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917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同步导学案人民版必修1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知识导读

1.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客观条件)

(1)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3)理论基础:

2.伟大的友谊(主观条件。

概括指出)实践基础:

3.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标志:

1848年2月

发表。

(2)内容:

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

(3)意义:

(二)预习检测

1.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的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三个最先进的国家”指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的英、法、美

B.“三种主要思潮”指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

C.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共同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马克思、恩格斯汲取德、英、法优秀文化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解析:

“三个最先进的国家”及“三种主要思潮”是指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的古典哲学,据此可判断A、B是错误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者没有列宁,C错误。

D项符合题意。

2.下列哪项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C.工人阶级生活状况非常悲惨

D.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间是在19世纪初,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则是在19世纪末。

D项符合题意。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说历史

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民意测验,请人们说出这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

BBC宣布,人们评选的“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

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二、三、四名。

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

  这个学说是什么?

(二)互动解疑

1.为什么说圣西门等思想家提出的设想是空想?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3.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课堂总结:

1.学会从《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中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2.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过程,从中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任何理论的产生过程必然是“实践——理论——实践”。

3.高中阶段历史学科常有归纳某一理论体系,某一组织或政党成立的问题。

同学们要注意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考的方法,一般应该从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理论条件等方面或从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等角度去思考。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1.19世纪30、40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是指()

①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②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③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④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其含义主要是指无产阶级()

A.接受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进入了有组织的革命斗争时期

D.开始提出了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切斯特,通过自己实践活动逐渐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B.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表明马克思已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C.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第一次会晤,开始了两位导师的共同战斗历程

D.《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A.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

B.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C.缺少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5.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理论来源之一的空想社会主义来自①德意志②英国③法国④比利时()

A.① B.②C.②③D.③④

6.马克思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主编《莱茵报》期间B.在柏林大学学习期间

C.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

D.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7.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的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

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工人运动的兴起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社会主义思想高涨D.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

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马克思在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说,《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前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画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

“物质的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道理?

 

日期

自评

组评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国际的建立和第二国际的斗争史实,分析巴黎公社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掌握巴黎公社革命及其经验教训。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1.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第一国际的成立)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③社会基础;

④直接因素:

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会晤、1863年英法工人伦敦集会;

⑤领导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理论研究。

(2)成立概况

①时间、地点:

1864年、;

②名称:

③指导思想:

(3)主要活动

①反对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

②反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流派

2.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巴黎公社革命)

(1)历史背景

①民族矛盾:

②阶级矛盾:

资产阶级政府准备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2)主要过程

①公社成立:

年3月28日。

②革命措施:

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

;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③保卫公社:

“五月流血周”;拉雪兹神甫公墓的战斗。

(3)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

没有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②主观原因:

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缺乏可借鉴的经验。

(4)历史地位

①是建立;

②巴黎公社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3.第二国际的斗争

(1)成立标志:

1889年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召开。

(2)组织特点:

组织松散,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独立自主的。

(3)国际解散:

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4)历史意义:

①是各国工人团体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②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二)预习检测

1.“巴黎公社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这里“高峰”主要是指()

A.采取了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

B.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C.克服了以往起义自发性特点

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解析:

巴黎公社革命与过去的工人运动相比,仍旧带有自发性、暴力性、政治性的特点,与过去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它最重要的创造与贡献,就是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项符合题意。

2.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的相同点有()

①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其领导者②组织性比较严密

成立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的阶段

国际性工人组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实际领导者,第二国际成立时马克思已逝世;第二国际组织较为松散;作为国际性的工人组织,二者都成立于国际工人运动由低潮走向高涨的阶段。

B项符合题意。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

 

欧仁·鲍狄埃在公社失败的悲痛日子里,以满腔热诚写下了惊心动魄的诗篇《国际歌》。

1888年,狄盖特为《国际歌》谱曲。

这首气壮山河的《国际歌》是一座以巴黎无产阶级鲜血谱写成的纪念碑。

一个世纪以来,它以气势磅礴、雄伟庄严的旋律,把无产阶级革命真理传遍全球,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

(二)互动解疑

1.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第二国际和第一国际相比,在组织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1.第一、第二国际的相继建立,顺应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形势的发展,都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产物,同学们应注意区分前后两个国际不同的组织原则。

2.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那么,巴黎公社的成立则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应加强对这一结论的理解。

3.巴黎公社作为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最终以失败结局,有它的历史必然性,注意从当时世界历史的大趋势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去理解。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1.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时说:

“摩尔(指马克思)的一生,要是没有国际,便成了挖去了钻石的钻戒。

”这里的“国际”是指()

A.国际工人协会B.共产国际

C.第二国际B.共产主义者同盟

2.《共产党宣言》号召: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真正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是()

A.1862年伦敦世界工业博览会

B.1863年伦敦集会

C.第一国际的成立D.《共产党宣言》发表

3.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十月革命

C.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D.巴黎公社

4.“巴黎公社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这里“高峰”主要是指()

A.采取了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

B.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C.克服了以往起义自发性特点

D.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5.上题中的“总结”,主要是指巴黎公社()

