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资料讲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801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资料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资料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资料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资料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资料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资料讲解.docx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资料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资料讲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资料讲解.docx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资料讲解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初三复习用)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

初二物理实验

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

将纸板沿中轴ON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理想模型法:

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5)量角器的作用:

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

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

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器材:

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

2.操作步骤:

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

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

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

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

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

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

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1、实验方法:

等效替代

12、多次测量的目的: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1.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

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2.刻度尺的作用?

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

13.为什么要多次测量?

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三.凸透镜成像

1、实验: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

①向上移动光屏②向上移动蜡烛③向下移动凸透镜。

2、如果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光屏上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像,但亮度较暗。

3、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

4、眼睛矫正:

近前凹,远后凸5、照相机成像:

近近大远远小6、燃烧的蜡烛不断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照相机

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幻灯机

u

正立

放大

虚象

不考虑

放大镜

2、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体见右表: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像跟着物体跑(谁远谁大)

4、测物体的密度

1、原理:

ρ=m/v

2、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物体体积。

3、①使用天平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估测物体质量;再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为什么?

因为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只有天平处于水平平衡是,两边受到的力才相等,物体和砝码的质量才相等。

②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在调节平衡螺母,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央红线处。

或指针在中央红线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左偏右调)③称量过程中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最后移到游码,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④读数=砝码+游码⑤如果砝码缺了一块,所测物体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

⑥使用量筒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⑦注意量筒的量程没有0刻度线。

⑧观察时视线要与凹面底部或凸面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五、探究二力平衡实验

1、在探究究二力平衡问题时,什么因素影响实验结果?

答:

摩擦力

2、你认为右图哪个实验更合理?

答:

甲,应为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实验效果影响大。

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答:

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都可以判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4、实验中如何改变拉力的大小?

答:

通过改变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大小.

5、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答:

改变拉力的方向

6、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答:

将纸板从中间剪开,观察纸板是否还处于平衡状态。

7、如何探究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答:

把纸板转动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8、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条件:

同体、等大、方向、共线。

9、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10、选择静止状态的原因:

匀速运动状态不好控制

11、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

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六、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⑴测量原理:

二力平衡

⑵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4)转换法应用:

通过拉力的大小来反映摩擦力的大小

(5)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拉力大小等无关。

七、探究力与运动关系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1、此实验让应让下车怎么滑下来?

目的是什么?

答:

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来;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通过什么知道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

答:

小车运动的距离,阻力越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

3、这个实验斜面有何作用?

答:

使小车滑下的速度相同。

4、实验结论:

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物体不受阻力,他将保持运动直线运动,并一直运动下去。

5、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答: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6、牛顿第一定律能否通过实验探究出来?

答:

不能,只能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出来,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7、将此实验略加修改还能做哪个实验?

答:

(1)将斜面长一些,增加刻度尺和秒表可以探究速度变化的实验

(2)保证平面的材料相同,增加一个木块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牛顿第一定律:

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

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八、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此实验采用的方法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此实验使用海绵而不用木板为什么?

答:

木板不容易产生形变,而海绵容易产生形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4、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

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不能说压强越明显,因为探究这个实验时还没有提出压强的概念)

5、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实验结论是: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用海绵形变的大小来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是转换法;而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具体受哪个因素影响时,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6、如果将图乙中的海绵换成木板,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放海绵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答:

相同,因为压力的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有其他因素无关,改成木板后只是我们观察不到效果而已。

7、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的做法是否正确?

原因是:

她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九、探究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

1、由图1、图2可以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有流动性。

(因此在太空失重情况下液体不会产生压强)

2、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方法?

答: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通过观察什么开知道液体压强大小的?

答“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高度差也大说明液体产生的压强也大”

4、实验前的两个操作:

(1)先检查U型管左右两边的液面是否相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液面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明显,则气密性良好)

5、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高度差没变化原因是什么?

怎么解决?

答:

气密性不好,拆下来重新安装。

6、使用的U型管是不是连通器?

答:

不是

7、此实验U型管内液体为什么要染成红色?

答:

使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

8、比较甲乙实验结论是:

液体密度一定时,深度越深,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比较乙丙实验结论是:

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8、如图甲乙,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和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

为什么?

答:

相等,因为两侧产生的压强相等,液体密度相等,所以深度也相等。

如图丙,左侧金属盒的深度和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大小有何关系?

为什么?

答:

U型管内高度差比金属盒的深度大。

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两边压强相等,所以U型管内高度差比金属盒的深度大

9、测量出U型管内页面的高度差,能否算出金属盒在左侧液体中的压强?

答:

能,因为两侧压强相等。

十、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1、实验更合适的操作顺序是:

bacd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

答:

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3、此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关系是:

Fa-Fc=Fd-Fb

4、实验结论:

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十一、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的调节:

左高右调,右高左调。

平衡后实验过程中不能在调节平衡螺母。

2、将杠杆调成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

3、选择杠杆终点作为支点的好处:

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4、将砝码换成测力计的好处是:

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方便。

5、将砝码换成测力计的缺点是:

测力计本身有重量,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6、如上图,乙图和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作怎样变化:

由大变小,原因是力臂由小变大。

7、你认为哪个图更合理?

答:

丁图,实验不受弹簧测力计的重力的影响。

8、使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最终目的是:

更能正确认识力臂。

9、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是结论具有普遍规律。

十二、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①原理:

有用功/总功

②应测物理量:

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

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

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

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