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课程安排4篇.docx
《班主任培训课程安排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培训课程安排4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主任培训课程安排4篇
班主任培训课程安排4篇
班主任培训课程安排第1篇
一、理念转化专题
(一)课程定位
新课堂理念的转变是课改事业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它对于学校各项课改工作的有序开展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的转变尚有迹可循,但教育人的思想转变却比较困难,所以理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对应地,理念的培训必须要穿插在课改规划中多次反复进行,逐步实现传统教育人根本教育理念的重建。
本课程是引领学员走进新课堂的先期准备,同时也是整体培训课程的基石。
(二)设计思路
1.该课程是针对目前部分传统教育理念的相对滞后来设计的,从当下传统课堂的一些弊端及其衍生出的教育现象谈起,慢慢引导大家通过现象理性地思考问题出现的根源,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践行新课堂。
该课程也可由全国知名的新课堂课改区域领导代表或名校校长现身说法,谈一谈当前的课改形式以及成功的课改经历,回首昨天,展望明天,为行走在课改路上的教育同仁献计献策。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2课时,共分3次实施,每次4课时,分别由培训团队理念报告专家和课改典范校校长完成。
3.具体实施策略:
以基于满足学校实际需要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首次理念报告由学景培训团队理念专家完成。
报告旨在最大限度的转变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帮助教师树立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引领教师的精神成长,树立新课堂意识和学生观。
后面两次理念报告由课改典范校及课改优秀试点校领导层成员完成。
报告旨在通过现身说法,来分享管理理念和实际操作经验,揭示新课堂的校内运行机制,进而帮助教师增强课改内动力,调动教师课改积极性,让学校领导和教师一起了解新课堂建设的背景与发展方向,帮助学校建立新课堂意识,坚定课改信念。
二、新生培训专题
(一)课程定位
新生能力培养属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一部分。
由于新入校的学生,在心里上的依赖性较大、对新的学习环境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学生的可塑性较强。
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绝佳时期。
新课堂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而能力是需要培养或培训才可以习得的。
新生能力的培养为新课堂的前期的顺利推进有很大的保障作用。
对于学生学习能力、自主能力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二)设计思路
1.该课程主要依据当前课改知名学校以往新生入校培训经验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中新生的心里特征,并采用了部分心里拓展活动精心打磨设计而成。
采用报告交流、案例剖析与体验式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向广大课改教师传授新生培训实操技能。
报告交流:
将课改名校新生培训计划整理成系统的报告材料,集中与受训老师分享。
案例剖析和体验式培训主要针对新生培训下的子课程(班级建设、小组建设与运用、课堂流程、展示训练),采用先参与或观摩,后内化、模仿的培训方式。
本课程具有贴近一线、易于内化、实操性强的特点。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30个。
课程将分阶段实施,集中式的报告交流大约3个课时;案例剖析12个课时;进校深入指导1520个课时。
培训方式多样,培训手段灵活,基于受训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着重于培训受训老师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实操能力。
3.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生培训报告;
(2)体验式培训-小组建立与建设、小组作用发挥、课堂流程;
(3)入校指导,过程监控,实地调研;
三、小组建设专题
(一)课程定位
小组学习是新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最基本的学习单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通常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也是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就新课堂的实践过程来看,小组建设是因其与课堂流程、导学案的使用、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联系已成为新课堂培训和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可以说,小组学习定成败!
