相应补充调整本节各条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评审标准具体内容。

3.2模板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3.2.1评审模板工程,主要是抽查模板设计、制作质量和模板安装、拆除操作质量及其对混凝土结构质量反映的效果。

依据施工方案、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按照本标准综合评价模板工程质量。

3.2.2设计模板,应依据工程结构形式、施工方法、承受荷载,地基土类别和选用材料等条件。

模板、支架及节点构造应合理,并有足够的承载力、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且便于组装和支拆。

拼装型大钢模板、组合型小钢模板、滑升模板、模壳等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规程要求。

3.2.3设计模板的选型、选材和制作量,应力求资金投入合理,兼顾后续工程适用性。

模板的规格尺寸宜多标准型、少异型,多通用,多周转次数。

3.2.4模板制作,应保证规格尺寸准确,棱、角平直光洁,面层平整,拼缝严密。

采用封闭型模板宜设置排气孔;采用清水饰面混凝土的模板,其板面拼缝痕迹和棱角应不损坏或不影响清水饰面效果;采用毛面混凝土模板,其镶贴的内衬模(网格布、铅丝网)或毛面涂层应与模板内侧面固定牢靠,既便于脱模拆除,又防止振捣滑落。

新制作的模板应进行检查验收和试组装,并按规格类型编号标识。

钢模板及其支架、零部件应有防锈蚀措施。

3.2.5模板安装,应依据施工方案确保模板的位置线、轴线、标高、垂直度、结构构件尺寸、门窗、孔洞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

跨度等于或大于4m的粱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至3/1000。

起拱线要顺直,不得有折线。

3.2.6多层、高层结构工程,应采取分层分段支模方法,模板的竖向支架、支柱底部支承在土层地基时,基土必须坚实,并铺设垫板;雨期施工应有排水和防基土沉陷措施,冬期施工有防基土冻涨或融陷措施。

底部支承在.

下层楼板顶面时,应铺设垫板。

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或桁架支模。

上下层支架间应铺设垫板,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垂直在同一中心线上。

拉杆、支撑应牢固稳定,垫板应平整。

3.2.7模板安装应拼缝严密平整,不漏浆、不错台、不跑模,不涨模、不变形。

封堵缝隙的胶条、压缝软管或塑料泡沫条等物,不得突出模板表面,严防浇入混凝土内。

预埋件、螺栓、插铁、水、电管线、箱盒,应埋设位置尺寸准确,固定牢靠。

3.2.8结构工程后浇带或施工缝模板安装的位置、留置形式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并应安装牢固,确保留茬截面齐整和钢筋位置准确。

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板墙与顶板交角和楼梯、阳台、檐口、腰线、滴水槽等模板,应确保尺寸准确,棱角顺直、拼缝平整。

预应力筋、孔道,张拉端、固定端支承垫板、穴模等,必须位置尺寸准确,安装牢固。

3.2.9新钢模安装前,应在模板外侧刷防锈漆,内侧涂刷隔离剂(脱模剂),隔离剂不得影响结构和装修质量。

采用柴油、机油时(不得用粘稠黑色废机油)涂刷的油层应均匀适度,不得汪油、淌油。

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茬部位。

3.2.10混凝土接茬处施工缝模板安装前,应预先将己硬化混凝土表面层的水泥薄膜或松散混凝土及其砂浆软弱层剔凿、清理干净。

外露钢筋插铁沾有灰浆油污应清刷干净。

3.2.1l现浇结构模板安装质量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应符合规范和表3.2.1l的规定。

养,清理干净,涂刷油或隔离剂,并分类整齐堆放。

表3.2.11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允许偏差值m项检查方国家规范标结构长城杯标

1轴线位柱、墙、53尺

水准仪底模上表面标352拉线尺基510尺3截面模内尺柱、墙、,5

3

层高不大635m

经纬仪4层高垂直吊线尺大855m

相临两表面高低5尺22

表面平整6靠尺塞25

方2方尺塞7阴阳顺2线尺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拉线、尺量238

32中心线位移预埋管、螺栓9尺量拉线、0

10+,-螺栓外露长度,-+50

10中心线位移5预留孔洞尺量10

拉线、0

5,-,+100尺寸+中心线位移3-

11尺量门窗洞口5宽、高拉线、±-

对角线-6

5

中心线位移5

尺量插筋120

0,+10,外露长度+102.12模板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3.侧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以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预埋件或外露钢筋插铁不因1、1、

拆模碰挠而松动。

的规定。

2、、底模及其支架拆除,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3.2.122

3.1.12表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构件跨度(m)构件类型%)值的百分率(50≥≤2

75,≤>板28≥100

≥8

>≤8≥75梁、拱、壳≥100

>8

悬臂构件-≥100

3、3、预应力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及支架应在施加预应力以后拆除。

3.2.13结构拆除底模、支架应依据施工技术方案对其结构上部荷载及对方料具进行严格控制或经验算在结构底部增设临时支撑。

悬挑结构均应加临时支撑。

3.2.14模板的制做、安装和拆除,均应建立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验收制度。

拆除的模板,应及时维修保养,清理干净,涂刷油或隔离剂,并分类整齐堆放。

3.2.15模板工程质量初评检查方法,以观感质量为主、必要时对允许偏差值有疑项目辅以尺量。

观感质量初评检查主要是按照3.2节规定进行抽查,同时通过抽查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状况比照模板工程质量。

3.3钢筋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3.3.1评审钢筋工程,主要是抽查钢筋原材料、半成品加工和安装绑扎质量。

重点抽查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位置、间距、数量、节点构造,接头连接方式,连接质量、接头位置、数量及其占同截面的百分率,保护层厚度等。

