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892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3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

教材

分析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儿童成长”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3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写的都是儿童的成长故事,文章都比较长,要学习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单元重点:

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篇课文都很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

《<小英雄雨来>节选》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

这样的写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单元

教学

目标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小标题,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和朋友相处的秘诀》,学会整理小组意见。

3.完成习作《我学会了》,写出学做事情的经历和体会。

4.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体会比喻句的作用,理解积累古诗。

5.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单元

教学

重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小标题,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内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体会比喻句的作用,理解积累古诗。

3.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单元

教学

难点

1.通过学习《和朋友相处的秘诀》,学会整理小组意见。

2.完成习作《我学会了》,写出学做事情的经历和体会。

单元

课时

安排

《<小英雄雨来>节选》2课时《我们家的男子汉》1课时

《芦花鞋》1课时口语交际《和朋友相处的秘诀》1课时

习作《我学会了》1课时《语文园地六》1课时

课题

18.《小英雄雨来》(节选)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炕上铅笔迈进枪栓胳膊劫难”等词语。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炕上铅笔迈进枪栓胳膊劫难”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理清每部分内容,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晋察冀边区,有条还乡河。

秋天已来到,雨来上夜校。

  河边有个村,名叫芦花村。

在校受教育,学会爱国家。

  村里有个娃,名字叫雨来。

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

  年龄十二岁,游泳本领强。

人小志气高,智斗敌人把命保。

思考: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

2.出示图片:

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小英雄雨来(节选)》(板书:

小英雄雨来)

 

(1)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学生质疑:

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管桦一起了解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管桦,原名鲍化普。

河北丰润人。

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

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队长。

写作背景:

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

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

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晋察冀柳絮扭身软鼓囊囊姥姥塞进呜哩哇啦糠皮枪栓捆绑劫难枪毙扒开尸首铅笔胳膊红绸敌人慌忙趁机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出示提纲,初步感知。

过渡:

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学习故事,了解内容。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

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

预设:

芦花村的自然环境非常美丽。

我从“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感受到的。

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预设:

写雨来借助高超的游泳技巧巧妙躲避妈妈的追打。

第二段:

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书中用“_______”画下来。

预设: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第五段:

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预设:

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

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第六段:

雨来怎样机智脱险的?

预设:

原来枪响之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四、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汇报预习的情况。

2.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

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

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

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

而雨来始终说:

“没看见。

”)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认识了小朋友小雨来,下节课我们就来深入了解雨来。

作业设计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教学难点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因为雨来不肯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因为他要保护李大叔。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

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有骨气的中国人。

2.同学讨论。

画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本文分为六个大部分,每个部分的意思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

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

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

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

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

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

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

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小组讨论,交流如下:

师根据交流结果,总结: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

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

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

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

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

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

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

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板书:

17小英雄雨来(节选)

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讨论段间的联系。

师:

这六个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师小结: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

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四、课堂小结,复述课文

1.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并被他爱国、不屈的刚强性格所感动。

为了更加熟悉课文,我们下面进行一下课文复述。

2.练习简要复述:

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

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

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

出示第四段的板书内容。

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

指名上台复述。

大家评议。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18小英雄雨来(节选)

 

课后反思

课题

19.我们家的男子汉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读本课“徽谜”等15个生字,学习理解新词。

2.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

2.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3.学会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较快速度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对小男子汉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

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

(板书课题:

我们家的男子汉)

2.王安忆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是作家王愿坚和茹志鹃的女儿。

王愿坚的代表作品有小说《七根火柴》《党费》等,茹志鹃的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安徽谜语嘴唇和尚吃荤倔强嘱咐沮丧情绪一声不吭嘹亮妨碍轮廓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轮廓:

构成任何一个形状的边界或外形线。

恍惚:

①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精神恍惚。

②(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妨碍: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沮丧:

灰心,失望,伤心,灰心丧气。

(二)读懂文意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2.讨论:

文中的男子汉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

(或问“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几岁的小男孩是一条‘男子汉’”?

他身上已初步表现出了男子汉的气概:

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勇敢、直面现实、挑战自我、天真幼稚、可爱沉着等性格特征。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复述时注意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这个男子汉的?

