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975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docx

《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docx

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

江苏省第六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结 题 报 告

盐城市第四中学王 军

盐城市教科院  朱 焕

2005年11月,我们向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申报的教研课题《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经评审被立项为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六期)重点课题(批文见苏教研[2005]56号)。

三年来,我们严格遵守《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六期课题管理办法》的有关程序和要求,认真组织课题组,成立子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目前,课题组已初步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在理论和实践二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课题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王军盐城教科院中学语文高级负责课题设计、规划

和组织实施(课题主持人)

朱焕盐城教科院中学语文特级实验的指导和实施策略研究

(课题主持人)

陈俊江江苏省盐城中学中学语文高级负责子课题设计、规划

和实施(子课题负责人)

还立金江苏省盐城中学中学语文高级实验研究

李仁甫江苏省盐城中学中学语文高级实验研究

成千盐城市明达中学中学语文高级负责子课题设计、规划

和实施(子课题负责人)

王志东盐城市明达中学中学语文高级实验研究

程韶荣东台市教研室中学语文特级负责子课题设计、规划

和实施(子课题负责人)

崔国平江苏省东台中学中学语文高级负责子课题的组织实施

(子课题负责人)

王兴国江苏省东台中学中学语文高级实验研究

杨万扣盐都区教研室中学语文高级负责子课题设计、规划

和实施(子课题负责人)

顾中琪盐城市第一中学中学语文高级负责子课题设计、规划

和实施(子课题负责人)

杨德明盐城市第一中学中学语文高级实验研究

高晓东江苏省滨海中学中学语文高级负责子课题的组织实施

(子课题负责人)

周立军江苏省滨海中学中学语文高级实验研究

温举卫盐城市南洋中学中学语文高级负责子课题的组织实施

(子课题负责人)

宋银华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中学语文高级负责子课题的组织实施

(子课题负责人)

束长春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中学语文高级负责子课题的组织实施

沈泾渭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中学语文高级负责子课题的组织实施

席加宏盐城市教科院中学语文高级负责联络及资料整理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活动

1、2005年11月10,课题被江苏省教研室立项为教研重点课题。

(苏教研[2005]56号)

2、2006年2月15日,在盐城市教育局四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开题仪式。

江苏省教研室副主任董洪亮先生、盐城市副局长周晓林先生出席了开题活动并发表了重要意见。

课题主持人王军代表课题组介绍了课题的实施方案。

3、2006年4月中旬,在市教科院会议室召开各子课题负责人研讨会,讨论主课题的展开方式,并落实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实施方案。

4、2006年7月,在盐城市大圣宾馆召开了课题核心组成员会,对各子课题的实施方式方法和进程情况进行交流。

5、2006年9月16日,在江苏省滨海中学召开全市四星高中高三有效复习研讨会。

各县市区高中语文教研员、相关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30余人参与了研讨。

6、2006年9月25日,在江苏省东台中学召开高二语文有效教学研讨会,会议重点讨论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专题教学问题。

东台中学杨晓燕教师为课题组开设了《渔父》公开课,各学校进行了书面交流。

7、2006年9月28日,在盐都区龙冈中学召开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暨语文有效教学研讨会。

全市150多名语文教师出席了会议。

8、2006年12月18日,在盐城市明达中学召开市直中学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策略研讨会暨“四个一”工程(即各子课题单位准备一个主题,上一堂观摩课,组织一次活动,完成一份总结材料)现场会。

市直学校全体语文教师出席了会议。

9、2007年1月17日,在盐城市第一中学召开“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专题研讨会暨阶段成果交流会”,课题主持人王军、朱焕二同志从不同角度汇报了课题研究的中期心得;全市30多所学校提交了论文,市一中、江苏省盐城中学和龙冈中学各有一名教师开设了观摩课。

10、王军专著《高中文言文精品阅读》一书出版。

11、2007年7月9日,在亭湖区南洋中学召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研讨会,课题组相关成员及南中语文教师参与了研讨。

12、2007年10月课题组核心成员杨万扣老师的专著《阅读教学对话主体研究》出版。

13、2007年12月8日,在盐城市第四中学举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文本研习现场会”,课题主持人王军开课《肖邦故园》,并作了《关于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问题》讲座。

