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8924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

河北广平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9月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5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宋代家训的特点

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

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

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有发展,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合于一体。

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

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司马光《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

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

选官

以科举为主,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述家训,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家庭成员修身、齐家,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

其中,治生方面,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

宋人重视家庭治生,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

此外,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

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

宋人把俭朴当做自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打造渡航者,宜随力助之”(袁采《袁氏世范》)。

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即通过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的规范,将儒家思想贯彻其中。

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代家训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

宋人家训中也涉及许多教育原则,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

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

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如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告官、驱逐、移乡等。

   

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

有的宋代家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得到朝廷的许可与支持。

家训、法律中都有儒家思想的渗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训在强调修身、齐家之后,仍然怀抱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天下也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

所以在礼、法社会之中,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是略有侧重的,家训更侧重家庭的发展,而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注重教育,为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代家训不仅注重道德教育,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

B.注重家庭经济管理。

治生、制用是宋代家训的主要内容之一,叶梦得的《石林治生家训要略》与陆九韶的《居家制用》分别是其代表。

C.数量众多、种类繁多。

宋代家训专著与单篇计百余种,是家训史上数量最多的:

有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

D.与法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思想的角度推究,这种联系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宋代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为

顺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积极地纂述家训,家训因此而繁荣。

   

B.宋代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采用教育与惩罚并重

的方法,这些惩罚方式包括肉体惩罚、经济惩罚、精神惩罚等。

   

C.宋代家训中有不少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的东西,例如教育贵早、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

  

D.宋代家训把俭朴当做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提倡辩证的节俭,以量入为出为基本原则,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能吝惜财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内容丰富,涉及伦理道德、教育、经济、法律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B.宋代家训着眼于教导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宋代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因此迥然不同。

   

C.宋代家训的纂述虽然主观上只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繁荣、兴旺,局限于家族的利益,但在客观上对治国平天下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D.宋代家训适应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形势,重视治生、制用,以维持家族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也对科举进行经济支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

少遭兵乱,梁将霍存掠得之,养以为子。

后事粱太祖,太祖亦爱之,迁邠宁节度使。

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徙天平,与晋军相持河上。

庄宗灭粱,彦威自陕来朝,庄宗置酒,赐姓名日李绍真。

明年,徙镇武宁,从明宗击契丹,明宗爱其为人,甚亲厚之。

其后赵在礼反,彦威别讨赵太于邢州,破之,还以兵属明宗讨在礼。

明宗军变,纵火焚营噪呼:

“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归而不得耳!

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

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

”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许之,乃拥兵入城,彦威独不入。

部兵在外者皆溃去,独彦威所将五千人营城西北隅不动。

居二日,明宗复出,得彦威兵,乃之魏县。

庄宗崩,彦威从明宗入洛阳,首率群臣劝进,内外机事,皆决彦威。

彦威素与段凝、温韬有隙,因擅捕凝、韬下狱,将杀之,安重诲日:

“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

”彦威乃止。

彦威徙镇平卢。

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

夷狄之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

明宗本出夷狄,而彦威武人,君臣皆不知礼,动多此类。

然彦威客有淳于晏者,少举明经及第,遭世乱,依彦威。

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

天成三年冬,彦威卒于镇。

赠彦威太师,谥曰忠武。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B.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C.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D.彦威尝战败脱身走

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所历方镇/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上,指黄河北岸,黄河呈东西走向,上方为北方,故称之。

B.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C.举明经,是参加明经科考试,明经科也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D.夷狄,占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

也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彦威德才兼备,作战能攻能守。

他前有放回抓获的俘虏,感动敌将刘知俊,从而守住邠州的事迹,后有攻破邢州打败赵太的战功。

B.霍彦威出谋划策,帮助明宗脱身。

军变之时,他劝明宗暂时答应哗变军人的要求,率兵入城,自己带兵守在城外,以为接应之力。

C.霍彦威善于纳谏,故而少犯错误。

他接受了安重诲的建议,避免落下个借机报私仇的恶名;他倚重淳于晏,逐渐习得了君臣之礼。

D.霍彦威一心事主,死后谥为忠武。

他年少时于乱军之中被人收养,后来无论是跟随梁太祖东征西讨,还是侍奉后唐二主,都能尽心尽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

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

(2)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沉醉东风。

秋日湘阴①道中

赵善庆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傅黄②败柳。

【注】①湘阴:

县名,今属湖南,在湘江下游,滨临洞庭湖,擅山水之胜。

②傅黄:

涂染上黄颜色。

8、请赏析“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两句中“堆”、“染”二字的妙处。

(6分)

答:

