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988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三诊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成都市2018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

1.表皮干细胞可分化为皮肤表皮的各层组织,使皮肤表皮始终处于自然更新状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皮自然更新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有关

B.表皮干细胞增殖过程中其核膜会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C.表皮干细胞分化为表皮各层组织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遭到破坏可能引发肿瘤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详解】A、表皮自然更新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因此,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均有关,A正确;

B、表皮干细胞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在该过程中核膜、核仁会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B正确;

C、表皮干细胞分化为表皮各层组织的过程依赖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但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表皮干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遭到破坏意味着可能引起细胞数目增多,即表现为细胞恶性增殖,即可能表现为肿瘤,D正确。

故选C。

【点睛】

2.放线菌(原核生物)产生的寡霉素能够改变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酶的结构,从而阻断ATP的合成。

据此推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放线菌合成寡霉素时需要多种具膜细胞器参与

B.放线菌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C.ATP合成酶能够降低ATP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D.寡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内需要能量的代谢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全过程: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放线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

【详解】A、放线菌为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因此其细胞中合成寡霉素时不需要多种细胞器参与,A错误;

B、放线菌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因为ATP的合成需要能量,B正确;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据此可知,ATP合成酶能够降低ATP合成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

D、题意显示,寡霉素能够改变线粒体内膜上ATP合成酶的结构,从而阻断ATP的合成,显然寡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内释放能量的代谢过程,因为该过程中有ATP的产生,D错误。

故选B。

点睛】

3.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两剂之间的接种间隔不少于3周、不超过8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需要3周才能够产生免疫反应

B.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都来自T细胞

C.接种第二剂疫苗之前血液中抗体的数量会持续增加

D.接种第二剂疫苗后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

2.疫苗相当于抗原,经注射进入人体,首先被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然后呈递给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并在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后者可产生针对该种抗原的抗体。

【详解】A、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就能产生免疫反应,只不过抗体和效应细胞的产生需要时间,A错误;

B、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产生的记忆细胞来自T细胞和B细胞,B错误;

C、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抗体不会持续增加,据此可推测,接种第二剂疫苗之前血液中抗体的数量增加后有所下降,C错误;

D、接种第二剂疫苗的目的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使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D。

【点睛】

4.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草原上有一种雌萤,能模拟其他种类萤火虫的闪光信号,把异种雄萤引诱过来后加以歼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区某些萤火虫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B.萤火虫发出的闪光信号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C.突变产生的新性状决定萤火虫进化的方向

D.同一地区异种萤火虫在进化上会相互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

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

(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如莴苣在适宜的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蝙蝠依赖超声波进行定位、取食和飞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狼能够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追捕兔子。

【详解】A、因自然选择,该地区某些萤火虫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萤火虫发出的闪光属于物理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B正确;

C、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C。

5.某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赤霉素(GA3)对燕麦幼苗根长和苗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GA3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调节幼苗生长

B.外源GA3能够同时促进燕麦根和苗的伸长

C.燕麦幼苗的根和茎对GA3的敏感程度相同

D.幼苗的生长受GA3和其他激素的共同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赤霉素:

合成部位:

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

主要生理功能:

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

激素既不起催化作用,也不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也不参与代谢,而是对细胞的代谢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因此激素是信号分子。

【详解】A、GA3是一种激素,而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对细胞的生长做出调节,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外源GA3对幼苗根长和苗长的影响是不同的,即不能同时促进燕麦根和苗的伸长,B错误;

C、图中曲线显示,燕麦幼苗的根和茎对GA3的敏感程度不相同,即根的敏感程度高于茎,C错误;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构,幼苗的生长的生长也不例外,即受GA3和其他激素的共同调节,D正确。

故选D。

【点睛】

6.基因工程的相关研究发现,某些受体细胞中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超过一定量时,RNA聚合酶会以mRNA为模板合成cRNA,cRNA与mRNA结合后干扰基因的表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只能与RNA结合发挥作用

B.cRNA与mRNA之间依靠氢键相互连接

C.cRNA抑制目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D.导入更多数量的目的基因可促进其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A、RNA聚合酶主要与DNA结合发挥作用,进而催化转录过程的进行,而题意中显示RNA聚合酶会以mRNA为模板合成cRNA,显然RNA聚合酶还可以与mRNA结合,A错误;

B、cRNA与mRNA之间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依靠氢键相互连接,B正确;

C、cRNA与mRNA结合后干扰基因的表达,显然cRNA抑制目的基因的翻译过程,C错误;

D、某些受体细胞中目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超过一定量时,RNA聚合酶会以mRNA为模板合成cRNA,cRNA与mRNA结合后干扰基因的表达,据此可知,导入更多数量的目的基因并不能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D错误。

故选B。

【点睛】

7.果蔬气调贮藏是指通过调整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和比例来延长贮藏时间和品质的技术。

