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案下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378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教案下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普通话教案下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普通话教案下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普通话教案下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普通话教案下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话教案下期.docx

《普通话教案下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教案下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话教案下期.docx

普通话教案下期

普通话教案蓝海

第一讲变调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调的特点。

2.掌握变调的规律。

3.掌握词语变调后的发音技巧。

教学重点:

掌握变调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词语变调后的发音技巧。

教学时间:

三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教师例举词语“骨头”,学生朗读、感悟变调。

一、什么是变调。

(学生阅读材料,勾画,回答。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变调。

二、变调的规律。

(教师例举词语,学生感悟,归纳。

1.上声变调

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

“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

上声音节在非上声音节(阴平、阳平、去声、轻声)之前,上声音节的调值由降升调变成只降不升的低降调,丢掉了本来要上升的后半段,变成了半上声(“半上”)。

(学生练习)

(1)上声+阴平

首都眼睛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

(2)上声+阳平

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

(3)上声+去声

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

(4)上声+轻声

口气奶奶姥姥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

(如果后面的轻声音是由上声变来的,那么前面的上声大部分变为半上,少部分变为阴平,如“打扫”、“想想”等。

)(5)“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两个上声相连时,前面一个上声音节调值由降升调变为与阳平调值相当的高升调。

(学生练习)

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

(6)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三个上声音节相连,词语的组合可以有不同的层次。

层次不同,上声的变调情况也不相同。

1第一类情况叫做“双单格”,亦称为“2+1”结构。

它指在该词组中前两个音节的意义关系密切,这样前两个上声变成直上,第三个上声读原调。

即(上声+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

(学生练习)

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

②第二类情况叫做“单双格”,亦称为“1+2”结构。

它指在该词组中后两个音节的意义关系更密切,这样第一个上声变为“前半上”,第二个上声变为直上,第三个上声读原调。

如: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

③第三类情况叫做“单三格”,亦称作“1+1+1”结构,它指在该词组中三个音节的意义关系都相近。

这样第一、第二个上声变成阳平,第三个上声读原调。

即上声+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

如:

缓减免 软懒散

三、练习

第二课时“一、不”的变调

一、“一、不”变调的规律。

(教师例举词语,学生感悟,归纳。

在目前的普通话中,“七、八”已趋向于不变调,所以,我们只分析“一”、“不”的变调情况。

“一”的单字声调是阴平,“不”的单字声调是去声。

它们在单念或处于词尾、句尾时读原调,如“二00一”、“统一”、“你不”、“不”等。

“一”作序数表示“第一”的意义,不变调,而在其它情况下就要做变调处理。

(1)“一”,“不”在去声音节前面都要变成阳平调值

下面的“一”全读为“yí”:

(学生练习)一致一再一定一律一瞬一共一带一向一色

下面的“不”全读作“bú”:

不是不错不赖不测不干不妙不看不累不怕

(2)“一、不”在非去声音节(阴平、阳去、上声)前,“一”变读去声,“不”不变调,仍念去声。

下面的“一”全读作“yì”:

一早一晚一朝一夕一心一生一齐一同一直

(3)“一”夹在动词中间,读作轻声;“不”夹在动词中间、形容词中间或动词补语中间时,读作轻声。

如:

走一走遛一遛看一看写一写想一想读一读

(注:

也有一些教材把夹在动词补语中的“不”的读音归类为次轻音。

)

3.去声变调

两个去声音节相连,前面的去声变调为“半去”,调值,不降到底,并且,有时会影响到后面的去声起点比第一个去声略低。

若三个去声音节相连时,前面两个去声都变调为“半去”,最后的去声音节读原调。

如:

笑料立刻电扇大会电话炸药赤道

二、重叠式形容词的变调

重叠式形容词的三种形式,即AA式、ABB式和AABB式。

(1)AA式一般不变调。

例如:

快快地、长长的。

只有带儿化韵尾时第二个叠字变成阴平。

慢慢儿地暖暖儿的

(2)ABB式后面的两个叠字一般都变成阴平。

热腾腾甜蜜蜜

(3)AABB式第二个字变轻声,第三、四字变阴平。

漂漂亮亮明明白白

三、作业:

