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贺卡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828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地贺卡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雪地贺卡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雪地贺卡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雪地贺卡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雪地贺卡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雪地贺卡 教学设计.docx

《雪地贺卡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地贺卡 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雪地贺卡 教学设计.docx

雪地贺卡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雪地贺卡》(两课时)

  

课前预习:

  

1、了解本文的作家、作品知识,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1题、掌握“预习积累”第2

(1)题以及“学习测评”第1题。

(完成指在助学上做完,而掌握指熟记于心,先不要在助学上写答案而是留作上课当堂检测)

  

2、了解书信的基本格式,一般包括哪几个部分?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至少3遍以上,完成助学“感知探究”第1题,即用简明的语言复述故事。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争取完成课后题第3题。

  

【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的预习作业要求是围绕“一读、二标、三查、四问”这一条主线设计的。

一读:

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

二标:

是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好词佳句。

三查:

包括查字典解释词语和认识新字,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以及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四问:

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相关课程标准: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章题目中获知课文的内容。

  

2、线索是文章的要素,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3、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多一些热情与幻想。

  

评价任务:

  

1、以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筛选信息,感知主要内容,落实学法。

  

2、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层层深入探究文本,从而获得探究的经验,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3、在秘密与幸福中包含了哪些事、哪些人和哪些情呢

  

教学过程:

  

1情景构建拨动心弦

上课预备期间播放《小乐比》第一集里的8分钟-11分钟的视频。

同学们:

童话,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童话,犹如一位知心的朋友,伴随着我们一起欢乐与痛苦,就像刚刚我们视频里看到的小乐比将自己心爱的旧衣服都送给了寒冷的雪人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中,小主人公李小屹也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导入,实现教才与生活的勾连;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2问题探究 整体感知

1、课前预习有效检测

  

借助助学“预习积累”第2

(1)题以及“学习测评”第1题让生当堂检测,同时找三名同学在黑板上完成。

做完后,同位互相检查,老师强调易错知识点,然后生齐读一遍,谨记音、形、义三步走。

  

设计意图:

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定要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本学期本着践行生本理念,探寻高效课堂,我们语文组紧紧围绕“以生定教”的原则,研究构建“以预习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的幸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携手助学,誓为预习赢!

  

2、批文入情初品秘密

  

文章优美而温情,是一篇小小说,篇幅短小,所以学生配乐齐读,边读边勾画关键词语,读完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对学法指导提示学生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师对学法指导,引导思维,出示公式法:

  

主问题:

围绕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情?

  

辅问题:

为什么做?

+怎么做?

+结果怎样?

  

(多媒体播放配乐,配以画面;学生概括,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美文美读的方式吸引学生亲近文本,同时以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筛选信息,感知主要内容,落实学法。

  

3交流提高解读秘密

几张小小的贺卡让作者和李小屹怀揣着各自的秘密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了永久的、美好的回忆。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与众不同的感受呢?

(浏览全文,勾画原文回答)

  

在交流的基础上明确:

末句“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全班齐读,引导学生抓住最有分量的关键词“秘密”“幸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就抓住了理解课文的钥匙)

  

作者对雪地里发现的贺卡感受到的不是可笑、幼稚,而是“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我们该怎样理解作者的感受呢?

在秘密与幸福中包含了哪些事、哪些人和哪些情呢?

  

【明确要求】:

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合作交流,在回答过程中,可选读文中相关语句,老师根据情况适时点评。

  

【设计意图】:

意在体现学习的梯度,引导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层层深入探究文本,从而获得探究的经验,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1、“秘密”中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可探究得出:

“人”包括了可以说一手缔造这个秘密的“我”和收到了雪人贺卡的李小屹。

  

请同学们再次运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具体的情节或语句说说李小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是怎样的人?

(即助学感知探究第2题)

  

难点预设:

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可初步分析出人物性格:

李小屹单纯天真,活泼,充满幻想;“我”童心未泯,充满爱心

  

难点突破: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主题和相信童话入手,层层剖析、领悟内涵,小屹有着美好、天真无邪的童心,“我”被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感动,从而懂得珍重、关爱、呵护孩子美好纯真心灵的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较准确的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为后面的深层探究奠定基础。

  

2、“秘密”中的“事”

  

第一步:

在这个充满温情的贺卡故事中,你读到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呢?