为了研究高氧气调贮藏对枇杷果实的影响,科研人员分别测定了高氧处理组和对照组枇杷果实的呼吸速率,实验结果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成熟枇杷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含量是影响果实口感和风味的重要因素。

在贮藏过程中,枇杷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不断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据图分析推测,贮藏35天后,__________组枇杷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更高,判断依据是_______。

(2)贮藏枇杷果实时,除氧气浓度外,还应该注意控制等环境条件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

与高氧贮藏果实的方法相比,低氧贮藏时果实更容易腐烂,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胞呼吸将可溶性糖和有机酸进行分解

(2).高氧处理(3).高氧处理组呼吸速率更低(4).温度、湿度、CO2浓度(5).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果实腐烂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

(1)成熟枇杷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含量是影响果实口感和风味的重要因素。

在贮藏过程中,由于细胞呼吸过程中不断消耗有机物(有机酸和可溶性糖)为无机物,并释放能量,因此,枇杷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不断下降。

图中结果显示,高氧处理组的呼吸速率低于对照组,因此高氧处理组消耗的有机物更少,因此,贮藏35天后,高氧处理组枇杷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更高。

(2)结合图示结果可知,贮藏枇杷果实时,除氧气浓度外,还应该注意控制等环境条件温度、湿度、CO2浓度,因为温度会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呼吸速率,二氧化碳浓度作为呼吸的产物会导致呼吸速率减慢。

与高氧贮藏果实的方法相比,低氧贮藏时果实更容易腐烂,因为低氧条件下,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且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会产生酒精,而酒精会使植物细胞造成伤害,进而导致果实腐烂。

【点睛】熟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影响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正确辨析图示的信息并能合理作答时解答本题的前提。

8.小狗胰腺的外分泌部由分泌胰液的腺泡和运输胰液到十二指肠的胰腺导管组成,以下是小狗胰液分泌的两条途径。

回答下列问题:

(1)胰腺腺泡细胞和胰腺导管上皮细胞,都能分泌相同种类的胰酶,但分泌的酶量却有多有少,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直接用电刺激小狗迷走神经的外周段,兴奋在该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此时胰腺腺泡细胞将增加胰液分泌,但这一效应可被乙酰胆碱受体阻断剂阿托品抑制,据此推测,阿托品在突触中发挥作用的部位是____________。

(3)小狗进食后,机体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两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给小狗注射促胰液素后可使迷走神经的作用效果明显加强,胰酶的分泌量明显增加,这说明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不同)

(2).双向(3).突触后膜(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5).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详解】

(1)胰腺腺泡细胞和胰腺导管上皮细胞都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细胞内所含基因相同,两者都能分泌相同种类的胰酶,但分泌的酶量却有多有少,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或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不同)。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主要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且方向是双向的;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需要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起作用,若阿托品能够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则推测阿托品发挥作用的部位是突触后膜。

(3)据图可知,小狗进食后,既有神经中枢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促胰液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小狗进食后,机体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两种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若“给小狗注射促胰液素后可使迷走神经的作用效果明显加强,胰酶的分泌量明显增加”,说明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综合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并能结合题意运用术语分析作答。

9.生物量是指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某一时刻现存

有机物总量(一般用干重代表),森林群落的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优劣和功能高低最直接的表现,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和稳定性的综合体现。

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

与砍伐后正在恢复的次生林群落相比,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动物的物种数目更多,原因是____________。

(2)森林中植被生物量的测定可以采用样方法,为了使调查数据更准确,在布设样方时应该注意____________(答出2点)。

我国大部分森林群落的总生物量在每年夏季出现高峰,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3)泥石流使某原始林群落遭到破坏,经过长期的演替逐渐形成新的恢复群落,但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仍然很低,植被生物量不易恢复的限制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

请你提出一条

促进这种恢复林快速增加植被生物量的措施:

____________。

【答案】

(1).丰富度

(2).原始林群落植物丰富度高且群落空间结构复杂,可为动物提供多种食物和栖息空间(3).随机取样;样方面积大小合适;样方数量适宜(4).气温高、光照强,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积累多(5).土壤条件(6).种植适合本地土壤条件的植物;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引入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状况等

【解析】

【分析】

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调查乔木

种群密度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用的样方面积大;

(3)对样方中位于顶点和边线上的个体计数时,采用取相邻两边和这两边的顶点原则。

【详解】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与砍伐后正在恢复的次生林群落相比,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动物的物种数目更多,因为原始林群落植物丰富度高且群落空间结构复杂,可为动物提供多种食物和栖息空间,即原始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物种数量均较高。

(2)森林中植被生物量的测定可以采用样方法,在使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且取样的面积大小要合适,数量也合适,一般来讲草本植物调查时的样方大小为1m2,灌木和乔木需要的样方面积要大。

我国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有机物积累多因此,我国大部分森林群落的总生物量在每年夏季出现高峰。