A.第一次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表现出自发性、暴力性和政治性的特点

C.体现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

D.斗争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工人的经济权利

6.老师说:

“说到底,公社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即便不犯任何错误,也必然要失败”,对于这一结论的原因,四个同学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正确的是()

A.“选举使公社失去了进军凡尔赛的有利时机”

B.“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C.“公社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

D.“法国的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

7.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B.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C.巴黎公社起义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仅在巴黎成熟

8.“……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厂,召集了我们的队伍,争取八小时工作日,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

与这首“八小时之歌”密切相关的是()

A.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

C.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D.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罢工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工人的《人民宪章》所提出的六点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求普选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公社……吸取和归纳了历次工人斗争的经验和成果,从以往的共和要求、普选运动以及1848年提出的建立“社会共和国”的主张,发展到夺取政权,打碎旧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成为19世纪最伟大的社会革命。

——吴于谨、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工人运动在争取民主权利方面呈现出什么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回答巴黎公社革命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

 

(3)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知道列宁主义的诞生历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归纳和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过程和胜利的史实;分析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一)结构化预习

1.革命前夜的“火星”(历史背景)

(1)客观条件

①俄国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但相对落后;

②俄国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矛盾的焦点;

③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主观条件

①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②科学理论的指导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完成,无产阶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

2.帝国大厦的坍塌(二月革命)

(1)二月革命

①目标:

②成果:

推翻了王朝的统治。

③性质:

④形势:

两个政权并存,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另一个是。

(2)《四月提纲》

①背景:

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

②内容:

指出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

③方式:

和平夺权即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④意义:

为革命指明了前途和方向。

(3)七月事件:

使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布尔什维克党改变斗争策略。

3.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及意义)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结果:

推翻了。

(2)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的诞生。

(3)历史意义

①对俄国而言:

②对世界而言:

(二)预习检测

1.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

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

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D.1949年中国的南京

解析:

从首都、宫邸和不远处河面上战舰的炮声等信息综合判断,该起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项符合题意。

2.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

1917年,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具体情况,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重大问题,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策略,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是马克思创立,C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D是斯大林提出来的。

A项符合题意。

 

日期

自评

组评

 

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文说史

 

列宁(1870---1924):

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

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

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

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也被世人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二)互动解疑

1.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

“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当时很多人认为:

要保卫俄国革命的胜利果实就必须首先保卫国家,所以继续参战是合理的选择。

对此观点,你的认识如何?

 

2.对于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列宁曾精辟地指出:

“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谈一下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3.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

它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影响?

 

(三)课堂总结:

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和俄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注意对俄国十月革命历史条件的分析把握。

2.区分二月革命后成立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的工农苏维埃政府对待一战态度的不同及原因。

3.二月革命虽然是工人充当主力,但是从结果上看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它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要注意对此的理解。

4.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它的评价应从对俄国的现实意义和对世界影响几个方面去理解。

四、课后----拓展训练、内化迁移

1.二月革命后,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文献是()

A.《四月提纲》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

2.普列汉诺夫在十月革命前说:

“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

”其含义是()

A.俄国只应该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俄国不可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俄国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国情

3.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诞生的的标志是()

A.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

B.俄国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成立

C.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

D.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

4.俄国二月革命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的具体表现是()

A.推翻了沙皇专制政权B.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C.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无产阶级掌握政府的权力

5.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结束的时间是()

A.1861年B.1905年

C.1917年3月D.1917年11月

6.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的革命任务是()

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完成民主革命

B.使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掌握

D.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7.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背景是()

A.列宁提出了明确的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B.两个政权并立

C.沙皇实行专制统治

D.参加一次大战

8.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是()

A.革命对象相同B.革命领导力量相同

C.革命性质相同D.革命结果相同

9(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上而下的全国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列宁《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材料二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因为这样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

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认为革命所以能够和平发展,是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中央委员会认为:

俄国革命的国际形势和军事形式,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了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的党,以及第二次科尔尼洛夫叛乱显然已经在准备,——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

——《俄国社会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试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俄国布尔什维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过渡中策略的变化。

要求:

内容应包括革命形势、革命策略、结果。

 

日期

自评

组评

 

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

(一)

1.

(1)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和固有矛盾日益暴露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3)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

3.

(1)《共产党宣言》(3)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三、

(二)

1.

(1)从客观历史条件看,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

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这种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决定了圣西门等思想家提出的设想是空想。

(2)从主观认识看,他们不懂得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懂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

2.理论得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①《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第一个具有新思想原则、新组织结构的共产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

1846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宣传革命理论,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为其起草了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②《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宣言》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任务和策略原则;批判了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同时还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起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总之,《共产党宣言》科学地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和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前程。

四、1.A2.D3.C4.B5.C6.D7.C8.B

9.

(1)“思想材料”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物质的经济的事实”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

(2)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有创造性的。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秘密所在。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二、

(一)

1.

(1)①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②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③各国工人之间联系的加强。

(2)①伦敦②国际工人协会③马克思主义

2.

(1)①普法战争,法国失败,普军攻入法国领土

(2)1871②国民自卫军

(3)①生产力水平

(4)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三、

(二)

1.在19世纪70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