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461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docx

《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docx

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

我国垄断行业问题改革研究

摘要:

我国的垄断行业的形成与发展、问题与矛盾都有其特殊性。

因此,我国垄断行业的改革既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方向,也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尤其是要分清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垄断行业导致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价格关系扭曲、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资源消耗过高等,不利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然而,正是由于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垄断行业改革问题也俨然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焦点和难点且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

垄断行业行政性垄断改革思路及对策

一﹑前言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迅猛发展,垄断的规模和形式也在逐渐变化着,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

本文中我们着重分析两种:

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

其实,现实生活中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垄断,而是带有浓厚的行政垄断色彩,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混为一体,政企不分,官商一体,有着行政特权的呵护,甚至有些还披上了法律的外衣。这种“自然垄断”往往实力强大,资金雄厚,并且已形成集团利益,普遍享受垄断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表现为高工资、高福利。这种带有行政垄断色彩的自然垄断维护了企业利益,企业依托的是行政特权,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了潜在的竞争压力,出现严重的低效率现象。同时,因为其缺乏效率,服务价格居高不下,大大限制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在这样的情形下,同时也缺少规范有效的法律体系来进行管制,目前我国现存的法律不尽适应现实经济生活的需要。其次还有就是产业进入壁垒难以突破,主要体现在经济性进入障碍和体制性进入障碍.

下面我们就以大型国企为例,像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宝钢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七家大型国企,涉及的都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其形成原因是基于自然垄断的要求。

而在其成长过程中,企业的本性又要求它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于是便出现了垄断价格和巨额利润﹑行业收入不均﹑市场竞争的结构态势。

2010年,中石化以1.39万亿元的营业收入继续蝉联2010中国企业500强名单的榜首,

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位居第二﹑三位(下图表1:

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前十名)

名次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亿元)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3919.5196

2

国家电网公司

12603.1199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2182.7809

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4901.2279

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734.06

6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986.72

7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3895.0383

8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3555.2077

9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3463.6796

10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3384.27

2007年中国独立企业纳税额前20名中就有16家是国有垄断行业,而在前100名里,绝大部分是金融、石油、电力、烟草行业等垄断国有企业。

(下图表2:

2007年中国独立企业属地纳税五百强排行榜前20名)

名次

地区

企业名称

纳税(万元)

1

黑龙江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3521368

2

北京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380175

3

湖南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2215069

4

北京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95721

5

北京

国家开发银行

1894774

6

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1879629

7

北京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858076

8

上海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1838991

9

云南

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13439

10

云南

红云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02911

11

山东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1488903

12

浙江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1316978

13

上海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260475

14

天津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1095738

15

湖北

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

1011655

16

河南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964329

17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955729

18

广东

广东电网公司

838325

19

北京

中国农业银行

823105

20

新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

800747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有垄断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地位。

这是一组让人震惊的数据,垄断行业纳税俨然成为我国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垄断行业的高效益对我国国有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同时,垄断行业也成为了我国加入WTO后稳定国内经济的中流砥柱。

可是,垄断虽然具有一定短期效益,但长此以往对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所以,对我国垄断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垄断行业巨大的利润背后,因为是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条件下,他们的形成也是十分复杂,但总结起来,我国的垄断行业形成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定时期内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所以,对于我国垄断行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唯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证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二﹑我国垄断行业的现状分析

1.市场结构方面

本文将研究的焦点集中于行政性垄断行业,因为在中国的特定情况下,是指既具有一定自然垄断特性,同时又带有强烈的行政垄断色彩,通常以国有独资或控股形式存在的企业集合,主要分布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的电信、电力、民航、铁路、烟草、食盐﹑邮政等产业。

当前我国最大的环境就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摸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就是在这个环境里来分析国企的垄断问题。

当然这些垄断产业的所有环节并不都是垄断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垄断环节都已不再具有垄断特征,已经成为竞争环节。

例如,电信产业中的长途电话、移动通信及增值服务环节,已经不再具有自然垄断特征,但是本地电话网、光缆网仍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电力产业的输电,配电网络环节仍具有自然垄断特征,但是发电售电环节已经成为竞争环节;铁路产业的路轨网络、车站设施仍为自然垄断,但是客运、货运及其他配套服务环节可以引入竞争;邮政产业的邮政快递及其他服务环节已经引入了竞争,但是目前邮政网络环节仍具有自然垄断特征;民航产业的机场、空中规制网络仍是自然垄断环节,但是民航客运、货运、航油、航材及其他服务却可以引入竞争。

下面我们以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析。

中国的电信产业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变革和重组以引入和推动竞争,但事实上,无论移动业务还是固定电话业务,各企业的市场份额差距很大,不可能形成有效竞争的局面。

在2009年的移动业务市场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占市场份额为73.7%,是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的3倍;而中国电信仅占5.1%.(见下表32009年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市场份额)

2.收入分配方面

垄断容易扩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矛盾和问题,破坏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垄断行业享有的垄断福利扩大了行业间收入差距,加剧收入分配不公.下面我们依然用强有力的数据来阐述垄断行业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均现状.(见下图42009年两会经济学家调查报告)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83.9%的受访专家认为垄断行业收入畸高是收入分配不合理的重要表现.(见下图52010年两会热点调查关于“认为当前行业收入差距大吗?