变调练习。

海港  火警  甲板  假使  剪纸  脚本  尽管

老板  坎坷  可耻  苦楚  傀儡  老本  冷场

老手  了解  马脚  渺小  恼火  扭转  藕粉

捧场  漂染  撇嘴  襁褓  请柬  龋齿  浅显

审美  少许  手脚  甩手  水准  倘使  土壤

稳妥  侮辱  醒酒  小丑  窈窕  允许  主宰

草稿纸 很友好 展览馆 好想法 小蚂蚁  

第三课时语气词“啊”的变化

一、“啊”的音变规律。

“啊”用在语句末尾时,由于受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常发生不同的音变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学生练习)

1.前面的音素是aoeêIü时,读ya,可写作“呀”。

例如

(1)她怎么不回家呀?

(2)怎么给我这么多呀?

(3)多漂亮的天鹅呀?

(4)那是谁的鞋呀?

(5)桂林的山真奇呀!

(6)会不会下雨呀!

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iao)时,读wa,可写作“哇”。

例如:

(1)她会不会跳舞哇?

(2)这个小朋友真好哇!

(3)花篮做得多精巧哇!

3.前面的音素是n时,读na,可写作“哪”。

例如:

(1)投的真准哪!

(2)你是哪里人哪?

4.前面的音素是nɡ时,读nɡa。

例如:

(1)河水真清啊!

(2)大家唱歌啊!

5.前面的音素是-i(后)、r(er或儿化韵)时,读ra。

例如:

(1)她真是一位好老师啊!

(2)歌声多么悦耳啊!

(3)多可爱的小狗儿啊!

6.前面的音素是—I(前)时,读[z]a。

例如:

(1)要好好练字啊!

(2)你可要三思啊!

二、朗读下列句子,注意“啊”的音变(学生练习)

(1)你怎么还不回家呀(jiāya)!

(2)他是你大伯呀(bóya)!

(3)好大的雪呀(xuěya)!

(4)你发什么呆呀(dāiya)!

(5)你看对不对呀(duìya)!

(6)漓江的水真绿呀(lǜya)!

(7)这么多够不够哇(ɡòuwa)!

(8)这是什么酒哇(jiǔwa)!

(9)实习老师对我们多好哇(hǎowa)!

(10)这孩子真可怜哪(liánna)!

(11)你快点儿选哪(xuǎnna)!

(12)这几天真冷啊(lěnɡnɡa)!

(13)电话打不通啊(tōnɡnɡa)!

(14)办学要舍得投资啊(zī[za])!

(15)要实事求是啊(shìra)!

三、小结规律。

学生感悟,教师归纳。

“以顺口为原则。

第二讲轻声

教学目标:

1.了解轻声的作用。

2.掌握轻声的规律。

3.掌握轻声词语的发音技巧,识记轻声词语。

教学重点:

掌握轻声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掌握轻声的发音技巧。

教学时间:

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体会“东西”轻声与重音的区别。

前者为物体,后者为方向。

二、轻声的朗读技巧。

前重后轻,前长后段。

例如:

妈妈

三、轻声的规律。

(教师例举词语,学生感悟,归纳。

普通话语音有以下几种情况常读轻声:

1.结构助词的、地、得。

例如:

我们的愉快地写得好

2.时态助词着、了、过。

例如:

笑着哭了学过

3.语气助词吗、吧、啦、呀、嘛、哇、啊等。

例如:

好吗去吧行啦好啊

4.名词或代词的后缀。

例如:

桌子石头他们

5.名词或代词中的方位词。

例如:

墙上地下家里左边

6.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趋向动词。

例如:

进来出去站起来请进来

7.某些量词。

例如:

一个有些写封信

8.叠音词的第二个音节和重叠动词的第二、第四个音节。

例如:

爸爸看看讨论讨论研究研究

9.作宾语的人称代词。

例如:

请你叫我找他

10.口语中有一批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例如:

葡萄玻璃扑克

四、识记轻声词语表。

刀子dāozi车子chēzi孙子sūnzi丫头yātou后头hòutou

胳膊ɡēbo抽屉chōuti姑娘ɡūnianɡ师傅shīfu苍蝇cānɡyinɡ

哆嗦duōsuo他们tāmen朋友pénɡyou时候shíhou黄瓜huánɡɡua

记得jìde心思xīnsi知识zhīshi扎实zhāshi软和ruǎnhuo

那边nàbian在乎zàihu老婆lǎopo模糊móhu月亮yùelianɡ

洒脱sǎtuo似的shìde亲家qìnɡjia簸箕bòji进项jìnxianɡ

便宜biányi别扭bièniu拨弄bōnonɡ直溜zhíliu硬朗yìnɡlanɡ

第三讲儿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儿化的作用。

2.掌握儿化的规律。

3.掌握儿化词的发音技巧,识记儿化词语。

教学重点:

掌握儿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掌握儿化的发音技巧。

教学时间:

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普通话里,卷舌元音er自成音节时,只有“儿、耳、而、饵、尔、二”等几个字。

普通话的er可以同其他韵母结合起来(写成r),构成卷舌韵母(儿化韵),这种现象就是儿化。

普通话的韵母除erê之外,都可以儿化。

儿化韵里的er不能念成er,只在前面韵母的元音上附加一个卷舌动作,是那个韵母带上卷舌的声音。

例如:

歌儿ɡēr花儿huār

二、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

例如:

头tóu(脑袋)头儿tóur(领头的人)

后门hòumén(后面的门)后门儿hòuménr(非正当途径)

(2)确定词性。

例如:

画huā(动词)画儿hāur(名词)

破烂pòlàn(形容词)破烂儿pòlànr(名词)

(3)表示细小、轻微的意思。

例如:

小脸儿门缝儿树枝儿

慢慢儿走贴心话儿

(4)表示温婉的语感。

例如:

山歌儿好玩儿女孩儿

三、“儿化韵”的发音变化规律

(教师例举词语,学生感悟,归纳。

儿化韵的发音根据韵母卷舌的难易程度发生变化,卷舌顺利则不变,卷舌不便利甚至不能卷舌的,就要有相应的变化。

但是儿化韵的拼写,只需在音节末尾加一个r,不必表示出韵母实际读音的变化。

(1)韵母或尾音是a、o、e、u读音不变,加r

号码儿(hàomǎr)花儿(huār)粉末儿(fěnmòr)

书桌儿(shūzhuōr)草帽儿(cǎomàor)麦苗儿(màimiáor)

唱歌儿(chànɡɡēr)眼珠儿(yǎnzhūr)小猴儿(xiǎohóur)

打球儿(dǎqiúr)

(2)尾音是i、n丢i或n,加r

一块儿(yíkuàr)刀背儿(dāobèr)味儿(wèr)

心眼儿(xīnyǎr)弯儿(wār)花园儿(huāyuár)

窍门儿(qiàomér)

(3)尾音是nɡ(inɡ除外),丢nɡ,加r,

电影儿(diànyīr)

(4)元音鼻化

帮忙儿(bānɡmār)

(5)韵母是i、u,不变,加er

玩艺儿(wányìer)

毛驴儿(máolǘer)

(6)韵母是-i,丢-i,加er

词儿(cér)事儿(shèr)

(7)韵母是ui、in、丢i或n,加er

麦穗儿(màisuèr)干劲儿(ɡànjièr)

(8)un、ün,丢n,加er

飞轮儿(fēiluér)

花裙儿(huāquér)

(9)韵母是inɡ丢掉韵尾加鼻化音(“~”表示鼻化)

打鸣儿(dami~r)

花瓶儿(huāpí?

r)

三、作业:

儿化韵的练习。

(学生练习)

