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69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docx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11地球上的大气阶段质量检测

第一部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9月中旬,浙江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则被认

为进入秋季)。

读杭州2008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1~2题。

日期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最低气温

23℃

23℃

24℃

25℃

26℃

27℃

28℃

28℃

28℃

25℃

最高气温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8℃

30℃

天气

多云

风力

较强

偏北风

1.2008年9月15~23日,杭州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解析: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得到日温差。

通过计算可知,该段时间日温

差增大;影响日温差变化的因素为天气状况。

答案:

D

2.2008年9月24日,杭州地区(  )

A.气温变化与风向、风力无关

B.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C.开始进入秋季

D.阴晴变化与副高北移有关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读出9月24日杭州地区天气转阴,风力加强,阴天大气的保温

作用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答案:

B

  (2010·靖江模拟)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

(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

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3~

4题。

3.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4.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解析:

实验的结论是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气温足足高了3℃,主要原因是土对

气温升高起了决定性作用,验证了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答案:

3.D 4.B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5~7题。

5.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D.30°~40°盛行西南风

解析:

据甲图可知,此时的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故

0°~10°、10°~20°的地方都盛行东北信风,20°~30°的地方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盛行下沉气流,30°~40°的地方盛行西南风,即D项正确。

答案:

D

6.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

根据甲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可知,甲代表北半球冬季;乙图中的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代表北半球的夏季,可表示7月份,故B项正确。

答案:

B

7.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解析:

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P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

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如C图所示。

答案:

C

  气象部门用5天平均气温的高低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则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两季。

读某年立冬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8~9题。

8.形成图中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地形地貌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D.各地经度差异

解析:

我国南北跨度大,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纬度越高,获得的热量

越少。

因此,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在同一天会出现三种季节的自然现象。

答案:

C

9.此时从西南地区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B.受锋面活动的影响

C.受山地影响D.受台风登陆影响

解析:

此时我国开始进入冬季,台风登陆的可能性较小。

从西南地区到长江以南地

区大范围的降水最可能是受锋面活动的影响。

答案:

B

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

甲地气压为990百帕,乙地气压为1010百帕。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单位:

百帕)与上图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

解析:

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是暖锋,A选项中的等压线由数值小的向数值大的方

向弯曲,为低压槽,在其槽线附近最可能发育锋面。

答案:

A

11.有关甲、乙、丙、丁四城市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肯定是晴朗天气

B.甲城市空气质量比乙城市好

C.丙城市吹偏北风

D.丙城市比丁城市气温日较差小

解析:

读图可知,甲城市位于气旋的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乙城市

位于高压一侧,气流没有甲城市上升强度大,所以甲城市空气质量比乙城市好。

丁城市位于锋前,受到暖锋云系的控制,多降水天气,白天气温低,夜晚气温较

高,所以丁城市比丙城市气温日较差小;丙城市位于锋后,吹偏南风。

答案:

B

  (2010·南昌一调)下图是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4

题。

12.下图正确反映济南市该时段气压变化的是(  )

解析:

读图可知,这一时段内济南市的气温先上升,然后下降,后来又上升,其气

压是先下降,然后上升,后来又下降,如B图所示。

答案:

B

13.济南市空气质量预报“12日污染指数:

4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不利于污染物

扩散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

B.冷空气过境近地面大气出现逆温现象

C.风力大

D.城市多高大建筑,空气流动不通畅

解析:

读图可知,这一时段内可能是一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时,暖气团爬升到锋

面的上部,出现逆温现象,阻碍了污染物扩散。

答案:

B

14.此时我国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齐鲁大地:

赤日炎炎似火烧

B.长城内外: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江淮平原:

草长莺飞二月天

D.太行群山:

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

读图可知,该时段内昼长逐渐增大,但仍然小于12小时,说明该时段在冬

至日到春分日之间,且非常接近春分日,此时我国江淮平原为“草长莺飞二月

天”。

答案:

C

图1为北半球某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

hPa),气压数值①<②<③

<④。

图2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2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图1中的(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解析:

由题意可知,图1为北半球低压中心,由内向③④处延伸的槽部形成冷锋,

由内向①②处延伸的槽部形成暖锋;甲处气温较低,最可能在③处附近。

答案:

C

16.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

A.温暖干燥B.低温阴雨C.风和日丽D.细雨连绵

解析:

甲地在冷锋后,形成阴雨天气,且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答案:

B

新华网拉萨2009年9月26日电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各种影响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

研究数据显示,1961年至2007年,西藏平均气温大约以0.32℃/10年的速率升高,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速度,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近年来正以年均10~15米的速度退缩。

据此回答17~18题。

17.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中,会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的是(  )

A.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

B.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可再生的新能源使用量

C.大量砍伐森林,使全球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

D.将温带农耕区的农田全部变为牧场

解析:

大量砍伐森林会使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答案:

C

18.全球变暖虽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但也会带来好处,下列有关全球变暖利弊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增加,从而使各地变得更为湿润

B.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光合作用增强,从而使部分农作物的产量提高

C.全球变暖会给一些海拔较低的岛国带来灭顶之灾

D.全球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更加适合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

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

加,并不是全球各地降水增加。

答案:

A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该地经历了(  )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寒冷—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干—暖湿交替变化

D.干冷—湿冷—湿冷交替变化

解析:

温暖期,树木生长速度快,年轮稀疏;寒冷期,树木生长速度慢,年轮稠

密。

图中年轮呈现出稀疏—稠密—稀疏的特征,则对应的气候为温暖—寒冷—温

暖。

答案:

A

20.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中纬度地区变得更加干旱

B.现代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C.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D.海平面下降

解析:

M时期为寒冷期,会造成海平面下降。

而A、B、C三项所述内容均为温暖

期的自然现象变化。

答案:

D

右图是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差和降水差(甲地各月气温和降

水,减去乙地各月的气温和降水)示意图,据此回答21~22题。

21.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是(  )

A.①—甲、②—乙B.③—甲、①—乙

C.③—甲、④—乙D.④—甲、②—乙

解析:

由题干中图可知气温方面:

5、6、7月份甲、乙气温差距不大,而且6、7月

份甲等于乙;12、1、2月份气温差距较大。

降水方面:

8、9月份乙地大于甲地。

合以上方面可以判断:

③对应甲;①对应乙。

答案:

B

22.形成甲、乙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中,相似的是(  )

A.大气环流B.纬度C.地面状况D.暖流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为温带季风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的形

成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答案:

A

(2009·重庆高考)读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

A.德干高原B.巴西高原C.黄土高原D.伊朗高原

解析:

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可以得出甲地全年气温高(最低气温在20℃

以上),降水季节变化大,且5~8月份降水少,可以判断该气候类型为南半球热带

草原气候,对应各选项,选项B正确。

德干高原属于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黄土高

原属于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伊朗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

B

24.乙气候类型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

A.棕壤B.黑土C.黄壤D.红壤

解析:

根据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年温差变化较小,最冷月在0℃以上,各月降水均匀),可判断乙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发育棕壤,故选项A正确。

红壤、黄壤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

A

25.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

A.咖啡、甜菜B.花生、咖啡

C.甜菜、亚麻D.亚麻、花生

解析:

结合23、24题判断可得出甲为热带草原气候,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经

济作物分别为咖啡和甜菜。

花生属于暖温带作物,亚麻属于中温带作物。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读北半球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甲)及沿30°N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图乙),

若两图的季节相同,完成下列要求。

(1)此季节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        ,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  

   和      (填序号①a→b ②b→c ③e→f ④f→e)。

(3分)

(2)b表示的气压带是       ,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

当b

气压带被大陆上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低空等压面向    (高空、近地

面)凸出,亚欧大陆上等温线向    凸出。

(8分)

(3)c处与e处同为上升气流,但两者的成因不同,请简述原因。

(5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风带和气压带的成因、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解题的关键是由

