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栽培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457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植栽培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种植栽培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种植栽培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种植栽培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种植栽培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植栽培技术.docx

《种植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植栽培技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植栽培技术.docx

种植栽培技术

辣椒栽培技术

一、种子处理:

种子放入55度的热水不断搅动,当水温降至30度时,停止搅动,浸种12小时,也可以泡1-2小时后用100倍的硫酸铜或福尔马林浸泡15—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播种。

二、育苗:

播种前用清水浇透苗床,芽种掺上细土搅拌均匀撒种,播后盖细土1厘米,盖好封严薄膜,傍晚还要加盖草席,以防夜温降至10℃以下,出苗前一般不通风,应使苗床保持较高温度,以利出苗,苗出齐后,适当通风降温,白天适温20-25℃,夜间16-18℃,以防秧苗徒长。

晴天中午可揭膜间苗,并撒盖一层细干土护根降温。

第一片真叶出现后,应减少通风量,适当提高床温,白天保持23-28℃,夜间16-20℃,不能低于15℃;2-3叶期为花芽分化期(约播后30天左右),应适当降温和提供短日照,以促进开花和结果节位降低,第二片真叶时追施0.1-0.2%的尿素水或10-20%的清粪水;三片真叶时加大通风量,并应用遮阳网使日照缩短至8-10小时,使幼苗受低温短日照锻炼,四片真叶前床面洒水分苗,床土按土与腐熟农家肥(忌用生粪)7:

3比例混合并消毒,新床双株分苗,穴距8-10厘米见方,分苗后撒水盖膜,如中午秧苗萎蔫,可适当遮阴,缓苗后通风,白天保持23-28℃,夜间不低于15℃,定植前8-10天浇水切块,逐渐加大通风量,夜温可降至10-12℃,进行低温锻炼。

三、苗床的管理:

苗床的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点:

(1)一方面是温度:

白天温度控制在25-27度左右,晚上18-20度为宜,当要随时通风降低温度,防止徒长,长成细腰腰的,不蹲实;

(2)湿度:

分苗前的苗床地播前底水浇足,维持到出苗,出苗后土壤不能过湿,过湿容易发生苗期病害,过湿撒盖干细土或干草木灰吸潮,同时加强通风换气。

分苗后的苗床地应保持足够的水分。

辣椒的育苗与烤烟相通。

移栽:

采用地膜覆盖,采用地膜覆盖的效果:

保温、保水、保土,减少劳力投入(浇水次粉、中耕除草)、减少病虫害(土壤水分蒸发受抑制,湿度降低,使因温度过高引起的病害如疫病减少,并且,地膜反光可以驱除芽虫效果明显)。

1)整地,关系到盖膜质量的好坏,要连续进行耕翻、耙地,做到墒平伐细。

2)施足底肥:

每亩2—3吨农家肥,开沟作墒施入。

3)合理密植:

按宽窄行双株种植,大行1米,小行35公分,株距26-33公分,亩栽8000—10000株。

四、定植后的管理:

(1)水份管理:

地膜覆盖可以抑制土壤水份的蒸发,定植后灌水量要比无膜的少,辣椒进入生长中期后,灌水应稍多于无地膜,供给充足的水分。

(2)肥料管理:

根据不同的生育期,做到“轻施苗肥、稳施花蕾肥、重施果肥”轻施苗肥做到:

切忌过量、过浓,提倡轻施、薄施,每亩施人粪尿1000公斤,或尿素5-6公斤。

稳施花蕾肥做到:

增加磷肥,亩施人粪尿1000—1500千克,或尿素10-15公斤,普钙10公斤,促进多分枝,多开花;重施果肥:

NPK配合,重施,施人粪尿1500公斤,尿素15-20公斤,普钙30公斤,硫酸钾15公斤,施肥时离根8—15公分,防止烧苗。

(3)辣椒移栽以后,如果薄膜有裂口,造成水分蒸发,地温下降,要及时的用土压得。

(4)防止落花落果:

早期温度过低(小于15)或后期温度过高(35),花器受损,受精不良或营养不足,CN比例失调,病虫害危害等原因,导致落花落果,因温度引起用25%的防落素在开花前1-2天喷花。

