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667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估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评估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评估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评估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评估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评估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论文.docx

《评估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估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论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估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论文.docx

评估的课程实施的总结和论文

论汽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

梁国锋

【摘 要】本文重点探讨了汽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过程,认为汽修专业一体化课改应当从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一体化教学综合区、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编写一体化教材、开展一体化教学成果评价五个方面进行。

同时,应注意形成“一个特色”即一体化教学方法特色;实现“三个结合”,即:

与合作企业办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年度科研项目相结合。

【关键词】一体化 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近几年全国职业教育界对一体化教学的思考和探索正在向纵深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势头。

但在推广实施中,仍存在观念认识、改革思路及实施经验等方面问题。

一、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市场标准、国家标准、学校标准”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根据调研结果,从优化课程结构、划分一体化教学综合区、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编写一体化教材、开展一体化教学成果评价等五个方面在汽车维修专业进行了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调整优化课程结构

本着“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对原有课程结构进行压缩、合并、删减、添新,以设置模块为载体,打通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脉络。

下图例示:

专业课程模块构架

序号

模块

学习内容

1

汽车综合机械学

热力学、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基本概念和用得到的内容,以及机械原理基础、公差配合、测量基础、制图识图等;钳工基础、工具工装、金属常用工艺处理方法、装配知识、汽车维修修复工艺等。

2

汽车电学基础

汽车电工电子学基础、电路识图、电路原理、仪器仪表用法(含示波器)、电信号类型及处理等。

3

汽车运用综合

基础

汽车基本概念、简明逻辑、优选优化方法、汽车简单用法、生产安全、汽车使用修理成本概念、质量控制概念、环保概念、5S概念、生产节拍概念、运动感性知识。

4

汽车工作英语

汽车商品英语、配件英语、工具设备英语、故障修理英语、常用服务英语等。

5

汽车构造与维修

发动机构造及原理、发动机维修、底盘构造及原理、底盘维修等。

6

汽车空调

汽车空调(手动、自动)系统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保养方法、常见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7

汽车电器

汽车电器各系统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装配方法、常见及典型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方法。

8

汽车电控原理与检测

汽车发动机、底盘及车身电控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方法。

9

汽车自动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含无级变速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常见故障的诊断,常规检查与保养。

10

综合实训强化

技能

汽车修理工(中,高级)(汽车维修工、汽车电工、汽车钣金工、汽车喷漆工);按学习方向根据工种要求进行系统训练,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

11

汽车服务工程

包含“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汽车服务接待”、“汽车文化与鉴赏”、“汽车营销技能基础”、“ERP软件应用”、“汽车保险业务”等。

12

整车保养检修

整车维护保养项目及操作方法,使用诊断仪器对典型故障和常见故障进行检查和维修。

13

汽车故障诊断

使用专用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14

车身修复技术

相关总成件的拆装、维护保养和修理,车身件的修复、车辆事故的定损等。

15

汽车涂装技术

汽车部件表面(金属、塑料)喷涂,整车翻新,喷、调漆技能,汽车美容等。

 

上述每个模块相对完整,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配给不同的学时。

如《汽车服务工程》课程是一个范畴较大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入学基础、学习能力、年龄特点、男女生比例、毕业就业大致方向等因素,灵活调整不同内容之间的比例,既不失《汽车服务工程》自身的系统性,又不必在学时上超出太多。

(二)一体化教学综合区划分

建立一个符合汽车维修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与企业工作场景对接、高效管理、安全环保的综合汽车教学中心,是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的物质保障。

在建设综合汽车教学中心时,我们重点参考企业专家意见,充分考虑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优化教学中心的有效空间,营造完整的职业氛围。

在此基础上,建设形成了“汽车服务工程+汽车应用英语”教学区,“汽车修复技术+汽车涂装技术+汽车综合机械”教学区,“汽车电学基础+汽车电器+汽车电控原理与检测”教学区,“汽车运用综合基础+综合实训强化技能+整车保养检修+汽车故障诊断”教学区,“发动机结构与维修+发动机电控原理与检测”教学区,“底盘结构与维修+底盘电控原理与检测”教学区,“汽车自动变速箱”教学模块区,“汽车空调”教学区,“计算机仿真教学”教学区,“教学科研+学生课外专业活动”区,“学术交流+成果展示+资料查询”区,“设备工具管理+教学场地时间统一在线管理”教学区等12个教学区,形成了“功能完备,资源共享,高效利用,有机管理”的“一体化综合汽车教学中心”,远远突破了原来“汽车实训中心”的概念范畴,实现了两项重要功能:

1、整合工作场所功能:

专业教学、实训操作、教研、考训、课外辅导、课外专业活动、学术交流等活动统一在一个大空间内进行,教学、科研、学习效果显著;使用相同的设备和工具的教学活动(不论课程内容),尽量安排在一个教学区内,提高了设备使用率;“汽车服务工程+汽车应用英语”教学区,完全按照企业4S店的模式设计建设,具备了完全“情景化教学”的条件和氛围。

2、整合工作过程功能:

在教学中心的场地和操作流程中,明确了“集合整队→布置任务→工装整备→紧急处置→完工检查→总结评议”的指定场地和规定流程,学生在这种完全按照企业模式去做的过程中,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同一堂课内,教师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跨教学区安排教学项目。

(三)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非常重要。

笔者所在专业的骨干老师80%来自企业,其中大多数在原企业已是中层以上技术骨干或技术管理者,具有极其丰富的企业一线经验,但也存在缺乏教学经验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专业教师培养过程中,首先明确了培养方向,为每位教师制订培养计划,并帮助其实施计划达到目标。

其次,学校对在教学、科研和社会专业活动有突出能力的老师给予及时引导,重点培养教师“教学、科研、考评、工种开发”四种能力。

再次,学校定期派教师去企业进行实习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实施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一体化课程教材的建设

一体化教学必然要求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也实现一体化,即老师的教材、学生的学材、教与学共同的参考资料的编写一体化,实训指导书、操作工作页、学生作业的编写一体化,多媒体教材、书面教材的编写一体化。

(五)一体化教学课程效果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一体化教学课程效果评价体系,是实现一体化课改目标、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保障。

为此,我们初步确立了6个评价要点:

1、是否达到“市场标准、国家标准、学校标准”的统一;

2、学生的“知识、技能、习惯、协作、创新”能力是否有综合提高;

3、课堂上的“目标、过程、成果”是否融合;

4、教学成本“课时量、设备利用率、材料能源消耗、人员场地占用、安全边际成本”等是否优化统一;

5、与兄弟院校同等专业课程的横向对照;

6、对学生考试成绩与学习过程的综合测评。

二、一体化教学目标实施建议

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庞大复杂,知识点覆盖广,能力要求较高,操作性强,客观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在教学方法、教学软硬件管理、校企合作办专业、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积极尝试,实现“一个特色”、“三个结合”的教学目标。

(一)一个特色

特色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

笔者经过亲身实践,将一体化课改教学特色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体现“听、看、做、说、写、想”六要素。

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将“讲、做、考、评、写”结合起来,一节大课分几个阶段,边讲边做,边做边考,边考边评,边评边写。

用摄像机将学生的动作全程记录下来,在播放学生动作录像的同时让同学自评互评,并自我总结要领,完成工作页记录。

这种方法类似企业一线师傅提出的“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自己说一遍,说一遍不如写一遍”的“修车”理论。

2、学生作业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

以《车身修复技术》课程为例,直接将企业中汽车钣金修复的各类靠模应用到教学中去,学生完成工作的流程工艺以及作品技术要求与企业的一致,既提高了工效又让学生高质量完成了作品,实现了与企业工艺的无缝连接。

3、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

以《汽车服务工程》课程为例,老师直接让学生在故障车上完成项目预检;在《汽车保险业务》内容教学时,直接让学生在教学事故车辆上进行项目评估。

然后,再要求学生独立在计算机上用实际的维修ERP软件进行处理,打通了“接待—预检—评估—录入—施工—审核—结算”一体化教学的脉络。

4、各课程根据等级要求在教学上各有侧重。

以《综合技能强化实训》课程为例,中级工教学侧重“动作要领口诀化,知识要点卡片化,维修流程图片化,布置作业任务化”;高级工教学侧重“动作要领职业化,数据参数表格化,设备使用熟练化,任务复合情景化”;技师教学侧重“师生关系导师化,理论学习答疑化,学习过程任务化,毕业论文成果化。

”这些经验的总结,很好地反映了一体化教学理念在每个具体老师身上的深刻影响力和巨大创造力。

(二)“三个结合”

1、与校企合作办专业结合。

一体化课程改革应与校企合作工作紧密结合。

从深圳市场看,汽车车身修复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大,技术升级快,设备要求高,现场经验要求多。

我们在多方调研后,经过反复论证,最后与深圳市深业汽车集团达成合作协议,共办汽车车身修复技术专业,形成了校、企、生“三赢”局面:

学校节省了教学场地和大型工装设备的投入,学生在一流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过程中学习;企业获得需要的技能人才,节省了庞大的培训费用。