(3)泥石流使某原始林群落遭到破坏,经过长期的演替逐渐形成新的恢复群落,但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仍然很低,说明泥石流导致土壤流失严重,因此会导致植被生物量不易恢复,因为土壤条件是植被生长的基础。

为了加快植被恢复发的进程,需要创设土壤条件,同时也需要选择适合在当地条件下种植的植物或其他的微生物(改良土壤)等,具体的措施为种植适合本地土壤条件的植物;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引入土壤微生物改善土壤状况等。

【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群落的特征以及样方法的使用也是本题的考查点,掌握生态系统改良的方法和具体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0.某品种豌豆的花色受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红花(A)对白花(a)为完全显性;B基因为修饰基因,能淡化花的颜色,只有B基因时红色将淡化为白色,Bb将红色淡化为粉色。

现将纯合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杂交,产生的种子(F1)用γ射线处理后萌发,所形成的F1植株中出现一株白花,其余均为粉花。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品种豌豆中,能够表现为白花的植株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

F1粉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2)如果F1出现白花植株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但F1白花植株和粉花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则所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_。

(3)如果F1出现白花植株的原因是A、a或B、b中某个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为了确定是哪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可将该白花植株与纯合红花植株杂交,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则是A基因突变为a基因;若子代___________,则是____________。

【答案】

(1).5

(2).红花:

粉花:

白花=3:

6:

7(3).A基因或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红花:

粉花=1:

1(5).全为粉花(6).b基因突变为B基因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根据题干中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判断粉色、红色、白色植物个体的基因型,据题意已知基因A可以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红色色素,BB可以将红色色素彻底淡化为白色,Bb将红色色素不彻底淡化为粉红色,可判断红色植株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粉色植株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白色植株个体的基因型为aa__、A_BB。

【详解】

(1)已知红花(A)对白花(a)为完全显性,而B基因为修饰基因,能淡化花的颜色,只有B基因时红色将淡化为白色,故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5种。

纯合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植株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应为AaBb。

F1粉花植株自交得到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1/16AABB、1/4AaBb、1/8AaBB、1/8AABb、1/16aaBB、1/8aaBb、1/16AAbb、1/8Aabb、1/16aabb,其中红花1/16AAbb、1/8Aabb共3/16;粉花1/4AaBb、1/8AABb共3/8;白花1/16AABB、1/8AaBB、1/16aaBB、1/8aaBb、1/16aabb共7/16,综上F1粉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

粉花:

白花=3:

6:

7。

(2)由

(1)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应表现为粉花,但若发生染色体变异使其表现为白花,而且F1白花植株和粉花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则变异情况可能是相应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

若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F1缺少控制红花的基因,会表现为白花,符合题意;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F1中只有B基因,此时会表现为白花,也符合题意,故所发生的染色体变异情况可能是A基因或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3)F1基因型为AaBb,应表现为粉花,若发生基因突变表现为白花,说明其基因型变成了aaBb或AaBB,则有两种情况。

若F1植株中A基因突变为a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Bb,与纯合红花AAbb杂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成粉花,Aabb表现成红花,二者比例为1:

1;若F1植株中b基因突变为B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BB,与纯合红花AAbb杂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AABb表现成粉花,AaBb表现成粉花,即后代均为粉花。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把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常见的分离比及对应的基因型,能够根据题意推导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利用所学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二)选考题: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虎耳草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含有多酚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全草可入药,具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抗炎消肿等功效。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萃取法对虎耳草中

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在萃取之前需要对虎耳草进行粉碎和干燥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

萃取时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三种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就可以实现虎耳草有效成分的初步分离,推测其原理是________。

(2)研究发现,虎耳草提取液能够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酪氨酸酶在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过程如下:

在测定酪氨酸酶的活性时,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__________来表示酶反应速率。

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__________(答出2点)等条件。

若将虎耳草提取液加入到护肤品中,可能会有一定的美白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对虎耳草提取液的抑菌性能进行了检测,得到三种溶剂萃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抑菌圈直径(mm)如下表:

萃取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石油醚萃取物

9.1

9.5

9.0

乙酸乙酯萃取物

10.5

11.7

9.3

正丁醇萃取物

10.4

12.1

10.5

实验结果说明,虎耳草提取液对三种细菌中的_________抑菌效果最好;三种不同的萃取物中,抑菌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原理颗粒大小和含水量会影响萃取效率

(2).不同成分在三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较大(3).酪氨酸的减少量或多巴红的增加量(4).温度、pH、O2(5).虎耳草提取液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进而抑制黑色素的产生(6).大肠杆菌(7).正丁醇萃取物

【解析】

【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

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

芳香油具有挥发性。

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

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有的原料不适用水蒸气蒸馏法,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被水解等问题。

(2)萃取法:

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

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植物芳香油的蒸馏提取过程:

浸泡、加热蒸馏、乳浊液的分离。

【详解】

(1)利用萃取法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