按照北京地区工程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要求(含7度地区),注重抽查钢筋代换、弯勾角度、节点构造和绑扎要求等项内容以及与结构相关的预应力筋配置、铺设和张拉等项质量。

依据项目施工方案、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及有关专业规范、标准,并按照本标准综合评价钢筋工程质量。

3.3.2钢筋原材料(含钢筋、钢丝、预应力筋、钢绞线、钢板、型钢及焊条、焊剂等)应符合现行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

并按有关规定具备产品出厂合格证明,检验报告和进场复检报告。

3.3.3钢筋原材料入,出库应有管理制度。

应按进场批的级别、品种、直径、外形分垛堆放、妥善保管,并挂标识牌注明垛号、产地、规格、品种、数量、复试报告单编号、质量状态等。

3.3.4根据北京地区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代换和钢筋加工,当设计无要求时,各类建筑工程均按8度设防采取以下措施:

1、框架结构,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为135°,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箍筋直径d的10倍。

3、钢筋连接接头不宜设在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当无法避开时,可采用焊接接头或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

4、绑扎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绑牢,每个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相互间隔错开设置。

5、因缺少设计规定的钢筋品种、规格而采用其它品种、级别、规格的钢筋替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洽商手续。

3.3.5钢筋的调直、平直、冷拉、切断、弯曲、焊接等半成品加工质量,应符合规范、规程、标准和设计要求,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应按工程使用部位和规格、形状分类堆放。

有标识牌,注明钢筋编号、规格、尺寸和使用部位。

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l、冷拔钢丝盘条,应采用调直机调直切断配料。

热轧钢筋盘条,宜采用冷拉调直,应严格按照钢筋的级别、品种控制冷拉率。

定尺直条粗钢筋局部弯曲可采用锤敲平直或卡盘校直,防止敲击损伤钢筋或采用冷拉措施。

2、钢筋切断配料,应以钢筋配料表提供的钢筋级别、直径、外形和下料长度为依据。

钢筋表面应洁净、不得有颗粒状、片状锈蚀和飞边、翘皮、裂纹损伤及泥浆油污。

用于对焊、电碴压力焊焊接接头的钢筋,应将钢筋端头的热轧弯头或劈裂头L刀除,用于锥螺纹连接接头的钢筋应采用钢锯或无齿锯锯断,保证钢筋端头平直,直径无椭园、钢筋顶端叨口无有碍焊接和锥螺纹套丝质量的斜口、马蹄口或扁头。

3、钢筋弯曲加工的弯折角度大于或小于90°时,其弯弧内直径(弯心柱直径)和钢筋的形状、尺寸,均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箍筋弯钩两端平直部分长度相等,弯钩平整不扭翘。

箍筋的内净尺寸,应确保主筋绑扎就位和保护层厚度。

设计要求受力主筋、构造筋有弯折或末端有弯钩者,其弯折点位置、角度和弯钩尺寸、平整度等应符合要求。

钢筋安装绑扎质量,应保证钢筋级别、规格、直径、形状、尺寸、位置、排距、间距、根数、锚固长6.3.3.

度、节点构造、连接接头和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并应做到措施可靠绑扎牢固。

3.3.7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和绑扎搭接接头质量,同一构件内的接头相互错开和接头在连接区段长度为35d,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有接头钢筋截面积与受力钢筋总截面的比值,应符合规范规定。

其中:

l、焊接连接接头(电弧焊、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接头质量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

焊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焊接资格证书。

采用钢筋搭接电弧焊时,钢筋搭接端应先预弯后焊接,并保证两根搭焊钢筋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焊缝宽度应不小于主筋直径的0.7倍;焊缝厚度应不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

焊药皮必须清刷净。

焊缝符合质量标准。

采用闪光对焊时,钢筋对接的端头应除锈和油污,不得有弯曲。

接头焊缝金属熔透无过烧、无缩孔、裂纹,钢筋对接轴线不偏移,表面无烧伤。

用于屋面粱、屋架纵向受拉钢筋应除去接头的飞边、毛刺。

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竖向钢筋接头时,钢筋焊口至焊接夹具的钳口范围应除锈、钢筋端面宜平整。

焊包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等于或大于4mm。

接头无轴线偏移、弯折、咬边、气孔、烧伤等质量缺陷。

2、机械连接接头(不等强或等强锥螺纹、等强直螺纹、套筒挤压),接头质量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

采用不等强锥螺纹钢筋接头,加工制作和安装质量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109)。

连接套和钢筋锥螺纹套丝加工安装质量必须符合标准。

采用套筒挤压钢筋接头时,必须依据钢套筒技术条件选择钢套筒的机械性能、规格尺寸、硬度,严格控制挤压工艺操作质量。

钢筋机械连接操作人员应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具有岗位资格证书。

3、钢筋焊接网片的点焊加工制作质量、构造、搭接接头、锚固和技术性能等,应符合《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114)和设计要求。

3.3.8各种预埋铁件加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埋件所用的钢板、钢带,角、槽型钢等应规格尺寸准确,面层平整,边角整齐,不得有毛边,飞翅,与锚筋电弧焊接牢固,焊皮清刷干净,焊缝的宽度、厚度及焊口质量合格。

采用电弧焊封闭箍筋或按设计要求在结构钢筋架骨上焊接防雷地线、固定管线、线盒等,不得咬伤钢筋。

3.3.9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有施工技术方案。

无粘结和有粘结预应力筋的材料质量及制作安装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力学性能和外包层材料性能,选用锚具系统,固定端锚固、张拉端构造做法安装和预应力筋铺设等,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

2、有粘结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锚具选型制作,预留孔道,预应力筋铺设定位安装、灌浆孔、排水孔设置、预埋锚垫板安装定位等,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