2、与学校教研课题设计结合。

一般说来生产性科研任务源于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而教学科研的项目也必然源于教学及教学管理的需要。

教学科研对一体化教学项目的设计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笔者所在教研室连续几年的教学科研项目都紧贴教学一线,如《手动空调实训台》就是集教学原理功能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训练、技能鉴定考评功能于一体的优秀教研成果。

该课题部分内容用于教学项目设计,并分别针对不同安装环节的进行课业设计,并用于实际教学中。

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3、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结合。

一方面,将学生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职业习惯紧密关联的内容作为成绩记录。

如:

学生自制的用于维修的小工具——体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规定操作中创造的最短时间记录——体现学生协作优化的能力,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修理窍门及优化操作流程——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作品的精美程度——体现学生的技能水平等;另一方面,将学生在一体化教学现场的职业素质表现作为成绩内容记录。

如:

学生在现场是否担任小组操作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学生在现场的5S工作表现及安全生产,学生在现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学生在现场发现问题的能力表现等。

综上,本文认为,汽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应当从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一体化教学综合区、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编写一体化教材、开展一体化教学成果评价五个方面进行。

同时,应注意形成“一个特色”即一体化教学方法特色;实现“三个结合”,即:

与合作企业办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年度科研项目相结合。

汽修专业项目教学法模式的探索

陈志芳

现代教学改革的宗旨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解放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创新发展。

遵循现代教育理念,我们就要做到以人为本,给学生以最大的发展空间,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倡导问题教学、探究教学和创新教学,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勇于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上原来的实训方法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

虽然我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由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汽车技术发展的步伐,所讲授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和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教学环境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

“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较好地掌握、运用汽车新技术,离开学校就可以顶岗工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项目教学法”并不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而更应是一种培养技能人才的新措施。

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必须逐步实施模块、项目教学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以独立操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自己收集信息,自行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直至最终完成项目的实施及评价;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有利于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弥补技能教学上的不足;它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校的技能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项目教学法。

  一、实施项目教学法,必须要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

  汽车维修专业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以教育资源的配置为核心的专业建设问题。

有别于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没有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动机,国家也没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刚性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

随着国力的提升,国家已加大了汽车维修的建设投入,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增加了资金投入,解决了长期困扰汽车维修专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大问题。

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优化,为进一步广泛推行项目教学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必须与确定汽车维修项目、构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的项目课程体系结合起来

  项目教学法必然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和实训内容的构思、设置上强调项目的概念、系统的概念,各个专业教学和实训从内容到实施方法整合在一个个项目中,它们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学生学习时关注的焦点从原来各自独立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转化为更加注重每个功能模块在整个汽车维修行业中的作用、运行方式及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上。

职业学校则应根据本学校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的现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汽车维修企业、科研机构、家长、学生代表等相关人员,按照《行动计划》所强调的关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针对性、广泛性、基础性、浅显性、实用性的设置原则,合理选择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并能切实符合社会发展及汽车维修行业要求的技能及服务。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必须因地制宜、大胆创新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项目实现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和现实维修完全一致,可以采用“实习工厂”的理念,把项目内容、控制系统及服务模型化、模拟化、小型化,但是它们的拆装过程、维修的工艺、质量控制系统等工作要和实际要求要完全等同;为了便于项目课程教学过程的展开,完成汽车维修专业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还要把教室设计成为实现项目教学所要求的实际或模拟的维修企业环境,突出汽修专业的教室综合性专业特点,体现项目教学法的双重需要。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教师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发各种校本教材,并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

电脑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实体零部件或模型演示等,来说明一些比较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并要采用亲自手把手操作或模拟操作的形式来教授技能。

教师还应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并根据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发展水平、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个性以及教学时间与教学条件不同等等,进行恰当选择、合理组合、正确运用,才能发挥项目教学法的正面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相当高的。

在备课时必须做大量准备工作,以便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还要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学习领域中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挑战是巨大的。

  如今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研究学生实际,研究教学方法,主动地适应学生,使教学方法更具人本化。

“项目教学法”客观上适应了改革形势,并符合构建主义和实用主义及情景学习理论,满足了汽车维修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层次的需要,为社会培养了懂知识、会技能的人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终身受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培养适应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浅探

 谢金兰

摘要:

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理论够用、实践为重,面向市场,努力培养实用型人才。

为此,职业技术学校应综合考虑自身条件,最大化的利用实训场地进行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践教学;“双师型”教师;改革

