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合作教学教案定稿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841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亲人》合作教学教案定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合作教学教案定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合作教学教案定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合作教学教案定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再见了亲人》合作教学教案定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再见了亲人》合作教学教案定稿1.docx

《《再见了亲人》合作教学教案定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亲人》合作教学教案定稿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再见了亲人》合作教学教案定稿1.docx

《再见了亲人》合作教学教案定稿1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再见了,亲人》一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撤离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品词析句,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难点:

学习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读历史,走进文本,激发探究兴趣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了解了本篇文章的大意,你们知道本文的历史背景吗?

说一说“亲人”的含义是什么?

课文中的“亲人”又是指谁呢?

展示:

1、《再见了,亲人》画面出示,展现分别时的场景。

【PPT1】

2、中朝边境图的分析。

【PPT2】

3、战争场景的再现。

【PPT3】

4、介绍历史背景: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并炮轰中国丹东地区,把战火烧至中国边境。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3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

最终,他们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同时还谱写出了一支中朝两国人民荡气回肠的友谊赞歌。

1958年10月26日,是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日子。

本文就是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难分难舍的情景描写。

二、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典型引路

1、文中志愿军战士与哪些人进行了告别?

集体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回答出课文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读:

激情引导:

大娘,小金花,大嫂。

(为代表的朝鲜人民)

2、课文中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自由读文,找一找。

【PPT4】

(1)洗补衣服,几夜未眠。

(2)送打糕,雪中送炭。

(3)救伤员,失去孙子。

3、大娘,一个老太太,年龄这么大,却几夜未眠,不是亲人,怎能有如此的动力呢?

4、那什么是雪中送碳?

送的又是什么呢?

(1)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

(2)送去的是打糕。

5、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怎样送去的呢?

战士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朝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战士吃。

6、饿肚子已三天三夜,在如此艰险的情况下送去,怎能不说是雪中送炭呢?

哪些字词能看出送的艰辛呢?

带上笔,读一读,勾画出来。

带顶冒穿送炮火硝烟

7、送去的仅仅是食物吗?

送去的是一份浓浓的亲情,一份生存的希望……

8、在“救伤员丢下小孙孙”这件事中,大娘丢掉的是什么?

背回去的又是什么?

丢下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小孙子,背回去的是伤员。

这一丢一背之中无不显现了大娘与志愿军战士的深厚情谊。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下面同学们通过认识大娘的过程,走近小金花、大嫂,看看他们又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分组合作学习,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完成自学表格。

“亲人”

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关键字词

大娘

1、洗补衣服,几夜未眠

2、送打糕,雪中送炭

3、救伤员,失去孙子

几夜没合眼、年纪大

雪中送炭;带、冒、穿、送;昏倒

丢下、背、失去唯一亲人

小金花

救老王,妈妈牺牲。

妈妈:

混进、靠近、故意、争吵、牺牲

金花:

趁机、解开绳索、救出老王、跺脚、报仇、刚强

大嫂

挖野菜,身受重伤。

孩子睡熟、双拐、几十里

2、认识亲人小金花。

(1)小金花与妈妈又做了什么让人感动的事呢?

与妈妈一起救回侦查员老王,妈妈却牺牲了。

(2)、小金花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通过哪些关键字词能看出来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找一找,画一画。

A、机灵的:

“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回老王”。

B、坚强:

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

“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C、可此时小金花与志愿军战士分别的时候却落下了眼泪,这又是怎样的情感呢?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3、认识亲人大嫂,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嫂架着双拐,一送就是几十里,背上的孩子都已经睡着了。

大嫂的双腿又是怎么受伤的呢?

后山挖野菜,挖光了,又去前沿阵地挖野菜,炮弹在她身边爆炸,她倒在了血泊中,伤好后,只能靠双拐走路了。

(2)哪些字词让你感动,自由读文,找一找。

(3)这样的高的情谊,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吗?

4、朝鲜人民对战士的依依惜别,同学们从哪能看出战士对朝鲜人民的依依不舍呢?

【PPT5】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文章的后三个自然段充分显示了志愿军战士的恋恋不舍,火车啊慢一点开,即使离开了,我们的心也永远在一起。

(2)让我们带着这难分难舍的感情一同来读一读。

注意:

读得慢一点,深情一点,读出分别时的不舍。

5、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

同桌交流、完成填空。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谁)为了朝鲜人民(谁)浴血奋战,朝鲜人民(谁)为了志愿军战士(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板书)

四、品读体会,学习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一、二、三自然段,写作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文章的开头第一句都是祈使句,以命令请求的口吻请他们不要再送了。

三个自然段的结尾又用反问句,表达了强烈的不舍。

(2)请同学们把这三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一读?

哪个好?

为什么?

(3)文章前三自然段有个共同的特征,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送别时场景描写;第二层是事件的回忆;第三层是情感的抒发。

(4)全文通过具体事例集中表达文章的中心情感。

五、拓展延伸、小练笔

朝鲜人民为了志愿军战士做了这么多的事,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志愿军战士又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PPT6】

例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为了抢救资料,在敌机轰炸中牺牲。

2、黄继光用身体堵抢眼。

3、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4、邱少云为了保护战友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5、请同学们仿照文章一二三自然段,大胆想象,志愿军战士又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写一段话,注意句式结构,情感表达。

六、总结升华,延续情感【PPT7】

同学们,中朝两国人民8年的浴血奋战,生死相依,用鲜血铸成的伟大友谊跨越国界,穿越时空,这友谊行进在依依惜别的深情,行进在晨曦初露的东方!

最后,让我们把所有的感动凝聚在这深情的呼唤中。

朗读课文后三自然段: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七、作业设计【PPT8】

1、继续完成小练笔,大胆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2、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讲给同学、家人听一听,感受两国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

八、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14、《再见了,亲人》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单

1、通过认识大娘的过程,走近小金花、大嫂,他们又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呢?

抓住关键字词。

(学生合作完成表格)

“亲人”

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

关键字词

大娘

1、洗补衣服,几夜未眠

2、送打糕,雪中送炭

3、救伤员,失去孙子

几夜没合眼、年纪大

雪中送炭;带、冒、穿、送;昏倒

丢下、背、失去唯一亲人

2、“亲人”对战士的依依惜别,从哪能看出战士对朝鲜人民的依依不舍呢?

                                   

                                   

                                   

                                   

3、课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战士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那为什么把他们也称为“亲人”呢?

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__________胜似__________。

4、一、二、三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5、拓展延伸,小练笔

大胆想象,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仿照文章句式结构写一段话。

(练习本上完成)

 

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二〇一三年四月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