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456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x

完整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二十四、(泰州市二〇〇六B)

  人们通常以为微波食品是安全的。

在美国,90%以上的家庭拥有微波炉。

微波炉既快又方便,经济实惠,是现代快节奏生活的理想烹饪工具,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

  微波是很短的电磁波,属于大自然能量光谱的一部分。

太阳产生微波,但是,太阳产生的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有重大区别。

这个区别在于,微波炉是用交流电来产生微波的。

  微波炉是怎样烹饪食物的?

交流电可以产生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微波。

水分子有正极和负极,因此当水接受正负交替的微波能量时,水分子会迅速转动。

这有点儿类似用磁石把平面上的大头针吸得团团转的情形。

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使食物迅速加热。

  事实上,质量检测机构只关心微波炉是否存在微波泄漏的情况。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质量检测机构从未质疑微波食品本身是否安全。

1991年,由于一场公众瞩目的官司,人们开始意识到微波食品并非百分之百安全。

一位名叫诺尔玛?

利沃特的妇女的家人为她的误死起诉。

  诺尔玛去医院进行髋部更换手术。

手术很成功,诺尔玛却死了。

诺尔玛死于一次输血之后,血液是经过微波炉加温的。

这是第一次有重大证据表明微波炉对被加热的物品的化学性质造成了破坏。

如果仅用微波炉把血液加热到体温,就能使血液包含致人于死命的毒性,那么我们用更高的温度在更长的时间内加热食品,又会有什么情况呢?

  食物的分子吸收了大量能量。

这些能量足以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导致了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的分子异变。

结果许多新的奇怪的分子出现了。

问题就在这里,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人体不能识别的分子。

这些奇怪的新分子是人体不能接受的,有些有毒性,还可能致癌。

因此,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或动物,体内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

  瑞士皇家科技协会的汉斯?

赫尔特博士和博尔纳德博士发现,微波加热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万分。

他们测量了吃微波食品志愿者血液中的病理变化。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了,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减少,人体组织无法得到所需的氧。

相反,白细胞和胆固醇增加了。

白细胞增加会引起人体的压力和紧张,通常只有当人体感染急性疾病、细菌感染或细胞受损坏时,白细胞才会上升。

此外,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对产生抗体有重要作用。

  俄罗斯的研究表明,遭受微波辐射不仅有损健康,而且食用微波食品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美国,俄利根波特兰的科学家也曾发表过俄罗斯的研究发现。

无论何种食物一旦经过微波加热都会产生已知的致癌物。

肉类、奶类、谷物、水果和蔬菜都会产生引起癌症的化学物。

吃微波食品的人消化系统紊乱,淋巴系统发生障碍,血液中癌细胞增加。

经常吃微波食品的人更容易患胃肠癌,消化系统也会逐渐出现问题。

科学家还发现,每台微波炉都会泄漏辐射,微波烹饪的食物会产生有毒和致癌的附加物,微波食品的营养价值减少了60%至90%,包括矿物质和生化酶,维生素B、C和E等物质,甚至连蛋白质的营养万分也减少了。

荷尔蒙也会发生异常情况,特别是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出现异常。

长期食用微波食品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造成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波动,智力下降。

  17.认真阅读全文,为本文拟写一个标题。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最后一段中加点词语“无论”“一旦”“都”的作用。

(4分)

  

  19.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了微波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说说微波炉烹饪食物的原理是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7.微波食品有损健康。

(3分)

  18.强调突出全部如此,无一例外。

(4分)

  19.①微波辐射(或:

微波泄漏)。

②微波食品安全(或:

微波破坏食品营养的成分以及微波食品对健康的危害)。

(4分,一点2分)

  20.微波炉用交流电产生的微波,使食物中的分子以每秒钟数亿次的速度旋转,造成分子之间巨大的摩擦,从而产生热量。

(4分)

  

  二十五、(泰州市二〇〇六A)

  神秘的运动常数(15分)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

每次幅度有多大?

