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276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docx

《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docx

结构施工图设计统一技术规定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v13

为保证结构施工图设计质量,加快工程设计进度,减少设计过程中出现设计反复改动的返工现象,特此制定结构设计统一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是以国家标准、规范、规定为基础,结合以往工程项目的设计实践经验,对设计过程中一般要求和习惯做法进行必要的明确、补充和完善。

1.结构设计的一般规定

1.1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的原则并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设计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与同类结构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优化结构设计。

1.2结构方案应合理优化,设计应兼顾质量与成本,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节约,坚持成本最优原则。

构件尺寸及配筋若不是计算和概念设计需要,应取最小值。

1.3结构设计须在方案设计阶段积极参与,并进行结构初步试算,综合考虑安全、合理、经济、先进等因素,对建筑方案提出专业意见与建议,为后续设计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1.4重视结构的选型,经过方案优化选用抗地震作用及抗风力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方案,应使选用的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简捷。

应选取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尽量避免不利的结构体系。

学校、幼儿园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抗震等级的选取。

1.5结构形式尽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有特殊要求或需要而采用钢结构时,应坚持节省成本的原则,全面考虑结构方案、选材用材、节点设计、施工便捷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设计。

1.6结构构造设计必须从概念设计入手,加强连接,保证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延性、足够的强度和适当的刚度。

1.7必须选择合适的计算假定、计算简图、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对于重要的高层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应至少用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程序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确认其可靠性,保证结构的安全。

1.8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计算输入参数可详《结构设计计算参数的统一规定PKPM2012.8版本》。

1.9设计中应高度重视与建筑、设备专业以及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根据功能要求选择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结构方案。

1.10结构的关键部位,薄弱部位以及施工操作有一定困难的部位或将来使用上可能有变化的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并在设计中适当留有余地,以策安全

1.11必须严格执行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不得有任何违反。

2.荷载取值

2.1可变荷载根据项目情况按照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依据《荷载规范》合理取值,不得随意增大或减小,恒荷载按照建筑构造要求计算,既不能层层加码,也不能漏算。

注意荷载组合时各分项系数的选取,以及构件计算时荷载折减系数的选取。

2.2住宅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1)客厅、卧室、衣帽间、工人房、储藏间、餐厅:

2.0kN/m2。

2)厨房、书房:

2.0kN/m2.

3)卫生间、阳台、露台:

2.5kN/m2。

4)走廊、门厅、楼梯:

2.0kN/m2(多层住宅建筑);3.5kN/m2(高层建筑和小区公共建筑,具有消防疏散功能)。

5)住宅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不上人屋面(包括挑檐、雨棚):

0.5kN/m2;

上人屋面:

2.0kN/m2;

屋面花园:

3.0kN/m2;

2.3酒店、商场超市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1)客房、套房、办公房、小型会议室和消洗间:

2.0kN/m2。

2)消洗间、书房:

2.0kN/m2。

3)卫生间、阳台、露台:

2.5kN/m2。

4)高层建筑和小区公共建筑,具有消防疏散功能的走廊、门厅、楼梯:

3.5kN/m2。

5)餐厅厨房、大型会议室兼宴会厅:

4.0kN/m2。

.

6)布草间:

4.0kN/m2。

7)大型商场超市:

6.0kN/m2。

商铺:

3.5kN/m2

8)大型商场超市仓库:

10kN/m2。

9)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不上人屋面(包括挑檐、雨棚):

0.5kN/m2;

上人屋面:

2.0kN/m2;

屋面花园:

3.0kN/m2;

2.4公共设施设备房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2.4.1新风机房、电梯机房、排烟机房、空调机房:

7.0kN/m2。

2.4.2发电机房、变配电房、水泵房、制冷机房:

10kN/m2

2.5设有较大浴缸的卫生间,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可取4kN/㎡。

卫生间采用沉箱,其高度≤400时,板面恒荷载标准值取6.0kN/㎡.板面活荷载标准值取2.5kN/㎡.