  

探究明确:

“我把贺卡放回去,生出别样的心情”,我在回与不回贺卡的矛盾心态;“李小屹痴痴的站在雪人边上,不时棒雪拍在它身上”……

  

第二步:

品味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

  

A、自主品读:

捕捉、勾画打动你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句子,旁批你的理解,并记下你可能产生的疑问。

  

多媒体出示:

赏析人物心理角度及示例——

  

词语、句式、修辞

  

品读示例:

“我不忍心让李小屹就这么盼望着,像骗了她。

但我更不忍心破坏她的梦。

”句式“不忍心…更不忍心…”的句式暗含比较,写出我难以抉择的心理,强调的是后面的“我更不忍心”,“我”想让她保留童年的这个梦,可见我对童心的呵护之情!

  

B、交流质疑: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品读收获,同时像组员提出自己的疑问。

小组内不能解决,留待稍后全班讨论。

  

C、集体品读:

全班品味交流,师生点评相关语句,同时老师适时点评,进行方法指导。

(在次环节中完成助学“学习测评”中5—7题)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细腻地描写人物内心感受的文章,人物的心情变化很丰富。

应该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情感,使学生真正体会童年、童趣、童心、童真;再者希望学生学会在写作中扣住心理描写,点亮人物心扉,写出佳作!

  

3、“秘密”中的“情”

  

本文并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语言,文章风格自然朴实,如出水芙蓉一般,毫不矫饰,但却淡而又味,读来清新可人,通过小小的三张贺卡,深深打动着读者。

原来秘密当中包含着“我”精心呵护童心童趣的真情,包含着人们对最纯真关爱的热情呼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丰富内涵,多角度发掘情感内涵。

  

四、应用拓展拥抱幸福

  

桃李满天下是教师的幸福;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幸福;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带有秘密的童年的李小屹“幸福”吗?

为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4从孩子的特点考虑。

5从“我”对李小屹所做的事情考虑。

回答预设:

幸福。

1、相信神话,把神话当真是儿童纯真心灵的反映。

童年秘密是童趣中特别珍贵的一部分。

童心童趣的可贵就在于无成人的烦恼,无世俗之虚伪。

  

2、这份幸福,还源自“我”对这种心灵的呵护,对关爱的回应,对这种情感的珍重!

作者赞美于它,祝福于它。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培养学生自主归纳、理清要点、知识系统化的好习惯。

再次明确和巩固教学目标。

  

五、反思升华读写结合

  

作者把情感蕴涵在文中,纯真和善良像乳汁一样始终流淌在字里行间,作者刻画人物多次运用心理描写,为我们带来了真实的感动,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当次小文豪,推测第⑧自然段中李小屹在站雪人边上时的心理活动并描述出来,不超过40字。

  

老师提示:

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一定要切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拓展迁移,让生学以致用,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边写边悟,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要课课清

  

独立完成《助学》本课内容,小组长组织默写最后四段。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我采用书信的形式,不仅简洁传神,而且让学生记住了书信的格式。

  

  

可爱的雪人:

感谢你让我懂得了

  

“秘密”中的“人”

  

“秘密”中的“事”幸福童年

  

“秘密”中的“情”

  

祝愿:

童心永在关爱永存!

  

李小屹

  

  

教学反思:

  

因为种种原因从昨天晚上才开始构思这节课时,我就想着虽然时间紧但一定要争取按时交上,没有想到还是耽误到现在。

现在已经进行到最后一个环节了,心里感觉真是累并快乐着,忙并收获着!

水平确实有限,还恳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

  

设计本节课不怕大家笑话我把所以能找到的教辅资料、网上有关所有《雪地贺卡》的教案都看了一遍,可谓千人一面,大同小异,感觉没有找到自己心中的那种解读方式,难道本课就只有这些解读模式吗?

于是我反反复复研读孙绍振教授的“主编导读”,我恍然大悟,为什么不能把文中最有分量的关键词“秘密”与“幸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抓住这两个关键词,不就等于抓住了理解课文的钥匙,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核心价值。

  

所以我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我校的五环模式,着眼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批文入情、初品秘密”;“交流提高、解读秘密”;“秘密”中的“人”;“秘密”中的“事”;“秘密”中的“情”以及“应用拓展、拥抱幸福”等几大灵活可用的板块,有效统领了整篇文章的主问题。

  

最后我想引用王崧舟老师的话自勉“用生命去挖掘、敲打文本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片断,开掘言语的多层内涵,并将自己的感悟与他人的观点融会贯通,然后走向课堂,课堂就会精彩不断。

  

  

参考资料:

  

6张舒军课程标准新教案2011

(2)中国和平出版社

7孙绍振语文教师教学用书2008(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