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

每回幅度又是多少?

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

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或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

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

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体形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

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振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是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

研究者们作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O.2~0.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的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

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

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

很多科学家都表示:

“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最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

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深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

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远。

(选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1期)

  17.读完全文,说说“神秘的运动常数”指的是什么?

这一发现对科学研究有何意义?

(4分)

  

  

  18.说说第⑤、⑥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4分)

  几乎:

  很可能:

  19.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道理?

作者为什么要列举蜂鸟和海豚这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4分)

  

  

  20.科学家们发现“神秘的运动常数”的过程,对我们进行科学探究有哪些启示?

(3分)

  

    

  【参考答案】17.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在0.2~0.4之间。

(1分)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用于研究外星可能存在的游水生物和飞行生物;帮助军方研制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3分,一点1分)

  18.“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很可能”,表示可能性大,但不完全肯定。

(本题4分,每一问2分)

  19.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

(2分)因为这两个事例分别代表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或分别代表体形小和体形大的动物。

这样使得出的结论具有代表性,增强说服力。

(2分,答前一句即给2分)

  20.大胆质疑、大量观察、大量试验等。

(本题3分,一点1分)

(三十)(2006福州)

  黑森林的猫

  安轶

  ①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有13亿人口,这些资源如果平均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就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值。

  ②同样是创造1万美元的价值,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2.5倍,是日本的11倍多。

近些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多次突破60美元大关。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断冲高的油价必定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呈现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报、低效益的局面。

针对现状,政府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

这说明节能已刻不容缓!

  ③这让我想起以前曾经听到过的一个故事。

据说日本人煮鸡蛋用的锅非常讲究,煮一个鸡蛋,用煮一个鸡蛋的锅,煮三个鸡蛋用煮三个鸡蛋的锅。

而且煮鸡蛋的水刚好没过鸡蛋,不多不少。

假设煮鸡蛋九成熟最好,日本人会在七八成熟的时候,将燃气关掉,用开水的余温将鸡蛋继续煮熟。

既节省了燃气、节约了水,鸡蛋煮得又恰到好处。

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怪事。

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家猫很多都没有尾巴,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

由于黑森林地区冬季很寒冷,每家都要开暖气。

猫出来进去都要开门,而猫的尾巴很长,开门的时间也就长了,暖气就会流失,最终就浪费了能源。

所以抠门的黑森林人就把猫的尾巴截了下来。

这些人的做法的确有些极端,但从一个侧面也已显出了德国人的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④我们经常能够在水龙头边看到“节约每一滴水”,在电灯开关边看到“节约每一度电”的宣传口号,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

我有时会看到有的房间开着空调却同时开着大门,以及人去而灯不灭的现象,这都是生活的细节。

这些看似渺小,但是如果全国13亿人都这样做,你还敢忽视它吗?

我们粗放豪爽、大手大脚的习惯该改改了!

  ⑤如果我们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不经意间既省了钱又节约了能源。

省的钱是有限的,但节能的意义是无限的。

我们不应该因为是公家付费还是私人付费而有所区别。

因为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14、从全文内容看,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第③段举了日本、德国的两个事例,意在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结合语境,解释第⑶段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分)

  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

抠门:

_______________

  17、政府向全民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你一定积极参与其中了吧!

请举出一种发生在你身边的浪费资源的现象(文中提到的浪费资源的例子除外),写出一个节约资源的好办法,拟出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

(9分)

  

(1)浪费资源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约资源好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约资源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4.节约能源已刻不容缓!

(3分)15.在有些国家,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3分,意思对即可)16.节约(3分)17.