理解小标题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解读文本。

你觉得文中所写的小男孩可爱吗?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

请简要说一说你的理由。

(一)开头部分:

交代写作对象,写孩子的出生、留在外婆家的原因及其与“我”的关系。

(二)他对食物的兴趣

1、量很多,范围很广,极有滋味,“叫人看了不由得也会嘴馋起来”,从侧面写出他吃饭极有滋味。

2、补写吃青菜一事,风趣幽默。

3、“他可以耐心地等上三刻钟,为了吃一客小笼包子。

“三刻钟”说明了什么?

(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难安静下来的,但“他”却很有“耐心”,可见其兴趣之浓厚。

4、他为了去少林寺,愿意在吃上做出一些牺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已经不简单了),但毕竟还是吃的诱惑力来得大。

5、这一段写出了一个孩子、一个男孩子的特点。

所有的细节描写都体现了小男孩率真的性格特点。

(三)他对独立的要求

文章第二部分,题目是“他对独立的要求”,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很想独立?

预设:

1、走路时,从他那挣扎的状态中,可见他想要独立的愿望之坚决,“男人”的性格初见端倪。

2、去买山楂片时,我本想帮他的,却使他失去了一次自己锻炼的机会,因而他显得“沮丧”。

3、对去换橘子水的独立性和狂热性,是一种要满足成功感的外在表现,表现小男孩越来越想与成人一样享受独立做事的满足,流露出作者的关爱赞赏之情。

4、在柜台外等候的细节,可拓展一些内容。

引导:

每个人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不接受风雨的洗礼,怎么能在社会上独当一面呢?

(四)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你从哪里感到他很沉着?

预设:

1、只是觉得好玩才哭的,符合一个孩子的性格。

2、“可是他明白了自己不得不去……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

”表现他作为一个男孩子、一个男人、一条男子汉的刚强、成熟。

3、回安徽时的勇敢,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他的沉着。

(五)结尾部分

开头一句总结上文,点题。

一个“这”字,指代了上文主体部分所写的内容。

抒发自己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身上引发的感受,体现了作者对这一类孩子的关爱之情。

(从其观察的细致、长期上可看出)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篇课文写出了作者对小外甥的无比喜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0—4岁的一个小男孩,他的生活中肯定不会有什么豪言壮语或有什么惊天壮举,感动我们的只是那些真真实实的一个个生活细节。

小结引伸:

在日常生活中或写文章时,细节往往能收到以一当十的良好效果。

不是很多人都在说“细节决定成败”嘛!

那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怎样才能描写好细节呢?

(1)选用典型细节。

(2)细致观察事物。

(3)精心锤炼词语。

(4)巧妙运用修辞。

我们共同生活半年多时间了,大家能说一说老师或同学们身上的某个言行举止方面的细节吗?

让学生随机地说一说。

2.作者为什么把这样一位四岁的小男孩称为“男子汉”?

归纳一下课文中的“男子汉”所具有的品质。

有志不在年高,只要具备这些优秀品质,就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完成板书并小结)

3.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呢?

能举出一些你所了解的男子汉的事例吗?

A、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仍与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在人民的心目中,他们是公仆、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

周恩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孔繁森:

扎根雪域、献身边陲,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和人民。

牛玉孺:

担任呼和浩特市的市委书记期间,当地的工业产值成倍增长,城市面貌大有改观,他把权力交给了人民,他造福了一方百姓,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

B、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能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是兄弟、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雷锋: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自己省吃俭用,却能胸怀他人。

袁隆平:

一位相貌平平的七旬老人,穿梭在田头,心系天下民生。

徐本禹:

一介文弱书生,生活拮据,却能只身支教穷山僻壤,无怨无悔。

田世国:

孝心动天地、泣鬼神,捐肾救母,反哺之举,令世人动容。

师参与其中:

其实在我们自己的家中、在我们的长辈甚至是晚辈中也不乏男子汉。

在这篇课文中女作家用心地观察,细腻地描绘出了一个三、四岁的男子汉。

4.小结升华:

好,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一个关于男子汉的话题。

照着板书小结课文内容。

在一个蹒跚学步、稚气未脱的小男孩的生活细节中,我们认识到了男子汉的真谛。

至情至信、自主独立、刚强坦诚的人就是男子汉。

不论年龄的大小、不论职位的高低、也不论财富的多寡,只要拥有了这些(指着板书右侧)优秀品质,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最后请欣赏《男儿当自强》,让我们在歌声中寻觅男子汉的雄姿!

