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8706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docx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docx

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2、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方法得到轻重体验。

3、通过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体会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重点

1、使学生体会轻重的相对性.

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四、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五、本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课题

过生日

总课时数

9

知识目标:

通过多少、大小的比较,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感知要想知道谁多谁少,就必须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获得比较多少活动的体验。

教学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加淘气妈妈的生日宴会,看看她的生日怎么过的?

餐桌上都有什么?

师:

如果让你来切蛋糕,你想切成什么样?

生:

自由回答。

 

看图说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

 

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故事《孔融让梨》引入

二、自主探究

1、比较大小

师:

如果有人把蛋糕切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分配比较合理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蛋糕大小的图。

师:

同学们的分配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挺合理的。

合理的原因是你们都已经比较了三块蛋糕的大小。

知道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如果西瓜切成这样你是不是也能比较它的大小?

2、比较多少

师:

下来我们为淘气一家三口分配一下饮料,你们看一看我这样分配行不行?

(引导学生观察饮料图)

师:

我发现桌子上还有两瓶饮料,谁能说出哪瓶饮料多哪瓶饮料少?

师:

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意见?

因为这两个饮料瓶子高矮形状都不一样,我们用眼睛就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多少。

你能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吗?

师: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两瓶饮料的多少

 

生:

个别回答,集体讨论,得出3号最大,1号最小

 

 

 

 

 

 

回答比较结果。

 

思考后回答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发表不同意见。

 

生同桌讨论,说出不同的方法

 

将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上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课堂练习

1、课本19页练一练1---3题。

2、比较教室里讲桌和课桌的大小。

3、比较本班男生和女生

独立练习 

 

 

板书设计

过生日

大小多少

 

教学反思

通过比较活动,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课题

下课了

总课时数

10

知识目标:

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薄厚关系。

能力目标:

理解物体高矮、长短、薄厚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情感目标:

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几本薄厚不一的书。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在“动物园“里学了比较多少、大小。

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在我们教室里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

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2、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

老师和XX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

谁矮?

板书:

高矮

 

生回答

 

 

 

比较老师与学生谁高谁矮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现在老师再请一位同学上来跟这位同学比较(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

大家觉得谁高?

谁矮?

(两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高矮”的知识。

请大家打开课本20页,观察这幅图,这是在什么地方?

画上画了谁?

师:

这张图还有那些事物可以比高矮?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

他们不能比高矮,因为他们没有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感知比较高矮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体会高矮师相对的

2、师:

我们也来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3、比较长短

法:

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教师出示两条长短差不多的绳子

请两名学生上台用比较长短的方法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从而进一步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

4、选哪个钉子合适?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钉子时要根据板凳的薄厚来选

择,并不是最长的就合适。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方法,在进行比较

时一定要注意:

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才能比较出高矮和长短

 

 

 

 

 

 

 

 

仔细观察

 

学生争论一番。

 

生回答

 

学生:

老师和同学、两个单杠等。

 

1、学生看图比较淘气和笑笑的身高,发现问题。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学生观察图中比较两根跳绳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长短的方

 

学生先观察然后说出哪

根长哪根短?

从而引发争论。

学生看图完成。

 

感知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1、先露出让两名学生的站在讲台后面,一人站直,一人半蹲,比高矮

2、一人垫脚,一人站直比

三、课堂练习

1、课本21页练一练1——3题。

2、比较课本和字典的薄厚。

 

 独立练习

 

 

板书设计

下课啦

()比()高()比()矮

()比()长()比()短

()比()厚()比()薄

  

教学反思

让学生亲历比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

跷跷板

总课时数

11

知识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

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提问:

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2:

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轻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

板书课题

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

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烁烁哦自己的发现、

 

完整的说一说“谁和谁比”“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二、互动探究

1.说一说

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

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

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

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

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

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

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活动:

小朋友们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提问:

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

出示天枰来称一称 

 

 

 

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

 

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独立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跷跷板

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

教学反思

我主要通过紧扣教材由教材引发学生思考地方法将轻重的概念及比较轻重的方法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题

练习课

总课时数

12

知识目标:

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栏

 

 一、填空,

1、找出最大的数,填在□内    

17、5、9、4、3、8  □6、5、2、8、7□  

2、找出最小的数,填在□内 

21、4、2、9、10  □ 

32、9、4、0□

2、在○内填上“>”“<”或“=”。

 7○5     4○8 1○7     3○3

二,填数。

   

4、9、5、0、7、6、8、10

①比5小的数有:

                     

②比5大的数有:

                     

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根据题意,在老师的分析做练习一

 

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

 

学生分析第三道练习题。

 

 

 

 

可适当加入比轻重的练习

 

 

四、按要求画√或○。

 1、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2、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四、说一说:

你的收获有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集体交流

 

同桌之间开展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