(1)示例许多餐馆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了木材资源。

(2)示例少用纸巾多用手帕。

(3)示例节约能源,功在当代,利泽千秋。

(9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三一)(2006泉州)

  莺

  布封

  ①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

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漠的景象。

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披上了新装,引来了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唱歌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②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

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

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

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树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

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

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③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美丽;但大自然似乎只赋予了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

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

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④它们居住在花园里,树丛中,或是种植蚕豆青豆等的菜园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季节。

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

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它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结果总是以几只歌结束。

莺是轻浮爱情的象征,如同斑鸠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

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它们实际上并非缺乏爱情,也不缺少对爱情的忠诚。

雌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

  ⑤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

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

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这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

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⑥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

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

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太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了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1.细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①本文说明对象是莺,为什么还要写冬景?

  答

  ②作者运用那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冬景?

其作用是什么?

  答:

  ③“鸟类的回归带来初春的第一个信息”这句话,可以理解为

  

  2.莺最突出的特点是,除此之外,它还有、

  、等特点。

  3.领会“听到了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这一结语在文中的内涵。

  答:

  

  4.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所喜爱的动物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答:

  参考答案:

  1.①写冬景是为了把莺置于具体季节的背景之下,像舞台人物的出场一样,先有一个造声势的过程。

(意思对即可)

  .②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冬景。

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所描写的动植物“活”起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处于特定季节中动植物的生态特征。

(意思对即可)

  .③鸟类的回归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2.喜爱唱歌活泼好动生性胆小无忧无虑

  3.这一结语是作者无限感慨的自然流露。

汲汲奔忙于这个俗世,为争名逐利而苦费心计的人们,面对这样的幸福鸟的歌唱,面对这样美妙的文字,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4.略。

  (三二)(2006三明)

  地理环境与我国人体特征

  胡龙成

  ①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在人类社会早期,生产活动范围比较小,不同地区之间相互往来比较少,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居民由于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不同,反映在人体上也有高矮、胖瘦、黑白等方面的差异,后来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进行,这些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没有彻底消失。

  ②首先,从身材方面来看,存在北高南矮的现象。

80年代统计资料指出,当时北方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上,南方的人平均身高在1.67m以下。

产生高矮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活动和饮食。

居住在北方草原和高原地区的居民,以游牧为主,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少负重,出门大多骑马、乘车或步行,腿部长而直,食物以肉类、奶制品为主,身材一般比较高大;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居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经常肩挑背驮,主要交通工具是船、竹排等,手臂发达,腿粗短,食物以大米等粮食为主,身材相对来说要矮些。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生长发育时间的长短和遗传等因素也不能忽视。

北方气候比较冷,人体新陈代谢相对要慢一些,生长发育的时间长,成熟比较晚,同时他们祖先个子比较高,并代代遗传下来,南方人则刚了相反。

  ③其次,从体型方面来看,存在北胖南瘦的现象。

产生胖瘦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其一是气候条件。

北方气温比南方低,尤其是冬季,十分寒冷,加之白天时间短,风雪天气多,居民室外活动少,消耗的体力不多,有利于积累脂肪;南方气候温暖,生产活动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居民活动量大,消耗的热量多,不容易积累脂肪。

其二是饮食结构。

北方人的饮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尤其在牧区,牧民的饮食以奶制品、肉类等为主,使人容易发胖,而发胖又能更好的适应严寒的环境;南方人饮食以植物类为主,居民有喝茶吃稀饭的习惯,体内不容易积累脂肪,显得精瘦,瘦俏的身体更有利于散热。

  ④再次,从五官方面来看,北方人和南方人也存在着差异。

北方人的鼻梁直而长,鼻孔比较狭窄。

例如黑、吉、辽等省的人鼻端平均宽度为38mm。

这种鼻型可使北方冬天的干冷空气在吸入肺部之前,与鼻腔黏膜充分接触,既可以预热,又增加了湿度,起到保护肺部的作用;南方人鼻梁没有北方人直,软骨向上翘的比较多,鼻孔比北方人宽。

