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县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7542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至县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东至县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东至县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东至县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东至县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至县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东至县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至县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至县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docx

东至县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东至县百亿元化工产业

园区发展规划

 

(2008年-2010年)

 

编制单位:

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东至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八年八月一日

简介

东至县百亿元化工产业园区坐落在长江南岸的东至县香隅镇,该园区是2006年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化工产业园区。

园区交通便利,327省道穿园而过,铜陵至九江铁路紧抵园区东部,园区距京九线的九江站65公里,距安庆、九江机场1小时距离,紧邻即将开工建设的望东长江公路大桥。

东至县百亿元化工产业园区以现有化工企业为基础,规划发展以生产硝基化工为核心的重化工业区,构筑硝酸基础化工板块和硝酸产业链板块,优先发展煤化工、医药化工和农药化工三类化工中间体,到2010年,形成销售收入百亿元的化工特色工业园。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面积10平方公里,建设性控制面积20平方公里,现已拉开框架面积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36家,总投资25亿元。

其中,安徽华泰化学工业公司浓硝酸产能居全国第2位,安徽中山化工公司年产10000吨草甘膦,安徽金鼎药业有限公司年产800吨亚氨氨基二苯,池州龙华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衢州)年产5000吨多聚磷酸、3000吨五氧化二磷,安徽祥化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硫化剂、池州万维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0吨8-羟基喹啉等项目相继投产,形成了硝酸系列产品、双甘膦农药中间体及众多医药中间体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目录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1

一、发展基础1

1、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

2、化工产业稳步发展1

3、产品结构明显优化3

4、企业改革步伐加快3

二、发展环境4

(一)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分析4

(二)竞争力分析1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5

第二章化工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7

一、指导思想17

二、发展思路18

1、煤化工18

2、氯碱工业18

3、农药工业18

4、精细化工18

5、化学工业园区19

三、发展目标19

1、总目标19

2、质量目标20

3、技术水平目标20

4、环保目标20

第三章化工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21

一、煤化工领域21

1、主要方向21

2、发展思路21

3、优先发展主题22

二、医药化工领域26

1、主要方向26

3、优先发展主题27

三、农药化工领域28

1、主要方向28

2、发展思路28

3、优先发展主题29

四、化学肥料领域33

1、主要方向33

2、发展思路33

3、优先发展主题33

第四章主要政策措施35

1、努力拓宽融资渠道35

2、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36

3、切实减轻入园企业负担36

5、建立健全管理和服务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36

东至县百亿元化工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化学工业是重要的资源加工产业,是东至工业基础产业之一,发展化学工业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根据《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东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香隅化工产业园建设情况,制定本发展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1、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十五”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平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6亿元,比2000年增长59.8%,年均增长9.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50元,比2000年增长58.8%,年均增长9.7%;实现财政收入1.55亿元,比2000年增长34.8%,年均增长6.2%;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3亿元,比2000年增长84.1%,年均增长12.8%。

2、化工产业稳步发展

“十五”期间,我县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核心,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化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以东至华泰化工为基础建立的香隅化工基地——“安徽东至香隅化工产业园区”是池州市沿江产业发展四大基地之一。

是全省84家省级开发区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的化工园区。

自园区建设伊始,县党政班子始终坚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绿色园区”的共识,制定扶持政策,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园区招商引资初见成效。

为化工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1)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公用辅助、物流传输一体化初步形成。

道路:

园区经二路、经三路、纬一路、通河北路已经修通,并完成了园区与327省道和305码头连接的水泥路面建设。

供电:

园内有35KV变电所两座,采取双回路供电,供电容量为16000KVA,并再新建110KV变电所一座。

供水:

园内有一家日供水能力7.2万吨的自来水公司,水质符合GB5749-85

供汽:

园内蒸汽网每小时可供40吨2.5MPa蒸汽。

污水处理:

园内每天可处理各类化工污水近万吨,达标后外排。

(2)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一体化循环产业链逐步形成。

安徽华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是与新加坡泛亚集团新浦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以合成氨为基础,以硝酸为主导的综合型化工企业。

公司现有年产4万吨合成氨、18万吨浓硝酸、10万吨碳酸氢铵和1万吨硝酸钠和亚硝酸钠生产装置,并拥有一座年吞量为160万吨的长江专用码头和危险品专用码头,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完善。