14、2008年7月,在市教育局302会议室,召开课题核心成员会议,汇总课题的研究成果,讨论结题事宜。

15、2008年12月8日课题结题。

省教研相关专家莅临验收课题成果,市教育局周晓林同志对课题的后续研究工作作指示。

二、本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概念

1、“教学”:

一般意义上,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

本课题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为上好课所作的事前准备及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2、“有效教学”:

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

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优化。

“有效”的内涵主要是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进步与发发展。

相关指标体系构成如下: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教师教学目中有“人”,有对象意识,有“全人”概念,能因材施教;教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

●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能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能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地域教学的准备、实施和评价策略。

3、“课堂有效教学”:

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

4、“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学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一般的规律。

课堂教学能围绕构建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展开。

5、“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指在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改善学生阅读的基本生态,形成学生优良的精神建模,同时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江苏语文高考。

6、“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观照,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效益不断提升的所有教、学行为及策略。

重点研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处理过程中的文本有效解读及能力迁移问题,清晰回答文本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形成区域内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和规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重点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取舍(包括专题教学的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重要文本的研读,课堂有效对话策略等。

具体内容分列如下: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最优化选择的研究;

2、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关键行为的研究;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的研究;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策略研究;

5、高中语文课堂专题教学研究;6、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个体探讨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展开,重视语文教师群体围绕重大核心问题团队攻关。

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综合调查法、文献检索法、个案研究法。

1、文献检索法:

利用并通过各种有效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持续关注各种影响语文教学因素的存在及其变化;及时了解最新语文课堂教改相关成果;深入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不断优化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提升研究的品位和层次。

2、综合调查法。

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个案研究法。

依托各实验学校,进行分项研究,同时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问题,不断矫正行动策略;重点关注并跟踪骨干教师,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以形成区域语文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向。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

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不断自觉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探索有效教学的路径和行为,跟踪了一批教学骨干的成长与发展,开发了一批优秀的课例,提出并践行了许多关于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鲜明主张:

(一)关于课改的基本认识

1、没有思想观念更新的课改是盲目的改革。

时代在发展,教师素质不达标,课改必然会失败。

而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是改革是否能够顺利推进的前导。

2、没有具体目标的教学是自由、散漫的教学。

“课程标准”为教师自由教学留下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但没有具体目标的自由只能走向散漫。

课堂教学要进一步强化目标的指向性,条条大路任你选,目标罗马必须到。

3、不能紧扣课本的课堂拓展是空谈。

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但这一中心任务如何落到实处?

不能搞天马行空,须要让风筝有根线。

教师须进一步强调“以本为本”,在具体文本研习的基础上,有针对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探讨,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4、没有教师思考的问题是误导。

学生会不会思考,会怎样思考,思考的深广度如何,具有怎样的思维品质,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

教师只有自己思考在先,方能指导在后,发现在后。

5、没有文化氛围的人文是孤岛。

课堂上大讲人文,个个文质彬彬,课外连文人都做不到,人文就成了孤儿。

人文之花只有花木成行柳成荫的环境中才会找到自己的天地。

为此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是关键。

6、没有活动开展的课堂激励是哄骗。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

而语文学习,对中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

语文课需要教师的“讲”,但教师不能“讲”风太盛。

只有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相互讨论、各抒已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对有效课堂基本特征及基本要求的界定

好课就是有效的课。

我们不强求人人的好课标准一致,但不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并作出基本选择的教师不是好的语文教师。

我们比较认同杨九俊先生关于有效课堂特征的概括:

主动的参与,明确的目标,挑战性问题,深刻的情感体验,适切的方式,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清晰的反馈,学生有迁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

任何一堂具体的高中语文课须正确回答并处理好七大问题:

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是否简明扼要?

选择的切入口是否能激发学生思考?

教学行为是否是有效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关键内容是否经重锤敲打?

教学过程是否有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

课堂收束和拓展是否得当?

上的是否是语文课而不是别的课?