号码儿hǎomǎr 山坡儿shānpōr 饭盒儿fànhér 水珠儿shuǐzhūr

一下儿yīxiàr 鲜花儿xiānhuār 手稿儿shǒuɡǎor 封口儿fēnɡkǒur

小米儿xiǎomǐr  有趣儿yǒuqùr  戏词儿xìcír  果汁儿ɡuǒzhīr

树根儿shùɡēnr  饭馆儿fànɡuǎnr冰棍儿bīnɡɡùnr瓜瓤儿ɡuāránɡr

板凳儿bǎndènɡr 手印儿shǒuyìnr花裙儿huāqúnr花瓶儿huāpínɡr 

第四讲综合练习

教学目的:

巩固训练变调、轻声、儿化。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式:

分组检测。

(学生练习)

1.读准带“一、不”的双音节词语。

一一yīyī一半yībàn一定yīdìnɡ一般yībān一起yīqǐ

一生yīshēnɡ一路yīlù一天yītiān一体yītǐ一行yīxínɡ

不好bùhǎo不顾bùɡù不够bùɡòu不屈bùqū不能bùnénɡ

不及bùjí不想bùxiǎnɡ不日bùrì不拘bùjū不适bùshì

2.读准带轻声字的双音节词语:

刀子dāozi车子chēzi孙子sūnzi丫头yātou后头hòutou

胳膊ɡēbo抽屉chōuti姑娘ɡūnianɡ师傅shīfu苍蝇cānɡyinɡ

哆嗦duōsuo他们tāmen朋友pénɡyou时候shíhou黄瓜huánɡɡua

3.读准带儿化韵的双音节词语:

本色儿běnshǎir好好儿hǎohāor拈阄儿niānjiūr拔尖儿bájiānr

冰棍儿bīnɡɡùnr老头儿lǎotóur豆角儿dòujiǎor蝈蝈儿ɡuōɡuor

4.朗读下列句子,注意“啊”的音变

(1)你怎么还不回家呀(jiāya)!

(2)他是你大伯呀(bóya)!

(3)好大的雪呀(xuěya)!

(4)你发什么呆呀(dāiya)!

(5)你看对不对呀(duìya)!

(6)漓江的水真绿呀(lǜya)!

(7)这么多够不够哇(ɡòuwa)!

(8)这是什么酒哇(jiǔwa)!

(9)实习老师对我们多好哇(hǎowa)!

(10)这孩子真可怜哪(liánna)!

第五讲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1、了解普通话的语调及其种类,掌握停顿、重音、句调的类型及分类的原因和作用。

2、练习读句子,把一个句子通过不同的语调、重音读出来,注意表达。

3、通过收听广播、录音磁带等,体会和理解语调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形成语感。

教学重点:

掌握停顿、重音、句调的类型。

教学难点:

掌握掌握停顿、重音、句调的发音技巧。

教学时间:

2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停顿

1.什么是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

2.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1)顺应语法的停顿

这类停顿可以依据标点来处理,有时也可以突破标点的限制。

(见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2)显示层次的停顿

文章的层次可以借助于朗读者的停顿得到显示。

一般说来,文章中的节(段)这样的大层次比较容易划分,而一节(或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中,也往往有有更小更细的层次,划分这些层次并用朗读中的停顿表现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鲁迅《祝福》)

(3)体现呼应的停顿

文章中的呼应关系在朗读时主要通过停顿来体现的。

全篇整体性的呼应较易把握,而文章中的局部的呼应关系,往往由于朗读者的忽略而造成呼应中断,或呼应模糊,因此影响了语意的表达。

如:

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

(郑振铎《海燕》)

(4)指向强调的停顿。

为了突出句中某些重要词语,引起听众的注意,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在这些词语的前面或后面稍加停顿,这便是强调性的停顿。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二、重音

1.区别重音的作用

在朗读中,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

同样一句话,如果把不同的词或短语确定为重音,由于重音不同,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练习)

注:

以“[]”括起来的字词为重读

A、[我]请你跳舞(请你跳舞的不是别人)

B、我[请]你跳舞(怎么样,给面子吧?