现有员工62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0人。

总资产2.3亿元,年销售收入3.5亿元,是安徽省化工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

池州华源新赛德颜料有限公司是由浙江升华集团华源颜料公司与池州新赛德化工公司合作的股份制企业。

公司占地面积10平方米,现有员工210人,专业技术人员56人,主要产品有年产2万吨的氧化铁红、氧化铁黄、氧化铁黑等系列颜料产品,年创产值8000万元。

安徽东至德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氟苯2000吨。

1000吨/年2,4-二氯氟苯,1万吨/年氟化氢工程即将完工。

企业立足氟化工,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多种氟精细化工的医药、染料、农药中间体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公司现有员工78人,专业技术人员26人,年创产值1.1亿元。

东至天孚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3600万元,建设能力年产2万吨氟化氢铵、2万吨氢氟酸、0.5万吨氟化铵和0.2万吨对氟甲苯。

氟化氢铵生产线已投产运行,氢氟酸生产线即将竣工。

东至县东升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资2800万元,建设年产300吨呋喃胺盐、100吨西酞普兰和100吨头孢侧链,试生产正在进行之中,预计年产值将超过1亿元。

华泰化工集中尾汽分别向德泰、东升、天孚等入园企业供汽;生产的合成氨可供应给天孚公司作为原材料,生产的两钠是德泰公司的原材料,天孚公司生产的氢氟酸是德泰公司的原材料等。

逐步形成“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一体化循环产业链。

3、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品种、质量、效益”的原则,大力调整产品结构。

通过调整投资方向,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高档、高附加值产品,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九五”农用化学品得到重大发展的基础上,“十五”煤化工和医药化工又得到了快速发展。

4、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安徽华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1999年以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濒临破产倒闭边缘。

“十五”期间,公司高举改革大旗,首先在企业内部进行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多能少的三项制度改革,对干部业绩进行有效考评,打破以前的干部终身制;员工和企业之间双向选择,实行灵活的用工制度,工资不再固定不变,采用“活工资”,真正体现多劳多得,能干多得。

在成功地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之后,公司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已形成产权明晰、权债明确、管理科学,具有健全法人管理结构的规范化公司。

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复产初期,公司仅有一套年产0.8万吨合成氨和1.5万吨硝酸生产装置。

目前合成氨的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硝酸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

(2)装置技术显著提升:

稀硝酸生产采用低压氧化吸收工艺,浓硝酸生产采用硝镁法提浓工艺,并成功引进了先进的DCS计算机控制系统。

使得浓硝酸生产成本降低15%,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名列前茅。

采用国内先进的变压吸附工艺改造合成氨脱碳系统,并实现了PSA自动控制,对浓硝酸、化肥和液氨三大产品结构进行了有效调整。

采用碱液吸收硝酸制造过程中的氮氧化物尾气,实现废气资源化。

对10吨旋涡内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技术改造,有效地减少固体废气物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蒸汽成本。

(3)经济效益大幅度攀升:

“九五”末,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企业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和员工收入分别为:

3300万元、3000万元、52万元、86万元、4500万元、92%和4500元。

2005年底,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税金、企业固定资产和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1.5亿元、1.67亿元、2600万元、1880万元、1.3亿元、41.25%和1万元。

二、发展环境

(一)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1、国家化工产业政策

“十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进一步加快,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已基本形成可以满足国内需要的化学工业体系。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品种大体配套并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的化学工业体系。

化学工业目前已形成化学矿山、化肥、农药、纯碱和无机化学品、氯碱、基本有机原材料、染料、涂料、新材料、新领域精细化工等20多个行业。

(2)园区化、基地化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主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各地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蓬勃兴起的基础上,化工园区的建设正呈现出热火朝天、方兴未艾的态势。

全国范围内上规模的化工园区至少有66个。

园区化、基地化的发展模式已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主流。

(3)多元化资本进入化工投资领域。

由于化工产品品种多,市场容量大,与相关行业配套性强、外向型经济开放早,对各类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

化工投资一直比较活跃,已成为国际、国内多元化资本介入的热点行业。

发达国家石油和化工产品趋于饱和,更多的大公司将注意力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对向中国转让技术或投资的兴趣增大。

国外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投资,从而推动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给市场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民营企业资本已介入化工领域投资。