(三)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四条标准

众所周知,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什么”其实是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习俗的角度是从教学方法入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

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一标多本”的普及,全国并没有了统一的语文教材,语文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变得至关重要。

即使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由于着眼点不同,也会教出不同的内容来。

更可怕的是,许多教师手拿新教材,根本不知道应当将什么样的内容呈现到课堂中去。

上海师大学科教育研究所王荣生教授提出“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这种提法极有道理。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必须是选对教学内容的课。

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课堂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一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二教学内容正确,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三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四课程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坚决反对并杜绝“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出现。

(四)专题教学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

新的语文教材分模块、专题、具体文本几个层次。

文本是构成专题(单元)的基本单位,专题的有机组装形成模块。

这种以专题结构单元的文选方法,与传统教材以文体结构单元有很大的区别。

以文体结构单元的教材强调知识构成的系统性,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是作为完善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框架而存在的。

新教材在认可单元结构的基础上,相对强调文本内容的独立价值,编者意在通过人文专题让学生获得对某一类情感的深刻感知,进而认识世界、建构世界。

因此,高中教学尤其不能继续以单篇文本为核心展开割裂的学习,而要相对强化专题意识。

构成专题的文本最好能在专题内涵的框架内展开解读,为专题的建构服务。

 

综上所述,专题教学须体现出专题意识,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习必须围绕原教材的专题核心展开解读和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找准定位;同时,体现出文本意识,强调专题教学并不是倡导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离开教材提供的文本搞泛语文,语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话题的深度拓展尽量先依托文本展开;专题教学更要体现出必要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最好能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推进,不要做空洞的讨论或赏析;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最好以能否转化成可探讨、可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前提;专题教学还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现时用力不会流泻出优美的旋律,教学要体现出节奏的原则,同一专题不同文本之间的研习要讲究相互配合和补充,前后文本的解读力求能在不同形式的对比中,张驰有致地进行。

  

另外,要高度重视经典文本的个案分析。

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材的钻研,尤其独立深入解读经典文本永远是语文教师第一位的工作。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一标多本”背景下,大量新的文本被充实进了各种新的语文教材,广大语文教师本就捉襟见肘的文本解读能力进一步受到挑战。

扣不紧文本,课堂满把抓却什么也没抓不透的语文课可谓俯拾皆是。

于漪老师感叹“我们常关注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视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尤其认为写什么已经解决。

其实,读懂写什么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与基础。

文质兼美的课文,尤其是经典之作,必有丰富的内涵,必有作者独特的过人的见解,如果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往往难以领悟文中的真谛。

”值得警惕。

(五)有效课堂三大关键教学行为

美国伊利诺州的中学教师加里.鲍里奇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实例,提出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和五种辅助行为:

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等。

鲍里奇在介绍如何做到“清晰教学”时指出,有效的课堂授课,必须目标明确,能够连结新知与旧知,把握学情(教学适应学生当前的水平或者略高于当前的水平),他同时还指出,清晰有效的授课,教师需要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在每一节课的结束进进行回顾和总结。

可见,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语文是母语,母语习得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其关键是解决如何让学生想学,让学生能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好等一系列的问题。

要让学生想学、学得好,语文课上教师必须掌握“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倾听)”、“有效激励”三大关键教学行为。

有效讲授:

教学无论如何改革,“讲授”作为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仍然显得卓尔不凡。

它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好老师总是那些善“讲授”的老师、“能说会道”的老师。

好的“讲授”是适时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反对过度的、不恰当“讲授”。

教师在开讲之前首先要对教学的各个要素如琢如磨。

如讲解问题:

讲什么不讲什么,尤其是不讲什么更重要。

讲解也是对话,会的不讲,永不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

讲授要追求风格和个性,要从“我们的”走向“我的”。

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

教师讲的语言要精确精练精彩,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富有节奏感和节奏美,既要做到主次分明,详处泼墨如水,略处惜墨如金;又要循序渐进,张驰有度,过度自然。

当然,讲授有它的局限性,它可能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单调乏味,不容易充分地将学生带进课堂,加上内容过多或过长,使那些缺乏良好注意、记忆力差的学生获益很少。

但这不是讲授的过错,而是不会讲授导致的。

 

有效提问(倾听):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

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它的关键是能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

“问题”的有效性与问题切入的角度、资料的提供(问题的语境)、思维引导和精神引领的程度有关。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空间上的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回答;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内容上的深刻性,就语文而言,有一种力量叫思想,现在的小学教师上课都在强调做加法,要求增加课堂的内涵和思想,而中学教师常常以高考和语文的工具性为借口,要么不问问题,一讲到底,要么问一些小儿科的知识性伪问题,问题既不因对象的不同体现出层次性,也缺乏连续性和引导性,无法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自然的节奏;有效的提问同时是以倾听为保证的。

我们听了很多的公开课,觉得效果一般,可上课的学生喜欢,为什么?

