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 文档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8090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 文档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 文档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 文档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 文档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 文档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 文档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docx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 文档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 文档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 文档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docx

《世界经济概论》第二版文档世界经济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开展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本章所讲的资源主要指前两种。

它们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和根本条件,其存量、构成及分布状况,直接制约甚至决定着各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开展。

战后以来,世界各国的资源状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耗竭、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但在许多国家国内日益突出,而且已经跨越国界,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围绕资源而展开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解决未来的资源匮乏问题,成为整个世界所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一节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与人口

1.人力资源与人口的关系

人力资源与人口这两个概念,既存在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

人力资源仅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年并且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能力的人。

人力资源可以按职业分工、受教育程度和能力水平等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劳动者群体。

这些多层次的劳动者群体,又伴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教育事业的开展而不断发生变化。

人力资源具有与其它以物的形式存在的经济资源同样的一些特点,如具有使用价值即有用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等。

然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以人的形式存在的特殊的经济资源,又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

其一,作为人力资源实体的劳动者是具有思想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人。

劳动者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而且能够改造世界。

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引发和控制社会生产过程,使社会经济活动按照人类自己的意愿开展;其二,劳动者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他们在生产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地进行生活消费,不仅如此,还要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不具备劳动能力的未成年人提供必需的生活消费;其三,人力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塑性。

人类不仅能够不断地繁衍后代,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和造就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者。

通常来看,世界特别是开展中国家日益膨胀的人口为人力资源提供了几乎取之不尽的源泉。

但是,人口规模庞大并不等于人力资源充分。

在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今天,素质低下的人口,不仅不能成为社会经济开展的动力,反而成为社会经济开展的障碍和负担。

目前,世界各国的根本情况是,低素质的劳动者供过于求,而高素质劳动者却比拟缺乏,供不应求。

此种现象在经济比拟落后而人口出生率又很高的开展中国家尤为突出。

因此,从全世界尤其是开展中国家来说,要想实现人力资源的供求平衡,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为核心资源的作用,应该降低人口出生率,由以往那种追求人力资源总量的增长转向致力于人口素质的提高,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的内部结构。

2.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及其结构变化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核心、最珍贵的资源。

有了人力资源,各种自然资源才能够成为经济资源,才能够进入生产过程而成为生产要素。

也正是因为有了人力资源,各种经济资源才能够得到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人类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体力和智能逐渐得到增强,形成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人力资源。

人口的不断增长,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不断进步,使人口的素质和人力资源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在世界经济开展的历史长河中,人力资源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变化。

当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时,农民、渔民、牧民及手工业者就成为人力资源的主体,因为这些体力型的简单劳动者就能够适应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而当世界各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出现之后,对劳动者的智能和使用劳开工具的技能要求大大提高,需要大量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技术工人和管理者。

大工业这种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出现与开展,促使体力型简单劳动者向体力加智力的复杂劳动者转变;而战后高科技产业〔包括电子计算机、航天、原子能及生物工程等〕的大开展,又促使人力资源的结构实现了新的飞跃,简单的体力型劳动者〔主要是农民〕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复杂的智力型劳动者比重大幅度增加。

在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开展过程中,高技能的智力型劳动者已成为人力资源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核心和生力军。

如果说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要素,那么人的智力就是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要素。

因为,人的智力状况、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及熟练程度,对现代化生产的开展和生产力的组织管理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智力开发必须依靠教育,通过各级各类的正规教育和业余培训,不断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

教育和人才乃“立国之本〞,已经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同。

由于各国经济开展的不平衡,对国民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同,人口众多的开展中国家并没有成为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那里高层次人才稀缺,一般的劳动力大量过剩、而且高层次人才又因没有足够的施展才华的条件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这种人力资源结构的失衡,严重地制约着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展。

二、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及其影响

1.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

纵观世界人口的增长历程,可以总结出如下三大趋势:

〔1〕世界人口增长的绝对量越来越大。

据统计,1820年地球上大约生活着10亿人口,1927年到达20亿,增加10亿人口用了107年;到1959年地球人口增加到30亿,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为32年;1974年世界人口增加到40亿,增加10亿人口仅用了15年;1987年世界人口增加到50亿,增加10亿人口仅经过了13年;[1]到1999年,世界人口增加到60亿,增加10亿人口仅用了12年。

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公布的?

2004年世界人口状况?

