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770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外国教育史复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复习指导.docx

《外国教育史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复习指导.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复习指导.docx

外国教育史复习指导

0084《外国教育史》2016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1、教育史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观念(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等)的演变,二是教育机构(包括教育制度和教育实际等)的演变,而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来认识人类培养下一代的历史。

外国教育史是教育史类课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主要研究从古代、近代到现代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发展以及二者相互的影响。

2、考试题型和时间:

考试题有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

选择题共20分一般有10道题

题型二:

简答题共30分一般有6道题

题型三:

分析论述题共50分一般有两道题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

1.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就是一种用“泛灵论”来说明和解释生活的教育;是一种通过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训练,达到敬畏神灵和膜拜神灵的教育;是一种服从、保守和适应生活的教育。

·古代东方的希伯来教育:

希伯来人认为,教育是一种宗教和道德训练的过程,教育事业是一种神圣的事业。

在希伯来,教师被称作“拉比”,受到尊重,教师的语言被看作是上帝的语言。

希伯来的教育影响了以后的基督教教育,使教育成为宗教的重要工具。

·教育起源生物说:

法国的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harsLetourneau,1831-1902)。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1.古代希腊斯巴达教育的目的。

·斯巴达立法者为了适应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建立了一套以培养军人为唯一目的的教育制度。

这种教育,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才能。

2.古希腊的雅典教育。

·雅典教育的产生、基本特征和评价。

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是雅典人所理解的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雅典教育概念的根本含义。

3.古埃及的教育

·古埃及的学校类型:

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僧侣学校、文士学校。

4.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他的哲学基石,也是他的教育学说的理论基础。

5.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主张。

·亚里士多德指出,自由教育的实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闲暇时间;二是自由学科。

6、苏格拉底及其“产婆术”

·苏格拉底提出获取知识的方法——“产婆术”

第三章古罗马的教育

1.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

·共和前期的罗马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农民、军人为宗旨的教育。

2.古希腊教育的“七艺”。

·前三艺:

文法、修辞学、辩证法;后四艺:

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

·三艺的提出者:

智者。

·七艺的作用和影响。

中世纪“七艺”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但主要渗透了神学的思想。

在“七艺”中也渗透着神学的内容,一般多是牵强附会地加上神学的解释,用来为神学服务。

3.昆体良

·主要着作为《雄辩术原理》一书。

这是一部关于雄辩术的教程,也是一部教育着作。

第四章中世纪的教育

1.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宫廷教育、骑士教育和城市教育。

2.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学校。

·中世纪后期产生了城市学校:

市民阶级的不断壮大促进了市民阶级对教育的广泛需求。

在当时情况看来,城市阶级的发展,已经不满足以往的地位,必然要求政治地位和文化,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

因此,发展和壮大市民教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时期,促使城市当局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机构,城市学校出现了。

所谓城市学校,实际上是一系列学校的总称。

其中包括:

拉丁文法学校、读写学校、行会学校,等等。

3.西欧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背景、组织与管理特征和学习内容。

对中世纪大学的评价。

·经院哲学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第五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出现的。

它首先在在意大利产生,以后逐渐扩展到德国、法国、英国等地。

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发展和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

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作为封建制度思想支柱的基督教统治的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2.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教育思想。

·主要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他创立了着名的“快乐之家”,被称为“自然学校”。

法国的拉伯雷、蒙田,荷兰的伊拉斯莫斯。

提出的主要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作。

3.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教各派教育改革主张和活动的异同:

相同点:

都注重初等教育,并将国民学校的教育内容分为读、写、算、宗教四个学科,在教育中,都强调了宗教的重要性,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教育改革中,宗教教育依然占主导地位,教育目的都是为了传播基督教思想,学习教义,培养神职人员。

不同点:

路德还注重体育、音乐的教学,他尤其注重学校对语言学科及某些自然学科的设置。

而加尔文在教育问题上,主张实施义务初等教育,强调用国语教学。

在中等教育方面,他要求宗教思想与人文主义结合,使科学知识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耶稣会学校采用军队的管理制度,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

·路德派主张国家应该掌握教育权。

4.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异同

·相同点:

①均将古典目作为课程的基础和主体,重视古典语言教育,忽视本民族语言教学。

②均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重视治人治世之学,力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

③均在后期发展中表现出形式主义的弊端。

相异点:

