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831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docx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商业银行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正文第一篇: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调研报告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调研报告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原名泰隆城市信用社,是一家1993年成立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纯民资金融机构。

2006年8月,它升格为城市商业银行。

“整块的‘大肉’被国有商业银行吃了,我们就吃‘骨头缝中的肉’。

”泰隆董事长王钧说。

但有意思的是,这家“捡剩菜”吃的民营金融机构活得还挺滋润。

泰隆开业之初只有2间租赁房、7名员工、100万注册资本金。

2006年,它税前总利润1.32亿元、存、贷款业务均占到整个路桥区的20%以上,在当地1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中,位居第二。

台州市路桥区珠宝商陈云生是泰隆商业银行的老客户,10多年前,他带着5000元的本钱做起了钟表生意。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很难贷款,他的第一笔钱是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后来看到泰隆服务灵活、贷款到账速度快,就转到了泰隆。

“其实,我现在的生意也不大,每次贷款也就在三五十万左右。

不过刚开始时生意更小,家里的地没了,做钟表,贷个两三万。

我这样的客户,国有银行都不太愿意做的。

”陈云生说。

像陈云生这样的小工商业者是泰隆商业银行的核心客户。

泰隆银行争取这批客户的方法是提供尽可能便捷的服务。

“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小工商户,他们晚上9点收摊,我们营业到9点。

而且,适应小工商户的特点,我们的贷款也‘短、频、快’,大部分贷款不需要抵押,只需要提供保证人,贷款审批程序也简单,新客户两三天,老客户只需要半天,有的甚至能够做到20分钟内贷款打入账户。

”泰隆董事长王钧说。

近3年来,泰隆银行年存、贷款增长速度达40.6%。

目前,该行半个工作日内的贷款审结率超过90%,拥有核心客户8000多家。

扣准“声誉机制”做文章———不良资产率不到0.83%

2006年8月升格前,银监会派人对泰隆的资产进行了详尽的核查。

在这次被王钧称为“扒光了衣服”的核查中,泰隆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被认定不到0.83%。

微小企业倒闭的风险极大。

泰隆用什么来控制风险?

对刘巧红的采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多贷点时,她说:

借多了,人都会抖(怕还不起)。

这句话里实际上藏着泰隆得以成功的玄机。

“在路桥这边,一个人名声坏了,不仅会被人看不起,还可能找不到合作伙伴,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这种惩罚对失信者是最大的惩罚。

我们敢不要抵押,靠的就是这个。

”泰隆银行风险总监金轩宇说。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熊继洲则说,在中国农村,欠钱不还这种恶行足以让一个人声败名裂。

在一些交往频繁的紧密型群体中这种“声誉机制”也能起到重大作用。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几乎100%的客户都是当地农民、下岗职工或在路桥小商品市场从

事贸易的人,担保人则一般是他们在当地的熟人。

正是因为扣准了乡村中的这种“声誉机制”,泰隆才得以规避无担保贷款的风险。

除了扣准“声誉机制”外,泰隆还有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贷款实行“笔笔清”制度。

2005年9月,一个有100万元授信额度的老客户在泰隆贷了一笔50万元的款项。

当年10月,他又要求再贷50万。

但当时,他前一个50万还没有还清,这笔新贷就被银行坚决拒绝了。

“只要提供个担保人,不用任何抵押,这个老客户可以一次性贷100万。

但他这样分两次贷就不行了。

这涉及到一个银行的风险控制原则问题。

国有银行里一个大企业多次贷款的时间往往是交叉的,但我们这里坚决不允许。

这容易出现放贷过大,企业以老贷款‘要挟’新贷款的情形。

而任何一个企业都有成长期、兴盛期、衰老期,这种放款方式最终可能导致大笔坏账的产生。

”金轩宇说,泰隆银行有个严格的规定,就是“余贷未清,新贷不放”。

填补“金融正规军”的空档———客户家冰箱里放了什么都知道

熊继洲曾经对浙江的民营及非正规金融机构作过深入调研。

他认为,在中国的农村以及大部分县域经济体中,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不可能对当地中小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撇开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服务不说,国有银行本身的架构也决定了他们很难在这一方面取得成功。