(二)设计思路
1.该课程是依据学员(教师)对所在班级的学生在小组划分、文化建设、凝聚力打造、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等实际操作面临的具体任务而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采用全体验式的培训方式,结合外校经验感知,以完整的小组建设具体任务培训内容,组织学员(教师)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重点对学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训练,各环节均为技术操作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课程的实施过程主要通过外校观摩体验、体验式培训(小组建立、团队凝聚力打造、课堂流程与小组建设)、基于问题解决的专项指导、过程诊断等形式,一切从满足教师进行新课堂授课的实际性出发。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员(教师)在培训中的领悟能力和培训后的实践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8个。
以基于满足学校实际需要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新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导学案编写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
通过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手段的灵活运用、培训内容的合理安排等,保证了学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3.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验式培训之团队创建
(2)体验式培训之课堂流程与小组建设
(3)体验式培训之问题聚焦与问题解决
四、课堂流程专题
(一)课程定位
新课堂课堂流程是教师以研读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为前提进行备课后,在课堂上组织教学的基本流程,是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由若干为实现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策略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的教学环节组成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所以能否有效的组织教学,落实教学设计关键在于课堂流程。
即便是在将来做到了去导学案,科学严谨的课堂流程也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关键一环,流程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直接决定了课改的成败。
(二)设计思路
1.该课程是依据课堂改革学校教师在最初临帖阶段及入贴提升阶段在课堂流程上所面临的具体操作方法而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体验式培训使教师亲身感知五步三查课堂流程,通过视频解读剖析案例来明确各个环节中师生的不同任务,通过示范课及说课评课进行示范和引领,通过同课异构活动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在不同的阶段利用诊断手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课堂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课程的内容注重实用性,应结合课改校的实际情况植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和编排。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8个。
3.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堂课堂流程体验式培训
(2)新课堂课堂流程视频解读
(3)新课堂各学科示范课及说课评课
(4)新课堂同课异构活动
(5)过程性问题诊断与提升
五、管理与评价专题
(一)课程定位
新课堂管理与评价课程有别于传统管理培训课程,侧重于学校新课堂工作的推动、实施和保障。
主要涉及学校管理、年级管理、学科管理、班级管理几大方面。
该课程是否落实到位关系到小组建设、导学案编制工作及课堂执行的落实质量,是对各门技术实操课的有力保证!
(二)设计思路
1.该课程是依据新课堂的推行过程中高层(校长)、中层管理者、班主任为适应新课堂改革的要求而面临的具体任务而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专题报告、座谈交流、过程诊断等形式对校长、中层、班主任进行分批、分层、阶段性的培训,提供大量的理论指导、案例借鉴以及改进意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学员的需要。
课程的内容采取中高层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并重,不同内容穿插进行的编排思路,提前把保障性工作做起来,然后再进行管理工作的总结、提升,从而为课堂改革保驾护航。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42个。
3.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堂下的学校管理与评价
(2)新课堂下的年级管理与评价
(3)新课堂下的学科管理与评价
(4)新课堂下的班级管理与评价(重点)
(5)新课堂管理过程性诊断与提升
六、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专题
(一)课程定位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
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新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新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同小组建设、课堂流程、管理与评价、课堂(学校)文化被称为新课堂的五大系统,是新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导学案的编写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知识容量多少、课堂的内涵丰富与否、以及新课程理念能否落实。
(二)设计思路
1.该课程是依据学员(教师)采用集智备课形式进行导学案设计,采用五步三查课堂流程进行授课所面临的实际任务而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报告课程模式,转变基于外校经验介绍的培训方式,以完整导学案编写任务为对象,组织学员(教师)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员(教师)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课程均具有实用性,使学员(教师)能够迅速上手。
课程的实施过程主要通过理论报告、体验式培训(模拟备课)、基于问题解决的分学科指导等形式,一切从满足教师进行新课堂授课的实际性出发。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员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0个。
以基于满足学校实际需要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新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导学案编写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
通过培训模式创新、培训手段的灵活运用、培训内容的合理安排等,保证了学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3.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报告-从导学案含义、导学案设计行动研究、导学案设计基本要求、导学案设计技术应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的误区避免、优秀导学案案例借鉴、导学案的使用、新课堂下的集智备课等方面进行阐述。