①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十分强调宗教与道德的价值。

②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重视通过教育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关注通过教育培养理想的朝臣和君主。

第六章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观点。

·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在夸美纽斯看来,“教育适应自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法则。

他认为大自然的法则是教育的正确法则,教育的法则应依自然的法则得来。

其次,教育适应自然所包含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教育要适应儿童个体的自然发展,即适应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

2.夸美纽斯的“统一学制”思想。

·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好时期是从出生到成年(0-24岁)这一阶段,以后就主要是发展力量了。

他把这一时期按照人的发展顺序划分为4段,每段6年,分别设立相应的学校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3、夸美纽斯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思想。

·所谓学年制就是所有公立学校在一年之中只招一次学生,秋季始业,同时开学,同时放假。

一学年分四个学季,四次节假日。

学校工作应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妥切。

学年终了时,通过考试同时升级。

所谓班级授课就是把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的儿童,分成不同年级,通过班组进行教学。

4、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主要观点、产生的背景。

第七章近代教育的发展

1.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背景、特点、评价。

2.英国近代的“导生制”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导生制”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初等教育的发展。

导生制也称相互教学制,由英国国教会教师A.贝尔和公谊会的教师J.兰卡斯特创立。

3.美国教育家帕克领导的“昆西教育更新运动”。

·1875~1880年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期间,吸收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结合美国的实际,提出了“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主张。

4.美国公立学校运动

·184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教育厅长贺拉斯.曼积极倡导由州政府举办公立学校,以区别原来由教会办的慈善小学,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

贺拉斯·曼被称为“美国公立学校运动之父”。

5.德国洪堡教育改革

·洪堡是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人们把他在19世纪初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称为洪堡教育改革。

在初等教育方面,洪堡特别重视提供师资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改进培养工作。

在中等教育方面,洪堡十分重视文科中学的改革。

在他任教育部长期间,文科中学的办学方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质量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重视新大学的建设工作。

1810年,在他倡导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学。

不仅重视教学,更强调专门知识的探索和科学水平的提高。

该校设立了“讲座制”,在教学方法上不强调死记硬背,注重教授的演讲与师生间的探讨。

柏林大学的建立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并重的新的局面,成为各高校学习的榜样。

第八章洛克的教育思想

1.《教育漫话》

·本书的出版、主要内容、影响及评价。

2.绅士教育

·如何对绅士进行教育,洛克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家庭教育。

绅士教育的作用、目的、内容和方法。

绅士教育是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出的教育理论。

他认为,一个社会只有对绅士进行教育,以绅士为榜样,社会才能进步。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绅士必须具有四种品质,即“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应通过家庭教育来进行。

绅士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体育、德育和智育。

体育要注重衣、食、住及生活常规;德育要培养各方面的德行,尤其要注重良好礼仪的养成,通过说理、榜样示范等进行;智育要注重多样性,注意培养学生热爱求知的习惯,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白板说”

·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第九章卢梭的教育思想

1.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爱弥儿》:

出版、主要内容和影响。

《爱弥尔――论教育》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

该书是一部半小说体的教育专着,公分五卷。

前四卷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

第五卷着重论述了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在这部着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尔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尔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2.自然主义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的含义、基本观点、儿童观和教育观、原则和方法。

第十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1、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活动都是为了“消除苦难的根源”。

德育最基本的要素是爱。

2、《林哈德与葛笃德》。

·书中主要观点及蕴含的乡村教育思想。

第十一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性教学思想: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强调教育性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他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明了阶段。

(2)联想阶段。

(3)系统阶段。

(4)方法阶段。

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知识教学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为教育心理学化和教育科学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德育。

3.《普通教育学》

·着作的产生、主要内容、贡献及评价。

第十二章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1.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思想:

他系统地研究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创立了学前幼儿教育体系,使得学前教育开始从教育学科中分化出来,他因此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恩物:

关于游戏、活动以及教具的设计,主张教育一开始就应为儿童提供全面而有兴趣的活动,而且这种活动应当是系统的、渐进的、统一的。

福禄培尔认为,“恩物”就是依据这种思想为幼儿进行游戏和其他活动所设计的一套教具。

“恩物”是上帝恩赐物的简称,它也意味着成人送给儿童的玩具。

恩物通常有六种。

第十三章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1.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

·斯宾塞认为,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他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

他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在指导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具有最重要的价值。