                                                                            

9、试分析这支曲子中所表现出的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6分)

答:

                                                                           

10、诗文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

⑴.,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⑵.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⑶.,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⑷.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⑸.,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⑹.穷且益坚,。

酌贪泉而觉爽,。

(王勃《滕王阁序》)

⑺.故曰: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王烈:

甘做乡野一画贤

罗先哲

王烈学画之初,就对竹兰情有独钟。

四十余年来,他对宋代文同至清郑燮、蒲华等一百五十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力创新意,建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烈得知山东艺术学院院长于希宁教授家中有一部日文版的《支那书画大成兰竹集》。

这部书在山东已是孤本,于先生视为家宝,从不外借。

一个深秋飘雨的季节,王烈从淄博赴济南于先生家登门求借。

他首先做了自我介绍,又当场作画。

于先生被王烈的真诚和执著所感动,破例将画集借给王烈,但与其约法三章:

一是只能自己看;二是必须亲自送还,不准邮寄,不准托人捎送;三是限期七天。

王烈抱起画集,如获至宝地急速赶回淄博。

他买了几大包饼干,提了几暖瓶开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

整整五天六夜,他未走出房门,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看,又临摹了二百八十六张兰竹画。

第七天中午,王烈赶往济南,推开于先生的家门。

当于老得知他在五六天内竟然临摹了那么多兰竹画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王烈异常疲惫地赶回淄博,回到宿舍怎么也脱不下鞋子——脚背肿得撑破了皮,小腿肿得像牛腿。

正是凭着这种执著精神,他的绘画技法越来越精。

“师从古人,师从造化,师从我心”是王烈从事国画创作以来坚定不移的信念。

20 世纪70 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王烈九下江南写生。

其间,同去的画友都忙里偷闲逛城市,买东西,他则一头扎进竹林里,细细观察体会,找素材、写生,一画就是几个小时。

风雨雾露、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季节竹子的变化,历历在目,颇有心得。

每次从江南返回淄博后,几百张写生素材摆满了床上地下,王烈一张一张地回想着翠竹的长势与变化。

一时兴起,挥毫即作,江南幽篁,亭亭立于纸上。

每一张画中,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和才智,韵味无穷。

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经过多年的思索,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坚定不移地实践着。

一是探索画竹的构图,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人,亦不蹈今人,精、简、奇、崛;二是在题款上,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作和谐一体,珠联璧合。

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一篇散文里写道:

“王烈先生的兰竹,按其功力来说,已经可以进入大师之境界,但先生的闲云野鹤孤傲不群却影响了作品的传播。

“闲云野鹤,孤傲不群”。

王烈的身上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人的这种品格。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已届不惑之年的王烈,远离闹市,在颜山城南山顶一间小屋里住了下来——那原是看林人的山房,这座小山房,不足二十平方米,四周无路,全是碎石,路滑难行。

他在这里一住就是三年。

除非有紧急的事情他才下山到单位去,平常就在此专心致志地创作,生活非常艰苦,他却十分舒心。

1993 年内退后,王烈毅然离开城市,回到老家利津县台子庄的老宅子里。

干干净净的农家院落,低矮的院墙,简陋的木门,门上方镶着“兰竹

苑”的牌匾,院里栽种着翠竹和兰草,满院滴翠。

屋前有供来访朋友喝茶、聊天、下棋用的石桌石鼓。

堂屋门口贴着他书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

泥舍久居心自乐,下联为:

篱院长守身更舒。

横批:

老屋隐士。

有媒体记者采访他,问他为

何避居乡间,王烈坦诚地说:

“我作为一个画家,在什么情况下才觉得遗憾和愧疚?

决不是因为没有得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是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没有把内在的感情倾泻出来。

艺术需要孤独,艺术家需要静心。

王烈对自己的绘画要求非常严格。

每次画好一幅画,总是要挂在画室的墙上自己先看。

看上几天后觉得不足,心中萌生出新的章法和构思,就铺纸挥墨另画。

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每作一幅画他都认为不完美。

“画,愈画愈难。

”这是王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时常对人们说:

“我画画永远从零开始,永远在起跑线上。

王烈在艺术创造上一贯主张求真,鄙视哗众取宠,不愿包装与炒作,始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进行国画艺术的探索。

不逐名利,务实自励,默默耕耘。

“退掉官方协会茧,甘做乡野一画贤。

写兰写竹写自我,自由自在天地间。

”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传记开头详细记述王烈向于希宁教授真诚求借孤本的情形突出了王烈对绘画艺术的真诚热爱和执着追求。

B.在传承与变革的问题上,王烈认为艺术家应更多地师从古人,但不能拘泥于古人,更不必借鉴今人。

C.

