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8905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docx

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1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2015·课标全国Ⅰ,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解析 由题干“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等信息,说明此时地方军阀正在混战,从而判断为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选D项。

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 D

2.(2014·课标全国Ⅱ,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

“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解析 1926年的中国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

从材料信息看,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北洋军阀、地方军人,他们都标榜“爱国”“爱民”“民权”等民主进步思想,这说明了当时民主思想已成为社会潮流,故C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一些人宣传、认同民主思想,不能说明“各界趋同”,排除A项;当时的蒋介石是革命力量的代表而非“军阀”,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2·课标全国,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 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相关重要历史事件,知道“俄国式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由题干中的“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中国民主革命必须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C项正确;A项出现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等信息,排除B项;D项的改革主张与题干观点相背,排除。

答案 C

国共十年对峙

4.(2016·课标全国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30年”可知当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的支持,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出现了粮食增产现象,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答案 A

5.(2013·课标全国Ⅰ,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 材料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必须与城市革命高潮联合才能发挥作用,意在强调城市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

材料否定了农民游击战争在整个革命中的重要作用,A项错误;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命的需要,C、D两项错误。

答案 B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6.(2016·课标全国Ⅰ,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解析 国民党禁止刊载的“谬误名词”都涉及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共产党抗战的事实,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严重冲击了国民党专制局面,为了维护“一党专制”,国民党对这些名称进行封杀,故选D。

指定“谬误名词”及其XX的做法,会激化国民党与其他党派的矛盾与冲突,排除A;政府把“争取民主”“国共合作”等归为“谬误名词”,显然不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排除B;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军队在中央政府领导下进行抗战,排除C。

答案 D

7.(2015·课标全国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解析 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背景,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

故选B项。

从防御工事构筑于华东要塞及华北部分地区,可知材料仅指中国局部并非指全国各地,A、D项错误。

至1937年国共已合作抗日,且1933~1934年时,红军主要活动于南方一带,1934~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与材料所述地域不符,C项错。

答案 B

8.(2015·课标全国Ⅱ,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

解析 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国家强制、法定的流通媒介,不具有法定货币性质的票、券的流通,对使用者来讲是一种被掠夺。

从题干情境分析,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票”,实际是对中国人民的经济掠夺,将战争的负担转嫁给中国人民,故选B项。

发行“票、券”的地域主要在沦陷区,故排除A、C项。

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 B

9.(2014·课标全国Ⅱ,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

“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国代表要求各国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体现的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依据;材料未体现批评列强的信息,C项错误;原有世界格局早已被打破,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3·课标全国Ⅱ,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解析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说明国民党中央不愿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

材料仅能说明国民党中央对“减租”的态度,并不能说明A、B两项。

C项表述太绝对,可排除。

答案 D

11.(2014·课标全国,41)见专题十一[综合研判思路]

解放战争

近五年内无考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2015·山东文综,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解析 学校名称的变化要从历史时间角度去寻找原因,1924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

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在1934年,D项错误。

答案 C

2.(2015·广东文综,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

“敌人说:

‘广东共产’,我们说:

‘请看事实’……敌人说:

‘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

‘请看事实’。

敌人说:

‘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

‘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广东”“广州政府”“共产”“勾联俄国”可知题干反映了国民革命时期广州革命政府“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因此B项正确。

A项与“共产”无关,排除;C、D项与“广州政府”无关,排除。

答案 B

3.(2014·浙江文综,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

这些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D.全面抗战时期

解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回忆录中谈及的事件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广州”指的是孙中山的广州国民政府,1927年,武汉市民集会庆祝北伐战争胜利,以及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使得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据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4.(2014·天津文综,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可以判断出“革命的火焰”是国民革命。

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A项错误;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既没有消灭帝国主义也没有消灭封建主义,因此国民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B项错误。

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独立、民主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革命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因此C项错误。

国民革命打倒了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5.(2013·山东文综,13)1923年,陈独秀说:

“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D.国民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符合题意。

A、C两项不能体现“新的方向”;D项是B项在当时的具体体现。

答案 B

6.(2015·浙江文综,38)(节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

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解析 第

(2)问,“背景”结合中国国内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西方列强侵略政策的调整回答;“结果”从山东问题的解决、日本侵略政策的改变等方面组织答案;“实质”从侵略中国列强的现实数量变化进行分析。

答案 

(2)背景:

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

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

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国共十年对峙

7.(2015·天津文综,6)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

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

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解析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得农民获得土地,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故选B。

A、C、D三项都是土地革命的影响,但不是本质问题,皆排除。

答案 B

8.(2014·四川文综,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

“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解析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1931年颁布的,其规定把“资本家、富农、僧侣”等放在革命的对立面,显然与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因此C项正确,B项排除;由“苏维埃”可知D项不正确;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答案 C

9.(2014·福建文综,16)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解析 根据题干关键时间信息“长征期间”可知中共的方针政策调整发生在“1934~1936”年间,A项是1927年,D项是1945年,排除A、D两项;再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民族矛盾加剧”可知这一调整是C项所述,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B项旨在纠正党内错误路线,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10.(2013·广东文综,16)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

“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

坚持国民革命路线与实行工农武装割据都是民主革命中的正确思想,故排除B、D两项。

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属于右倾错误,故排除C项。

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属于“左”倾错误,故选A项。

答案 A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1.(2015·重庆文综,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

”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作战”“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可知,该宣言为1935年的“八一宣言”。

“八一宣言”在国民党统治区发生了巨大政治影响,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故B项正确。

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排除A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开始于1937年,排除D项。

答案 B

12.(2015·安徽文综,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 紧扣题干中“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可知该决定发表时间是1941年,此时中国正处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共同抗击日本侵略,题干中“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体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团结合作诚意,故选A项;国民大革命是1924~1927年,故排除B项;抗战时期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而不是阶级矛盾,故排除C项;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目标。

答案 A

13.(2015·天津文综,7)

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青天白日”图案“缅甸”和图片中的时间“1942”,由此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赴缅与美国协同作战,故选C。

A、B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过于片面,排除。

答案 C

14.(2014·山东文综,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解析 注意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整个民族武装起来”“有着统一的指挥”,可以判断出应该是抗日战争,一致对外,故答案为C。

A项指国民革命时期,B项指土地革命时期,D项指解放战争时期,此三个时期未有统一的指挥。

A、B、D项错误。

答案 C

15.(2014·四川文综,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时间信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而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方面中国战场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另一方面美苏两强对战后世界的划分和争夺也日益激烈,不可能对苏联妥协,排除含①的项。

罗斯福一方面肯定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鼓励中国坚持抗战,同时也有拉拢中国在战后抗衡苏联的打算。

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16.(2013·安徽文综,16)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  )

(注: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解析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所以排除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不是为了从海上封锁中国,排除①;③④均符合史实和图片主题,故选D。

答案 D

17.(2015·天津文综,1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

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

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解析 第(3)问,第一小问从国际交往的惯例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结合中国反法西斯的贡献回答。

答案 (3)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

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8.(2015·重庆文综,14)(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

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

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

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

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

亲爱的:

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

念、念、念、念!

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

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

解析 第

(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围绕左权将军给妻子的信中描述的相关信息进行说明;第二、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答案 

(2)内容:

部队的生产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

地位: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意义: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

19.(2014·安徽文综,16)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

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A.①④③②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①

解析 图①是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淮海战役;图②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图③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图④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据此可知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③②①④,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20.(2014·山东文综,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解析 从整个近现代史历程看,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发生在广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故B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B

21.(2016·浙江文综,38)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

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

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

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