在一些竞争性行业和产品中民营经济已成为主力。

(4)国有化工企业改组改制步入新的发展期。

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深化改革和进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化工企业改组改制使所有制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化工企业正在进行新的整合,一批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脱颖而出,同时为具有比较优势的投资者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在“十一五”时期,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市场环境将有新的特点:

大部分产品将呈现越来越畅销的态势,资源型、耗能型产品有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进出口进一步增长,外贸逆差将缩小,而全行业面临的资源紧张、能源紧张和环境压力三大制约因素进一步突出。

发展重点在石油化工、农用化学品、煤化工等领域,为国民经济重点产业配套的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生物化工和环保型产品将成为新的热点。

生物化工将会在“十一五”时期进一步受到重视生物化工技术不仅可提供大量廉价的化工原料和产品,而且还有可能改善某些化工产品的传统工艺,产生少污染、省能源的新工艺,甚至合成一些性能优异的化合物。

如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柠檬酸、生物法生产聚丙烯酰胺、生物化工产品中的新型酶制剂、新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长链二元酸、新型生物农药等在市场上已充分显示竞争力,预计将会得到发展“十一五”时期发展重点,将在燃料已醇、氨基酸、酶制剂、部分有机酸(柠檬酸、乳酸、衣康酸等)、生物医药(青霉素等)、生物农药(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等)等产品生产领域。

2、煤化工发展趋势

我国煤资源相对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含煤面积55万平方公里,资源总量55965.63亿吨,资源保有量10077亿吨,资源探明率18%,经济可开发的剩余可采储量1145亿吨。

在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4.3%,石油天然气仅占5.7%,“缺油、少气、富煤”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基于我国的能源情况,发展煤化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我国煤化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化学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煤化工的产量占化学工业(不包括石油和石化)大约50%,合成氨、甲醇两大基础化工产品,主要以煤为原料。

近年来,由于国际油价节节攀升,煤化工越来越显示出优势。

因此,目前全国各地发展煤化工热情很高,尤其是在2004年7月我国投资体制改革以来,国家不再审批投资项目,全国各地拟上和新上的煤化工项目很多,项目规模大小不一,几乎是有煤的地方都要发展煤化工。

煤化工是一种技术含量高、技术开发周期长、高投入的产业,煤的气化是现代煤化工的核心。

目前,国内发展煤气化合成化工产品或替代液体燃料的势头很旺,如合成甲醇或进一步加工下游产品醋酸、醋酐等,一步合成二甲醚技术。

煤炭企业发展煤气化合成具有原料煤价格较低、有实施大规模工业化的实力等优势,但同时也需要充分注重国内外市场需求容量、产品应用的社会投入、单元技术的工业化成熟度以及与石油、天然气化工的竞争能力等因素,应把产品目标尽量立足于国内市场短缺、替代进口上。

煤气化可以得到含CO和H2的合成气,再由合成气生产各种基本有机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常为人们称为“碳一化学”化工产品和“甲醛化学产品”。

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洁净煤技术进行的“碳一化学”的技术突破与不断开发进行的。

“碳一化学”是以一氧化碳以及它的衍生物碳一化合物、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合成化学品或燃料的化学。

它的内容包括原料气制备与精制;含氧化合物合成,例如:

甲醇、甲酸、甲醛、醋酸、醋酐、高级醇、酯类等;含氮化合物合成,例如:

氢氰酸、二甲基甲酰胺(DMF)、异氰酸酯(TDI、MDI)、氨基酸类产品;合成烃和燃料油类;微生物和放射性“碳一化学”以及二氧化碳为原料的“碳一化学”。

国外“甲醛化学”蓬勃发展,主要是品种繁多、用途广泛且特殊的工程塑料产品的开发。

在这些方面我国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外商又不转让技术,所以只有靠进口,如聚甲醛及其加工的工程塑料合金的生产。

21世纪煤化工发展模式是特大型规模、跨行业的多联产工业园区。

将能源、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紧密结合成一整体。

煤气化所得到含CO和H2的合成气深加工利用,气化过程产生的余热用来发电,粉煤灰作为建筑材料原料。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将煤炭资源、废渣废水“吃干榨尽”,整个园区共同组成一个生态工业产品链,做到多业并举,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形成生态经济区,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医药化工发展趋势

