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50001能源管理手册范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903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SO50001能源管理手册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ISO50001能源管理手册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ISO50001能源管理手册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ISO50001能源管理手册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ISO50001能源管理手册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SO50001能源管理手册范本.docx

《ISO50001能源管理手册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SO50001能源管理手册范本.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SO50001能源管理手册范本.docx

ISO50001能源管理手册范本

能源管理手册范本

1范围

1.1目的

本公司依据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和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结合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实际编制《能源管理手册》。

本手册为本公司识别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了指南,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2适用

适用于本公司AA、BB、CC的生产及相关服务过程和场所的能源管理活动,并通过以下方式证实符合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a)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b)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c)寻求公司的相关方对其符合性的确认;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手册的引用而成为本手册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的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手册。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手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3484-1993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15316-199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15587-1995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GB/T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ISO9000:

2005)

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dtISO14001:

2004)

3术语和定义

3.1 采用GB/T19000-2008、GB/T24001-2004标准的术语。

3.2 专业技术术语采用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的定义。

3.3 能源术语采用GB/T23331-2009标准术语。

3.4本《手册》中采用的缩写,为了统一理解,规定如下:

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4.1.1本公司按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以确保降低能耗和提供能源的有效利用。

能源管理体系:

a)覆盖公司现有产品和服务中与能源管理有关的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

b)系统地整合与能源消耗有关的制度、措施和方法;

c)建立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开展能耗监视、测量和分析;

d具有产品和服务中节能技术和管理机制;

e)具有识别持续改进机会并实施改进的机制。

4.1.2确定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见1.2)。

4.1.3公司能源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有些要求包含在其他管理体系中,如质量、装备管理体系。

4.2管理职责

4.2.1管理承诺

公司总经理对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有效性作出承诺,并通过下列活动提供证据:

a)向公司员工传达实施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制定并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

c)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

d)确保优先使用能够降低能源消耗的产品(包括原材料、设备设施及服务);

e)规定能源管理绩效的测量方法,以确定是否达到了所策划的能源目标;

f)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g)进行管理评审。

4.2.2能源方针

总经理制定本公司的能源方针(见附件),并在其能源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确保:

a)适合于本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特点,与已有的其他管理体系方针相协调;

b)方针的内容包含:

1)对降低能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持续改进的承诺;

2)对遵守能源管理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3)提供建立和评审能源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c)方针的管理包括:

1)形成文件;

2)传达到全体员工并得到沟通和理解;

3)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4)对外部是公开的,以便接受外部的监督。

4.2.3职责和权限

总经理对各级领导及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进行沟通。

(一)总经理

a)主持制定能源方针;

b)任命管理者代表;

c)保证为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d)主持管理评审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二)管理者代表

总经理应指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c)提出改进建议;

d)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

(三)办公室

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

b)开展法律法规、岗位技能的培训,提供与能源管理体系相关岗位的专业能力。

(四)生产部(能源主管部门)

a)识别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评价公司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b)负责执行对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管理,监督能流管理方案的实施;

c)开展能源目标、指标的考核;

d)负责能源计量设备配置和计量活动;

e)识别所需的体系文件(含外来文件),组织开展能源管理制度、作业文件的编写、修订、评审和更新;

f)负责能源管理活动的运行控制与应急响应;

g)负责公司节能技术、方案的实施,开展节能量计算和考核;

h)负责能源绩效、能量平衡、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和评价;

i)负责监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五)装备部

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

b)负责设备、设施配置与设备运行的控制;

c)开展设备节能活动,监测设备耗能指标;

d)协助开展应急准备和响应。

(六)供销处

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

b)负责能源采购控制;

c)必要时,就本公司的相关能源因素保持与相关方的联系。

(七)运输部

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

b)负责车辆耗油的监测。

(八)质管部(体系归口部门)

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

b)负责体系文件的发放、回收、保存、借阅、销毁等受控管理;

c)负责计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

d)策划并开展体系内部审核活动。

(九)财务部

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

b)为能源管理方案或其他用节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c)负责从财务角度开展能源绩效的监视和测量,评价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率。

(十)分厂(包括焦化厂、BB厂、发电站)

a)识别并管理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

b)确保本厂能源目标、指标的完成;

c)负责本厂设备、设备配置与设备运行的控制;

d)负责本厂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能源控制;

e)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准备和响应;

f)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能源管理体系的监视和测重。

4.3策划

4.3.1能源因素识别、评价、更新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公司产品、设备、活动及服务过程中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确保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时,考虑到这其中需要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产品、设备、活动及服务,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对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