五、病虫害防治

病害:

1)猝倒病又叫绵腐病,主要发生在苗期。

症状:

病苗基部呈水渍状,像被开水烫过,很快转为黄色,呈线状。

发病时,子叶尚未枯萎,幼苗倒伏死亡,死时子叶是绿色的,在湿度大时,病部附近可见到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

发病条件:

随雨水或浇灌水、也可以由带菌的农家肥传播。

苗床低温15度下,高湿利于病菌的生长繁殖。

防治方法:

A、苗床选择在地势高、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蔬松而肥沃的地块,施入腐熟的农家肥。

B、苗床土处理:

床土利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济,每平方米8—10克与细土均匀混合。

C、培育壮苗:

加强中耕松土,以减少土壤湿度,提高温度,加强通风,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防止病害蔓延。

D、药济防治:

可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济或50%多菌灵600倍喷。

2)立枯病:

症状:

发于育苗期,发病幼苗基部产生圆形褐色病斑,发病初期,白天蔫,晚上恢复,严重时病斑扩散到整个基部,造成幼苗收缩干枯,死亡。

发病条件:

在土壤在存活,通过雨水、粪肥传播。

病菌生长最适的温度在17-28度,一般在高温高湿得于病菌生长。

防治同猝倒病。

   3)病毒病:

症状;表现为叶片呈现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叶、皱缩;叶片畸形,叶片主脉有条斑形,最后落花、落叶、落果,植株死亡。

发病条件:

病原主要是蚜虫繁殖、重茬,缺水缺肥,管理粗放,定植晚。

防治方法:

A选用搞病品种抗王1、2号,抗病一号。

B种子消毒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10分钟,洗净后再进行催芽。

C栽培防治:

培育健状的苗,覆盖地膜,提早定植,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

   4)炭疽病:

症状:

危害果实和叶片,果实上产生水浸状黄褐色病斑,继而稍陷,中央灰褐色,有小黑点。

干燥时易破裂,潮湿时病斑淌出红色粘稠物。

叶片被害,开始产生褪绿色水渍状斑点,逐渐变为褐色。

发病条件:

种植密度大,排水不良,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用55度的温水浸种催芽播种。

轮作:

避免与番茄与茄子作物连作;药刘防治:

75%百菌清50%多菌灵600倍液喷。

   5)软腐病:

主要发生果实上,病初果实呈水渍状暗绿色斑点,随后果实全部腐烂发臭。

病果脱落或挂在枝上,干枯后呈白色。

发病条件:

病菌随上伐的病株残体在土壤在过冬,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

重茬地易发生。

防治方法:

避免与番茄、茄子连用;药济防治:

用农用链霉素250PPM,隔6-7天喷施。

6)日烧病:

果实向阳部份褪色变硬,呈现淡黄色或灰白色,表皮失水变薄,破裂,腐烂。

发病条件:

属生理病害。

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高温期叶片遮阴小,太阳直射到果实上,使果实表皮灼烧,在种植密度过小,天气干热、土壤缺水、忽阴忽睛发病。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一穴种植双株,加大叶片遮荫。

虫害:

1)小地老虎,土蚕,天刚亮多露水多时危害最重,将幼苗基部咬断,造成缺苗,防治方法是毒饵诱杀95%敌百虫150克加水1—2公斤再拌入切碎的鲜草制成毒饵傍晚散在幼苗杀。

药剂防治:

可有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3000倍液喷施。

2)土狗、白土蚕防治与小地老虎一样。

3)蚜虫:

腻虫,表现吸食叶子汁液,分泌蜜露,被害叶变黄,皱缩,影响开花结果,严重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减少杂草;每隔7天用2、5%除虫菊20%速灭杀丁乳剂2000-3000倍喷洒。

布朗李栽培技术

①定植。

时间:

一般在11月初秋植至2月上中旬春植。

密度:

适当密植,株行距4×1.5 m或3×2 m,亩栽110株。

定植穴(沟):