根据生活准备说和知识价值论,他提出学校应开设五种类型的课程:

生理学和解剖学;逻辑学、数学、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

他认为前三种自然科学课程比第四种社会科学课程重要,第四种又比第五种人文科学课程重要,而且,后两种课程由都以自然科学课程为基础。

可见,斯宾塞把自然科学课程至于绝对统治的地位,强调自然科学知识与人类生产和社会科学的密切关系。

他认为,要达到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目的,不仅要给学生开设综合的科学课程,还必须采用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这些科学知识。

他提出了三项原则和四种方法,即渐进的原则、自我教育的原则和快乐的原则;归纳法、事物教学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第十四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

1.欧洲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为其特征。

新教育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等国。

初期的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雷迪、德国教育家利茨和法国教育家狄莫林等人。

进入20世纪,新教育的着名代表人物有爱伦·凯、德可乐利、罗素、怀特海等人。

在新教育运动中,一些教育家提出了“学校要适应儿童”的主张。

2.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美国“进步教育”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亦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它与欧洲的“新教育”或“新教育运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以传统教育为对象,倡导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和儿童解放,以适应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社会迅速发展变化提出的各种需要。

一般来说,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主要目的是反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占统治地位的旧传统学校教育,以便使美国教育适应日益工业化、都市化和大量移民的需要。

19世纪末,美国教育“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

进步教育理论源自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等人的教育思想,并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

其中,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论对进步教育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机教育学校”的创办者约翰逊和“道尔顿计划”的创立者帕克赫斯特等人,受到卢梭和蒙台梭利的深刻影响,强调个性发展,重视儿童的兴趣和能力。

·道尔顿制的提出、代表人物、主要内容、评价优缺点。

·葛雷制

葛雷学校是美国教育家沃特创立的以解决教育“浪费”的一种制度。

目的为了减少学校经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

沃特在学校管理中采用二重编制法,即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则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以及其他场所活动,上下午对调,废除寒暑假和星期日,昼夜开放,从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入学受教育的机会,解决了葛雷地区学校少,供不应求的矛盾。

·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点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四个存在着内在联系的显着特征:

第一、儿童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胚胎期;第二、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吸收力;第三、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期。

感官教育(SensorialEducation)或称感觉教育,是蒙台利教育内容中最重要,而且最有特色的部分。

其内容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练习五大类,它们分别借助相应的教育具来完成。

蒙台梭利在论述感觉教育问题时,提出应该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在重视所感觉器官训练的基础上特别重视视、听、触觉的训练,而且把触觉的训练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

在蒙台梭利看来,对儿童触摸能力的训练不仅可以为他们小肌肉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让儿童亲自动手,可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并使其活动中得到最初的发展;第二,应该注意感觉教育的适宜时期:

蒙台梭利认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能力的发展在3-7岁时处于最迅速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忽视了感觉教育,成人之后感觉发展进入相对停滞期,则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补救;第三,应该使感觉教育的刺激孤立化: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平时的感知觉中混杂着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仅仅视觉就包含有大小、形状、颜色等多种因素混杂。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主化“刺激孤立化”,并集中在“某种感觉”的“某种属性”上进行感觉训练,她所设计的所有感觉教育教具都是针对特定的刺激(长短、大小、颜色、声音等)予以孤立化,从而使每一件教具的目的都是集中训练儿童的某一感觉的某一机能,使儿童的精神完全集中在教育和训练的某一点上。

第十五章杜威的教育思想

1.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

2.教学基本观点

·“解决问题五步法”。

五个步骤具体是:

1、为儿童的学习设置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使其包含在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中;2、提出能促使儿童思考的真实问题;3、让儿童收集和获取有关解决这一问题的知识;4、让儿童提出制定关于这一问题的可能性的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方案;5、让儿童对所解决的问题进行检验。

3.杜威的教育实验

·1896年创设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也叫“杜威学校”),作为其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并为学校拟定组织计划,历时8年的教育实验对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杜威的课程理论

·杜威的课程理论是19世纪末美国在完成近代工业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建立在丰厚的文化成果和对现代社会问题关切的基础之上的。

主要观点是:

从做中学,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以及教材心理学化。

·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和评价。

第十六章20世纪前期教育的发展

1.20世纪前期欧美各国教育改革。

·各国改革实践:

需要掌握其具体做法,颁布条令、法案及其内容、特点和影响。

以英国为例:

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书》、《1944年教育法》、英国教育从20世纪初到二战期间,形成了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相结合,以地方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建立了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学校制度,促进了英国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史密斯-休斯法》、《国防教育法》

2.苏联的教育改革

·“莫斯科方案”:

统一劳动学校。

·该学校的学制。

第十七章20世纪后期教育的发展

1.二战后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

·各国改革实践:

具体做法,颁布条令、法案及其内容和影响。

以英国为例:

1.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取消11岁考试,普遍设立综合中学,消灭中等教育中的分离主义现;3.高等教育的改革:

《雷弗休姆报告》在现代英国教育史上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教育文献,它对英国80年代乃至以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为英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幅富有价值的蓝图。

4、1988年教育改革法:

1988年教育改革法,提出了全国统一的课程,加强了中央在教育上的集权;同时进一步把教育推向市场,强化了个人对教育的选择,鼓励了学校的竞争,对提高英国的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美国《国防教育法》。

·颁布时间、主要内容、作用。

·“新三艺”:

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

3.日本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二战后日本制定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教育基本法》的主要精神包括:

(1)确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使受教育者成为爱好和平、正义和真理,尊重个人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身心健康的国民;

(2)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3)尊重学术自由;(4)政治教育是培养有利值得国民,不搞党派宣传;(5)国立、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6)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7)教师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应受到社会尊重,保证教师享有良好的待遇;(8)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应得到鼓励和发展。

《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它使战后日本教育系统有了法律保障。

其主要内容包括:

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采用6-3-3-4制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高级中学以实行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将原来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

大学以学术为中心,传授和研究更高深的学问,培养学生研究和实验的能力。

第十八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1.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产生原因:

随着20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新兴学科的兴起,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在欧美国家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流派。

它们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中社会发展的产物。

这些新的教育思想流派力图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各自的阐述,从而形成了空前活跃的教育思潮。

这些教育思潮主要包括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人本主义教育等。

2.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托马斯主义、分析教育哲学、存在主义、新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教育思想流派。

·产生及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评价。

以要素主义为例:

要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教育思想流派,也是新传统教育流派(包括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和新托马斯主义教育)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核心是,在民族生活、文化和历史发展中的最基本的、永恒不变的共同的知识要素,是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青年必须学习的内容。

它同时肯定传统的学校中的教学原则、方法、教师的主导地位等仍应是现代教育必须保留并发展的基本要素。

作为一种教育思潮的出现,要素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在早期比较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和发展智力的思想,对进步主义教育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后期不仅重视知识教育,还重视心智的训练和天才儿童的培养,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要素主义教育提出了促进美国教育改革的几点要求:

(1)要求重建严格的学术标准,加强学生的严格训练。

(2)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学习规定的教材。

(3)开展天才教育。

(4)教育过程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正式学习应当占有主导地位。

评价:

要素主义的产生恰恰是美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一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要素主义教育能够从更大的视野,从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育,这样就使得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更有时代性和紧迫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要素主义教育从反对进步主义教育出发,重新提出了传统教育重视书本知识、系统教学和教师作用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既反映了现实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通过教育塑造学生的规律性要求,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要素主义教育本身也有局限性,即它过分地强调国家、社会、民族和统一的文化,而忽视个人的利益、兴趣和需要,这是与美国的传统不合的。

而在教育上它把进步主义教育所提出的重视教学中的活动,重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以及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等合理主张否定了,这就又走向了另一极端。

因此,6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人权运动和教育改革运动的兴起,要素主义教育的衰落不是偶然的。

三、重点习题

一、选择题

1、史前生活和文化的特点是()。

A.一神论B.多神论C.无神论D.泛灵论

2、在古代东方的希伯来教育中,教师的地位比较受到重视,一般把教师称为()。

A.“拉比”B.“古儒”C.“书吏”D.“校父”

3、在文艺复兴的教育改革中,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的新学校被称为()。

A.“快乐之家”B.“幼儿之家”C.“儿童之家”D.“学生之家”

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艺术”是()中阐述的思想。

A.《民主主义与教育》B.《教育诗》C.《论共产主义》D.《大教学论》

5.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撰写了()。

A.《爱弥尔》B.《教育论》C.《教育漫话》D.《人的教育》

6、在()一书中,裴斯泰洛奇主要阐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