”)

同样我们从调查中显示出全国有八成人对现在的工资水平不满意,非常满意的仅占2%。

95%的人认为,当前各行业收入差距非常大,很多人认为自己“干得多,挣得少”,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合理。

三﹑垄断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

1.收入差距扩大,极易激化社会矛盾

垄断国企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经营的好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垄断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垄断利润也被认为是不公平的。根据行业收入差距的表现及价值判断,我国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虽然一直就存在,但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很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制度,行业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开始加大,目前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已经很大,并有继续扩张的趋势,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不仅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的趋势,还引起社会不公平和机会不均等,导致低效甚至形成亏损,影响所有企业和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垄断造成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还极易引发社会问题。

下面我们就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刊登的2008年垄断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截面数据,更为直观的来分析垄断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情况,(见下图表42008年垄断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状况).2008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28898元,其中,国有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为30287元,城镇集体单位的职工平均工资为18103元,其他单位为28552元,而15个典型垄断行业职工(合计)的平均工资的平均数达到了52666元,城镇集体单位的平均值达到了24517元,其他单位的平均值达到了59242元。

国有单位平均工资占全国职工的1.04倍,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单位分别为0.62倍和0.98倍,都远远超过了全国的一般水平.而证券业平均工资最高为167995元,是全国平均值的5.08倍,这不仅仅是名义上工资的倍数值,据我们了解,近两年来,证券业的一半职工的年收入大都在20万元左右,年收入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也并不在少数.

表42008年典型垄断行业的平均工资状况单位:

垄断行业名称

合计

国有单位

城镇集体单位

其他单位

证券业

167995

131430

22203

173667

银行业

61318

57651

31426

89235

烟草制品业

60200

64356

36825

42850

新闻出版业

46319

46826

26475

40085

铁路运输业

37163

37220

15846

43509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45712

45420

24533

46251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32668

32588

25864

32886

航空运输业

76331

58459

22880

92839

管道运输业

45842

41539

4952

54813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45745

38353

29614

5456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1746

42629

30519

40452

保险业

29518

23504

18535

31052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

35343

32816

19524

37392

平均值

55838

50215

23784

59969

地质勘查业

35362

33884

31440

50180

邮政业

28734

27121

27126

58863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就在今年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收入差距过大,严重的影响到社会稳定的问题,成为本次两会的一个热点。

据国家官方的统计数据表明收入差距数据值已达23倍,其中,工资收入不足企业成本的10%,一方面是普通工人工资收入偏低,另一方面是垄断行业职工“肥得流油”。

更有数字显示,在2008年,电力、石油、烟草等垄断性质的行业职工平均收入,竟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到10倍,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

除了行业特征和技术密集等合理因素外,当前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垄断因素导致的。

2.限制性的竞争行为,导致社会经济效率低下

在我国许多垄断产业中限制性的竞争行为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主要以电信行业为例进行实例阐述):

⑴垄断高价;我国电信价格主要是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电信资费制定的。

电信价格偏高,特别是移动通信方面的双向收费更是变相提高了电信的价格。

⑵掠夺性定价;近年来电信企业之间的价格战、航空公司的机票打折等都是掠夺性定价行为。

⑶歧视行为;在电信产业互连互通中,曾经出现的降低竞争企业接入本地网络的语音质量等行为是歧视行为。

⑷拒绝交易;在电信产业中的互连互通中出现的拒绝竞争对手接入本地网络的行为。

在电信企业的竞争中,主导运营商利用手中的垄断资源遏制对方就是拒绝交易行为。

⑸搭售;电力行业在部分地区施行的居民电力测量仪表的搭售,电信公司对电话机的指定购买。

⑹串谋;电力产业在实施纵向分离后,发电企业要竞价上网,但是由于电力企业数目本身就很少,彼此非常熟悉,在竞价上网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串谋。

这些表现不利于市场有序竞争,将会导致社会经济效率低下。

3.价格扭曲,影响经济和谐发展

我国的行政性垄断行业不仅垄断着市场,同时也垄断着价格。

总体而言,行政性垄断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是沿着由计划到市场,逐步放开,并引入竞争的方向进行的。

但由于行政性垄断行业在我国的特殊地位,政府在定调价时,往往考虑这些行业的利益较多。

其突出表现在:

一是政府采取召开协调会、办公会等形式越权直接定价;二是直接干预价格主管部门定价;三是价格主管部门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虚高”定价等。

种种的原因造成了“价格失真”,于是就造就了这些央企获取了高额垄断利润,也使某些价格主管部门有了寻租的可能。

此外,当前对资源价格的控制,产生了“双重价格扭曲”问题,垄断性价格或低于合理价格,或高于合理价格。

长期以来的行政垄断使垄断企业得以以低质服务收取高价,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利于社会公平,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我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思路及对策