过长的管理链条带来的信息失真、效率低下问题令这些银行不能适应交易额小、发生密度高的小额贷款。

“夸张一点说,我们的信息员对核心客户家中冰箱里放了什么东西都知道。

”金轩宇说。

至2006年12月,在泰隆有贷款余额的企业达8000多户。

对这些有贷款余额的企业,泰隆近200名信贷员会定时走访,了解行业景气度、企业生产销售动态及企业主个人情况。

这一点,国有商业银行难以做到。

这一点,也正是泰隆等民营金融机构的优势所在。

“金融正规军”留下的巨大空档,在台州是由泰隆商业银行、台州商业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填补的。

据了解,向泰隆借贷过的中小企业,总数已经超过3万户,其中有些企业主借贷次数已有100多次。

有关数据表明,如果算上个体经营户,2005年,路桥区平均万人中有企业数已近千家,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数和浙江省平均数,个体私营企业创造的gdp占经济总量的99%以上。

“泰隆这样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的作用是让微小企业的创业者贷到款,有能力发展的起跑点,同时它也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区域城市化进程。

”当地政府有关官员认为,路桥是和这些小商品经营者共同成长的,在发展过程中,泰隆等商业银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99%贷款依靠第一还款源收回———专家认为“泰隆模式”能够复制

泰隆有一个数据外界可能很难想到,从历史情况看,该行99%以上的小企业贷款实现正常收回依靠的是第一还款来源,即使在极少数的问题贷款中,依靠借款人自身偿还的也占90%以上。

这意味着,泰隆银行的担保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担保”。

社会有一种看法,认为微小客户借钱不还的可能性较大。

泰隆的数据说明这是一种偏见。

熊继洲认为,从中国乡村现状看,“声誉机制”普遍存在、且相当有效。

而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实际上也不会构成系统风险。

只要监管条例、游戏规则详尽有效,就出不了大事。

因而,泰隆等民营金融机构的模式可以复制。

目前,台州已经成为全国个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台州市市长张鸿铭认为,当地“小银行”与“小企业”之间形成的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关系对台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据他介绍,台州的金融生态环境曾被有关机构评定为全国各城市的第六位。

“我们服务的不是穿西服的,而是穿篮球鞋的。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董事长王钧用这句话归纳了泰隆银行的定位。

日前,浙江泰隆商业银行首个跨区域支行在浙江台州的欠发达地区三门县开业。

王钧对那边的贷款业务作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

不鼓励员工做500万以上的贷款业务。

“一直以来,泰隆贷款做的就是小额业务,其中100万以下的占到90%以上。

员工去做那种大业务,就偏离了泰隆的定位。

”王钧说。

他认为,精准、专注的市场定位是任何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事实上,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在寻求自身的定位时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王钧坦率地说,泰隆在选择发展方向的初期很彷徨。

但是,我们坚信,泰隆的明天会更好!

第二篇:

20XX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调研报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市场调研报告

(20XX-04-1609:

53:

18)

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统计调查”的结果作出。

调查向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行、省级分行的理财管理部门发放调查问卷181份,收回问卷156份。

收回问卷中,少数问卷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答复属于无效答复或者没有答复。

一、关于理财业务的制度环境

1、调查结果显示,早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前,多数银行就已经开展理财业务或者类似业务创新。

说明多数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对于业务创新的重视,也说明银行业务创新对于制度建设也存在推动作用。

调查问卷显示,150份有效答卷中,75.3%的被调查者对于在《办法》出台之前是否开展过理财业务或者类似业务的回答是肯定的,其他的24.7%被调查者回答是否定的。

2、被调查者高度肯定理财管理法规的功用,认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对构建和规范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制度环境起了积极作用,效果比较明显。

调查问卷显示,71.4%的被调查者对于《办法》在构建和规范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环境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其他的28.6%被调查者持否定态度。

说明被调查者多数认可理财法律制度对于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肯定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3、被调查者多数认为,应当进一步推进理财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出台有关法规。

对于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规体系建设中,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两个法规规范和管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否已经足够的问题,高达78.8%的被调查者认为还非常不够,应当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只有21.2%的被调查者认为两个法规已经足够了。