报告,2004年全球人口到达63.78亿,预计到2050年将到达89.19亿。

〔2〕增长速度经历了缓慢、加快再到逐渐放慢的过程。

从公元初年至公元1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仅为0.02%,1600~1650年为0.3%,1650~1900年为0.5%。

战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人口在1960~1965年间到达创记录的年均增长2.04%以后,增速开始逐渐下降,到1990~1995年间,已经下降到1.57%的水平,在2000~2005年间,又继续下降到1.2%,预期今后还将持续下降。

195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有8个,其中超过1亿的国家有4个;1987年,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增加到21个,其中超过1亿的国家猛增到10个;2004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达11个,它们由多到少依次是:

中国〔13.13亿〕、印度〔10.81亿〕、美国〔2.97亿〕、印度尼西亚〔2.23亿〕、巴西〔1.81亿〕、巴基斯坦〔1.57亿〕、孟加拉国〔1.50亿〕、俄罗斯〔1.42亿〕、日本〔1.28亿〕、尼日利亚〔1.27亿〕、墨西哥〔1.05亿〕。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预计,到2050年,超过1亿的人口大国将到达18个亿〕、伊朗〔1.06亿〕、乌干达〔1.03亿〕、俄罗斯〔1.02亿〕。

〔3〕世界各类国家和各个地区人口增长很不平衡。

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不兴旺,世界人口的再生产类型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欧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开展,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随之进步,使得欧美各国人口再生产演变为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有些欧洲国家那么向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过渡。

但是广阔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生产力水平仍然很低,人口再生产仍然停留在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阶段;战后,兴旺国家的人口在1950~1960年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1.3%,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增长开始下降,而开展中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高速增长,导致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所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由1950年的33:

67变化为1990年的23:

77,2000年又进一步变化为20:

80。

那些低收入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2000~2005年间,开展中国家〔地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5%〔其中最不兴旺国家为2.4%〕,而同期兴旺国家人口年均增速仅为0.2%,2004年,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地区〕人口之比为19:

81,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为14:

86。

由此可以看出一种趋势:

经济愈兴旺,人口增长愈慢;相反,经济愈落后,人口增长愈快。

这种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强烈反差和不平衡,无疑将导致世界经济与政治矛盾的加剧。

2.开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及其影响

〔1〕开展中国家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

战后以来,开展中国家居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并借助世界医学和卫生事业的开展,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又由于这些国家仍然处于农业国状态,生产力水平低下,客观上需要不断增加劳动力,再加上这些国家教育水平很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妇女地位很低,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其结果导致开展中国家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据统计,1950年以前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还比拟低,1900~1950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年均增速分别为0.8%、1%和1.6%,而1950~1975年,分别上升到2.1%、2.3%和2.5%。

近30年来,亚洲和拉丁美洲实行了方案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由于非洲的人口增长率仍然居高不下,使得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在2000~2005年间仍高达%〔其中亚洲为1.3%,非洲为2.2%,拉丁美洲为1.4%〕。

根据有关资料,1950年开展中国家的人口总数为亿,1990年增加到亿,2004年增加到51.7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亿。

〔2〕人口过快增长对开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给开展中国家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经济开展负担沉重。

由于开展中国家人口的持续增加,为了解决数量日益庞大的人口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根本生存和开展权利问题,国家不得不将本来并不多的国民收入的大局部用于国民的根本生活消费。

特别是由于许多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超过了其粮食产量的增长率,粮食自给率下降,不得不拿出本来就很紧缺又来之不易的外汇进口粮食,致使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过大,用于投资的积累基金所占比例过小。

许多开展中国家因此而难以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扩大再生产,其结果是经济增长乏力,其经济开展受到严重束缚和制约;第二,加剧开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由于开展中国家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必然导致其个人在生活资料和资源的获取与占有上出现严重短缺,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第三,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开展中国家的个人之间在获取和占有社会经济资源的时机和能力的差异,再加上其他各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出现并加剧。

〔3〕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开展的影响。

第一,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人口多,消耗的资源势必也多。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指出,1900年全世界平均每天只消耗几千桶石油,而2003年全世界平均每天消耗7811万桶石油;同期人类的金属消耗也从每年的2000万吨上升到目前的10多亿吨。

世界各国尤其是开展中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导致全球性资源危机;第二,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开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而兴旺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

这种人口增长方面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加大南北经济差距,富国愈富、贫国愈贫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第三,开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开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兴旺国家离不开开展中国家,开展中国家也离不开兴旺国家。

开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贫困,必然拖住世界经济增长的后腿,世界经济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增长和稳定。

战后,世界上不时发生的移民潮、难民潮、偷渡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与开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密不可分。

3.兴旺国家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及其影响

在开展中国家为人口增长过快而担忧的同时,兴旺国家却在为人口增长率的持续下降和老龄化加剧而烦恼。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统计,在2000~2005年间,兴旺国家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0.2%,有些兴旺国家,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

如意大利同期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为-%。

人口老龄化乃世界性的趋势。

该趋势主要是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决定的。

而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又是经济和社会开展的必然结果。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国家总人口的比例到达7%以上,即被看作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从整个世界来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而兴旺国家的老龄化比开展中国家严重得多〔参见表4—1〕。

表4—1各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

年份

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近东和北非

撒哈拉以南非洲

2000

14

13

10

5

5

4

3

2050〔预计〕

28

21

20

17

18

14

5

资料来源:

美国人口普查局,转引自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2004年世界人口状况?

