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615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鹤壁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2、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专业化工商业城市大量出现B.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

C.城市地处水陆交通要冲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3、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帝王们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是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导致的

C.“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们的明智选择

D.“重农抑商”政策是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决定的

4、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B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指人伦物理)……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作者强调天理与人欲是对立关系

C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000吨或10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

纪初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B.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C.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D.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6、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

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7、明代时,“河间(今属河北)行货之商,皆

贩缯、贩粟、贩盐、铁等。

贩缯者,至自南京、

苏州、临清;贩粟者,至自卫辉(今属河南),并天津沿河一带;贩铁者,至自沧州、天津;贩木植者,至自真定;冀诸贩瓷器、漆器之类,至自饶州、徽州。

”这表明

A.抑商政策松动促进长途贩运贸易    B.商品交换突破地方市场限制

C.经济发展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D.手工业的区域分工相对平衡

8、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

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

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

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徒,虽离家不计也。

”这段材料揭示了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经济领域哪一本质问题

A.人们为了生计背井离乡B.外国商品输入冲击传统自然经济

C.中国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D.中国工人的工价很低

9、1866年,左宗棠向清廷上奏,他认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我国家建都于燕、津、沽实为要镇。

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

为此,他主张

A.建立海军,加强海防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D.实业救国,保护商贸

10、下面是芜湖1877年正式开关后历年贸易额的统计情况表(单位:

海关两)从中可以反

映出,这一时期的芜湖

年份

输入额

输出额

总额

指数

1877

1221013

365669

1586682

100

1878

2624531

594945

3219476

203

1882

2394364

1313150

3707514

240

1887

3831213

2000027

5831240

369

1891

4985648

5267405

10253053

646

1894

5068450

5156030

10224480

644

1899

9710544

10608352

20318896

1279

A.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

C.进出口贸易额总体增长较缓慢        D.对外贸易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

11、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会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

这种变化表明

A.列强经济侵略加深B.传统经济政策变化

C.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实业救国已成共识

12、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

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

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

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

这一事件反映了

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13、据苏南地区某些方志记载:

自光绪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邑人服装朴素,大率多用土布及绵绸府绸”。

到40年代末,“旧时农隙之时,均纺纱织布,除供一家衣着外兼以出售,协助家用,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

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A.工业化导致苏南农村的贫困        B.土布业与商品市场共同发展

C.近代工业的影响主要在城市       D.自然经济没有受到洋货冲击

14、唐甄说:

“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

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

两则材料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15、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

英国政府这些举措

A.表明了英国政府认可中国法币改革的态度B.说明英国试图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的冲击

C.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16、到1956年底,私营工商业者所有的生产资料全部转归国家使用和管理,原来意义上的企业真正成为附着在行政体制中的“单位”。

这反映了我国工商业

A.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出现

C.公有制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国家资本主义占优势地位

17、2003年,根据《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家启动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举措。

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推动乡镇企业稳步发展B.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D.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1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

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9、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

“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

这表明

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

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     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20、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

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21、《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的作者陈宝森认为:

“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

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

革。

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依据材料含意,面对

这一时期的经济全球化,中国政府

A.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全球化大潮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22、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园。

而在整整30年前,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动画形象首

次踏上中国大陆,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引进美国动画片。

30年前的这一举措反映出

A.中美文化互动更加频繁       B.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

C.中外文化交流障碍消除       D.对外开放触及文化领域

23、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

“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

诗咏关雎,雅歌麟趾。

瑞叶五世其

昌,祥开二南之化。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

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

证!

