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733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docx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docx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学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

单元目标:

1.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知道酸碱的腐蚀性,理解物质酸碱性的微观实质;掌握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认识酸和碱的通性,领会观察、对比、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

4.通过列举酸和碱的主要用途,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对人体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单元知识点:

考点

常考题型

重要程度

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1、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

2、酸的通性

★★★

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

1、常见碱的俗称、性质和用途

★★★

2、碱的通性

★★★

酸碱指示剂与PH

1、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及应用

★★★

2、以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为背景,考查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PH的关系

★★★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应用

★★★

(特别说明:

三颗★为最重要,两颗★其次,一颗★再其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元知识和网络和单元测试题

学生准备:

依据前期所学进行课前自主复习

复习过程:

本单元的复习通过四个主题的活动完成(上面为复习流程,下面为学生活动及活动达到的效果)

 

复习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

入】(约2分钟)

师: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酸及其性质、碱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中和反应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本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常见的酸和碱,理清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并能灵活的运用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板书: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师: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了解本节课的单元目标。

(师多媒体展示本单元复习目标)

(生阅读复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复习任务)

1.认识酸和碱的性质,知道酸碱的腐蚀性,理解物质酸碱性的微观实质;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认识酸和碱的通性,领会观察、对比、分类、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

4.通过列举酸和碱的主要用途,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对人体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认识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设计意图:

一开始向学生出示复习内容及复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有大致的了解,利于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

【衔接过渡】师: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知识网络,小组合作、同学之间以“问答”的互动形式来完成速查、速记,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好!

二、【基本知识梳理】(约10分钟)

(教师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知识网络,学生据此自主梳理本单元知识。

(这个环节,小组同学合作,展示的同学与其他同学以“问答”的互动形式来完成速查、速记的过程,共同完成对本单元基础知识的梳理,学生边复习边用笔记下理解不到位和巩固不好的内容;教师巡视各小组复习

情况,注意倾听和指导,对学生总结不到位的给予补充。

设计意图:

将复习课的知识网络结构图放在课前,在授完本单元新课知识后,让学生重新回顾本单元内容,整理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网络,理清各板块内容间的联系.此活动内容在上课前一天布置,让每一位学生都提前做好准备。

开课给学生10分钟时间,让学生根据知识网络,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够使学生明确本单元所学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小组同学间以“问答

”的互动形式来完成速查、速记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高效地投入到复习中去。

【衔接过渡】师:

本节课基础知识复习就到这里,在刚才的基础知识梳理中同学们标记的内容课后再继续研究和巩固。

接下来我们通过中考看看本单元的考点以及常考的题型。

三、【典型例题分析】(约18分钟)

(师多媒体展示,并板书考点1:

酸碱指示剂与PH)

考点1:

酸碱指示剂与PH——常考题型1:

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及应用

例:

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PH

<6.5

6.5~7.1

7.5~8.5

8.5~12.5

>12.5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B.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

C.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

D.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生细心读题仔细分析解答)

生1:

因为酸碱指示剂是指能与酸和碱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变化的物质。

而紫甘蓝汁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符合酸碱指示剂的要求,故A正确。

生2:

PH>7时溶液呈碱性,紫甘蓝汁在碱性溶液中分别呈现紫色、蓝色、绿色和黄色,故B正确。

生3:

石蕊试液只有三种颜色变化:

即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中性溶液显紫色,碱性溶液显蓝色,而紫甘蓝汁有五种颜色变化,故C正确。

生4:

变色只能说明两者可以反应,而不能说明两者一定恰好反应,例如由黄色变为绿色,溶液仍为碱性,酸和碱并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故D错误。

(学生分析后,师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

D)

师: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酸碱指示剂的概念以及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再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师多媒体展示)

考点1:

酸碱指示剂与PH——常考题型2:

以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为背景,考查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与PH的关系。

例:

下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清洁剂显性,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呈色;

(2)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填“强”或“弱”);

(3)测量苹果汁pH时,pH试纸是否需要先用蒸馏水润湿(填“是”或“否”)。

(生细心读题仔细分析解答)

生1:

从图中可以看出,厨房清洁剂的PH在12~13之间,大于7,所以呈碱性,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显红色。

生2:

从图中可以看出,酸雨的PH比正常雨水小,PH越小,说明酸性越强,所以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强。

生3:

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不能事先将PH试纸润湿。

(学生分析后,师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

碱、红、强、否)

师: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即:

然后结合具体的信息解答即可。

设计意图:

紧紧围绕复习目标选择例题,两个例题分别考查了酸碱指示剂的概念、酸碱指示剂的显色反应、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PH)的关系,虽然难度不大,但对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作用很大,通过学生的分析给出了运用知识的一些典型方法。

(师多媒体展示,并板书考点2:

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考点2:

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常考题型1:

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例:

盐酸、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氧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生细心读题仔细分析作答)

生1:

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瓶塞瓶口会出现白雾,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瓶塞瓶口不会出现白雾,故A错误。

生2: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和铁锈(属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正确。

生3:

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来干燥氧气,故C错误。

生4:

稀盐酸和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钡和水,不会产生白色沉淀,故D错误。

(学生分析后,师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

B)

师: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盐酸和硫酸的特性及用途,解答时结合盐酸的挥发性及浓硫酸的吸水性、腐蚀性等特性及用途;然后结合具体的信息解答即可。

(师多媒体展示)

考点2:

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常考题型2:

酸的通性

例:

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

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右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_____色;

(2)图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_____;

(3)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填一种即可);

(5)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盐酸的性质②,小红要探究镁和锌与盐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相同)的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两种金属的形状B.盐酸的质量分数C.反应容器的大小D.温度

(生细心读题仔细分析作答)

生1:

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溶液变红色。

生2:

酸的通性:

酸能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某些盐五类物质反应,故A代表的是碱类物质。

生3:

在黑板上板书化学方程式:

6HCl+Fe2O3=2FeCl3+3H2O

生4:

盐酸能和某些盐反应,为了明显的看到酸和盐的反应,通常选择碳酸盐(与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和硝酸银(与盐酸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故选用碳酸钙或硝酸银。

生5:

金属的形状(块状、颗粒状、粉末状)、盐酸的质量分数(大或小)和温度(高或低)都会影响反应的快慢,均应控制,而反应容器的大小与反应速率无关,故不需要控制。

(学生分析后,师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

(1)红

(2)碱(3)6HCl+Fe2O3=2FeCl3+3H2O(4)Na2CO3(或AgNO3等)(5)ABD

师:

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酸的通性:

即酸能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某些盐五类物质反应,并熟记反应规律,然后结合具体的题意解答即可。

(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产生白雾的原因;如何稀释浓硫酸;酸的通性实质上是那种粒子反映出来的。

设计意图:

两个例题考查了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题目不多不难但包括了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的所有考点,精选例题使学生真正地“跳出题海”,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和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独立思考、归纳演绎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师多媒体展示,并板书考点3:

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

考点3:

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常考题型1:

常见碱的俗称、性质及用途

例: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保存方法。

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由此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生细心读题仔细分析作答)

生1:

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有腐蚀性、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但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故D符合题意。

(学生分析后,师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

D)

例:

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展开了探

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1)提出问题:

氢氧化钙是否变质?

(2)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

I没有变质;II部分变质;III完全变质。

(3)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静置

①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②倒去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注入稀盐酸

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部分变质

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

②没有气泡产生

(4)小结与思考:

①小蔓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确定该样品已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农业上常用来。

(生细心读题仔细分析作答)

生1:

氢氧化钙是否变质?

我们认为存在三种情况:

没有变质(只是氢氧化钙);完全变质(只是碳酸钙);部分变质(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生2:

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

生3:

因为实验方案一中实验结论是部分变质,所以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因此其实验现象是:

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有气泡产生

生4:

因为实验方案二中实验现象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所以样品中没有氢氧化钙,只有碳酸钙,因此实验现象②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是样品完全变质。

生5:

因为实验方案三中实验现象②没有气泡产生,所以样品中没有碳酸钙,只有氢氧化钙,因此实验结论是样品没有变质。

生6:

样品部分变质

,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所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

生7:

氢氧化钙的主要用途有生产农药、漂白剂,改良酸性土壤等。

(学生分析后,师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

(3)②有气泡产生②有气泡产生全部变质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没有变质(4)Ca(OH)2+CO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改良酸性土壤)

考点3:

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常考题型2:

结合新情境材料考查碱的通性

例:

2012年6月我国“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成功返回,其中三名宇航员的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

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与二氧化碳反应B与盐酸反应C与氧化铁反应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生细心读题仔细分析作答)

生: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氢氧化锂与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够与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例如:

二氧化碳)、酸(例如:

盐酸)和某些盐(例如:

氯化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金属氧化物(例如:

氧化铁)反应,故选择C。

师:

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常见碱的俗名、用途及碱的通性:

即碱能与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四类物质反应,并熟记反应规律,然后结合具体的题意解答即可。

(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

碱的碱性和碱的通性实质上是那种粒子反映出来的。

设计意图:

精选例题使学生真正地“跳出题海”,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和小组合作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独立思考、归纳演绎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师多媒体展示,并板书考点4: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考点4:

中和反应及其应

用——常考题型:

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应用

例: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

(生细心读题仔细作答)

生1:

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后溶液的PH=7,故A正确。

生2:

氢氧

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根据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正确。

生3:

由图示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有Na+、Cl-和H2O分子,故C错误。

生4:

氢氧化钠是碱,稀盐酸是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就是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其实质就是H+和OH-结合生成水,故D正确。

(学生分析后,师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

C)

【衔接过渡】师:

通过刚才的复习同学们肯定都有很大的收获,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

四、【总结反思评价】(约3分钟)

(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所学所得,畅谈收获,拾遗补缺.)

我懂得了…

我收获了…

设计意图:

复习课大多是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只做点拨。

因此,小结的过程不妨大胆交给学生,听听学生的感悟、体会,以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情况。

五、【思维达标训练】(约12分钟)

A组:

1、下表是部分农作物生长对土壤pH的要求。

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

物是()

农作物

大豆

玉米

马铃薯

pH

6.0~7.0

5.0~5.5

7.0~8.1

4.8~5.5

 

A.大豆B.茶C.玉米D.马铃薯

2、下列检测某溶液pH的操作正确的是()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置于洁净表面皿的pH试纸上,半分钟内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

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3分钟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3、储存和运输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的容器上都应张贴的图标是()

4、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B.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5、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填“氢

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中,

理由是。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色。

6、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

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后,溶液变为蓝色。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

设计意图:

A组题目为必做题,要求学生在5~8分钟内完成。

规定时间和内容,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解答问题的能力。

B组:

1、“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2、下列物质不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B.氯化钠溶液C.铁粉D.pH试纸

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

只有Na2SO4猜想二:

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

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

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

,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同时指出【实验探究】

(2)中存在两处

明显错误,请

大家反思。

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设计意图:

B组问题为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努力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了优秀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也可以放到课下作为其他学生的课后作业。

六、【知识巩固延伸】(课后作业)

回顾与思考:

常见的酸和碱

考点1:

酸碱指示剂与PH

第七单元考点2:

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常见的酸和碱考点3:

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

考点4: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投影区

1.必做题:

整理好思维达标训练的习题

2.选做题:

化学助学第124页——125页

设计意图:

作业分层,让能力不同的每个学生都能各有所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复习课不是习题课,要让学生在复习课上有新鲜的感觉、有主动权,使得每位学生都用积极的心态、合作的方式把知识点串联起来,都能在复习课上充分地思考,发现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同题型之间的规律,总结出解决方法的窍门。

2.本节课多次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独到见解、思维的误区;本节课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其中所设计的解题策略、方法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渗透,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使用建议:

1

.单元复习通常内容繁多,学生常常感觉复习课上任务繁重,复习效果欠佳,甚至是有点应接不暇,针对这一情况,在单元复习中把单元知识自主再现前置——课前自主学习,这样减轻了学生在复习课上的压力,而使学生在复习课中能够轻装上阵,从而复习效果很好。

2.进行单元复习课,老师的前期工作至关重要,一是编制单元知识网络

;二是编制思维达标训练;三是做好典型例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