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45岁以上的雇员、工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虽然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他们的体力、耐力和承受力都已经下降,不再胜任那些需要重体力和耐力的工作;同时,由于他们与年轻人相比,智力减弱,反响迟钝,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相当吃力,不能胜任某些高技术作业。

这是造成有关国家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

另外,劳动力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经济事业的迅速开展。

〔2〕劳动力短缺。

由于出生率下降,导致劳动力后备缺乏。

因此,那些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特别是欧美各国,纷纷引进外籍劳工。

兴旺国家以较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从开展中国家吸收高科技人才和年轻的普通劳动力,以此来弥补本国科技人才和劳动力的缺乏。

但是,大量移民导致各国社会摩擦加剧。

近年来,排斥移民的极右势力在欧洲抬头,就是一个明证。

〔3〕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社会保障支出日益增加,负担日益沉重,已经成为老龄化国家的一个相当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愈发严重,在兴旺国家,有权享受退休养老金和老年医疗补助的人数越来越多,再加上其他的社会保障工程,致使政府负担的社会保障支出越来越庞大,导致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危机。

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必然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加重国民的税收负担。

如何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已经成为西方兴旺国家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1.世界人口的分布

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自然、经济、历史等因素。

〔1〕从纬度和地势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在北纬20~40度地带上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在北纬40~60度地带上的人口占30%;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2/3的人口集中在距海岸线500公里以内的地区;从海拔高度来看,世界上80%的人口集中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平原地区,其中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占55%,在海拔200~500米的占25%。

总之,世界人口分布的根本状况是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沿海和低地平原地区。

〔2〕从各地区来看,世界上有4大人口稠密区,即南亚次大陆、亚洲东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

这些地区的面积共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7,而人口却占全球人口的2/3。

其中,南亚次大陆包括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东部和尼泊尔南部。

这一地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7%,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3%,人口密度超过220人/平方公里;亚洲东部包括中国东半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越南南部。

这一地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4%,而人口却占世界总人口的26%,人口密度约为150人/平方公里;欧洲主要指北纬60度以南的地区,西起英国的中南部、经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低地至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到独联体东欧局部的中央地带。

这一地带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4%,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6%,人口密度约为150人/平方公里;北美洲东部包括美国东半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这一地带人口密度为50人/平方公里。

此外,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非洲的尼罗河中下游地带等人口密度尽管不低于4大人口稠密区,但范围比拟狭小。

世界陆地面积的60%根本无人或很少有人居住,如寒带地区的西伯利亚、格陵兰岛、加拿大中北部、智利和阿根廷南部;热带地区的亚马孙盆地、刚果盆地;亚热带和温带的沙漠和干旱地区。

〔3〕从各洲来看,2004年,全球人口到达6亿,全球人口密度为47人/平方公里。

各洲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情况参见表4--2。

表4—2世界及各洲的陆地面积和人口〔2004年〕

陆地面积

(万平方公里)

人口总数

(万人)

占全球人口的比例(%)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世界

13427.9*

637760

47

亚洲

3187.0

387050

6

121

非洲

3030.9

86920

13.6

29

欧洲

2297.6

72560

1

32

北美洲

2272.5

51250

23

南美洲

1783.4

36720

21

大洋洲

856.4

3260

4

注:

*为有定居人口的各大洲面积之和,未包括尚无定居人口的南极洲。

如果加上南极洲,全世界陆地面积为14950万平方公里。

资料来源:

陆地面积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人口总数来自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2004年世界人口报告?

2.国际人口的迁移

世界人口的规模、空间分布及其增长趋势,除了取决于出生率这一关键因素以外,也与国际人口迁移活动直接相关。

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口由于国内战争、民族冲突、人权与经济问题、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贫困等各种原因而不得已离开自己的家乡,参加国际人口迁移的行列。

在15世纪以前,世界人口的绝大局部分布在亚欧大陆南半部和非洲。

15~16世纪,欧洲殖民者登上新大陆以后,美洲、大洋洲人口迅速增长,如美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1600年的2.1%增加到1900年的8.9%。

相反,非洲由于大量人口被强制地向美洲贩运和长期受到殖民统治,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由1500年的11%减少到1900年的6.8%。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国际人口迁移浪潮。

那些传统的移民接收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其移民的来源地从传统的欧洲国家转向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西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由移民输出国变成了移民输入国,而且其接收的移民也从南部欧洲的一些国家转向非洲、亚洲、加勒比海国家和中东国家;一些南欧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从非洲、亚洲和中东输入劳动力;在亚洲,由于日本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和工资水平上升,日本也不断从亚洲及南美洲输入劳动力以弥补其劳动力短缺的局面。