C、我请[你]跳舞(不请别人)

D、我请你[跳舞](不是请你唱歌)

2.各种类型的重音

(1)突出语意区别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显示语意中的某些差异,这些差异往往是句意的重心所在,必须加以强调。

其中有:

1)并列性的重音: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鲁迅《拿来主义》)

2)对比性重音: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朱自清《荷塘月色》)

3)排比性的重音: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陶铸《松树的风格》)

(2)突出句子关系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表现句子(特别是复句)中的各种不同的语法关系,以此来强调句子是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其中有:

1)转折性的重音:

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2)呼应性的重音

文章中某些体现呼应关系的词语要重读。

如:

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

战士们又有[什么]呢,他们只有一双结着硬茧的[手],一颗赤诚的[心]。

(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3)突出修辞色彩的重音

这类重音意在鲜明体现句子中某些修辞现象,这些不同的修辞色彩的语言表现力最强的地方,最能体现文章的旨意。

其中有:

词语的锤炼: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三、练习。

第二课时

一、升降(句调)

1.句调的基本内容

为适应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总是要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了语调(句调)。

借助语调,有声语言才有极强的表现力。

同样一个“我”字,采用不同的语调可以回答各种不同的问题:

(学生练习)

①谁是班长?

——我。

(语调平稳,句尾稍抑)

②你的电话!

——我?

(语调渐升,句尾稍扬)

③谁负得了这个责任?

——我!

(语调降得既快又低)

④你来当班长!

——我?

(语调曲折)

教师小结:

可见,朗读中的语调是细致而复杂的,它可以表达各种丰富的感情。

2.四种基本的句调

(1)平调——语调平稳,没有什么重读或强调的显著变化。

一般的叙述、说明,以及表示迟疑、深思、冷淡、悼念、追忆等思想感情的句子,用这种语调。

如: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

(《一件珍贵的衬衫》)

(2)升调——语调由低逐渐升高。

常用于表示疑问、反诘、惊异、命令、呼唤、号召的句子。

如:

“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

”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

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契诃夫《变色龙》)

(3)降调——语调由高逐渐降低,末了的字低而短。

这种语调常用来表示肯定、祈使、允许和感叹的语气。

如: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

(4)曲调——语调曲折变化,对句中某些音节,特别地加重、加高或延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调子。

这种语调常用来表示夸张、强调、反语等较为特殊的语气:

“哈!

这模样了!

胡子这么长了!

”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鲁迅《故乡》)

二、快慢(语速)

1.什么是语速

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

世间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一切人在不同情境下的思想感情总是有千差万别的。

朗读各种文章时,要正确地表现各种不同的生活现象和人们各自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朗读速度。

例如:

(学生练习)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提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鲁迅《故乡》)

以上是两种不同的动态。

这不同的动态在我们心里引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朗读时必须体现出前者“将身一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之快和后者“你便提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之慢。

2.决定语速不同的各种因素

(1)不同的场面

急剧变化发展的场面宜用快读;平静、严肃的场面宜用慢读。

如:

(学生练习)

(慢)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一般。

又像是情人的密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加快)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

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就象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没有风。

海自己醒了。

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快)海终于愤怒了。

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刺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

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象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

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溅在我们的身上。

想一想:

这段描写是怎样实现速度的转换的。

(2)不同的心情

紧张、焦急、慌乱、热烈、欢畅的心情宜用快读;沉重、悲痛、缅怀、悼念、失望的心情宜用慢读。

(学生练习)

前者如:

……她猛然喊了一声:

“脖子上的钻石项链没有了。

”她丈夫已经脱了一半衣服,就问:

“什么事情?

”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

“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他惊惶失措地直起身子,说:

“什么!

……怎么啦?

……哪儿会有这样的事!

”他们在长衣裙褶里,大衣褶里寻找,在所有口袋里寻找,竟没有找到。

他问:

“你确实相信离开舞会的时候它还在吗?

”“是的,在教育部走廊上我还摸过它呢。

”“但是,如果是在街上丢的,我们总得听见声响。

一定是丢在车里了。

”“是的,很可能。

你记得车的号码吗?

”“不记得。

你呢,你没注意吗?

”“没有。

”他们惊惶地面面相觑……莫泊桑《项链》)

后者如: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我沉重地感到我失去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3)不同的谈话方式

辩论、争吵、急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