(板书:

率真爽气感情真挚自主独立刚强坦诚沉着勇敢)

作业设计

1.积累好词好句。

2.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率真爽气

感情真挚

  自主独立

刚强坦诚

沉着勇敢

课后反思

课题

20.芦花鞋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认读会认“搓、葵”等7个生字,理解词语,流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重点

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探究芦花鞋的故事。

教学难点

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进一步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一本好书,是一路风景,那里的世界新奇广阔;一个好故事,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值得你一生回味。

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我们一起读过它,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麦地,走进《芦花鞋》。

(板书课题:

芦花鞋)

2.曹文轩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曹文轩,一九五四年一月生于江苏盐城。

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我的儿子皮卡”系列和“丁丁当当”系列等。

多部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过渡:

首先让我们自主解决一下本文的生字新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搓麻绳葵花祈求遗憾污迹雪屑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梳理情节,了解故事。

师:

解决了生字新词,让我们再来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1.了解用空行标示长课文各部分的方法,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2.交流讨论,提炼小标题。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完善预习单上的小标题。

(2)小组讨论,提炼出最佳小标题,写在词卡上,自由展示。

(3)全班交流,共同评议,确定每部分的小标题。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

第一部分(1-8):

编芦花鞋

第二部分(9-14):

卖芦花鞋

第三部分(15-22):

芦花鞋卖光了

第四部分(23-30):

最后一双芦花鞋

(板书:

编芦花鞋买芦花鞋芦花鞋卖光了最后一双芦花鞋)

4.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弄清了各个部分的小标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就非常容易了呢?

预设:

(本文主要写了青铜一家做了101双芦花鞋,让青铜顶着刺骨的寒风去卖芦花鞋,他甚至还把自己脚上穿的一双芦花鞋也给卖了,回到家时,他的脚已经冻得通红。

小结: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小标题串联起来,就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把银项链“变”成冰项链的过程弄清楚了。

三、联系文本,赏人物之“美”。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在卖芦花鞋的过程中,哥哥青铜给你留下的印象是否更深?

请在文中相关地方做标记。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生自读,师巡视。

 

交流相机出示:

这是家里的一笔收入,一笔很重要的收入。

 

从编芦花鞋去卖,卖的钱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可以看出青铜的家用一个词形容,可以说是?

(穷) 

师:

青铜一家是怎么做芦花鞋的?

(指名读,要读得好) 

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 

生指名读。

 

让我们跟着青铜一起来试着做芦花鞋。

指名读。

找出表示做芦花鞋动作的词语。

预设:

(采搓进编织)

芦花鞋是什么样子的?

  

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

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

……两只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生齐读。

 

就这样,青铜一家竟然做出了101双芦花鞋。

这些芦花鞋是青铜一家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

4.读第二部分,你觉得青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能吃苦的人)你从哪儿体会到?

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

雪还在下。

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

他对奶奶他们说:

“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

你从这些词语感到青铜是个能吃苦的人?

(坚持、一定、更会)你认为景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衬托人物的作用)具体来说?

预设:

用天气的恶劣,雪的大,来衬托人物冒雪卖鞋的艰辛,体现青铜的懂事、为了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你能读出你对人物的理解吗?

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小结:

阅读长文章时,边读边想,联系前后文的内容,就能拉近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

5.从三四部分中,青铜卖鞋的过程,你又体会出青铜是个怎样的人?

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自读课文,圈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从这两个部分,我们感到青铜的善良,纯真。

找出相关语句。

其中肯定有一两个搞艺术的,看着这些鞋,嘴里啧啧地感叹不已。

读读这些语句,你读出了什么?

(过路的城里人对芦花鞋的喜爱。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指名读,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