王烈远离闹市、避居乡间的主要原因是要避开官场俗务,获得自由的创作空间,找到创作激情和灵感。

D.“画,愈画愈难”在文中的意思是当画艺达到极高境界后,再想有所突破、提升十分困难的。

E.王烈认为画家不应因为没有得

到地位、金钱和荣誉而遗憾和愧疚,而应因作品缺少激情和灵感而感到遗憾和愧疚。

(2)王烈“师从古人,师从造

化,师从我心”的具体表现分别有哪些?

 (6分)

答:

(3)文章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展现王烈的大师风范?

结合文本任选两种简要赏析。

(6分)

答:

(4)王烈“闲云野鹤,孤傲不群”的文化品格,得到了人们的尊重,但也“影响了作品的传播”,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75分)

四、语言表达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京胡圣手”之称的燕守平先生,为现场现众展现其   的技艺,一曲京胡《夜深沉》传递着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②杨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  的学者兼作家,她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值得我们崇拜仰慕。

③中国人往往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个性上显得比较中庸和包容,不像西方人总是追求  ,个人主义盛行。

A.超群绝伦  卓尔不群  特立独行

B.卓尔不群  超群绝伦  特立独行

C.超群绝伦  特立独行  卓尔不群

D.特立独行  超群绝伦  卓尔不群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B.2016最热韩剧《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C.研究人员发现:

1300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减轻,大约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完全恢复正常。

D.据介绍,不少农村腐败案件祸起“招待费”,不仅影响了农村和谐稳定,还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广东拟取消村级招待费。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今天的语言竞赛中,互联网语言显示出强大的繁殖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对传统汉语构成犀利的挑战

②近年来,汉语互联网平均每天以诞生17.5个新词的速度在自我繁殖

③但绝大多数新鲜出炉的语言事物,只是一些转瞬即逝的泡沫

④新词组、新句式和新语体更是大量疯长,犹如春风野草 

⑤同时,它也以每天淘汰9个新词的速度在自我清洗 

⑥它们在互联网上喧嚣数日或数月,而后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⑥②⑤④B.②①⑤⑥④③C.③⑥②⑤④①D.②⑤④①③⑥

1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并进行整合,为“微信”下定义,不超过50字。

(6分)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应用软件。

②微信通过网络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

③微信能快速地为用户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④微信界面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并支持多人群聊和视频聊天。

五、大作文(60分)

16.阅读下面的“物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昙花:

人们都说我美丽,是因为我的生命短暂吗?

荆棘:

人们都讨厌我,可是玫瑰不也有刺吗?

菊花:

就是枯萎了,我的花瓣也不会凋零。

爆米花:

如果没有了压力,我才懒得开花呢!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二9月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

2.B(对原文转述不准确。

原文第3段最后两句有“……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和“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两条重要信息。

3.D(A.无中生有,“有力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于文无据;C.“主观上只是……局限于家族的利益”与原文第4段中“家训……仍然怀抱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矛盾;B.“迥然不同”错误,原文第4段说的是“略有侧重”。

4.B

5.A(河上就指黄河边。

6.C(说霍彦威靠着淳于晏的帮助学会了礼节,于文无据。

7.

(1)天子不加宽恕,一心想要剿灭他们。

现在应当与城中军队会合,打退各镇的军队。

  (“垂原宥”、“合势”各1分,句子大意3分。

  

(2)朱守殷造反,被杀,霍彦威派使臣骑马给明宗献上两支箭作为庆贺,明宗赐给他两支箭作为回报。

(“伏诛”、“驰骑”、“报”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

年少时遭遇兵乱,梁将霍存抢掠得到他,收为养子。

后来事奉梁太祖,太祖也喜欢他,升迁为郡宁节度使。

李茂贞派后梁的叛将刘知俊攻打邪州,霍彦威坚守一年多,每次捉到刘知俊的俘虏,一定放还,刘知俊感激他,后来就不再进攻了。

迁徙到天平,和后晋的军队在黄河边相互对峙。

后唐庄宗平灭了后梁,霍彦威从陕州来朝见,庄宗摆酒宴,赐霍彦威姓名叫李绍真。

第二年,调任镇守武宁,跟随明宗进攻契丹,明宗喜爱他的为人,非常亲近厚爱他。

后来,赵在礼造反,霍彦威被派到邢州单独讨伐赵太,平定赵太后,回师带兵归属明宗讨伐赵在礼。

明宗的军队哗变,纵火焚营吵嚷呼叫:

“城中之人有什么罪,戍卒思归不得回家罢了!