常规下,药品生产需要的中间体原来大多由医药企业自行生产。

但近几年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一些医药中间体生产逐渐从医药企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而转交给化工企业生产。

从国际范围来看,医药中间体目前已成为国际化工界的一大产业。

经过3O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生产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基本能够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进口,而且由于我国资源比较丰富,原材料价格较低,目前有许多中间体实现了大量出口。

相对于原料药及制剂,医药中间体的出口受到进口国的限制要少得多,而且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制药公司从节省生产成本与环保要求的层面考虑,将其医药中间体的生产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者多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质量可靠的医药中间体。

这都给我国的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商机。

专家认为,由于多年累积的技术优势和未来医药市场的巨大需求,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蕴蓄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5年1~12月,我国化学原料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162.77亿元,同比增长33.51%;利润额67.8亿元,同比增长27.5%;尤其是出口额,达到了79.O3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达27.55%。

从这些经济指标来看,医药产业仍然保持着相当明显的增势。

专家们认为,医药市场的前景看好,必将推动上游医药中间体的走强。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环保成本对中间体生产行业来说将是一道不容忽视的难题。

目前中国医药中间体行业有六大特点:

一是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经营灵活,投资规模不大,基本在数百万到一两千万元之间;二是企业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以浙江台州和江苏金坛为中心;三是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

企业建设环保处理设施的压力正在加大:

四是产品更新速度快,一般入市3~5年后利润率便大幅度下降,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改进工艺,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五是由于医药中间体生产利润高于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又基本相同,有越来越多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到生产医药中间体的行列,导致业内无序竞争日益激烈;六是与原料药相比,生产中间体利润率偏低,而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又相似,因此部分企业不仅生产中间体,还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生产原料药。

近年来医药中间体行业的迅速发展,引起许多投资者的垂涎,全国各地生产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但同时又以近似的速度被淘汰出局。

新形势下医药中间体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资金雄厚。

没有一千万的资金,在医药中间体行业内,是没有生存的机会的。

技术先进。

该行业内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很严,而且处于不断发展中,因此要求生产医药中间体的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企业综合实力强。

由于医药中间体行业与制药行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产品的销售也十分微妙。

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企业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具体内容包括:

直观的厂容厂貌、生产车间与实验室设备、产品包装与质量,无形的包括技术力量、售后服务、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

我国的医药中间体产品链上,中、上游基础原料药中间体产品由于应用领域较广泛,占据了整个链条的优势地位,因此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也在市场上备受瞩目。

然而,我国医药中间体产品出口也遭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特别是印度。

印度在医药产业上飞速崛起,如今与我国形成了竞争与共生的关系。

事实证明,在我国医药中间体主要的出口地区欧盟、北美、中东、东南亚等,来自印度的冲击不容小视。

由此,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必须调整出口策略。

专家们认为,选择有竞争力的中间体品种或将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4、农药化工发展趋势

我国农药应用面积居世界第二,但在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着两大误区:

一是药性越毒越好;二是药量越用越大。

结果不仅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也污染了生态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于是,对环境友好、超高效、安全无公害的新型绿色农药受到人们关注。

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提出,中国农药要实现四个快速转变:

农药产品向高效安全的快速转变,农药市场向规范有序的快速转变,农药出口向质量效益的快速转变,农药使用向安全合理的快速转变。

就发展方向而言,“绿色农药”研发仍主要包括高效灭杀且无毒副作用的化学合成农药与富有成效的生物农药两方面。

现代化学农药正朝着选择性强、安全性高、与环境相容性好的方向发展。

在发达国家,农药原药与制剂相比,利润较低,制剂直接面对广大消费者。

营销和市场举足轻重,因此,制剂的利润往往比原药高数倍甚至十几倍,加上发达国家农药环保治理费用高,美国、西欧、日本等农药企业已逐步减少农药原药的生产量,改从中国和印度进口。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农药原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量仍在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农药原料、中间体基本上能满足农药工业的需要,除个别中间体由于技术原因(如吡啶、多聚甲醛、邻苯二酚和邻甲酚)需要进口解决外,绝大部分中间体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还大量出口。

我国农药中间体行业有以下特点及发展趋势:

(1)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规模较小;

(2)地域分布比较集中,农药中间体的生产企业集中在江苏、浙江和山东;(3)原药生产企业已从中间体自我配套向外购中间体发展;(4)生产由中间体向原药方向发展;