垄断行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从政府、行业、企业、公众等多个层面和主体,涉及产权、治理、竞争、运营、价格、规制等多种内容,涉及众多外部约束条件和配套措施。

而且这些主体、内容、条件与措施之间又是彼此相互联系,互补性和制约性非常强。

正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环环相扣,所以,我们认为我国垄断行业改革的基本思路及相关的对策是:

1.以法律制度支持为保障,有序推动垄断行业改革

垄断行业的改革必将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领域,需要调整许多利益关系,因此,为了保证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性,应该采取先立法、后改革的原则。

但是我们从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看,似乎看到的是有一种先改革后立法的传统,经过一段时期的改革,根据在改革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再制定相应的法律。

比如,中国铁路运输行业目前还是以1990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为基本法律,该法的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尤其不能适应铁路运输行业改革的需要。

还有,在中国电力行业,1996年4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是中国垄断行业中一部相对较新的法律,但该法规定的不少内容也已不适应当前电力行业的实际,更不适应深化电力行业改革的需要。

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开始施行,正式走出了我国反垄断立法工作的第一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反垄断法》中并没有涉及到知识产权滥用的相关内容,约束力和可实施性有限,因此修订和细化反垄断相关法律必须与反垄断实践相结合,逐渐完善。

因此,加强法制制度建设对中国垄断行业改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经济效率

近几年来,我国对垄断行业民营化改革的政策导向越来越明确。

当然,中国垄断行业实行民营化改革,并不意味着垄断行业都应由民营企业来经营。

恰恰相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垄断行业应实行国有企业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在我们看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垄断行业分布的总体格局是:

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自然垄断性业务,而民营企业主要经营竞争性业务。

竞争性业务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不显著,可由多家企业竞争性经营,由于在竞争环境下,民营企业具有较高的效率,所以,竞争性业务领域应首先向民营企业开放。

在我们看来,在实践中,应是在国有企业掌握控制力的前提下,允许民营企业适度进入,以产生“鲶鱼效应”,激活国有企业的竞争活力。

竞争会迫使垄断企业自觉消除各种低效率现象,同时,竞争所产生的这种对降低成本的积极影响远远大于所牺牲的部分规模经济效益,其直接的影响是竞争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供应产品或服务。

因此,我们认为为提高垄断行业的经济效率,必须在垄断行业打破垄断经营的格局,积极运用竞争机制。

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已经有许多国家的政府放松门槛,引入壁垒,允许多家新企业进入,以较充分地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但政府仍然要控制进入竞争性业务领域的企业数量,并要求这些企业必须达到最小的经济规模,以避免低水平的过度竞争现象。

而前提就是以这种垄断行业的竞争理论为指导的。

让我们从根本上来看,中国垄断行业低效率问题的根源是管理体制问题.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低效率问题,必须进行垄断行业改革,以促进竞争和民营化为主要内容,提高垄断行业的生产效率。

3.加强宏观调控,防止价格扭曲

中国垄断行业的传统管理体制是建立在国有企业垄断基础上的,但是旧的改革管制体制不能适应有效管制的要求,并且,实施改革后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与企业之间脱离了传统的直接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就要求建立新的管制体制。

其实,建立中国垄断行业管制体制,实质上是对原有计划体制下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制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垄断行业改革,防止价格扭曲。

五.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垄断行业改革的道路是充满挑战的。

但是只要依循着正确的改革思路,采取正确的战略与对策,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我国垄断行业的改革进程中,国家采取的是逐步深入、有选择推进的形式,即为“整体渐进式”的形式,但事实上改革并未达到绝对的平衡,可是从改革的总进展来看,还是取得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进展:

(1)在部分垄断行业初步实现了政企分开,垄断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2)在部分垄断行业形成了有利于引入竞争的市场结构,其中有些行业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

但还只是蜻蜓点水,不成气候。

在垄断行业改革上,国际上普遍采取的是放松规制。

但在我国,似乎依然是加强规制。

是加强规制还是放松规制?

仍然是当今一个讨论的热点。

所以说,垄断行业引入竞争,关键还是要放松进入规制。

(3)垄断性行业中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在前面也给各位读者介绍过了电信行业的改革情况。

其次,对于国有企业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未解决,比如:

哪些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对于竞争性的行业是否需要“国退民进”?

还是进行“优进劣退”?

这些问题都关系着这些国企发展的目标和改革的方向,再往大里面说,关乎到我国垄断行业改革的问题.诸如此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1】刘世锦.垄断性行业改革如何深入[J].宏观经济研究。

2005,(3).

 【2】刘超.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管制机刺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8).

 【3】肖兴志,张曼.美英日自然垄断型企业改革的共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8).

【4】常修泽.中国垄断性行业深化改革研究[J].宏观经济究,2008,(9). 

【5】李俊,李增森.自然垄断行业中的规制与竞争引入[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8).

【6】胡静波 李立 我国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2(11).【7】周其仁.数网竞争:

中国电信业的开放和改革[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8】王俊豪.市场结构与有效竞争[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34-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