  一、引言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最适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而实践教学往往成为制约培养实用型人才、制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很多学校纷纷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进行了大刀霍斧的改革,以满足汽车维修企业、4S店的人才需求,然而,由于我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办学年限都较短,还处于创办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不少学校的办学模式都是沿用本专业最传统的教学模式----“板书教学”,即使是实践教学,也是老师说得多,学生做得少,“放羊式”教学还占主流,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研究。

   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现代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汽车维修等服务业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

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与市场脱轨问题,不能满足汽车服务业的岗位需求。

而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目前我市各个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三段式教学,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这种模式适合高等院校学生和有极大学习热情的学生,但不适应“中职”学生的教学。

   1、市场导向不明确,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毕业以后干什么,无具体计划。

因而采用传统式和探索式教学,有“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趋势,急功近利,发展方向不明确。

   2、人为地将整体汽车进行了抽象地分割,带来人力、物力、财力和场地的浪费,设备使用率降低,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的结合,比如: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实行包班制,可节省大量时间和场地,避免了“盲人摸象”的后果,且便于管理,整体效果好。

   3、学校教学基本上都是模仿性的操作和简单的机械操作,无法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分析故障的形成和系统性技能。

虽然各个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实车、直观教学法,但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差,缺乏空间想象力。

   4、教学设备落后和不足、教学环境不利于教学和实训,带来了教学的不协调,比如:

东边学习再到西边去练习,两头跑带来管理与教学的不便。

   三、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由于汽车保有量逐年快速递增,而且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应用,使汽车服务业处于大好的时机,新时代技能人才相当缺乏。

调查显示,80%的服务站对中职生的技能不满意、对师资和教学方式更不满意。

服务业和市场逐渐细分为如店长、经理、总工程师、营销顾问、汽车保险等。

基本上由院校生担任,要求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

而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方向是汽车维修中细分出来的汽车维护(一级、二级)、汽车检测、配件销售、汽车制造业、汽车美容和汽车装饰等岗位。

   1、制定面向市场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完善学习器材和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为主线的强化技能训练。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传统模式,化繁为简,营造教学氛围,比如上《汽车概论与文化》可以在汽车模型室进行,教师边讲学生边观看—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而实训室应该布置成学生喜欢进入的场所,因为喜欢才有兴趣,有兴趣才有动力——也就是说理论学习与实习环境要配套。

   3、课程设置与模块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很重要,有了培养目标才有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俗话说“百看不如一练”,因地置疑,建立工位制的实训场所和基地:

   ⑴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训练室—完成万用表使用,电子元件测试和焊接的练习;

   ⑵汽车模型挂图室——让新生了解汽车构造和简易原理,为以后的学习培养浓厚的兴趣;

   ⑶钳工实训室——训练学生测量锉削、锯割、钻孔、刮削、维修工具应用等钳工技能,为维修打下深厚的基础;

   ⑷汽车构造实训室——完成发动机和底盘的拆装练习,达到熟练掌握其工作原理的目的;

   ⑸汽车电器实训室——掌握充电系、起动系、点火系、空调结构等的工作原理,维护和保养,了解照明系、信号和仪表等基本电路的连接;

   ⑹新技术应用(轿车)结构实训室——掌握EFI、ECU、ABS、SRS等的工作原理、控制原理、故障检测和基本维护;

   ⑺美容、装饰中心——完成漆面护理、内外美容护理、车轮动平衡、座椅升级、车灯增亮、音响升级、汽车防护、保护膜粘贴工艺、地胶换代、汽车装饰、划痕处理、漆面翻新、汽车解码等项目训练;

⑻综合维修实训中心——完成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等综合维护,达到清除隐患、恢复性能的目的,使学生全面掌握维修过程与市场接轨。

   四、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项目的落实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毕业后能胜任专业岗位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

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从职业能力的要求入手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全面推行工位式技能练习。

实行分组实训,5人一组,提前对组长进行强化训练,反复的达标测试。

进行三查(自查、互查、对比查),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来营造一个新的实训气氛。

采用测评机制,找出其不足之处,利于改进。

   2、考核方式多样化。

除了维修、操作技能测试来训练学生的成就感,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人为设置一些故障来引导学生排除)。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信心。

先进的仪器和器材逐步的投入来让学生看到专业前景,使他们坚信好好学习,一定大有作为。

   4、分期、分批让学生进企业“顶岗”来促进个人的项目实训欲望,也为学生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保障。

   五、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的非学科体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确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

汽车行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发展相当迅速,而汽车技术也正在日新月异的更新,EFI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SRS以及ASR等新技术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此高科技的技术含量,以及维修、检测设备的智能化,传统的“手艺修车”已经过时了,迫切的需要懂现代汽车维修技术、较高计算机水平和掌握英语知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