2.6非承重填充墙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合格品干密度1050kg/m3,砌体的标准荷载按干密度的1.4倍计算,砌体容重建议值:

14.5kN/m3。

2.7墙体厚度按建施图,一般外墙、分户墙厚200,内隔墙厚120.

墙体厚度

120

150

180

200

240

250

300

370

实心砖选用(√)

3.00

4.1

5.24

7.73

双面粉刷

3.12

4.3

5.40

7.87

一面粉刷一面贴瓷砖

5.3

6.40

8.87

外面石材贴面内面粉刷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选用(√)

1.80

2.60

3.10

3.50

双面粉刷

2.15

2.90

3.30

3.85

一面粉刷一面贴瓷砖

2.50

3.20

4.60

4.20

双面面贴瓷砖

3.60

4.10

4.50

外面石材干挂面内面粉刷

2.8其它非围护砌体:

屋面女儿墙,露台、阳台分户墙,阳台砖包柱等应按实心砖砌体重量计算,砌体自重按19kN/m3。

具体模型输入值:

阳台分户墙19X0.2XH.女儿墙19X2.0X1.5米高=5.7KN/m.19X2.0X1.0m高=3.8KN/m.

2.9计算墙体荷载时,应扣除门窗洞口墙体重量,凸窗处的荷载应仔细计算,应按实际取值,不应遗漏抗裂柱、窗台挑板及压梁重量。

2.9.1当梁下砌筑墙体时,墙高计算应扣除梁高部分,取墙净高。

2.9.2外墙开门窗时,墙体线荷载可根据门窗洞口尺寸按整墙面计算乘以折减系数:

0.7~0.8。

2.9.3外墙开推拉门(与阳台相连,门宽≥2.1m)时,线荷载值可不小于3.0kN/m。

PKPM模型输入3.5KN/m.

2.9.4厨、卫,阳台、露台等易浸湿墙体而设置防水坎台的,应计入200高坎台重量;还应计入填充墙墙顶砌200高实心砖的重量。

2.9.5墙体线荷载计算输入时,小数点后一位数值应按0.5、1.0、1.5…依次向上进位。

2.10大开间可灵活布置的隔墙,应按荷载规范要求,以楼面活荷载附加值计入(即等效活荷载输入模型),隔墙可按120厚GRC墙板(面密度0.8kN/m2)计算。

2.11玻璃幕墙:

1.5kN/m2;轻钢挑蓬、玻璃雨棚:

2.0kN/m2;屋面采光玻璃天蓬:

2.5kN/m2

2.12楼地面面层及天棚抹灰均布荷载标准值应按建筑构造计算:

2.12.1普通住宅、酒店、办公楼、学校等一般类使用房间,一般不应小于1.2kN/m2。

(其中天棚抹灰或吊顶取0.4kN/m2)

2.12.2大型会议室、宴会厅、商场(超市、商业街)等大空间公共建筑、酒店的公共区和高档装修的住宅的客厅以及高层住宅电梯厅等不应小于1.5kN/m2。

2.12.3大空间高档装修,同时设有吊顶、喷淋、通风管道时,板底装修荷载取0.6kN/m2

2.13坐瓦坡屋面板面荷载及天棚抹灰均布荷载标准值取3.0/coskN/m2,为屋面坡度。

(坡屋面板的自重也应折算)

2.14高低层相邻的屋面,必要时可在设计低层局部区域的屋面构件时适当考虑施工时临时荷载,该荷载可不小于5.0kN/m2,并在施工图中注明。

2.15基础(包括地下室底板和挡土侧板结构)设计时应注意选取正确的荷载组合方式。

消防车道的楼盖设计时应严格按照《荷载规范》的4.1.2的强制性条文规定:

对楼盖的主次梁的设计荷载应予以折减。

实际上机计算时,消防车道的楼面板和楼面梁应分别计算。

可详见《车库及地下室结构设计规定》

2.16设计院应与园林设计单位积极配合,尽早确定园林设计方案,以便较为精确的分片确定地下室顶板及裙房屋面板的板面荷载,以免因过于笼统导致取值过大,造成浪费。

2.17地下室顶板荷载应考虑施工荷载,但施工荷载与覆土荷载不同时考虑,取大值。

一般为覆土荷载18X1.0米覆土=18KN/m

施工荷载为10.0KN/m

2.18建筑设计中考虑预留给业主的加建建筑空间处,可合理考虑由于加建而产生的荷载。

2.19中山横栏镇基本风压值取值,0.70KN/m

3.结构布置与设计

3.1主体结构布置

3.1.1重视结构的选型,经过方案优化选用抗地震作用及抗风力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方案,应使选用的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简捷;

3.1.2结构计算宏观指标如轴压比、周期、位移、剪重比、刚重比等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既符合规范的要求,同时也不要有太大的富余。

3.1.3结构刚度需适中,避免过刚或过柔,对于普通高层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控制在1/1000-1/1200以内;框架-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控制在1/800-1/1000以内。

对于刚度控制的高层建筑,可按照《广东省高规补充规定》中的相关规定,合理选取层间位移角限值。

3.1.4结构单元平面形状复杂,且有缩径、错层时,每单元设置伸缩缝分开。

3.1.5结构平面内如遇有缩颈或偏心连接时,且长宽比超过规范要求时,应采取结构措施进行加强处理,并尽量采用连梁的形式。

3.1.6住宅单体上部结构的剪力墙应尽量布置在平面两端,既可加大整体抗扭刚度,又可使户内的剪力墙尽量少,有利于住户改造,剪力墙的合理间距应控制在5~7m,过小影响使用,过大则可能使梁截面过大,也会影响使用。

3.1.7住宅架空层结构布置应结合首层入口、大堂及架空层建筑布置的要求,尽量避免结构转换,如无法避免则考虑局部结构转换,转换量尽量少,避免板式转换和次梁转换,并保证经济合理。

必须保证入口处宽敞、架空层视野通畅和方便进入大堂。

3.1.8塔楼转换层以下落地剪力墙的布置在满足转换层上下剪弯刚度的前提下,尽量首选核心筒剪力墙加厚,尽量不采用核心筒以外单片长落地墙,以利建筑专业布置平面。

3.2基础设计

3.2.1基础选型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建筑体形、荷载情况、施工条件等综合考虑,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

优先考虑采用独立基础、十字交叉梁条形基础或筏板基础。

当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地基承载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经过经济比较采用浅基础反而不经济时,可采用桩基础。

3.2.2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应以试桩为主,计算为辅。

试桩应结合工程桩进行,并结合工程场地特点和上部结构形式,选取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工程桩进行试桩,并会同甲方、施工单位及质检站共同确定。

3.2.3对于溶岩地质、软土地质等特殊地质情况,应遵循安全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会同甲方、地质专家共同确定地基处理方案。

3.2.4核心筒大承台下群桩布桩时,边桩宜落在剪力墙外一倍承台高度范围内,以避免因桩顶反力对承台的冲切和剪切,导致承台厚度加大。

3.2.5核心筒下大承台的内力计算,宜按考虑上部结构--承台--桩共同作用的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可参考有限元分析结果并结合经验对承台配筋。

3.2.6基础设计的详细要求和规定可详附件《地基基础设计的统一规定》

4.地下室部分设计

4.1地下室梁板设计时应注意地下室净空要求,并应考虑设备管线走位时对净空的影响,地下车库层高=净高+设备管线占用高度+梁高,一般非人防地下车库层高不超过3.9m

4.2汽车通道的入口高度不应小于2.4m,坡道入口和坡道底端应设有排水沟。

4.3地下室顶板、侧壁板、底板厚度:

4.3.1普通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上部结构嵌固时板厚不应小于180mm;人防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小于200mm。

一般非塔楼部分取250mm。

塔楼部分取200mm.

4.3.2地下室侧壁的常用厚度:

地下一层侧壁厚度取250,300,350;一般取350.

地下二层侧壁厚度取350,400,450;一般取450.

地下三层侧壁厚度取450,500,550;一般取550.