(5)产品更新快,向杂环类和含氟中间体发展。

5、化学肥料发展趋势

我国化肥工业

(1)从需求关系分析,氮肥基本可满足需求,磷肥有少量的缺口,钾肥缺口较大,其它肥料也有一定量的缺口,应继续大力发展化肥工业。

(2)调整化肥结构,从氮肥向钾肥、磷肥、复混肥及特种肥方向发展,从低浓度肥向高浓度肥发展,从低养份含量向高养份含量发展。

(3)采用先进技术,进一步降低化肥装置的生产成本、能耗,使化肥装置向单系列大型化及超大型化方向发展。

化肥装置应建在原料比较富裕、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也可集中建立化肥基地,进一步降低消耗。

(4)加快国产化装置的进程。

应采用当今的先进技术(如热泵、节能转子、新型催化剂、新型材料、工艺和动力联台系统、集散控制系统、新型煤造气工艺等)。

(5)定期检测土壤肥力,推广科学施肥.加大施肥的科技含量。

(6)开拓化肥的深度加工和多种经营。

(7)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农业需求,化肥正在向比例协调化、养分高浓化、元素多样化、成分复合化、肥效可控化方向发展。

“十一五”国家重点发展的技术和产业领域:

(1)氮肥的生物化学缓释技术

通过化学合成、生物化学改性等方法筛选新型环境友好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集中解决传统抑制剂用量大、成本高及专性不强的问题;经土壤学、农学试验检验确定抑制效果和适宜用量,开展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组合研究,提出相应的协同缓释技术;开展水田氨挥发抑制技术研究。

(2)磷素促释技术

研究土壤有机磷素水解的磷酸酶激活技术,重点开展天然或化学合成激活剂的筛选及其效果研究。

(3)氮、磷增效剂与肥料配伍技术研究

研究氮肥增效剂(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在尿素及含氮复合肥改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磷素促释剂的应用技术。

(4)控释包膜技术

开展水溶性、热塑性、热固性树脂树脂包膜材料研发;针对异质膜材同质核心、同质膜材异质核开展复式包膜技术、异粒变速控释技术的研究;开展控释肥料在线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建立控释肥料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开展底喷流化包衣技术、底喷风动流化包衣技术和转鼓流化包衣技术,确定包膜控释肥料生产工艺参数,建立包膜控释肥料工艺技术包。

(5)复合(混)肥养分高效优化技术

复合(混)肥养分种类、数量、形态及其比例的高效配伍技术;从有机废弃物中研究和筛选高效调控无机养分的材料及其调控机制;有机无机复合(混)肥养分协同优化调控的合理配伍技术与工艺;复合(混)肥料防病、抗倒伏、保水功能优化技术;功能型滴灌肥、叶面肥和冲施肥的研制。

(6)非水溶性钾矿资源高效利用技术

非水溶性钾矿的中低温分解、钾素有效化技术,将矿石中的非水溶性钾转化成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的矿物钾肥技术。

利用非水溶性钾矿石中共生的硅铝组分,水热合成无机缓释剂或分子筛材料的技术。

提取的钾化合物、外加氮磷钾养分与合成的无机缓释剂载体的复合技术,新型缓释复合钾肥的无机材料包膜技术。

(7)无害化有机肥的快速生产技术

开发有机污染物和病原菌的消除技术;开发重金属脱毒减毒共堆肥技术。

利用筛选的嗜高温菌、纤维素和蛋白质高效分解菌等构建快速堆肥菌剂,并开发好氧式快速高温堆肥技术(纤维素等难分解物料腐熟时间为10~15天)以及封闭式生物反应器(腐熟时间为24~36小时)。

开发新型生物有机肥料(包括腐殖酸生物肥料)、土壤结构改良剂及保水剂、生物除臭剂等有机肥高值化技术;利用造纸黑液开发新型精制活性有机肥技术。

(8)缓释尿素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

适合尿素生产工艺加入的缓释剂载体;缓释剂与溶剂良好的互溶技术;缓释剂与尿液的螯合技术;缓释尿素工业化生产的温度、压力等条件;缓释剂抑钝工艺技术。

设计缓释尿素生产工艺流程,研究缓释剂与尿液流量调控技术;研究在原尿素生产线加入缓释剂的最佳切入点,缓释尿素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