排水良好的土壤挖定植穴(直径80cm×深60cm),排水欠佳的土壤可挖定植沟(宽80cm×深60cm),以利排水。

授粉树配置:

李品种间可互相授粉,其中花粉量大的品种有圣玫瑰、早美丽、红心、拉罗达等可作为授粉树。

同一果园可配置2个-3个品种,早、中、晚熟配套。

定植:

苗木要求根系平展,细土掩埋,浇透定根水。

    ②整形修剪。

整形:

树形可采用自然开心形、多主枝自然形或"Y"字形。

幼树定干高度为50cm。

摘心:

定植当年新梢长到50cm时打顶,年摘心3次-4次,可增加分枝级数,提早结果。

生长期修剪;生长期中背上枝、竞争枝、徒长枝、并行枝、弱枝、病枝等应及时从基部疏除。

休眠期修剪:

多数李品种幼树生长旺盛,树姿直立,修剪应本着"轻剪长度,拉大角度"原则。

总之,幼树宜连续多次对枝梢摘心,以促进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形成,增加分枝级数,尽早形成开张形树冠。

成年树则要控制树冠上部旺长,多疏旺枝,截留弱枝来带头。

    ③幼树提早结果的技术措施。

对生长过旺的树,分别在5月份和8月-9月份用1500×10-6PP333(多效唑)液各喷一次树冠,抑制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④肥水管理。

幼树施肥掌握"薄肥勤施"原则,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4月-11月每月施肥一次,全年追施8次。

成年树要施足一次"基肥"、施好花前果后两次"追施",并适当补充"壮果肥"。

重施秋季基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复合肥(亩施25kg)。

春季开花前亩施尿素25 kg和复合肥25 kg。

幼果期(5月)追施速效氮肥。

硬核期再追施磷钾肥,并增施硼、锌肥,控制氮肥,抑制晚梢,促进花芽分化。

采果后结合压青重施磷钾肥(复合肥50 kg)。

水分管理:

干旱季节及时灌水,夏季覆盖降温保温。

雨季理好排水沟,注意排水。

    ⑤疏花疏果。

多数布朗李成花多、坐果率高,不疏花疏果,会导致成串结果、果实大小不匀、品质下降,并影响第二年结果。

疏花:

通常是在花前中截串花枝,疏除过密短果枝。

疏果:

坐果后疏去小果、密生果、歪果、病果等,保持叶果比15-25:

1,或以10cm-15cm枝段留1个果,亩产控制在1500 kg -2000 kg内。

套袋:

为了防止病虫、鸟类为害,可进行果实套袋,生产高档果品。

    ⑥病虫害防治。

布朗李虫害主要有蚜虫、金龟子、食心虫、桃蛀螟、吸果夜蛾(采果前)等,可用敌杀死2000倍、水胺硫磷1000倍-2000倍、杀螟松1000倍液喷雾,糖醋液诱杀。

病害主要有细菌性穿孔病、锈病、流胶病、缩叶病等,应重视冬季春园(波美5度石硫合剂300倍液),生长期喷多菌灵600倍、代森锰锌1000倍液各一次,保护果实不被病菌感染。

    ⑦特殊技术。

花期不遇:

当主栽品种及授粉品种花期难以一致时,可对迟花者喷20×10-6赤霉素促使其提早开花。

保花保果:

对欠收年份应注意保花保果,一般在初花期和谢花三分之二时各喷一次0.2%硼砂+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多花成年弱树还可加喷20×10-6。

保叶措施:

保护秋叶是栽培技术中的关键性措施。

除注意防治病虫危害外,壮果期和采果后结合喷药根外喷施0.3%-0.5%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追肥,以保护叶片。

稻田养鱼技术

一、稻田养鱼工程模式

1.稻田鱼凼式2.稻田回沟式 

3.垄稻沟鱼式 4.鱼沟、宽沟式

二、饲养成鱼种类

1.饲养成鱼种类

在水稻田中饲养成鱼,就是将冬片鱼种或大规格鱼种,放入稻田中养成大鱼。

成鱼又称食用鱼或商品鱼,表示可以食用或作为商品出售。

稻田饲养成鱼的种类,以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为主,滤食性鱼类为辅,实行多种鱼混养。

