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阅读生命的觉醒林东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7438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性阅读生命的觉醒林东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智性阅读生命的觉醒林东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智性阅读生命的觉醒林东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智性阅读生命的觉醒林东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智性阅读生命的觉醒林东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性阅读生命的觉醒林东茂.docx

《智性阅读生命的觉醒林东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性阅读生命的觉醒林东茂.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性阅读生命的觉醒林东茂.docx

智性阅读生命的觉醒林东茂

智性阅读:

生命的觉醒(林东茂)

生命的觉醒林东茂

二、生命的觉醒我们常说要「安身立命」,安身立命指的是什么?

我认为,安身是谋得一口饭吃,是向外追求;立命是反问自己的生命,是向内追求,是生命觉醒的范畴。

安身也许是立命的基础,但安身未必可以立命。

很多人有一个栖身之地,但很不快乐,更不要说生命的觉醒。

当然,如果连混一口饭吃都不可得,也很难谈立命。

我们在座都有一口饭吃,安身不是问题。

在座不少人已经到了生命的秋天,可能比较会反问自己,春夏已去,我的秋冬该怎么过?

我们该有怎样的生命态度,如何获得一种开放、但是不可动摇的笃定?

安身比较容易,生命的觉醒很难。

有些人社会位置高、人脉充沛、累积的财富多,可是很多牢骚不满,很不快乐。

他们的心摇晃不定,有如风中的烛火,忙着执取、算计、争胜、干涉别人的事,真正的生命大事却毫不注意。

我在学术界工作,所以清楚知道,学术圈的人并不更容易有生命的觉醒。

学术工作就是专业知识的研究与传播,这种知识全部都是向外追求,分析自身以外的事务,完全与生命自身无关。

法律、犯罪学、经济学、交通管理、知识管理、信息科学、哲学,等等,全都如此。

知识处理上很杰出的人,不但未必快乐,而且可能是一个没有心肝的混蛋。

我们完整的生命里,知识的求取只占一部份,除此之外,还有身体的照顾、心的安顿。

很多求取知识的人,以为知识是生命的全部,并以此沾沾自喜。

这是严重的生命缺失。

现在的父母教导小孩,几乎都只关心功课。

学校教育、各色各样的考试也只能针对知识。

高学位的获取,也只是知识的整理与分析。

一个高学位的人,一个顺利通过各种考试的人,可能自私自利,没有悲悯情怀,没有生命的觉醒。

总之,我们处理的这些知识,只对应到我们的脑,没有对应到我们的心,没有对应到我们的生命。

生命的觉醒,并不是简单的睡觉醒来,而是必须经常面对自己,检查自己,甚至抛弃自己(抛弃自己是重要的、了不起的)的这种念头。

我们从小就有根深蒂固的观念,要受人尊敬,要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要爱「我」自己。

事实上,这个我们极力维护的东西(我),却是害我们最深的东西。

不断的消解或抛弃「我」这个念头,其实是生命觉醒的根本。

这是老子所说的「为道日损」,这个很难达成,比起知识的累积或身体的锻炼要难得太多。

每一个人都不忍心苛责自己。

容我举一些例子,说明「我」这个念头,如何使我们不安静,不快乐。

当部署对你不敬,你觉得他瞧不起「我」,所以恼火。

当别人指责或批评你,你觉得「我」被顶撞了,所以也恼火。

当别人升迁比较快,你觉得「我」被忽略了,所以郁卒。

酒宴上有人遗忘你的名字,你觉得「我」不受重视,所以记恨。

儿子不孝顺「我」,恋人不爱「我」,不给「我」面子,给「我」难堪,等等,当「我」这个念头出现的时候,就是对峙的发端,不安静与不快乐的开始。

所以,学会抛弃「我」这个念头,才会得到深刻而且广大的宁静。

但是,这非常困难。

我们通常都是作累积或收集的事情,累积财富、建立人脉、堆积知识、锻炼漂亮的身体肌肉、收藏珍玩等等,要我们作抛弃的事情很不习惯,尤其是抛弃我们一直认为最重要的「我」。