但是,截至目前,日本接收外国移民的数量和规模还难以与欧美国家相提并论。

据联合国人口司统计,2000年,全世界约有1.75亿国际移民,而1960年仅有7900万。

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从开展中国家流向兴旺国家。

兴旺国家推行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有其经济原因。

一方面,兴旺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需要靠外国劳动力补充其劳动力缺乏;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很多重体力劳动的就业岗位,特别是那些脏、累、险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干,需要靠移民来承当。

在兴旺国家,既存在合法的移民劳务市场,也存在着非法的移民劳务市场。

劳动报酬低廉的非法移民,既满足了社会生产的需要,又不会占用政府的福利开支。

于是,各国政府对非法移民也就明紧暗松。

〔1〕美国。

美国是个幅员辽阔、原有人口稀少的国家,自建国后,一直实行比拟宽松的移民政策。

美国接收移民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1776年独立到1879年的大约100年间,为对外国移民开放甚至鼓励的阶段。

在独立之初,美国的人口不到400万,而到1880年突破了5,000万;第二阶段为1880年至1893年的十几年的时间,为有选择的限制阶段。

1882年,美国公布了第一部移民法,禁止“犯人、精神异常者、精神障碍者或者不能劳动而成为公众负担者〞进入美国;1891年,禁止妓女、一夫多妻主义者、传染病患者进入美国;第三阶段为1894年至1964年的70年间,为限制阶段。

为了保证所接收的移民的素质,美国规定,不能读懂母语或者英语的人不许进入美国,1917年将这一规定写进法律;1921年公布临时移民限制法,将每年接收的移民总数限制在万人以内。

1924年,公布长期移民限制法,将来自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移民归入限制之列。

1924年以后,由东半球来到美国的移民总数每年减少到15万人;第四阶段为1965年至今,为移民“自由化〞时代。

1965年,公布新移民法,对每年接收移民的数量作出限制:

每年接收来自欧洲、亚洲、非洲的移民总数限制在17万人以内〔每个国家的上限为2万人〕、来自南北美洲及近邻国家的移民总数限制在12万人〔每个国家没有数量限制〕。

结果来自亚洲及拉丁美洲的移民数量急剧增加。

在1980~1990年的10年间,接收的移民总数为万人,其中来自南北美洲及亚洲的占77%。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规定在接收移民时要比以前更多地考虑其受教育程度和技能的上下。

仅1991年1年,就接收合法移民1,827,167人,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

其中来自中南美洲及亚洲的占90%多。

截至1994年,在美国的总人口中,有8.7%为外来人口。

近年来,每年大约有30万非法移民进入美国,截至2001年,大约有900万非法移民滞留在美国。

在美国高科技产业集中的硅谷,活泼着为数众多的来自印度、中国等国的移民。

20世纪80年代,共有150万受过大学教育的移民进入美国;2001年上台的布什政府宣布,为提高美国国民的公共教育水平,将在未来4年内从国外招收100万名小学教师;另外,在20世纪90年代,所有的美国餐馆、农场及建筑工地都雇佣非法移民。

廉价劳动力奇缺已经成为制约美国各州、尤其是南部诸州经济开展的重要因素。

2001年11月美国?

财富?

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每年必须吸收足够的移民才能保证目前的生产率,外国工人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000年,美国2,760万合法移民生产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0%,如果再加上大量的非法移民创造的产值,这一比例将变得更高。

〔2〕西欧。

西欧各国接收移民及外国劳动者的历史始于19世纪。

但是,与接收的移民相比,这些国家移民海外的人数更多。

截至20世纪中叶,这些国家有6,000万人移民美洲大陆及其他地区。

其中,惟有法国由于自19世纪后半期出生率下降,特别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口减少,开始大量接收外国移民。

20世纪60年代,经济繁荣的联邦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奥地利、瑞典等西欧、北欧各国,为了缓解劳动力缺乏的局面,接连与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南斯拉夫、希腊、摩洛哥、突尼斯、芬兰等国缔结了接收移民的协定;而英国在向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国移民的同时,也在20世纪50年代接收来自非洲、加勒比海各国的黑人移民,60~70年代接收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亚各国的移民;联邦德国移民大多来自土耳其;法国移民大多来自突尼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英国移民大多来自牙买加及加勒比海各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各国。

截至20世纪末,西欧局部国家外来人口的情况参见表4--3。

近年来,欧盟为了与通过积极接收移民来维持经济增长的美国相对抗,也开始积极地接收高学历移民。

表4--3局部西欧国家外来人口所占的比例单位:

%

国家

1990

2000

国家

1990

2000

卢森堡

英国

瑞士

挪威

瑞典

丹麦

法国

1

冰岛

荷兰

希腊

奥地利

西班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