甲图判断此时的季节,由乙图确定30°N附近,80°E~160°E之间的气压中心。

(1)

题,由图中大气环流位置向北移确定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气

候特征为炎热干燥,伦敦盛行西南风、北京盛行东南风。

(2)题,由b气压带位置

判断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e处的经纬度判断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半球夏季,

太平洋低空为高压,等压面向高空凸出,亚欧大陆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3)题,c处为极地南下的冷气流和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爬

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的;e处为大陆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的。

答案:

(1)炎热干燥 ② ④

(2)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高空 高纬(或北)

(3)c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由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上的暖气流与从极地南下的冷气

流在60°N附近相遇,北上的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而形成(动力原因形成);e处位于亚欧大陆上,夏季,同纬度的大陆与海洋相比,气温高,空气作上升运动而形成(热力原因形成)。

27.(16分)读“中国东部地区梅雨起讫等日期线图”,回答问题。

(1)在多年平均情况下,福州梅雨起始日是    ,徐州梅雨终止日是    。

(2分)

(2)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杭州梅雨的持续天数约 天,宜昌的梅雨持续天数约

    天。

(2分)

(3)我国东部地区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6分)

自南向北 ;

自东向西 。

(4)上海有的年份梅雨季节较常年明显偏长,有的年份梅雨期间雨天很少(这种情况

俗称“空梅”),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6分)

解析:

(1)题,注意图中实线表示梅雨开始日期、虚线表示梅雨终止日期,再结

合福州、徐州位置处实虚线数字可判断答案。

(2)题,图中显示杭州梅雨多年平均

起始日为6月5日,终止日为7月9日,故杭州梅雨持续天数为34天;宜昌梅雨多年平均起始日为6月15日,多年平均终止日介于6月29日~7月4日之间,结合宜昌市距两侧梅雨终止日的远近关系,可推测宜昌市梅雨天数约为16~18日。

第(3)题,注意问题是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持续天数的长短,回答时应该切题。

结合图中数字信息,可判断自南向北梅雨起始日期越来越晚,同时南方梅雨持续时间长于北方;且东部地区梅雨开始时间早于西部,持续时间也是东部长于西部。

第(4)题,梅雨是受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当夏季风势力较弱时,准静止锋长时间盘踞江淮地区,不能及时北上而使上海梅雨期较长;相反,有些年份夏季风较强,使准静止锋控制江淮地区时间较短,从而出现梅雨天很少的现象。

答案:

(1)5月21日 7月14日

(2)34 17±1

(3)南方起始日期早,持续时间长;北方起始日期晚,持续时间短 东部起始日期

早,持续时间长;西部起始日期晚,持续时间短

(4)梅雨季节明显偏长的年份是由于夏季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偏弱;梅雨期间雨

天很少的年份是由于夏季风(或副热带高气压)势力较强。

28.(18分)(2010·黄冈质检)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2:

中国经营报2009年10月17日,在经过两年的激烈讨论之后,在今年12月的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将达成一个新的协定,目的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原因、后果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5分)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4分)

(3)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分)

(4)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

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5分)

解析:

(1)题,首先根据经纬网定位法和海陆轮廓定位法可知,A国为日本,该国

地形是中间高四周低,处于季风区,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题,首先根

据经纬网定位法和海陆轮廓定位法可知,该地区为澳大利亚东北部,该处有大分水

岭,地势较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B国为澳大利

亚,其北部为季风气候区,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而澳大利亚

在南半球,正值夏季。

据此分析即可作答。

第(4)题,因为两国都是临海国家,全球

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两国的沿海低地有可能被淹没;解决措施应该从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增加植被覆盖率以及参加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

答案:

(1)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

原因:

冬季该国的西北岸为迎风

坡,多地形雨,东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东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北

岸为背风坡,降水少。

(2)热带雨林气候。

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地处迎

风坡,多地形雨。

(3)西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4)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

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