草食性鱼类有草鱼、鳊鱼,杂食性鱼类有鲤鱼、彭泽鲫等;滤食性鱼类有鲢鱼、鳙鱼。

此外,适合稻田饲养的鱼类还有泥鳅、黄鳝、罗非鱼、乌鱼和鲶鱼等。

这些鱼类鱼种来源方便,可以自行繁育或就近采购;能适应和充分利用稻田中的饵料生物资源;能适应浅水生活,耐高温、耐低溶氧;生长快,能在短时期饲养成食用鱼。

这些鱼类性情温和,不易逃逸。

稻田实行多种鱼混养,是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但要确定一种主要鱼类和几种搭配放养鱼类。

适合作为主要养鱼类的有鲤鱼、草鱼、彭泽鲫、罗非鱼、乌鱼、鲶鱼等,其它鱼作为搭配饲养的鱼类。

三、鱼种规格与放养量 

稻田养成鱼应放养大规格鱼种,全长16厘米以上,尾重50克以上;鲤鱼、鲫鱼规格可以适当小一些;如套养鱼种,可放全长3~5厘米的夏花鱼种。

鱼种要体质健壮,背部肌肉宽厚;体表光滑,无伤无病,鳞片鳍条完整无损;游动活泼,集群游动,溯水性强,受惊时迅速潜入水中;放入盆中窜蹦跳跃。

鱼种的放养量,一般根据稻田条件和计划达到的鱼产量而定。

计划1/15公顷稻田产成鱼50公斤,放大规格鱼种7~10公斤,约130~190尾,套养夏花鱼种300~400尾;计划1/15公顷稻田产成鱼75公斤,放大规格鱼种10~13公斤,约190~250尾,套养夏花300尾左右;计划1/15公顷稻田产鱼100公斤,放大规格鱼种13~17公斤,约250~320·尾,套养夏花鱼种200~300尾。

如果鱼种规格稍小,放养尾数相应增加。

鱼种放养比例,一般主养鱼1种占50%~60%;搭配养鱼扒12种占40%~50%。

例如主养草鱼50%,鲤、鲫鱼25%左右,鲢鳙鱼25%左右;或主养鲤鱼60%;草、鲢、鳙鱼40%左右; 

四、放养鱼种的准备工作

鱼种放养前要对鱼溜、鱼沟进行整理,并对鱼溜进行药物消毒,以杀灭鱼溜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乙消毒药物大都采用生石灰,生石灰不仅能起到消毒作用,还可以肥水和调节酸减度。

生石灰用量按鱼溜水体体积计算,每立方米水用量200克,溶化后泼洒,7~10天后可放鱼。

也可以用漂白粉消毒,用量是每立方米水用量20克,用法同上。

鱼溜消毒后灌水并每1/15公顷田施放粪肥60公斤左右。

鱼种下田前,要对鱼体进行药物消毒,杀死鱼体表及鳃上的细菌和寄生虫。

鱼种消毒常用的药物及浓度为:

3%~4%食盐水;百万分之10的漂白粉(每立方米10克药);百万分之20的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用药20克);百万分之0.7的硫酸铜(每立方米水用药0.7克)。

消毒时把鱼种放进盛有药水的木桶中,浸浴15~30分钟。

鱼若活动正常,消毒时间可长些;鱼若严重浮头时,应尽快把鱼捞出放入清水中。

五、放养鱼种的注意事项

稻田养鱼饲养周期短,鱼种放养时间越早越有利鱼的生长。

大规格鱼种大多于春节后放入鱼溜内饲养,套养的夏花鱼种应在5月中、下旬放入田中。

鱼种放养时要特别注意水的温差,就是运鱼容器中的水温与稻田水温的高低差,相差不能超过5度。

忽视水的温差,常造成大量鱼种死亡。

为此当鱼运到田边,应先将田中清水逐渐加入运鱼容器内,使水温慢慢一致,将少量鱼放入鱼溜中,半天后鱼如无异常,再将鱼种全部放入田中,以防鱼溜消毒药性未消而使鱼种中毒,鱼溜消毒后施放粪肥,使田水爽而肥,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做到鱼种肥水下田,下田就有适口的饵料。