生命的觉醒,往往有一些契机。

亲人亡故、重病、重大的挫败,都可能使我们进入很深的宁静,而觉悟生命。

比较幸运的情况是,遇到特殊的机缘,得到高人的指点。

不过,高人常常不是名人,名人往往徒有虚名,都是营销的结果。

高人可遇不可求,而且容易与我们擦肩而过。

静静的长河不可能自己来亲近我们,必须我们自己移步去亲近。

生命到了秋天,收到的讣文多于喜帖,忍见朋辈成新鬼。

我们陆续见到亲人、好友、同学、甚至后辈受尽病痛折磨,然后去世。

求一个善终,有多么困难。

多数人的晚年,肢体残败,受病痛折磨,长年卧床,受人喂食。

除了身体的残败之外,还有极大的心理恐慌、焦虑、不安、愤怒、寂寞、空虚、不舍,等等。

我相信,人到老年容易失眠,关键是心理因素。

心理上不安静,所以不能安睡。

越是接近生命的冬日,那种生理与心理的折磨就越是激烈。

显然,善终是要经过长久的身心修练才可能得到。

有一个法学界前辈,烟瘾很大,对于通过不久的烟害防治法非常反感,总是说,活到退休的年纪,死就死了,有什么了不起!

问题是,死有这么简单吗?

有一年,东吴大学研究所入学考试,在阅卷室有位年轻的中文系教师轻声问我,在我这年纪,主要想些什么?

我完全不假思索,回答说:

「如何求好死。

」他专研老庄思想,他说,他完全理解。

我们的对话只有半分钟,但我们彼此都觉得互为知己。

生命的觉醒不完全等于了悟生死,但了悟生死却是生命觉醒的关键。

我相信,对于死亡的体会越是深刻,生活态度就会越是豁达。

豁达不是摆烂,也不是悲观,而是更勇于承担,勇于面对不愉快的事件,抱怨更少,不会喋喋不休专注在别人的事情上。

生命的觉醒,也常常使人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不会在枝节上打转,所以放得开。

生命觉醒的人,自然懂得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

自然可以体会,我们的存在,都是无止尽时空中的偶然现象。

一切都是瞬息繁华,转眼成灰成空。

所以,不至于对眼前的不顺遂过度悲愤,也不会对于当前的顺境得意忘形。

很多人可能问,既然我们的生命如此偶然,瞬息繁华,那我们还努力什么?

我想这样回答,如果你参加一项欧洲十日游,非常清楚十天很快结束,你就拒绝参加了吗?

你就在旅途中不快乐了吗?

我相信,你还是一样在出发前满心的期盼,旅途中忘记时间与空间,放松心情,兴奋拍照,为你的「瞬息繁华」做一些纪录。

显然,领悟了一切都是瞬息繁华,我们依然有计划的度日,追逐自己的梦想。

三、觉醒条件之一:

心的安顿深刻的宁静,才可能使我们深入观照自己。

生命的觉醒,首先需要安顿自己的心。

前面提到,亲友亡故、重病、重大挫败,都可能使我们进入深度的宁静。

但是,以这种方式而得到深度的宁静,代价太高,被动而且短暂。

所以不能依靠这种方式。

把自己的心安顿好,就可以随时进入深度的宁静。

我们的心思总是跳动不停,像是摇晃不定的杯子,杯里的水有很多杂质。

必须放下杯子,让杂质沈淀,这水才能透明。

宁静的作用很大,人在宁静之中,才可能如同不摇晃的水杯,有穿透性,领悟力与记忆力都稳稳的出现。

我自己的读书经验即是如此。

而且宁静中所获得的深度精神喜悦,胜过一切感官的享受,终身难忘。

也只有宁静,才能有创造性的思考。

习惯了宁静,也会有瞬间的爆发力或行动力。

很多人以为习于安静,这人就变得没有生命力、没有行动力。

其实恰恰相反。

得到深沈的安静,就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稳定。

我要举一个例子说明。

戴维森(RichardJ.Davidson)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心理学与精神医学教授,该校感情神经科学实验室的负责人。

他的研究重点是「大脑与情绪的关系」。

戴维森的实验室是美国五个研究中心之一,专门研究人类的身心互动。

他曾获得一千一百万美元的补助,用以研究「禅定对脑部、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戴维森曾经研究有三十年禅定经验的一位西藏喇嘛,发现这位喇嘛对于人类细部表情的变识能力,远超出其余五千位的受测者,包括警察、情治人员、法官、律师、精神医师、海关人员。

对于惊吓测验(在耳边突然放鞭炮或开枪),喇嘛的生理方面有些微变化,但脸上没有一根肌肉痉挛。

西方所有的研究都显示,没有任何人可以避免惊吓反射,包括经常射击的警察,但这位西藏喇嘛做到了。

喇嘛事后说:

「如果可以正确维持情绪的开放状态,那么巨响便彷佛是中性的,就如一只鸟飞过天际一般。

」我是在读到这段话的时候,联想到慧能大师的偈句,并且恍然大悟:

「普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也因而领悟,何以比起神秀的境界要高明:

「身如普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安静才能放松,放松对于身体健康的帮助很大。

放松不是肢体的柔软而已,更重要的是心底深沈的安静与柔软。

不争胜、无所求、无可无不可,我们生病时就有这种单纯而神秘的宁静。

生病时,我们只有一种愿望,养好自己的身体,别无其它。

如何获得持续性的放松与安静,这需要练习,而不是脑子明白即可。

放松与安静,比起知识的求取更困难,因为放松与安静所对应的是「心」,而不是脑。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我们得到持续性的安静,或者说,如何安顿我们的心?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很简单。

方法有很多,也可以只是一两个。

关键是,能否持续练习。

我个人的经验,练气、站桩、内家拳都是很好的方法。

我的经验,放松的站桩会进入一种很深的宁静,站完桩,有如大梦初醒。

桩法很多,我站的是浑圆桩,偶而站子午桩(三体式)。

静坐是静禅,站桩是立禅,内家拳则是动禅。

不论练气或内家拳都要有明师的指点,特别是内家拳。

明师不是有名的老师。

名气大的老师可能有真本事,也可能是骗子。

不过,有名的老师,钱赚得多,因为慕名的人多。

也因为学生众多,学拳经常变成大会操,变成舞狮舞龙。

内家拳必须以心传心,需要明师耐心与细微的指导,大会操练出来的拳只有外形,表演用的架势或套路,不但得不到内心的平静,反而可能练出一种挨打的拳。

我不建议慢跑,不建议有氧舞蹈,更不建议去健身中心做重力训练,让自己的肢体肌肉变得僵硬起来。

好的运动应该在结束之后,神清气爽,感觉能量是蓄积起来,而没有耗尽能量的疲累感。

好的运动有如小火,而不是猛烈的火。

温火或小火也会使我们发大量的汗,真正的燃烧内脏脂肪。

最重要的是,好的运动应该结合身心灵,运动过程与运动结束,心理都是安祥的。

我建议的方法未必符合每个人,一定有其它方法可以安顿我们的心(如瑜珈、坐禅),只要有机缘都可以试试。

但是要注意,心灵的教师蛇龙混杂,骗子很可能多于高人,所以,睁大眼睛不要受骗是第一要务。

四、觉醒条件之二:

好的阅读安顿我们的心,等于走上了生命觉醒的道路。

除了上面所提的方法之外,好的阅读也很重要。

多数人都有求知的热情,但不知读什么书。

我们的时间都很有限,没有余暇阅读无用的书。

这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定见的人会以为,最新的知识必须掌握,所以惶恐不安。

我要不客气的说,畅销排行版的书,最新的知识,很有可能都是无用的废话。

最近有个朋友送我一本某管理学大师的新作,谈五十岁以后的生活规划。

印刷精美,谈的都是浅陋的枝枝节节的事。

这位大师教导读者,要在退休后规划移居海外,退休后的生活才可以丰富。

他也提到,要选择死后的安葬处所,死后可以跟美丽的景色为伴,他说已经看中日本三个风景绝美的地方,也考虑欧美的胜景。

一个很基本的观念,心即净土,这位大师可能不懂,也甚至不懂什么是无所从来,无所从去。

再一次印证,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深刻的生命觉醒。

我们需要阅读的书,直接与生命的安顿有关系,称之为「生命的学问」。

任何阶段的学校教育,都缺乏这个「生命学问」的教导。

生命的学问,例如:

文学、宗教之学。

好的武学书籍,也可以是生命的学问。

但是,一般的哲学书籍很难算是生命的学问,哲学对应的还是脑,而不是心。

哲学是各个生活领域或知识领域的深刻思考与反省,但那都是对于我们自身生命以外的分析、批判,都只涉及脑神经细胞的运作,无法撩动生命,触动人心。

哲学家也可能是没有心肝的人。

同理,开口闭口人性尊严,讲什么后现代主义的法律人,也可能没有心肝。

文学内容很广泛,小说、散文、诗词、戏剧,都包括在内,而且书籍非常多。

我看过很多中西方的小说,但我最建议,好好读红楼梦。

我们的年纪已经可以使我们好好体会什么是「瞬息繁华」,仔细读完红楼梦,你会有深刻觉醒,什么是瞬息繁华,会有灵魂被洗刷过的感觉。

一般人会觉得红楼梦太厚重,很难读完。

但只要想着叶石涛的经验,你就会勇于阅读红楼梦。

去年过世的文学家叶石涛在日本殖民时期受教育,不识汉字,日本战败后,叶先生知道必须学会以汉字写作,因此逐字抄写红楼梦以学习汉字。

他能够手抄红楼梦,我们当然更可以只是阅读。

如果你喜欢武侠小说,我建议好好读王度卢的小说。

写实的、真性流露的、文字绝佳的、很贴近生命的武侠小说。

我觉得王度卢的情感世界比起金庸更为深邃而丰富。

关于心的安顿的书,我极力推荐郑振煌翻译的「西藏生死书」,张老师文化出版。

这本书的翻译极好,几乎没有专业术语,很容易入门,字字珠玑,值得反复阅读,慢慢品味。

我也极力推荐金刚经。

金刚经的内容,主要在讨论「如何降服我们的心」。

这是一本释迦牟尼佛与须菩提两人的对话录。

须菩提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最能领会什么叫做瞬息繁华。

西游记里面写到,莲花洞的猴王长跪在须菩提的修道场,恳求收为门徒,须菩提给他一个名字,叫做「孙悟空」,悟一切皆空。

多好的名字。

如何安顿我们的心?

金刚经教我们的方法很简单,但是很彻底,直截有力,比咏春拳强得太多。

那就是,对自己否定,再否定。

几年前有一段时间,我因为学生不认真听课而困惑,而懊恼,在一次安静阅读金刚经的时候,得到启示。

一切的懊恼,来源于过度看重自己,以为自己讲课清楚又认真,学生怎么可以不珍惜?

咀嚼了金刚经那段文字,我把自己放掉,走进课堂,不管学生认真与否,我就是专注而且开心的讲。

在这个心情底下,上课怡然自得。

金刚经启示我的这段话,因为感受深刻,所以记忆非常清晰:

「佛告须菩提,应如是降服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佛说,纵然帮助了一切众生解脱生死烦恼,使进入没有一丝烦恼的圆满寂灭的状态,也必须想象,根本没有任何众生被我帮助过。

如果助人解脱烦恼之后,念念不忘我就是菩萨,我自己功德无量,处处想到曾经被我帮助的众生,时时想着他们应该感念我,时时想着我是一个了脱生死的人(寿者相),这样的人就不是真正的菩萨了。

帮助无数众生了脱生死,都必须忘记自己曾经有过一丝一毫的贡献,何况是教导学生懂几个法律观念?

教学生理解几个法条,几个法律概念有什么了不起?

想到这里,就释然了。

对于大多数人,直接阅读经文很困难,所以要看解经的书。

市面上这类书很多,只要安静的阅读,任何版本都不错。

我自己是从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入门。

「僧侣与哲学家」是一本父子的对话录。

父亲是巴黎大学的哲学教授,著名的文学家,法兰西学院的院士。

儿子是一名巴黎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博士,成绩最优等,指导教授是诺贝尔奖得主。

这个儿子被认为是法国自然科学界的明日之星,但在取得学位不久,跟随达赖喇嘛出家去了。

法国知识圈对于这对父子充满好奇,在这对父子暌违二十余年之后,法国一家出版社让他们重逢,父子有了很精彩的对话。

「僧侣与哲学家」就是这本精彩的对话录。

译者是著名的剧作家赖声川教授,与这名僧侣有深交。

一年,我在德国阿尔卑斯山参观一家古董店,满头白发的老板正在读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长谈后知道他是西门子退休的工程师,他问我生命的意义,我建议他去买一本德文版的「僧侣与哲学家」。

过了几个月,他手写一封长信寄给我,谈读后感,很感谢我的建议。

关于武学的书,我推荐「逝去的武林」与「大道显隐」这两本。

两本书都是简体字版,读者可以在重庆南路的「武学书馆」或专卖大陆书籍的「若水堂」买到。

「逝去的武林」是一名隐居的形意拳大家李仲轩的访谈记录。

一名读者对于这本书的回响是:

「看李老的文章,不敢往下翻,看一个字少一个字,心中的喜悦和悲伤混在一起,难以言说。

」这完全就是我读此书的心情。

「大道显隐」则是李经梧老先生的太极人生,是许多人对他的回忆录,也有李经梧本人对于太极拳的许多想法。

这两本书让我们知道,深不可测的内家拳高手,都是身心俱得安顿的人。

他们有绝对的能力,夺之如虎,犯者立仆,但却视之如妇,或看起来像是温驯祥和的老农夫。

好书不少,我只能大略这么一提。

最后,我要说,生命的觉醒,就是理想的实践。

生命的觉醒,可以使人快乐而自在的做好本分的事,理想就实践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