4.3.3地下室底板标准:

一般跨度(6~9米)底板厚度:

地下室埋深3~4米取300~400;地下室埋深4~8米取450~600;地下室埋深8~12米取500~800。

最小也要满足防水规范要求之250mm.如设计为无梁楼板,底板板厚一般为400mm。

如设计为梁板结构,底板梁截面尺寸应参照顶板梁尺寸,以便节约模板造价。

4.4地下室部分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取值为:

地下一层为0.6MPa;P6级;地下二层为0.8MPa;P8级。

4.5地下室部分混凝土梁、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要求应有明确表示,钢筋混凝土

4.6保护层的要求及构件裂缝控制要求可详见《车库及地下室结构设计规定》。

4.7底层梁板底、面钢筋均可采用一部分拉通,一部分支座附加的方式进行合理配筋。

当考虑土体承载力时,底板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可取0.15%。

4.8地下室底板梁的受力方向与一般楼面梁不同,其梁配筋设计采用平法时,应附加图示说明,相邻跨底板梁的上下主筋是在承台拉通还是在承台内各自锚固,应有明确说明。

具体做法参见《结构施工图设计深度补充规定》相关内容。

4.9考虑到建筑防水及结构抗裂的要求,地下室外墙中水平钢筋应细而密,且配筋率也应适当提高,水平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

4.10地下室侧壁设置扶壁柱时,扶壁柱的竖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侧壁墙的钢筋间距。

4.11后浇带(或加强带)的布置应尽量简洁,避免过多转折,且做法应在图中明示。

4.12地下室顶板尽量不要设置纵横交错的反梁,以防排水不利,增加荷载,导致结构开裂。

4.13地下室底板设计须同建筑、机电专业协调,尽量减少底板标高大幅变化,以方便现场施工,尤其是对于淤泥质场地及地下水丰富的场地。

4.14地下室外墙留洞如需穿梁,穿梁的位置应选择对梁的受力影响最小之处,并且有加强处理措施。

洞口均应有防水套管,并考虑防水处理措施。

楼板留洞应满足人防要求,如楼板留洞应加刚性套管等。

4.15地下室顶板预先考虑园林建筑定位,预留钢筋,如园林泳池的侧壁、凉亭基础等。

5.主体工程设计

5.1构件截面的选择应在满足建筑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合理。

5.2砼强度等级:

普通楼面梁、板(除地下室和转换层外)用C25;框架柱、墙尽量保证采用与梁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当底部柱、墙的强度不足时,考虑砼强度等级按楼层递减。

5.3钢筋选择需考虑市场货源情况

5.3.1平面构件:

梁纵筋(包括底筋、面筋及计算抗扭腰筋)按HRB400钢筋设计,架立筋、梁构造腰筋按HRB400钢筋设计,箍筋按HPB300钢筋设计,箍筋直径≥10时,应按HRB400钢筋代换;板钢筋按HPB300钢筋设计,分布筋采用HPB300钢筋。

角板需满足广东省内规定,双层双向φ10@200。

5.3.2竖向构件:

柱及剪力墙暗柱的竖向钢筋和剪力墙竖向分布筋按HRB400钢筋设计,箍筋及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按HPB300、HRB400钢筋设计。

5.4结构构件配筋原则:

5.4.1不得低于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筋率,满足最低限度的构造要求配筋;

5.4.2不得采用超过规范最大配筋率要求的超筋构件;

5.4.380%左右的构件实际配筋率包含在经济配筋率之内。

5.5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基本板厚及配筋应由计算确定,计算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边界条件,保证板底配筋的安全性。

5.5.1计算假定统一规定:

边梁处按简支边;连续板均按固定支座;与剪力墙相连的按固端支座;相邻板的高差≤50mm的,视为连续板;相邻板的高差>50mm的,均按简支边。

5.5.2相邻连续板两侧板厚差异≥30mm时,在大小板交界处,小(薄)板按固定支座;大板(厚板)可按简支支座,其面筋仍应满足按大板板厚计算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5.5.3楼面各部位结构标高统一规定如下:

客厅结构标高

H

卧室结构标高

H

阳台结构标高

H-0.050

厨房结构标高

H-0.030

大降板卫生间结构标高

H-0.40

 

5.5.4厨房、卫生间、非挑板阳台等板厚h=100mm

双向板短向跨度L≤3900h=100mm

3900<L≤4500h=120mm

4500<L≤4800h=130mm

4800<L≤5200h=140mm

5200<L≤5700h=150mm

5700<L≤6000h=160mm

L>6000按短跨1/35计算

多塔裙楼屋面板厚≥150

转换层板厚≥180mm,转换层上下层楼板厚≥120mm

屋面板厚≥120mm

客厅等入户处板厚≥120mm。

双向板板厚原则按以上取值,单向板板厚≥L/30,悬臂板板厚≥L/10:

5.5.5楼板厚度应能满足规范对构件刚度的限值要求,同时满足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

5.5.6楼层山墙端部板厚及配筋应满足工程所在地地方规定。

5.5.7屋面板面应设置温度抗裂钢筋。

上人屋面(特别是屋顶花园)配筋宜按双层双向配置,板混凝土裂缝宽度[W]≤0.2mm。

5.5.8楼板配筋采用分离式配筋,负筋的配筋长度为1/4楼板短边净跨,连续板时应取大跨板的短边净跨的1/4。

5.5.9当板面需要配筋通长钢筋时,采用通长面筋加附加筋满足支座配筋面积,两种配筋间距一致,宜取200mm,直径级差不宜大于两级。

5.5.10楼板负筋不应大面积拉通,但小板块如卫生间、建筑平面薄弱处抗震需要、突出建筑之外房间抗温度应力需要则属例外。

5.5.11同样跨度,同样支承条件,同样荷载的板厚及配筋各单元必须完全一致。

5.5.12根据建筑平面布置,选择易产生温度裂缝的建筑阳角处板进行加强配筋,在阳角处楼板负筋加密外(间距不大于150),另加放射筋。

5.5.13楼板中穿管线不应有大量集中的地方及相互交叉超过3层的情况,否则应予以处理,防止砼开裂。

5.5.14窗台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筋。

凸窗侧板可根据厚度采用浇注砼或施工构造柱

5.5.15当客厅采用大跨度异形板结构体系时,异型板阳角处需增设放射钢筋,结构计算除进行强度计算外,应进行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

对于大跨度异形板应按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分板带配筋,相对较小开间处板面筋宜拉通。

5.5.16转角窗处板厚不宜小于跨度的1/22~1/25,且不小于120,转角窗处板筋应双层双向拉通,板钢筋不小于10@200,板中可加设暗梁。

5.5.17电梯机房板厚按150mm取,此部位钢筋按Φ10@150双层双向拉通配置。

5.5.18结构板块不应过于零碎,跨度很小时(跨度≤2.1m)不必在每处隔墙下均设梁,但在板配筋中要按等效荷载法考虑这部分荷载,板底可以不设置两根加强筋。

5.5.19客厅有跃层时,跃层应尽量用大板结构,以增加下层净高。

5.5.20悬挑板设计规定:

内跨板的板厚一般不得小于悬挑板板厚,内跨板的支座负筋面积不得小于悬挑板受力筋面积,内跨板的支座负筋长度不得小于悬挑板的出挑长度,支承梁应适当加强抗扭构造。

5.6楼、屋盖原则采用普通梁板体系。

框架梁按计算跨度的1/15~1/10取梁高,一般不小于400;次梁按计算跨度1/18~1/12取梁高,一般不小300,梁宽可取150mm.

5.6.1无次梁作用时梁高取值:

跨度≤4.8m时,取400;跨度≤5.4m时取450~500;跨度≤6m时取500~550,跨度≤7.5m时取600~650.

5.6.8.1有较大次梁时梁高递增

5.6.8.2周边梁根据建筑立面需要统一.

5.6.8.3卫生间沉箱及其他构造要求应适当调整.

