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910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docx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docx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考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江苏省苏州市】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9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

(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B.全石以为底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D.皆若空游无所依      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      )(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D.尉果笞广(《陈涉世家》)

8.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

(2分)

9.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

请结合有关语句作简要说明。

(2分)

  【答案】6.D

7.C

8.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9.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辽宁省锦州市】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12—15题。

(12分)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几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远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

“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释】①第五泄:

第五级瀑布。

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

②罅(xià):

缝隙,裂隙。

③掉:

摇动。

④怒石横激:

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

转折。

⑥欹(qī):

斜靠。

1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日光下澈: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

               

⑶疾趋:

                       ⑷山行之极观也:

                  

13.翻译句子。

(4分)

⑴凌神寒骨,悄怆幽邃。

⑵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14.请从【甲】【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

(2分)

⑴《小石潭记》:

             

⑵《观第五泄记》:

          

15.两篇选文,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填入下表。

(2分)

选文

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

 

《观第五泄记》

 

【答案】12.(4分)⑴澈:

同“彻”,穿过,透。

⑵犬牙:

像犬牙(像狗的牙齿)。

⑶趋:

快走。

⑷观:

景象(景观)。

(每小题1分)

13.(4分)⑴(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1分),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1分)。

(翻译成使动用法亦可。

⑵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1分),心里很害怕(1分)。

(每句2分)

14.(2分)⑴清 ⑵伟(奇〉(每小题1分)

15.(2分)选文表达的感情: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滴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参考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

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山上的和尚说:

“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

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

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

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

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啸、老虎嚎叫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

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竖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

【山东省青岛市】二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6.下列选项中加线词的用法与“斗折蛇行”中的“蛇”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B.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

D.群臣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7.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答案】6.C(2分) 

7.①大约 ②逆流而上(共2分,每小题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有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8.①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乘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也不认为快)。

(共3分,每小题1.5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错别字该小题不得分)

 【四川省眉山市】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     水尤清冽(凉)

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寒骨      乃记之而去(离开)    

C.相与(互相)步于中庭        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清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盖(盖子)竹柏影也    

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如鸣珮环,心乐之      辍耕之垄上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

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

10.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乃入见。

问:

“何以战?

【答案】6.C(“智”应解为“以……为聪明”,即意动用法。

7.B (A中“念”应理解为“考虑、想到”;C中“相与”应理解为“共同、一起”;D中的“盖”应理解为“原来是、大概是”。

8.A(A的两个“可”都是“大约”之意;B的“之”分别是代词和动词;C的“以”分别是“用”和“因为”;D的“而”分别表示顺接和转折。

9.D(D项中甲文表达的是乐观豁达,乙文则表达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

10.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重点词语为:

斗、蛇、明灭)

(2)(曹刿)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问:

“凭什么作战?

”(重点句式:

宾语前置,重点词语:

乃、见、以)(每句2分,根据重点词语和句式考虑评分)

岳阳楼记【贵州省黔东南州】二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以下3个小题。

(12分)

岳阳楼记(选段)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7.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每词1分,共3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⑵届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

9.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

   B.文段“进”指的是“居庙堂之高”,“退”指的是“处江湖之远”。

   C.作者在文段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D.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答案】7.⑴曾经 ⑵朝庭 ⑶在……之前

8.⑴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分,其中“以”“物”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通畅1分)

⑵(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分,其中“微”“谁与”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通畅1分)

9.C(正确的表述是:

都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二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8~10题(8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薄:

                     ⑵求 :

          

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

10.(2分)“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答案】8.(2分)⑴薄:

迫近   ⑵求:

探求

9.(4分)⑴(2分)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在水中)畅游。

或: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⑵(2分)(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或: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10.(2分)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三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7—11题。

(12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若/夫/淫雨霏霏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然/则/何时而/乐耶

8.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南极潇湘/初极狭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大易小,甚善     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10.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1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④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

”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答案】7.A(2分)  8.D(2分)  9.D(2分)

   10.⑴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

(2分)

   ⑵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2分)

   11.A(2分)

【浙江省台州市】三

(二)(11分)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⑴薄暮冥冥(            )   ⑵长烟一空        (            )

⑶把酒临风(            )   ⑷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16.与“不以物喜”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丛草为林(《童趣》)   B.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悉以咨之(《出师表》)   D.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微斯人,吾谁与归?

18.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2分)

【答案】15.⑴迫近 ⑵全 ⑶持、执 ⑷探求 (评分标准:

共4分,每小题1分)

16.B (评分标准:

共3分)

17.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评分标准:

共2,意对即可)

18.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来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

(评分标准:

共2分,写出一点即可,如答“不计得分”“忧国忧民”等也对)

醉翁亭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

(一)文言文阅读回答10—14题。

(11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⑴翳(             )       ⑵念(             )

   11.翻译下面语句。

(2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         和         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

(2分)

13.【乙】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

1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

(3分)

 

【答案】10.⑴翳:

遮盖   ⑵念:

考虑、想到

11.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2.抒情 议论

13.示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14.示例:

相同:

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

不同:

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湖南省长沙市】二

(二)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⑴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  ⑵四时之景不同(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2分)

【答案】10.⑴命名、取名 ⑵助词;译为“的”

11.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⑵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2.相同点:

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湖南省邵阳市】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4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王维《终南别业》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杂乱的样子)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