(2)体验式培训-下发通用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组织分析教材,提供编写思路,现场编写体验,导师指导,导学案评比,提供个性化模板建议。
(3)分学科指导,专题提升-查阅学员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导学案,基于学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学员(教师)进行学科内部互动交流。
班主任培训课程安排第2篇
一、基本思路
根据上级部门及学校管理的要求,从新教师从事班团的工作实践和需要出发,通过示范、答问、观摩、研讨、检查等途径,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班主任工作岗位需要。
二、目标与要求:
1、进一步巩固新教师对班主任工作基本原理的了解和掌握。
2、指导新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开展班级工作,初步学会班级管理。
3、帮助新教师学会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组织与开展主题班会。
4、提供班级工作问题处理的政策支持与咨询指导,引导新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帮助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提高新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的素质与修养。
三、主要内容:
1、班级工作常规(如班级组织的建立和健全、学习生活常规与班集体制度的制订与建设、卫生保健与心理卫生的指导、偶发事件的处理、问题生的转化、品德操行的评定等)。
2、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如了解学生技能、计划技能、领导技能、语言技能、总结技能、班队会指导技能训练等)。
3、主题班会的组织艺术(如常规工作与主题班会、工作联系与主题班会、德育和主题班会、主题班会的组织渠道与具体形式、主题班会主题确定与准备及评价等)。
4、班级德育工作(如班级德育的途径与内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与青春期教育方法、劳动技能教育及文体活动的开展等)。
5、学习与生活指导(如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男女同学关系的处理、升学指导等)。
6、问题学生的转化。
7、班主任角色的认同与调适。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班级工作常规
(2)主题班会
2、难点:
班主任角色的认同与调适。
五、措施与方法:
1、以按需施教学原则,确定指导工作计划实施的具体目标,选择指导内容,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2、开放指导组织方式,灵活地运用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综合培训等模式,提高指导的实效性。
3、执行培训的有关制度,尽好导师职责,参与校本培训工作实施,完成指导工作任务,保证指导的彻底性。
4、拓宽指导的途径。
指导新教师通过教育实践、理论学习、教育科研等加强自我修养,关注指导的全面性。
5、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指导师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力和工作水平,做新教师的表率,发挥指导的垂范性。
6、以人为本,积极参加业余培训和开展自我学习,加强指导模式研究,注重指导的发展性和民主性。
7、抓好指导工作的自我管理,分阶段有重点地落实指导工作任务,体现指导的计划性。
六、部分课程说明
(一)困难学生的转化
1、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
帮助初中新教师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产出原因,发现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和转化点,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进行转化,提高他们的应对困难学生的能力和教育能力。
3、主要内容:
困难学生与人才观;困难学生的评价与干预;困难学生与教育评价手段;困难学生与家长教育;困难学生与教师心理。
4、教学建议:
6学时。
案例介绍,交流讨论,个别指导或专题讲座。
(二)班团活动的组织
1、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
帮助初中新教师运用活动课程理论,初步掌握班团活动组织的操作方法,提高组织各种活动的实际能力,适应班团活动开展的需要。
3、主要内容:
晨会活动;主题班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传统节假日活动。
4、教学建议:
6学时。
讲授、研讨、观摩或实习。
(三)班主任常规工作
1、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
帮助初中新教师运用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处理班级常规工作和日常事务,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
3、主要内容:
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活动的计划;操行评定;伦理谈话;家访;偶发事故的处理;班干部的选拔和使用;班级总结的写作。
4、教学建议:
18学时。
经验介绍、专题讲授、实践反思、个别指导。
考查。
七、工作安排:
1、课时安排参考:
(1)班级工作常规15课时
(2)主题班会6课时
(3)实践活动指导6课时
2、阶段重点建议:
(1)第一学期指导重点:
班级工作常规指导。
(2)第二学期指导重点:
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
3、培训指导工作日程安排表(略)
班主任培训课程安排第3篇
一、培训的意义:
在学校中,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和骨干,是使学校内部各种力量形成合力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渠道的桥梁。
在班级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者。
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学校中担任着特殊的教育角色,要求班主任要有较高的修养,即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业务水平上,工作能力上和教育艺术上应达到一定的程度,各方面堪为人师,做到为人师表。
那么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加强自身修养。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灵魂,而校本培训则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多年来,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本着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与时俱进,大胆改革,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塑造优秀教师群体,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教改之路。
近年来,随着校本培训地位的日益突出,学校积极投身探索实践中,同时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建档,使学校校本培训和档案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校本培训是学校工作中的大事,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学校要成立领导管理小组,要层层分工,责任明确。
本次班主任校本培训给了广大班主任一个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
二、培训目标:
1.进一步建立健全班主任培训制度及班主任培训的基本模式;
2.通过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引导班主任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经验,大胆探索,逐步完善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一套班队工作风格。