3、职责

3.1 各部门对其职能范围内的能源因素进行识别和更新。

3.2 生产部组织开展对能源因素的评价,编制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一览表。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一览表。

4、 程序

4.1 能源因素的识别

4.1.1 各部门对职能范围内场所、设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对能源耗用产生影响的能源因素进行全面、充分的识别。

这应包括公司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

4.1.2在识别能源因素时,需要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的能源因素。

4.1.3 采用能源流程图、工艺流程图、产品生命周期、能量平衡、计量统计分析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涉及到的所有能源因素进行调查,识别出与以下因素有关的能源因素。

a)能源消耗、损耗;

b)热量、冷量的传导散失;

c)能源(或其载体)、耗能工质的跑、冒、滴、滴;

d)未利用的余能(余热、余压等);

e)采购产品中的能源因素。

4.1.4 通过.识别,各部门编制能源因素识别清单,报送生产部。

4.1.5 生产部对各部门识别能源因素的准确性和充分性进行审查,分类汇总全部能源因素。

4.2能源因素的评价

4.2.1生产部集中开展对能源因素的评价,确定需要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在确定能源因素的评价准则时,至少应考虑到:

a)与法律法规及能耗标准的符合程度;

b)能源因素影响的严重程度;

c)能源因素影响的概率和持续的时间;

d)改变能源因素、能源影响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成本;

e)相关方(如:

政府)关注的问题;

f)其他认为属于重要能源影响的问题。

4.2.2公司采用是非判断法和综合评分法评价能源因素,识别其中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4.2.2.1是非判断法。

以下情形的能源因素直接判定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a)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

b)虽不违法,但地方政府高度关注或有强制要求的;

c)受主管部门处罚或相关方投诉的;

d)能耗指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

e)单台设备或装置的功率超过设定数值的;

f)可回收的余热、余压而又未利用的;

g)单位产品能源、资源消耗超过设计值或同行业平均水平10%以上的。

4.2.2.2 综合评分法。

根据以下评价因子进行综合评分。

A) 能源消耗严重程度A:

等级

评分

消耗总量低

1

消耗总量中等

10

消耗总量高

20

B) 能源消耗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程度B:

等级

评分

低环境敏感度

1

中等环境敏感度

5

高度环境敏感度

10

C) 能源控制和回收利用难易程度C:

等级

评分

容易控制

10

不太难控制

5

较难控制

1

D) 政府和其他相关方关注程度E:

等级

评分

基本不关注

1

偶尔关注

5

关注度高

10

4.2.3 总评价公式

当A、B、C、D、E有一项为10,则评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当A+B+C+D+E≥31,评为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4.2.4生产部根据评价结果,编制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一览表,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4.3 公司在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时,应对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加以考虑。

4.4 能源因素的更新

每年12月,生产部应组织各部门对能源因素进行再评价,必要时临时组织评价。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对能源因素进行更新:

4.4.1 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发生变更;

4.4.2 采用重大节能措施、技术后;

4.4.3 公司产品、能源类别、工艺流程、设施等有重大变更;

4.4.4 管理评审有要求时;

4.4.5 相关方要求发生变化;

4.4.6 发生其他必要的情况时。

4.5 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管理

4.5.1 对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管理,可考虑采用以下措施:

a)制定能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b)制定并执行操作规程、管理标准、作业文件等;

c)培训、教育和岗位责任制度;

d)建立应急预案;

e)开展监控、测量等活动。

对因经济状况和技术条件原因暂时无法控制的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应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4.5.2 对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一览表的修订,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关于文件更改的规定。

5、支持性文件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文件控制程序

6、记录

能源因素识别清单

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一览表

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评价表

4.3.2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建立获取、更新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渠道,并确定这些要求如何运用于本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能源因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识别、收集有关的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确定这些要求如何运用于本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能源因素。

3.2质管部负责法律法规的发放。

4、程序

4.1 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

a)有关的国际公约;

b)国家、地方能源管理法律、法规及行业规章等;

c)与行业、产品和使用中的能源类别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行业规定等;

d)其他相关方发表的通知、公报、文件、非法规性指南等。

4.2建立获取的渠道

定期查询、收集有关的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对相关文件及时更新。

查询方法包括:

4.2.1 每半年向主管部门索取相关的信息;

4.2.2 每季度进行网上检索,确定信息来源;

4.2.3 随时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相关方、出版机构、图书馆、书店等渠道获得信息;

4.2.4随时从大众传播媒体获得信息。

4.3公司在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时,应确保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4.4生产部应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确保公司使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等是最新有效版本,及时传递更新信息。

4.5质管部应按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复制、发放、回收、作废和销毁文件。

4.6公司和各部门应开展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培训,保留培训记录。

4.7在年度管理评审中,应评价适用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5、支持性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6、记录

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一览表

4.3.3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建立、更新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为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评价能源管理绩效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的建立、评审和更新活动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为建立、更新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收集信息、汇总能耗数据、分析能耗水平。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评审并批准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

4、程序

4.1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的建立

4.1.1公司应利用能源审计、能量平衡、综合能耗计算、能耗监测和查阅能耗历史记录等方式,获得以下信息,为建立能源基准与标杆提供依据:

a)本公司历年(近三年)的能耗水平;

b)同行业最新的能耗水平。

4.1.2在分析和评价不同时期或不同组织的能耗水平时,需考虑以下需求:

a)最佳能耗水平和平均能耗水平;

b)影响能耗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

4.1.3影响能耗绩效的因素可能包括以下方面,应在分析和评价时予以关注:

a)国家产业政策,能源政策;

b)组织能源管理制度、措施和工具;

c)产品特性、工艺过程及其技术水平;

d)设备、设施配置与运行能力;

e)余能回收利用程度;

f)改进的潜力;

g)其他影响能耗绩效的因素。

4.1.4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参照本公司、本行业平均能耗水平和最佳能耗水平,结合当前实际,确定本公司的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

4.2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的评审与更新

4.2.1公司定期(每年管理评审之前)组织对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评审。

有下列情形时,可临时开展评审。

a)国家能源政策、标准重大变化;

b)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更新;

c)产品、工艺、设备、能源类别变化;

d)重大节能技术应用;

e)管理评审有要求。

4.2.2评审内容包括:

a)对节能降耗、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性;

b)与技术进步、市场竞争、成本管理需求的适宜性;

c)为完成能源目标、指标的指导作用;

d)与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关联程度。

4.2.3经评审并作出决定后,应对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进行更新。

更新后的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重新发布。

5、支持性文件

6、记录

近三年各类能源消耗统计表

4.3.4能源目标和指标

公司在制定能源目标和指标时,应确保:

a)在公司、部门(分厂)、班组三级按年度建立并实施形成文件的能源目标和指标。

能源目标和指标应是可测量的。

b)在建立、评审能源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和标杆,以及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此外,还应考虑技术、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

c)适时更新或调整能源目标和指标。

4.3.5能源管理方案

公司制定、实施并保持用于实现能源目标、指标的能源管理方案,其内容包括:

a)规定有关职能和层次上的职责和权限;

b)具体的技术方案、实施方法和财务措施等;

c)时间进度安排。

适用时,对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

公司总经理为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提供适宜的资源,特别是:

a)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人员;

b)配备所需的节能产品、.设备、设施;

c)配备所需的能源计量器具与监测装置;

d)充分识别和利用最佳节能管理实践和经验,以及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方法;

e)配套充分的资金。

4.4.2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使从事能源管理有关工作的人员具备相应职位(岗位)的能力,确保这些人员能满足规定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影响能源管理体系业绩和符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对外聘人员和必要时的相关方人员管理。

3、职责

3.1办公室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人员招聘、配置、培训和考核。

3.2各部门负责提出培训需求,协助办公室开展培训活动。

4、程序

4.1人员管理

4.1.1办公室编制“岗位人员任职条件”报总经理批准后,作为人员招聘、上岗和转岗的依据,主要内容包括:

受教育程度、所需专业、应具备的工作(业务)技能、相应岗位的工作经历等。

4.1.2办公室做好人员的招聘、调配、考核、转岗、升迁和辞退的全过程工作。

4.1.3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1.4对从事与能源管理相关的特殊作业人员,记入《关键作业人员名单》,除应按要求进行相应专业能力培训外,需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国家有专业技能资格要求的作业岗位,其作业人员须持有合法有效的资格证书。