对于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有无修订现有《商业银行法》等法律的必要,84.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15.5%认为无必要。

4、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法规管理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理财市场。

对于从长远来看是否有必要对包括银行个人理财在内的各类理财市场建立

一套统一的法规进行规范,92.8%的人认为有必要,7.2%的人认为没有必要。

5、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与我国金融混业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关于当前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与我国金融混业的发展趋势,认为有关系的占比为98.0%,认为没有关系的占比为2.0%。

二、关于理财业务

1、多数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时间在3年以下,可以说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

关于商业银行实际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1年以下占比12.2%;1-2年占比25.0%,2-3年占比33.8%,3-5年占比23.0%,5年以上占比

6.1%。

2、多数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动力来源是多元的,影响因素较多,依次为本行业务创新、同业的竞争因素影响、上级行的要求、客户的要求等。

关于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创新的动力来源方面,在有效问卷多选回答中,选择“上级银行要求开展”的占总样本数的43.9%;占总样本数的38.1%选择了“其它银行开展”;占总样本数的68.4%;回答“本行业务创新”;占总样本数的79.4%;选择了客户要求,回答占总回答数的34.6%。

3、多数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比较全面,多数银行同时开展了保证收益理财业务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业务。

目前被调查者所在银行已经开展的个人综合理财业务中,已经开展保证收益理财业务的占比11.3%;非保证收益理财业务占比12.7%,二者皆有的占比76.0%。

4、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保证固定收益的理财业务更容易为客户认可,开展难度小。

这也显示多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型。

对此,有下列多项调查结果佐证:

首先,调查显示,对于目前已经开展了保证收益个人理财业务的银行,回答保证固定收益业务更容易开展的为81.2%,回答保证最低收益、其他收益分成业务容易开展的占比为18.8%。

其次,目前已经开展了非保证收益个人理财业务的银行中,对于更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选择保本浮动收益者占比91.2%,选择非保本浮动收益占比8.8%。

这个结果佐证了多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型。

再次,相比之下,多数银行发展得最好的理财业务依次是:

保证固定收益;

保本浮动收益;保证最低收益;其他收益分成;非保本浮动收益。

在本项调查中,共有146份有效问卷,有109份问卷选择了保证固定收益,占总问卷数的74.7%;有46份问卷选择了保本浮动收益,占总问卷数的31.5%;有27份问卷选择了保证最低收益,占总问卷数的18.5%;有10份问卷选择了非保本浮动收益,占总样本数的6.8%。

其四,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尚不具备在国内大量开展非保本浮动收益业务的条件。

认为具备条件的只有27.5%,认为不具备71.9%;另外有0.7%没有回答。

虽然如此,多数被调查银行仍然称,将会把非保本浮动收益业务作为未来理财业务的重点。

被调查者中,对于未来是否发展非保本浮动收益业务回答是的比重为64.1%,给予否定答复的占比为35.9%。

9、多数银行机构的理财业务规模不大,以规模在50亿之下的为多。

调查显示,目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规模为(折算为人民币)在10亿以下的占比为44.5%,10-50亿的占比为21.2%,50-100亿的占比2.9%,100-500亿的占比为4.4%,500亿以上的占比为2.2%。

但是,有24.8的被调查者说他们不清楚所在行理财业务的规模。

10、多数银行机构的理财业务规模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说明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年增长速度在10%以下的占比为10.9%,在10%-30%之间的占比为34.8%,30%-50%占比15.2%,50%-100%占比9.4%。

但有29.7%的被调查者称,他们不知道所在银行的理财业务增长速度。

11、关于理财资金的投资市场,投资于境内资本市场的占比远远高于境外市场的投资。

其他的依次为货币市场、信用市场、产业市场。

对于目前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主要投资市场,在本项多选问卷的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107份问卷选择了境内资本市场,占总问卷数的74.3%;有61份问卷选择了境外资本市场,占总问卷数的42.4%;有103份问卷选择了货币市场,占总问卷数的71.5%;有26份问卷选择了信用市场,占总问卷数的18.1%;有9份问卷选择了产业市场,占总样本数的2.9%。

12、目前个人理财业务的投资品种的主要选择依次为:

国债、汇率挂钩产品、央行票据、利率挂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债券、同业拆借、回购业务、信用挂钩产品。

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42份问卷选择了同业拆借,占总问卷数的

29.6%;有41份问卷选择了回购业务,占总问卷数的28.9%;有89份问卷选择了央行票据,占总问卷数的62.7%;有88份问卷选择了利率挂钩产品,占总样本数的62.0%;23份问卷选择了信用挂钩产品,占总问卷数的16.2%;有91份问卷选择了汇率挂钩产品,占总问卷数的64.1%;有74份问卷选择了证券投资基金,占总问卷数的52.1%;有91份问卷选择了国债,占总样本数的64.1%;有59份问卷选择了企业债券,占总样本数的41.5%。

13、关于理财业务的管理,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多数银行选择产品创新、营销管理和投资管理在组织结构上归属不同的部门。

而在风险控制方面,则以注重投资品种选择的为多。

选择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创新、营销管理和投资管理在组织结构上归属同一个部门管理的占比为32.7%,不同的部门管理的占比为67.3%。

对于在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最主要环节方面的认知方面,在投资品种选择、投资组合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操作流程5个环节上,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87份问卷选择了投资品种选择,占总问卷数的59.2%;有84份问卷选择了投资组合选择,占总问卷数的57.1%;有29份问卷选择了机构管理,占总问卷数的19.7%;有65份问卷选择了人员管理,占总样本数的44.2%;有79份问卷选择了操作流程,占总问卷数的53.7%。

14、对于目前本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的认知方面,产品创新得到最多的认同,其他的依次为客户资源、市场定位、营销网络、风险管理、投资管理。

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82份问卷选择了市场定位,占总问卷数的54.7%;有55份问卷选择了营销网络,占总问卷数的36.8%;有107份问卷选择了产品创新,占总问卷数的71.3%;有84份问卷选择了客户资源,占总样本数的56.0%;有41份问卷选择了投资管理,占总问卷数的27.3%;有47份问卷选择了风险管理,占总问卷数的31.3%。

15、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充分肯定理财业务未来的重要性。

认为个人理财业务在本行未来业务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的占比为86.3%,较为重要的占比11.8%,认为不重要仅仅占2.0%。

16、目前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障碍,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最大制约问题是专业人才,其他依次为产品创新、制度环境、市场营销、机构建设、市场需求。

在153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81份问卷选择了制度环境,占总问卷数的52.9%;有28份问卷选择了市场需求,占总问卷数的18.3%%;有38份问卷选择了市场营销,占总问卷数的24.8%;有101份问卷选择了产品创新,占总样本数的66.0%;有115份问卷选择了专业人才,占总问卷数的75.2%;有31份问卷选择了机构建设,占总问卷数的20.3%。

17、对于被调查银行理财产品推出的速度,制约因素最大的是产品创新程度

与产品研发速度(并列),其他的依次为监管部门审批速度、市场营销网络。

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104份问卷选择了产品研发速度,占总问卷数的68.9%;有61份问卷选择了监管部门审批速度,占总问卷数的40.4%;有39份问卷选择了市场营销网络,占总问卷数的25.8%;有104份问卷选择了产品创新程度,占总问卷数的68.9%。

18、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研发主体,从调查结果看,绝大多数银行由总行研发产品。

总行作为研发主体的占比为98.7%,省分行作为研发主体的只有1.3%。

19、在产品的销售方面,个人理财产品的推广渠道依次为柜台销售、网上申购、电话购买、上门销售。

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149份问卷选择了柜台销售,占总问卷数的98.7%;有36份问卷选择了上门销售,占总问卷数的23.8%;有54份问卷选择了电话购买,占总问卷数的35.8%;有79份问卷选择了网上申购,占总样本数的52.3%。

20、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

关于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是否已经合作开展过个人理财业务,调查显示,回答是的占比为79.2%,回答否的占比为20.8%。

而合作的对象方面,依次为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券商。

在144份有效问卷回答中,有114份问卷选择了基金公司,占总问卷数的86.4%;有64份问卷选择了券商,占总问卷数的48.5%;有77份问卷选择了信托公司,占总问卷数的58.3%;有67份问卷选择了保险公司,占总样本数的50.8%。