3.全体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提高;优秀班主任达80%;
4.班集体建设成果显著,校级优秀班集体要达到70%以上;
5.建设好学校班主任学习型组织,形成浓郁的校园学习文化氛围
三、培训内容:
班主任培训内容基本分为五部分内容,包括:
1、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政策法规;
2、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与班级管理;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5、经验交流与案例教学。
各部分内容将根据时代的要求,针对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时期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设计培训内容。
四、培训方式:
要针对本校班主任队伍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以实施班主任分层培训为突破口,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自学相结合、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五、培训措施:
1、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好培训内容,做到贴近班主任的工作实际,是教师在自身实践中能切身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教师有启发,能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并能有效提高班主任教师教育质量,促进班主任发展,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2、采用教师自我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班主任教师培训方式,自我培训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自觉开展行动研究的能力,将适时推广自我成功经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专题讲座、教师对话、工作论坛、深度访谈;开展有独立专题的教师面对面地对话活动,用教师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提醒帮助已经或即将遇到同样问题的教师,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操作性强的方法;针对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共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研究对策,共同进步;以一些案例为依托开展班主任工作论坛,要求参与者用书面的形式进行可借鉴的,操作性强的方法交流与分析;从教师实践中寻找研讨内容,组织全体教师在一起就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的研讨活动,目的是在思想交锋中碰撞出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取得更高层次的共识,激发出高于个人努力的群体智慧。
3、建立班主任工作水平发展评价体系,借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班主任,使评价真正成为改造和促进班主任发展的真正有意义的措施。
建立与评价工作相适应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付出的辛勤工作,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
班主任培训课程安排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班主任的思想x、职业道德素质,提高班主任岗位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切实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任课教师的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本校教育教学水平。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帮助班主任明确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2、学习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掌握当代青少年思想x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3、进一步明确班主任的责任和义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三、培训措施:
1、构建班主任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抓住选拔、培训、激励这三个环节,继续组织定期学习、现场观摩和考察研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新老班主任结对子等活动。
本学年还推行优秀班主任主题队会的评比活动。
2、实现两个转变。
(1)、思想观念的转变。
采取各种形式从培训的意义、目的、形式、任务等方面进行宣传,使教师加深了对校本培训工作的理解,明确了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切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水平。
使教师在观念上发生转变,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观念,建立人人学习,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以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育人观念的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育人观念也应随之转变。
在校本培训工作中,要把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首要的任务来抓,通过组织班主任听德育讲座;开展班主任专题x等,让班主任的育人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做到三个结合。
(1)、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开展校本培训中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立足本校,以班主任为主体,有计划、有目的、针对性地对班主任进行培训。
首先把结对子,同伴互助,小组学习作为培训的重要形式,把年级组作为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单位,以班务管理能力为中心,培训内容的重点是提高班主任德育能力和管理艺术。
(2)、校本培训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以研促训。
做到两结合:
学习理论与育人实践相结合,指导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三落实:
落实主题,落实人员,落实时间。
促进校本教研的发展。
(3)、校本培训与专家引领相结合。
通过请专家、名师到校指点,到外校到外校拜师学习等方法,借助外界力量搞好校本培训。
主要形式有:
一是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二是请专家进校指导;三是走出校门拜师。
3、加强三项管理。
(1)、抓好组织管理。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
(2)、抓好制度管理。
建立并健全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如学习制度,班主任能力考核制度,班队课的行政检查制度,班主任评价奖励制度,使培训工作从制度上得以保x。
(3)、搞好档案管理。
按照教师培训的要求建立培训档案,将教师个人的培训计划、教学论文、自学笔记、听课记录等原始资料以及学校对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各项培训内容的考核情况登记装入培训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