切忌将鱼种放入混浊或泥浆水中,以免造成鱼种死亡,从而降低成活率。

六.饲养管理

鱼种放养后,要加强饲养管理,早、晚多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特别要注意鱼的活动情况有无异常、拦鱼栅是否安全以及田水深浅、有无大风大雨的天气变化等。

大规模鱼种放养在鱼溜中,水温渐高,要注意加注新水;少量多次勤喂饵,饵料放在饵料台、饵料架内饵料台、饵料架的制作与饲养鱼种的台架相同。

套养夏花鱼种,另设小鱼饵料台一个,台周围上拦栅,使大鱼不能进入。

水稻圆秆后,通过鱼沟使大规格鱼种从鱼溜进入大田,饵料仍在鱼溜中喂给;上、下午各喂一次,使鱼种养成在鱼溜中集中的习惯。

依靠稻田内的天然饵料;每秒15公顷稻田产鱼10~15公斤,超过这一产量必须喂饵、谱肥。

以计划1/15公顷稻田产鱼50公斤计算,总给饵:

50公斤以上施肥250公斤以上。

饵料为米糠、麦麸、豆饼、莱粕、豆渣、酒糟等;肥料为经过发酵的猪牛粪;还可以喂给浮萍、水草及嫩陆草。

双季稻在早稻收割时,将田中的鱼群通过鱼沟慢慢引入渔溜内饲养,待晚稻返青后,再通过鱼沟让鱼群进入大田。

鱼群在鱼溜期间,要加深水、常换水,并搭建遮阳棚。

此时,还可以将达到食用鱼规格的成鱼,捕出食用或出售,以降低鱼溜中鱼的密度,有利鱼类的安全生长。

成鱼一般在冬季起捕,套养的鱼种可放在鱼溜中越冬;冬闲田和低洼田仍可继续蓄水养鱼。

冬季田水要加深到60厘米以上。

七、防病除害

病害防治是成鱼饲养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除鱼溜消毒、鱼种消毒外,还要做好食物消毒和药物防病。

6~8月,每半个月每立方米的水用漂白粉1克或生石灰10克,溶化后泼洒在鱼溜、鱼沟中防病;在饲料中拌入土霉素或大蒜、马齿苋防病,每公斤鱼用土霉素0.5克,大蒜或马齿苋20克连用3天。

成鱼常发生的病有以下三种:

①赤皮病。

因鱼体受伤引发,如捕捉、搬运、放养等操作大意,伤害鱼体形成细菌感染。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溃烂,鳞片脱落,鳍条破损,细菌侵入血液,引起内脏发炎。

治疗方法:

水中遍洒漂白粉,使水中药液浓度达百万分之1(每立方米水用药1克),同时喂磺胺噻唑药饵,用量为每10公斤鱼第1天用0.5克,第2~6天减半。

②烂鳃病。

病鱼体色特别是头部发黑,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近圆形小区,鳃丝末端发白腐烂并拖有污物。

可使用漂白粉治疗,用量同上。

③肠炎病。

患病的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将鱼提起时,有浓血粘液流出;肠内有大量黄色浓血粘液,严重时肠粘膜溃烂。

治疗方法:

每10公斤鱼第1天用磺胺胍1克,第2~6天用量减半,每天一次,连用六次。

将药粉拌饵料,制成药饵喂鱼。

以上三病俗称“老三病”,对草鱼、鲤鱼危害特别大,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林下养鸡技术

林下养鸡,即在果园旁边搭盖简易塑料大棚,将刚出壳的雏鸡放到塑料大棚里饲养,雏鸡脱温后,放入果园或林区散养的饲养方式。

是目前追求生产无公害优质禽产品的发展方向。

其优势主要有:

投资少,见效快;疾病少,成活率高;种养互相促进,禽、果双丰收;提高场地利用率等。

一、鸡种选择

因生产环境较为简便,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适应市场需求的土杂鸡或本地土鸡。

  二、场地选择

果园和林地要求与村庄有一定距离,交通便利,地势高燥,通风光照良好。

有充足的水源,水质要求无异臭或异味,清洁卫生。

三、鸡舍建造

选择适当避风平坦处用土墙或水泥砖、油毛毡或石绵瓦搭成坡式高约2米,跨度5~6米,长为10~30米的简易鸡舍。

鸡舍饲养密度约为每平方米20只,鸡舍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东南。

  四、饲养方法

1.保温:

雏鸡1~28日龄要求做好保温,控制好育雏室的温度,加强通风换气和控制好光照管理,保持育雏室的清洁卫生。

2.牧放:

雏鸡28日龄后,可开始放到果园和林地里,前5天料槽和饮水器应放在鸡舍附近约1米处,使其熟悉环境,在这5天中,仍按原来育雏的次数饲喂,以后可逐渐减少饲喂次数。

天气晴好时,清晨将鸡群放出鸡舍,傍晚天渐渐变黑时将鸡群赶回鸡舍内。

若气候突然有变,应及时将鸡唤回。

  3.饲喂:

鸡群可在每天早晨放牧前先喂给适量配合饲料或包谷,傍晚将鸡群召回后再饲喂1次。

饲喂量应依季节而异,如秋冬季节果园和林地杂草、昆虫少,可适当增加包谷量,春夏季节则可适当减少饲喂量。

  4.疫病防治:

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鸡群的疫苗接种一般在晚上鸡群归巢后进行。

五、注意事项

在对果树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应先驱赶鸡群到安全地方避开,以防鸡食入喷过农药的树叶和青草等中毒。

鸡群出栏后,应对果园和林地进行清理,地面可用生石灰或石灰乳泼撒消毒。

果园和林地每养一批鸡要间隔一段时间再养,或另找一片果园和林地饲养,也就是所谓的“轮牧”。

马铃薯栽培方法

秋马铃薯栽培一般从8月份开始播种,11月份收获。

前期温度高,利于地上茎叶的生长,后期温度低,适宜地下部的膨大。

产量比春播要高,但播种后易烂块死秧,采用整薯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则可避免这一现象,取得较高效益,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整薯播种

秋薯栽培播种期正值8月高温多雨季节,切块播种易烂块死秧,采用整薯播种可减少秋季烂块死秧,防止退化,提高产量。

选择标准:

秋播用种薯应为春季种子提前收获并经过精选的50克左右的小薯块,这些薯块应无伤、无病、皮色鲜艳、大小适中,每亩需种子200千克左右。

整薯的处理:

整薯播种较切块播种出苗慢,且用春薯作种,秋播时种薯处于休眠状态,播种前应进行催芽或药物浸种催芽,一般在播前5天用15~20毫克/升的赤霉素液浸泡20~30分钟,捞出埋入湿沙中催芽,待芽长1~2厘米时播种。

适期播种:

秋播马铃薯播种太早气温高,易烂种,缺苗,病毒病严重,太晚则生育期不足、产量低。

华北地区一般应在8月5~15日播种。

二、播种方法

秋播马铃薯的播种一般不同于春薯,因秋薯播种处在高温强光季节,为创造较冷凉环境,应在背阴坡播种以利出苗早、出苗齐,播时应在10∶00以前,15∶00以后进行。

并随开沟,随播种,随盖土。

并挖排水沟。

一般行距60厘米,株距25厘米,每667平方米保苗5000株。

三、田间管理

浇水:

播后及时浇水,保持垄沟湿润,但水量不应太大,且浇后及时中耕,力争早出苗。

出苗后的管理及早进行,争取秋分前后把薯秧催起来。

每浇1次水,都要中耕垄沟1次,结合宽垄培土,以利根系和叶片生长,出苗后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

10月份以后可减少浇水次数,只在霜前浇1次小水防霜冻。

迫肥:

秋薯播后10天左右可出苗,应及时追肥,促进地上部茎叶生长。

一般齐苗后每667平方米追硫酸铵10千克或尿素5千克,第2次追肥在苗高20厘米左右进行,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如茎叶弱,叶片发黄,应适当加大追肥数量和次数。