第三篇:

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调研报告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经济、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领域己从传统的金融业务扩展到金融文化领域,竞争的手段己从单一的经营业务向全方位多层面渗透。

培养员工的企业精神和群体经营意识,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己成为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与壮大的决定因素。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加快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客观需要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企业领导主动倡导和精心培育的,并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守的企业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内核和精髓。

随着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客观上需要导入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管理行为和管理手段,增强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正在日益凸现,而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它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行为支持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成功企业的背后一般都有积极向上的人本文化的支撑。

长期以来,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实施的管理,是以绩效考核为主的硬性管理模式,正效应是明显的,但也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的偏差,使部分职工奉献意识丧失。

而企业文化则能从精神与觉悟的高度,通过培育行为规范,使员工个人行为向有益于农村商业银行总目标的方面趋同。

企业文化包含着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两大范畴。

管理企业主要取决两大因素:

权力和文化。

权力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力量,靠的是硬性制度约束,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力。

而文化则是一种非硬性的规范引导,它往往是一种理念、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对培养企业员工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潜在作用,这种约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

(二)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存的关键因素。

技术、人才及管理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相对竞争优势而己,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

创造一种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并始终不移地信奉它,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法则。

金融作为服务性行业本身并不创造商品价值,金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相互之间的竞争。

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在竞争中出奇制胜?

需要所有的信合人冷静思考,审时度势。

“人为企业之本,德是兴业之魂”。

用一种先进的人本文化来打造、锤炼员工队伍,农村商业银行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会有发展后劲。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既不是简单的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也不是单纯的资金、设备和技术,而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企业文化。

也就是说人是金融企业的主体。

人才是金融企业最大的财富和资本。

在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技术支援、营销手段等方面的差异日渐缩小,客户的选择更注重对人本文化及其衍生的企业形象的认同。

只要农村商业银行真正拥有人才,就意味着农村商业银行拥有服务,拥有市场,拥有客户,拥有效益,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

二、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现状分析

重视人的作用的发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是金融企业文化最耀眼的闪光点。

掌握信息、知识和创造性的人,是金融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认识上存在偏差。

少数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信心不足。

由于机构庞杂,冗员过多,需要大刀阔斧地减人增效,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均创利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减人和增人矛盾突出,加大了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难度。

2、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主要表现为员工年龄老化,高学历人才少,观念更新不强,缺乏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清收人才、科技人才、法律人才、复合型人才与创新人才。

组织培训受训面不广,培训的内容缺乏前瞻性和文化性。

3、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主要表现为:

分配机制不够活,员工之间收入档次没有真正拉开。

费用分配不尽合理,盈利社与亏损社费用分配差距较小。

指标考核不尽合理,有些脱离实际。

总之,对单位、个人的绩效考评标准不够科学、全面的细化(量化)。

考核侧重于结果而忽视过程,侧重于静态而忽视动态,侧重于目标而忽视态度。

人财物的资源配置和工资、奖金、福利等个人收入未能充分体现“效益优先,业务量优先,贡献优先”的原则,导致社际差别不大、个人收入差别不大。

4、文化氛围不浓重。

部分单位和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有人认为业务工作求实,文化建设务虚,抓业务有经济效益,搞文化建设浪费钱。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建立企业文化交流网络系统,缺乏相应的群体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

先进的典型也未能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各类检查、稽核的重点主要放在业务经营、制度执行上,忽视了对文化要素的考核、审计。

三、农村商业银行培育企业文化的方略和途径

金融业的基本宗旨是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是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企业管理文化,是一个庞大的、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

从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出发,在战略选择上,既要抓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又要抓人本制度文化的建设,使之互补互动,相互融合。

(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扣业务经营中心。

一是坚持企业文化为业务经营服务的原则。

应当把企业文化植根于农村商业银行浓厚的业务经营土壤。

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战略和岗位目标实质是以经营指标形成表达的一种观念文化。

因此,应把它作为一种意念、符号、信号传达给全体职工,并在职工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岗位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既经营目标数量化、战略指标成果化、发展指标观念化,使职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在具体业务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成长和发展。

二是坚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升华的原则。

在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来源于业务经营,又反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