5.6.8.4根据实际受力大小适当调整,梁的经济配筋率为0.8%~1.5%.

5.6.2框架梁的宽度不得小于200,次梁一般取200宽,对跨度≤4.8m的卫生间次梁,可考虑取140宽,最小不得小于120宽,同时不得小于相邻板板厚。

5.6.3梁柱节点设计时,注意钢筋不要过密,梁筋重叠层数不要过多。

5.6.4梁的通长钢筋直径应合理,与附加钢筋直径级差不大于两级。

5.6.5必要时可适当考虑结构本身的有利条件(如T型截面梁、受压钢筋等),以减少构件配筋。

5.6.6标准层梁配筋需细化,根据计算书合理选择高度分段配筋。

5.6.7未分缝的超长结构的次梁面筋在跨中处一般不采用架立筋构造搭接,采用受力搭接。

5.6.8框架主梁箍筋直径不得小于8(多层抗震等级四级框架主梁可不小于6),次梁箍筋直径不得小于6。

5.6.8.1箍筋肢数,一般是梁宽350~600mm的,取四肢箍;梁宽<350mm的,取两肢箍;梁宽≥600mm的,取六肢箍。

5.6.8.2箍筋间距,一般在100~200mm之间。

间距的选择一般是100、150、200mm三种。

5.6.8.3对框架梁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取100。

5.6.8.4对梁跨较短的框架梁(跨高比≤4),可全长取加密区间距。

5.6.8.5位于卫生间降板处的梁宽≤150的次梁箍筋间距取150。

即6@150

5.6.8.6板底与梁底平齐,板面荷载较大时,应增设附加吊箍。

5.6.8.7主次梁相交处以加密箍为优先,吊筋设置与否应根据计算结果文件中剪力包络图为依据,如不需要,不应随意设置。

5.6.8.8对次梁低于主梁底的情况下,应设附加吊柱。

5.6.9边跨和单跨梁端可按端简支计算,梁端支座上部构造钢筋应不小于跨中计算配筋量的1/4

5.6.10对跨度较大(≥6.5m)且承受次梁传递荷载的主梁,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

梁跨中底部、悬挑梁支座边上部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裂缝宽度。

5.6.11悬挑梁配筋规定:

抗弯负筋实配面积可比计算值增加15%左右,配筋由裂缝宽度限制控制时,可不增加。

封边梁外侧有挑板时,应计入对悬挑梁产生附加弯矩的影响。

当悬挑梁根部非框架柱时,其相邻内跨梁底筋实配时可比计算值增加15%。

特别注意,梁底钢筋与面筋之比不能小于1/3。

梁底钢筋不能过小。

5.6.12客厅与餐厅之间尽量避免设结构梁。

5.6.13楼层梁布置要考虑到客厅的方正,梁的突出部位应尽量在厨房、卫生间或小卧房内,卫生间有大降板时,四周结构梁上有排水管穿过时,梁高一般不低于600。

5.6.14室内梁高不应过大,以免影响室内空间净高;考虑业主装修时可能自行改造,即使在有隔墙的地方梁高也应控制。

5.6.15结构梁相交处且梁下无墙时,相交各梁宜设计为等高梁。

5.6.16复式上层屋面的梁板布置应避免在共享空间上方出现结构梁。

5.6.17卫生间、厨房地面结构降板时,相应梁面也需作缺口梁处理,避免梁面突出地面,梁高度减50取值计算。

5.6.18应避免建筑门洞上方出现垂直于门洞的结构梁。

5.6.19楼梯间的净高尺寸不应小于2.2m。

5.6.20无地下室的一层楼地面结合标高、回填土、地下水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结构板或建筑地坪处理。

5.7剪力墙设计规定:

5.7.1剪力墙轴压比不应太小。

对于底层架空,填充墙较上层少,层高较高时,剪力墙轴压比可适当放宽,可将上一层的轴压比按规范限制控制。

5.7.2清水混凝土墙的厚度,根据建筑和结构综合考虑。

32层高层建筑(底层层高按5.4m,2~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