办公室负责将此类人员的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存档。

4.1.5每年开展一次关键岗位人员的业绩考评。

凡考评不合格的,应采取以下措施:

a)再培训;

b)转岗;

c)辞退。

4.2能力、培训和意识

4.2.1培训计划

4.2.1.1各部门从以下途径识别培训需求,填写《培训计划表》交办公室。

a)任职条件修订;

b)法律法律、标准和其他要求变更,国家有明确规定;

c)产品、设备、工艺变更,或应用新技术,人员能力更新的需要;

d)管理评审、内部审核、拟定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时,需要培训的信息。

4.2.1.2办公室汇总编制《年度培训计划表》,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培训。

4.2.2培训实施

4.2.2.1办公室结合生产、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组织各类培训,并保存培训的全部记录。

4.2.2.2各部门根据业务工作之需,要派员参加外培的,先报办公室审核,再报总经理批准。

获准外培人员结束培训后,须向办公室提交培训结业证之类的证书复印件存档并登记。

4.2.2.3公司培训包括公司统一安排的集中培训和各部门组织的分类培训。

各部门的分类培训计划和实施活动,由部门根据生产情况自行安排。

4.2.3培训内容

a)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b)本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

c)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d)节能技术、专业技能、岗位职责等;

e)节能意识。

4.2.4培训方式与考核

4.2.4.1培训方式:

包括业余、半脱产、脱产三种方式。

内部培训应由具备资格的人员任教,并选择合适的教材、器材和设施,确保培训的有效性。

4.2.4.2培训结束后,由办公室将考试、考核结果记入员工培训档案。

4.2.4.3对考试、考核不合格者,应重新进行再培训,仍不合格者,予以转岗或淘汰。

4.2.5办公室负责对培训效果实施验证。

通过培训或其他措施,应确保全体员工意识到:

a)符合能源方针和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给组织带来的效益,以及个人工作改进所能带来的能源管理绩效;

c)偏离规定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4.3培训资料和记录

所有各类培训的原始资料,包括培训计划、签到表、考试试卷、考试考核结果等,由办公室统一存档管理。

5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年度培训计划表》

《岗位工作人员任职情况一览表》

《人员培训个人档案》

《职工培训考试成绩登记表》

《关键作业人员名单》

《重要岗位人员业绩考评表》

4.4.3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1、目的

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反馈和管理与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信息在公司内部的交流,以及与外部相关方的信息接收和回应。

3、职责

3.1最高管理者确定信息交流的内容和形式。

3.2 生产部是信息内外交流的主管部门,负责实施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3.3 各部门负责职能范围内信息的传递、处理与交流,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生产部。

4、程序

4.1 内部信息交流

4.1.1 内部交流的信息内容

a)能源方针,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b)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和更新,公司体系文件的修订和更新;

c)部门、岗位职责与权限;

d)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及效果;

e)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能源绩效,不符合、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f)紧急情况信息;

g)已接收的相关方信息。

4.1.2 内部信息交流方式包括会议、总结、文件、报表、通知单、网站、邮件、电活、培训、个别谈话等。

4.1.3生产部确保相关信息在公司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得到及时、准确的沟通,并维护信息交流渠道的通畅。

4.2 外部信息交流

4.2.1 外部交流的信息内容

a)接收到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b)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方信息,如执法检查、投诉等;

c)公司能源方针、能源绩效;

d)公司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e)其他需要与供应商、顾客等交流的信息。

4.2.2 外部信息交流方式包括文件、信函、电话、网站、邮件、走访、座谈、询问、答复等。

4.2.3各部门在其职能范围内,具体承担外部信息的接收和回应责任。

外部信息交流原则上应形成易于保留的文件。

4.3 记录保管

内、外部信息交流活动中产生的记录,由产生部门按规定保存。

5、相关文件

适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能源采购控制程序

6、记录

会议纪要、文件、邮件等

4.4.4文件和文件控制

本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

b)能源管理手册,含引用的程序及记录;

c)为确保对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控制所编制的作业文件及记录;

g)对能源管理体系主要要求及相关文件的关联关系。

本公司依据《文件控制程序》,对能源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

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能源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使用文件的部门和场所得到相应文件的有效版本,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能源管理体系内所有自制和外来文件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需求识别、编写、编号。

3.2办公室负文件的发放、签收、登记、回收、保存和销毁处理。

4、程序

4.1文件编号、标识和编目

4.1.1文件编号为与集团公司保持一致,格式规定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