”下列对这张西安政府机关刊印的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

A.用语明显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B.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

C.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和查禁     D.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

24、1878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任驻英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能跟对方的女宾

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

法方表示接受,眷属往来,敬礼有加,

而绝不干预跳舞宴会。

这主要反映出

A.中国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    B.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   D.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

25、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

“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

分而有其一。

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

自此以后,

该乡人购鸡鹎,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

”这一记载反映了

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C.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26、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

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

一些中国史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

写了《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等著作。

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27、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28、詹姆斯·密尔(JamesMill)和约翰·密尔(JohnStuart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

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

这说明

A.密尔父子的自由主义者身份为假,实为殖民主义者

B.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由自由主义向殖民主义阶段过渡

C.工业革命背景下自由主义与殖民主义存在紧密关系

D.印度实际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殖民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29、维基百科上说:

“(英国的大制造商)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

”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30、二战后50至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发生的平均周期越来越长,与此同时,危机持续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所造成的破坏力也大大下降。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B.第三产业的兴起

C.福利国家的普通建立     D.知识经济的兴起

31、“1933年,美元贬值约30%。

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材料中美元两度贬值的共同目的是

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

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

32、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

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

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A.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B.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D.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33、撒切尔夫人在蝉联首相之后说:

“在头两个任期里,现政府砍断了束缚着格利弗的数千条绳子中的许多条。

这一切都要求对政府的作用加以限制,但是在那些限制以内,政府必须具有决定权。

”下列措施与撒切尔经济政策一致的是

A.动用赤字财政、适度通货膨胀等手段B.弱化政府对私营部门的调控措施

C.政府广泛补贴出口产品D.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

34、1933年5月27日,美国通过了证券法。

该法仿照英国公司法,授权联邦贸易委员会监督新证券的发行,要求每次发行新证券时必须附有有关财务信息的说明书,并规定公司的董事们在提供假信息时负民事和刑事上的责任。

其主要作用是

A.约束金融大亨的权力B.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

C.抑制证券投机的行为D.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

35、英国1967年修订的《农业法》规定:

合并小农场时,政府对愿意放弃经营的小农场主可以发给2000英镑以下的补助金,或者每年发给不超过275英镑的终身年金。

为了实施土地开发权国有化而进行国家强制购买时,政府必须向丧失开发权的土地所有者支付补偿金。

以上材料最能反映的是

A.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覆盖全面  B.英国重视土地流转中的利益补偿

C.英国土地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D.英国发展混合经济缓解经济危机

36、苏联2000万农户中原来大约有四分之一农户不养奶牛,到1959年,几乎每个农户都养了奶牛,此外。

城镇居民还养了350万头奶牛,全国牛奶产量明显增加。

几年内,羊的头数增长了一倍、猪和家禽的数量也大大增加。

这主要是基于赫鲁晓夫时期

A.鼓励农民进行自主创业B.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调整

C.冲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D.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

37、《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

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

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D.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

38、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

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是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模式4

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A.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B.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3——亚太经合组织D.模式4——欧洲联盟

39、[美]迈克尔·郝德森在《金融帝国:

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中认为“‘二战’后世界经济

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

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

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外交家的会议室里。

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

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胜出的原因不包括

A.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

B.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在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C.通过关贸总协定,主导国际贸易

D.建立北约组织,发动针对苏联的冷战

40、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

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第Ⅱ卷

二.材料题(共3题,41题19分,42题6分,43题15分,共40分)

41.(1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徽商在鼎盛时期散布于全国各地,以致有“遍地徽”之说。

徽商保持着聚族而居、立祠祭祖的习俗。

族长不仅是宗族的首领,又是商人组织的头目。

徽商有的从事长途贩运,有的落户异乡就地从事交易活动。

明初,朝廷在延边驻兵,为解决军粮问题,号召商人输粮于边,率先响应。

清乾隆年间,徽商吴鹏翔贩运川米沿江东下,恰逢汉阳灾荒,他低价抛售川米帮当地百姓度过难关。

徽商赚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输资回乡办教育,让后代读书。

在他们的资助下,书院众多,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学术更加繁荣。

——摘编自何定俊等《徽商历史作用初探》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商人组成商业公司,当时出现的“孔佩尔”和“毛恩”股份集团,阿尔贝蒂、佩鲁齐和美第奇等大银行和大公司是杰出的代表。