但一定要10月10日前进行。

否则后期温度低,植株生长慢,吸收量小,肥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效果不好。

猕猴桃种植技术

选择山区交通便利、光照充足、靠水源,雨量适中、湿度稍大地带,疏松、通气良好的沙质壤土或沙土,或富含腐殖质的疏松土类的丘陵山地作建园地为佳。

场地确定后,先规划道路、排灌系统以及肥料管理房等,然后规划种植地通气暗沟。

猕猴桃种植主要采用的搭架方式有:

T形架、篱架、三角架、大棚架等。

多采用平顶大棚架,可就地利用原有的小径树作活桩,再加一些可替换的竹木脏,关键部位使用混凝土桩。

就地架高1.8米,用10-12号铁丝纵横交叉呈”井”字形网络,铁丝间距60厘米左右。

一、施肥

根据猕猴桃品种、计划达到的产量和土壤肥力状况决定施肥量。

种植前坑槽内每株可一次施入果木肥2.5kg,幼期树采用少量多次施肥法。

其后一般每年施肥3次,其肥1次,追肥2次。

基肥也即冬肥,在果实采收后施入,每株施有机肥20kg,并混合施入1.5kg磷肥。

第1次追肥在萌芽后施入,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2kg,以充实春梢和结果树;第2次在生长旺期前施入,可施入果木肥或复合肥。

因猕猴桃的根是肉质根,要在离根稍远处挖浅沟施入化肥并封土,以免引起烧根。

旱季施肥后一定要进行灌水。

二、整形修剪及疏果

株枝整形根据搭架方式而定,要充分利用架面,使枝条分布均匀,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猕猴桃修前分冬剪、夏剪和雄株修剪。

冬剪在落叶后至早春萌芽前1个月期间进行,以疏剪为主,适量短截。

多留主蔓和结果母枝,应剪去过密大枝。

细弱枝、交叉枝和病虫枝。

夏剪主要是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进行除萌、摘心、疏剪及绑缚,及时抹去主干上的萌芽,安排枝蔓空间。

雄株修剪在5-6月花后进行。

每株留3-4个枝,每条枝留芽4-6个,当新梢长1米时摘心。

一般在花后1个月进地疏果。

留中间果,疏边果,达到每4-5片叶留1个果。

一般枝每20厘米留果1-2个,弱枝20-25厘米留果5-6个。

株产50kg,应留果500-600个。

三、病虫害防治

危害猕猴桃扩要病害有炭疽病、根结线虫病、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果实软腐病等。

其中炭疽病既危害茎叶,又危害果实,可在萌芽时喷洒2-3次800倍多菌灵进行防治。

根结线虫病,应加强肥水管理,用甲基异柳磷或30%呋喃丹毒土防治。

猕猴桃主要虫害有桑白盾蚧、槟栉盾蚧、地老虎、金龟子、叶蝉、吸果夜蛾等。

蚧壳虫类越冬虫用氧化乐果或速扑杀1500-2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用炒麸皮与呋喃丹按10:

1的比例拌匀地面撒施。

对于金龟子,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傍晚用敌百虫或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杀,或用菊酯类杀虫剂。

叶蝉类,用50%辛硫磷乳油或杀螟松1000倍液防治。

吸果夜蛾发生在果实糖分开始增加的9月份,夜间出来危害果实,引起落果或危害部分形成硬块,可用套袋、黑光灯或糖醋液(1:

1)诱杀防治,或采用灭扫利或宝得3000倍每隔10-15天喷1次,从8月下旬开始,直至采收结束为止。

采果后清扫果园,剪除病虫枝、枯枝、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虫侵染源。

四、适期采收

猕猴桃的贮藏寿命和品质受其收获时的成熟度影响很大。

猕猴桃果实采收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和风味,且必须通过品质形成期才能充分成熟。

依照果实发育期,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6%-7%时为采收适期,而需要长期贮藏的果实则要求达7%-10%。

早采,风味不佳。

采收宜在无风的晴天进行,雨天、雨后以及露水未干的早晨都不宜采收。

采摘时间以上午10点前气温未升高时为佳。

采收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