例如粤、桂等省居民鼻梁的平均宽度为40mm,短而宽的鼻孔,有利于散热驱湿。

南方人的嘴唇比较厚,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达2/5以上,而愈往北,厚度逐渐变薄,在北方找一个上唇厚度在1cm以上的居民很困难。

同时愈往南方,嘴唇越来越向前凸,有向外翻的趋势。

这与南方湿热的气候特征是分不开的,厚而向前凸的嘴唇,具有促进水汽蒸发,加快散热的作用。

南方气候湿润,风沙少,眼睛的开度大,外形显得大而圆;北方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多风沙天气,眼裂较狭长,上眼皮不显横纹,双眼皮少,泪阜被蒙古褶遮住,以免风沙吹入眼中,并保证眼球表面湿润。

  ⑤最后,从皮肤的颜色深浅来看,南方与北方、东部与西部有很大的差异。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与太阳的辐射有关。

南方纬度位置低,太阳高角度大,紫外线辐射比较强,深色表皮能将大部分紫外线吸收,使皮肤下面的组织不会受过多紫外线的照射而损害,因此南方人体肤色较深;北方纬度位置高,太阳低角度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比较少,而适量的紫外线有利于人体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浅色皮肤有利于吸收紫外线,所以北方人的、肤色一般都比较浅。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和地势有关。

东部山地丘陵区雨水充沛,树林茂盛,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削弱了太阳的辐射,人体接受紫外线比较少,皮肤比较白;西部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不足,人体中具有运输氧气功能的红细胞增多,加上紫外线和风沙的刺激,皮肤颜色比较深。

  ⑥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自然环境没有绝对界限,反映在人体特征方面也是逐渐过渡。

例如,江淮地区,地处南北的过渡地带,这里的男子既有北方的高大剽悍,也有南方的精瘦刚强;女子既有南方姑娘纤细婀娜的身姿,又有北方姑娘白皙红润的皮肤。

  18、通读全文后填空。

(4分)

  人体特征包括形体、容貌和肤色等三个方面。

从全文看,“形体”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说明;“容貌”从___________方面说明;“肤色”是从_________方面说明。

  19、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

(4分)

  

(1)“地理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特征差异在逐渐缩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第②③段,引用文中语句填表。

(6分)

  地理环境与南北人体比较表

  南北人体特征产生差异原因

  身材方面主要原因

  其他原因

  体型方面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原因之二

  21、阅读第④段,分析本段的写法。

(7分)

  

(1)本段除了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内容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采用“总分”结构,请加以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肤色深浅来看,为什么南北方差异和东西部的差异都与太阳的辐射有关?

(要求:

简答,点到为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为什么“需要说明”最后一段内容?

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分)

  

  

  参考答案:

  18、(4分。

每空1分)身材体型五官皮肤颜色的深浅

  19、(4分。

每小题2分)

(1)地域的气候、地形、水文和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等

  

(2)社会生产活动的扩大和迁移、通婚以及其他活动的进行。

  20、(6分。

每空1分)北高南矮;北胖南瘦;生产活动和饮食;生长发育时间的长短和遗传等;气候条件;饮食结构。

  21、(7分。

(1)题3分,每空1分。

(2)题4分,“总说”、“鼻子”、“嘴唇”、“眼睛”各1分)

(1)列数字,举例子,具体或明确、准确等。

(2)本段先总说“从五官方面来看”,然后分别从鼻子、嘴唇和眼睛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意对即可)

  22、(4分。

每点2分。

能点到“纬度”、“地势”影响,意对即可)由于纬度北高南低造成太阳辐射北弱南强;由于地势西高东低造成太阳辐射西强东弱。

  23、(5分。

“联系前文”2分,说明本段2分结论1分)因为前面几段只对南方或东西部情况进行比较,而最后一段补充说明自然环境没有绝对界限,反映在人体特征方面也是逐渐过渡的,所以这样写就使文章内容更全面、更周密。

(三十三)(2006兰州)

  汉文化与筷子

  杜宣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

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力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

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

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

其一是用手。

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