当时商人群体中流行的格言是“尽量不要使你的钱成为死钱”,“行动迅速是财富的母亲”。

西欧商人为了国际贸易的便利,组织商业公会,建立国际市集和国际市场。

文艺复兴中后期,西欧商人积极参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重大历史事件,充当了西欧封建庄园体制的挑战者和掘墓人。

——摘编自陈华东《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商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徽商与西欧商人的经营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如何看待徽商与西欧商人的社会作用。

(9分)

 

42.(6分)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创造生活。

材料在“1.0”(1492~18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在“2.0”(1800~2000年),推

动力来自企业;在“3.0”(2000年后),推动力则来自个人。

——【美】托马斯·弗里曼《世界是平的》

根据材料,在“1.0”“2.0”“3.0”三个时代中任意选取一个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

(6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3.(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筹备创办轮船招商局之初,面临缺钱少人的困境,提出“官督商办”的企业制度,……唐廷枢、徐润及郑观应等著名买办相继入局,投资并致力于公司的经营,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

招商局在李鸿章的大力扶持下,先是靠漕运业务保证了公司的基本运作,又得到朝廷的低息贷款,再加上唐廷枢等人的精明管理,……迫使美国旗昌洋行,英国太古洋行,与轮船招商局联手订立了“齐价合同”,垄断航运业务。

”……在百年现代化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六次重要的“国进民退”事件,(经济学语汇,一般表现为国有经济在某一或某些产业领域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市场份额的缩小)1884年的轮船招商局事件乃是第一起。

……从1886到1911年,招商局轮船净增吨数为17953吨。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1885年日本政府推动三菱会社与共同运输会社合并,成立实力更强大的能到远洋去竞争的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日本政府每年向其颁发的补助金增加为88万日元。

《日本邮船会社章程》第三十六条规定:

“股东如认为正、副社长和理事的行为不适宜,可由股东总人数的十分之二以上、股份总数的十分之三以上的同意,经农商务卿批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如能得到出席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股本总额的半数以上的同意,即可做出罢免决议上报。

”……1886年时日本邮船会社有船只62只66715吨,到1911年时达到70只287078吨……明治政府规定从一九一一年起整个日本沿海航行只对日本轮船开放,外轮不准参与。

——《日本邮船株氏会社五十年史》整理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日两家航运企业经营发展的异同。

(9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家企业对本国近代化进程主要影响的异同。

(6分)

鹤壁高中高三年级第一次段考历史参考答案

1—5DABDD6—10ABBAA11—15BABDA16—20CCCCA

21—25BDBCB26—30ABCAA31—35AABBB36—40DBCDA

41.【答案】

(1)特点:

徽商以血缘为纽带,宗族化管理;奉行“儒道经营”(急公好义、赈灾济困);经营范围侧重于国内贸易。

(3分)

西欧商人公司化经营;奉行牟利、实用的理念;经商范围侧重于国际贸易。

(3分)

原因:

中国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国家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影响等。

(2分)

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古典文化的影响等。

(2分)

(2)看待:

应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待两个商人群体的社会作用。

(1分)

明清微商:

冲击了抑商政策和世俗观念;推动了商品流通和市镇繁荣;对国家稳定和赈灾济困起过重要作用;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3分)但是,最终未能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

(1分)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商人:

促进经营方式的转变;推动了新航路开辟;推动了重商主义的形成;促进文艺复兴等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冲击封建统治,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4点,4分)

42.【答案】(如果只有观点,没有论述和史实不给分,每个时代给6分,其中观点论述2分,史实论述4分,至少要有两个史实)

时代一:

在“1.0时代”(1492~18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是国家政府

观点表述:

“1.0时代”资本主义还没有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限,资本的海外扩张主要借助国家(政府或王室)。

(2分)

史实论证:

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西、葡王室的支待下,新航路得以开辟,世界各地区的孤立状态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