天子不加宽恕,一心想要剿灭他们。

现在应当与城中军队会合,打退各镇的军队。

”霍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答应兵士们,于是带兵入城,霍彦威自己不进城。

明宗手下留在城外的军士都溃散了,只有霍彦威所率五千人在城西北角安营未动。

过了两天,明宗又出城,得到霍彦威的军队,于是前往魏县。

庄宗死了,霍彦威跟随明宗进入洛阳,首先率领群臣劝明宗称帝,内外事物,都由霍彦威决定。

霍彦威平时与段凝、温韬有矛盾,就擅自抓捕段凝、温韬下狱,准备杀掉,安重诲说:

“皇上正平定内乱,以恩德信义昭示天下,哪里是你报私仇的时候呢?

”霍彦威才作罢。

霍彦威调任镇守平卢。

朱守殷造反,被杀,霍彦威派使臣骑马给明宗献上两支箭作为庆贺,明宗赐给他两支箭作为回报。

少数民族的规矩,起兵指挥军队,以传箭为号令,然而不允许以下对

上威有个宾客叫淳于晏,年少时考上明经科,遭遇乱世,归附霍彦威。

霍彦威曾经战败逃走,部下兵无人相从,只有淳于晏徒步提一剑相从于荆棘之间才免于一死。

霍彦威赞赏他的义气,在各方镇任职都聘他当从事,甚至家事无论大小事都由淳于晏决定,霍彦威因此很少犯错误。

天成三年冬,霍彦威死于镇守任上。

获赠太师,谥号忠武。

8“堆”字,以动写静(化静为动),(1分)增加了景物的动态感,生动形象地渲染了对面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的浓墨重彩;(2分)“染”字,拟人,以动写静,(1分)形象地描写出大片沙洲尽为茂密的绿草所笼盖的景象。

(2分)

9作者开头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生气勃勃、色彩浓丽、高远开阔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行进在湘阴道中的喜悦之情;(3分)“点破”一词使小令情感一转,“几叶儿傅黄败柳”点染了浓郁的秋意秋色,透露出了悲秋之意,生发出作者领悟到自然之秋、人生之秋的悲凉之感,增添了作品悠远的抒情意味。

(3分)

10.

11.

(1)A3分,C2分,E1分。

选B、D不得分。

(B项“更多地师从古人”、“不必借鉴今人”,表述不当;D项对文中语句理解有误,“当画艺达到极高境界后”表述不当。

E,原文信息的关系不是“不应……而应”,是“不是……而是”,也就是说,原文王烈只是说自己的人生观,而非要求他人。

(2)师从古人:

他对一百五十余位兰竹大家的作品,逐一反复研究,探索其神韵,得其精髓;执着求借于希宁教授珍藏的《支那书画大成兰竹集》,并刻苦临摹。

(2分)师从造化:

九下江南写生,细细观察体会,找素材、写生,一画就是几个小时。

(2分)师从我心:

探索画竹的构图,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古人,亦不蹈今人;在题款上,善于用简洁的文字,通俗易懂的词语,使题款与画作和谐一体,珠联璧合。

(2分)

(该题题干问“具体表现分别有哪些”,所以每一方面应答至少两种表现;不分点酌情扣分。

(3)①细节描写。

例如,“他买了几大包饼干,提了几暖瓶开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回到宿舍怎么也脱不下鞋子——脚背肿得撑破了皮,小腿肿得像牛腿”等细节,真实地展现了王烈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

②引用。

例如,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的评价、王烈“兰竹苑”的对联、接受采访的回答等,真实地展现了王烈的孤傲不群与淡泊宁静。

③侧面展现(衬托对比)。

A.以环境衬托。

通过写“小山房”的艰苦环境展现王烈在创作上的专心与投入;通过写“兰竹苑”的简朴清幽,衬托王烈的孤高淡泊。

B.以他人映衬。

通过于先生的被感动侧面展现王烈对绘画的执着;通过“同去的画友都忙里偷闲逛城市,买东西”对比出王烈对绘画的投入;通过当今画坛一些人“哗众取宠,包装炒作”的不良作风,反衬王烈的不逐名利,务实自励。

(每种要求答出手法名称、举例分析以及具体表达效果。

(4)答案要点:

远离世俗,不慕荣利地位,甘于孤独淡泊,耐得清苦寂寞才能成就大师境界;(2分)求真务实,鄙视哗众取宠,不愿包装炒作,追求艺术的真谛,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2分)王烈无论是独守逼仄山房,还是安居家乡老宅都能专心致志地创作,生活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