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一二三单元导学案.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一二三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一二三单元导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一二三单元导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一、二、三单元导学案
古代诗歌考点:
1、内容知识和诗词文体知识;
2、诗词阅读的高级技能和策略,包括:
思想内容 篇章结构 鉴赏诗歌的技能;
语言形象技巧情感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鉴赏诗歌语言
鉴赏诗歌形象
鉴赏诗歌技巧
鉴赏诗歌情感
语言:
找出(诗眼),分析(其好处)
形象:
罗列(XX意象),概括
(其特点)
技巧:
判断(何种技巧),分析(其作用)
情感:
理解(诗歌的情感)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点:
一、“读懂诗歌”的十个关注法
1、题目(包含了对象、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
2、首尾句(联)(首句:
点题目;尾句:
显主旨)
3、特征、表情、表意关键词4、意象意境
5、注释背景
6、熟悉作者的概况(经历、思想、风格)
7、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8、题材(体裁)
9、手法。
10、题干提供的信息
二、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
2、结构形式:
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4、写作技巧:
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冲淡、飘逸、沉郁、豪放、婉约等。
三、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1、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
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
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2、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
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
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
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
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寄托:
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烘托:
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
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对比:
目的是突出二者的不同。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
3、语言特点类---勾勒:
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
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
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穷形尽相:
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4.文章结构--做铺垫:
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
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照应:
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
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虚实相生:
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
紧密结合在一起。
诗歌分类
一、边塞诗
1.边塞诗派 :
岑参 高适2.归纳特征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赏析方法
(1)词句分析法
(2)形象分析法
4、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地名和民族名:
关山关塞山河、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景物: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
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5、主旨:
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⑥注意矛盾心情:
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二.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 感怀身世
1、特点 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
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2.解读要求:
(1)基础:
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2)关键:
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
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一)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体:
古迹、典故、人物等2、弄清史实:
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
3、体会意图:
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所抒之情 咏史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社会历史的感悟,抒发作者的情感。
1、叹朝代兴亡变化。
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
(三)表现手法:
1、以景衬情 2、由议论引发 3、正反对比,侧面烘托4、用典
(四)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
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
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贾生》李商隐
三.山水田园诗鉴赏
1.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3、写景的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②描写顺序——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四.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1、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常用修辞: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2.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五.送别思念诗鉴赏
1、情感特点 思念、友谊、留恋、关怀,茫然、怅然若失、宽慰、依依不舍、难分难舍、表志节、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2.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3、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
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2、送别意象:
杨柳 、长亭、短亭、劳劳亭、南浦、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芳草(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水(绵绵的愁丝离愁)。
3、思念意象: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六、喻理诗
判断一首诗或一联诗是否喻有道理,所喻又是何理,要懂得诗中喻理常用的几种方法。
1.在形象的描绘中蕴含道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在抒情之中蕴含道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3.在议论之中阐明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4、要学会“想诗”。
富有理趣的诗句,在鉴赏时要根据诗中所提供的意象,在准确理解诗意后进行“再创造想象”,这尤其对于原意较少而后人赋予更多层次的哲理和在原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这两种情况特别有效。
理论大多是抽象的,必须在实践中反复练习才能牢固掌握,
5、是要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运用到对哲理的分析中去。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
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真理与谬误,运动与静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
就喻理诗词所表现的情况而言,主要有:
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则,如杜甫的“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或含有规律性的道理,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对立统一规律,如王藉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如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如朱熹的“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江中自在行”;由量变引起质变,如:
杜甫中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如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要全面地看问题,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
而对于这些哲理的归纳,对提高认识立意的深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常见意象: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2、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
4、芭蕉、梧桐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联系,一种凄苦之音。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梅花、菊花象征高洁人格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6、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
7、杜鹃常与悲苦之事联系,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啼鸣悲切,“望帝啼鹊”神话。
8、猿啼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9、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10、“鸿燕”、“雁书”、“雁足”、“鱼雁”、双鲤等指书信、单讯。
11、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三尺“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12、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春山,指眉。
13、连理枝、比翼鸟是思爱夫妻的比喻,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14、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5、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16、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17、谢家,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或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居家的幽美。
18、“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19、作壁上观,在壁垒上观望。
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20、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21、用典:
玉成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壁还 敬词,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22、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23、碧血、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古诗鉴赏七种模式
一、分析诗歌形象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2、 答题套路:
分析形象描写,识别性质.概括描述形象特征。
展示形象的意义。
1、诗歌塑造了(描述了)什么形象(意境)2.形象(意境)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分析句意型
⒈提问方式:
这句诗好在哪里?
①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②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③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2、答题模式: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三、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ƒ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2、 答题步骤:
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或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优美图景画面)+点氛围(准确概括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4、术语链接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四、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
有何效果?
)
2.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阐运用)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析效果)
3.答题套路:
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五、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答题步骤: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六、炼字型
1.提问方式: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
说说某字在诗中的作用?
(3)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有什么作用?
两者有什么区别?
哪一个好,为什么?
(4)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2、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想)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
3.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七、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答题步骤:
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八、判断观点型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
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变式提问:
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
请说出理由。
2.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同意或不同意)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3.答题套路:
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九、对比鉴赏式
1.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
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
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2.答题步骤: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
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语言)来寻求诗词的同异性;分条做答。
3.答题套路:
相同或不相同(异),因为一首是();另一首是();(最后结合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解释。
)
十、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⒈提问方法:
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答题模式:
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十一、分析情感形象型
⒈提问方式:
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作者表现的情感
2.答题模式:
(1)先点出作者的情感
(2)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
(3)表达感情的特点(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
或者:
这是一首(?
)诗,作者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
4.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五种主要情感:
⑴忧国忧时
①揭露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同情人民的疾苦④昔盛今衰的感叹,借古讽今的情怀。
⑤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⑵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⑶人生感受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胜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⑤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⑷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亲恋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⑸长亭送别
①不舍的留恋②深情的勉励③坦陈的告白
十二、观点不同型
⒈提问方式:
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⒉答题范式:
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十三、综合表述型
1.提问方式:
简要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问题设置上比较笼统,要求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分析评价诗歌。
这是一种全开放的鉴赏题,答案相当于一篇100——200字的小论文。
一般扣住内容(作者阐明的道理)和独特的构思两个角度来回答。
2.答题套路:
题干中若无分析角度。
则按“写了什么(主要对象)→ 怎么写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效果”的思路来回答,若有分析角度,则按题目要求回答。
采用按照题目提问顺序一问一问地答,最好采用数字序号或字母分点来答,最好按照先总说后具体分析的思路来回答。
同时还要注意用语的准确、规范。
⒊答题步骤:
①指出思想内容和观点。
(即诗中体现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政治观点)②举出诗中含有思想感情的诗句来作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③指出艺术特色及观点。
(即诗歌所采用的何种表现手法);④举出诗中所用表现手法的诗句来证明你的观点
高考试题
【天津卷】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3分)
【江苏卷】(10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
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
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江西卷】(8分)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
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4分)
(2)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背景?
(4分)
【四川卷】(8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
(5分)
【补充注释】⑴天经:
姓叶,名懋。
智老:
即大圆洪智,一位和尚。
⑵苕溪:
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经余杭、杭州、湖州等地,进入太湖。
⑶西庵:
智老所居。
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
禅伯:
形容智老精于禅学。
⑷北栅:
天经所居。
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
儒生:
形容天经精于儒学。
固穷:
安于穷困,语出《论语·卫灵公》: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⑸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