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914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docx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3.4.2理解欧姆定律

2.学情分析

学生进实验室探究电学问题已经很多次,例如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电流与电压关

系等,对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和对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但是对不同状态下的一个变化的量的理解是第一次接触,本节课在加深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加强对数据的分析,并理解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

3.教材分析

伏安法测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电阻值,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并最终找到影响钨丝电阻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测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在数据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本节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2.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评价任务】

1.各小组分工明确,能够设计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2.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3.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全体学生都要理解测量定值电阻时,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理解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

4.大部分学生要会分析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电阻图像不同的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环节

(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如果想知道某一定阻电阻的阻值是多少,该怎么办呢?

正确利用公式计算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人人了解目标

 

二、先学环节

(15分钟)

过渡语:

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80-81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实验:

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原理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实验电路

 

在圆圈中标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符号

 

 

按电路图把实物图连接起来

 

(4)实验器材

(二)学生自学教材:

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

要求:

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2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变电路中的电流B.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C.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D.保护电路

2.以下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

A.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调节滑动变阻器,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B.计算出每次测量得的电阻值。

C.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

D.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E.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F.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开始实验。

G.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

H.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I.断开开关。

 

先自学课本,然后写出需要测量的两个物理量U,R

 

正确画出电路图。

 

按一定的顺序连接;正确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正确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准确采集数据。

回用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实验步骤

 

三、后教环节

(15分钟)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

1-4小组同学分别展示1个题目,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灯泡电阻的测量

学生把实验中的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多测几组,看每次测的灯泡电阻相同吗?

为什么?

点拨:

电阻的大小受导体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以及温度影响。

小灯泡是一个发光体,其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三次测量的电阻值变化较大。

所以从U-R图像上来看,定值电阻是正比例函数图像,灯泡的电阻不是。

原因是小灯泡的电阻受温度影响。

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小灯泡的电阻,多测几组,看每次测的灯泡电阻是否相同,并分析原因。

 

4、当堂训练

(13分钟)

(一)过渡语: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上当堂检测题。

8分钟完成。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为了测定小灯泡电阻值,某同学设计并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电路。

1.如果马上闭合开关做实验,指出该电路连接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2.该实验原理是

3.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4.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5.某次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6.该同学作出了小灯泡两端电压和电流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小灯泡的电阻是的(选填“变化”或“恒定不变”),其原因是。

 

(三)学生展示,反馈矫正。

(调查学情,统计疑难问题,先让其他小组补充矫正,教师更正或点拨)

课堂总结:

本节课是一节实验课,同学们知道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通过实验比较了定制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的区别。

进一步复习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

以后多加练习,熟练应用。

 

第一题:

找出该电路连接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

 

该实验的原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分析小灯泡两端电压和电流图像。

附:

【板书设计】

17.3电阻的测量

1.实验原理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器材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教学反思】

 

附件1:

教学目标叙写解读

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把课程标准分三细化分解,找到本节课的核心目标。

即:

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学段(学期)目标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

 

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1.通过探究实验,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2.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核心目标的分解

第一步:

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1)通过探究实验,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陈述方式:

技能性目标

句型结构:

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条件为“通过探究实验”,动词为“掌握”;核心概念(关键词)为: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属于程序性知识。

(2)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陈述方式:

技能性目标

句型结构:

行为动词(行为表现)+核心概念(关键词)

行为条件为“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动词为“理解”;核心概念(关键词)为: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

第二步:

分析关键词,构建概念图。

核心概念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电阻的测量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重点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重点

第三步:

根据概念图,分解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掌握、理解”。

“掌握”隶属的认知水平为“独立操作”。

理解的认知水平为“了解”。

“了解”:

用于直观的事物,是对具体的科学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原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

行为动词如:

说出、写出、背诵、辨认、识别、认识、知道、举例、描述、列举、复述、回忆、选出、再认、了解、确定等。

独立操作是针对实验来说,同义词有会测量、会选用、会根据---测量、估测等。

核心概念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电阻的测量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掌握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理解

第四步:

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条件。

核心概念

概念体系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电阻的测量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通过探究实验

掌握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

理解

 

第五步:

根据概念图,确定行为程度。

核心概念

概念体系

行为条件

行为动词

行为程度

电阻的测量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通过探究实验

掌握

熟练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

理解

进一步

 

第六步:

综合上述思考,叙写出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2.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附件2:

评价任务设计解读

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通过探究实验,熟练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

1.正确设计电路图

2.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电路连接正确,数据具有说服力,会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评价实施:

随堂检查,学案问题调查,随机抽查。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通过独立实验操作,正确无误的连接滑动变阻器。

2.说出滑动变阻器在此电路中的作用。

评价实施:

教师随时督察、小组长协助。

附件3:

表现性任务设计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电路图”的表现性任务设计

1.任务情景:

九年级学生学习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时,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在小组内相互检查、评价。

2.任务撰写:

根据要求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小组内合作实验,先设计电路图,再连接主电路,灯亮之后再并联上电压表。

3.指导语:

先设计好实验方案,设计好电路图,然后小组内合作实验。

实验时注意,按照电流方向连接电路,开关在连入电路时,要处于断开状态,最后连接电压表,注意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

4.评分标准

评价维度\等级

5分

3分

1分

方案和电路图的设计

正确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电路图元件符号不够匀称,电路图结构不够美观。

至少设计正确一个电路图。

连接实验进行探究

小组合作有序,分工明确,正确操作,并根据实验完善表格,得出正确结论。

小组合作有序,较好的进行实验,结论错误不全面。

部分学生游离实验之外,不够专心。

实验结论出现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