因为名师都是善于“倾听”。

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

倾听也是一种对话。

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对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

有效激励: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但似乎还有比“方法”更重要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

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

在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教师的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深刻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

(六)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基本策略

按照哲学诠释学的逻辑,阅读教学的对话结构由这样三个层次组成:

一是师生双方介入阅读,接纳文本的问题,阅读主体与文本主体之间展开对话;二是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重构,置入自己的问题,交流、碰撞,达成文本的历史视界与师生当代视界的有机融合;三是师生自我反思,拓展链接,把文本用于实践,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对话基本处于初级状态:

1、对话要素缺失,教师习惯将自己对文本的领悟或者理解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对话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等资源的有效运用;2、对话情境虚化,虽然课堂有问有答,但整个对话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对话的价值体现在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上了;3、对话操作泛化,追求课堂表面繁荣的“满堂问”掩盖了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真正审问、慎思与探索。

构建当代教学论背景下的课堂对话策略,首先需要搭建民主有效的对话平台。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

对话需要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多向的交流。

因此,对话平台能否成功搭建的第一前提是教学民主,离开了个体平等,对话教学学会被异化成一种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之间的关系;第二师生必须都介入文本,任何对话都是基于文本展开的,文本系统原本处于静止、非在场的沉默状态,只有师生双方都介入文本,使话语复活,变成动态的、在场的言说,师生与文本的距离消失,对话平台才算搭建成功。

其次,要找到有效的话题,师生在问答中能够形成基本共识。

众所周知,对话教学中话题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下去。

这里教师设计的话题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可说,而不是部分同学的专场。

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必定知人论世,复现文本的历史视界,并且由被动接纳问题转而向文本发问,通过重新构置问题,去发掘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课堂留下充裕的对话时间极为重要。

教者在保证学生充裕阅读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

“只有让诠释者被文本主题推动着,在主题方向上作进一步的底部时,才会出现真正的对话。

”(德伽达默尔语)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相互接纳,又相互诘问,在追问中达成共识。

第三,通过反思或批判,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这是对话的最高层次。

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路径选择,尽管师生与文本问答对话的话题会有所不同,但创造、超越性阅读是每一个时代的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经典文本常读常新,是因为读者不断地读出新意,产生不同于前人的阅读效果。

“诗无达诂”,阅读也是如此。

蒋成禹先生强调“阅读教学的问答对话结构,要求每一个学生,不论是领头雁、后进者还是居中者,都应当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己的认知结构为起点,依托个体的阅读体验,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并在对话中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要求虽高,道理却很实在。

(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向度

一要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价值引导作用,让语文教学体现出时代的特色。

1、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

一堂好课首先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先进教学理念的反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定位在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想方设法将一种预设的成人化、社会化的生活模式强加给学生,致使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际,颠倒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关系,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也成为课堂教学遗忘的角落。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世界,赋予课堂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努力改善和提升学生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2、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交往合作。

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和构建学生的完满精神世界为目标的教育主体之间的特殊的交往过程,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

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要让评价尽可能激发和彰显出师生的个性。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涉及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

什么样的评价是有效的“好”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谁参与,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参与。

如果没有被评价主体参与其中,关于评价的目的、运作和结果,都有可能被忽略、批评和抵制。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有必要:

1、目标多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的高中课程是一种体现了层次性、发展性、选择性的弹性课程方案,它重在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不是关注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

因此,要努力构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综合素质。

 2、尊重个性,彰显教师的创造精神。

教师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充满智慧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上好一堂课需要诸多方面的素质,当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素质后,教师的个性特点就成了影响课堂特色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分析好自己的个性优劣点之后,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风格定向,就会有生动而富有特色的的课堂,也会培养会生动而有个性的学生。

因此,评价课堂上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按照一个预设的理想模式,测量教师是否入轨,教学基本功是否适应学科要求,而是应当更多地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确定的有效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活动建构、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话质量等。

3、关注个体差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存在着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而即使在课堂上,也应该允许他们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