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7405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docx

《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docx

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毛旭剑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4

[摘要]:

杂交鲟是鲟鱼种间或属间的杂交育种的产物,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特点。

鲟鱼的养殖历史已逾百年,而且现在也在蓬勃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的过程,和在深水网箱中养殖的情况。

杂交鲟完全可以在海水中正常养殖。

[关键词]:

生态习性;海水驯化;网箱;深水网箱;

Abstract:

Thebesterismiscellaneoustohandovertheinterspecificorgeneric,thegrowthisquick,theadapttabilityiswide,theanti-diseasedintisstrong.Thefarminghistoryofthesturgeonhasoveronehundredyears,andnowisintheboomingdevelopment.Themaininvestigativeinthistextishandingtheecosystemtemperament,thetamingofturningtoseawater,andthefaringintheoffshorecage.Thebestercanfarmnormallyinthesea.

Keywords:

behaviourseawatertamingcageoffshorecage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菜篮子,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同时也使农民和渔民增加了收入。

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由传统的常规鱼类向名特优新水产品转变。

同时,我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之一,各行各业都要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所以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应尽快发展市场前景好、养殖经济效益好的名特优新水产品,鲟鱼就是其中之一。

鲟鱼是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欧、亚、美三大洲的北回归线以北的水域,是最古老的辐鳍鱼类。

鲟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鲟鱼卵制成的鱼子酱,因其十分珍贵而被冠之以“黑色黄金”。

鲟鱼全身都是宝,各部位经过加工便可成为名贵的佳肴,而且鲟鱼皮可制成与鳄鱼皮相媲美的高档皮革制品。

所以说鲟鱼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亚冷水性鱼类。

鲟鱼属鲟形目,以知现存有2科共27种(也有说28种),其中我国有8种。

近几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和人为无序捕捞的影响,鲟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有些种类已濒临灭绝。

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人工繁殖、放流增殖,发展人工养殖,可有效地增加其在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增加捕捞产量,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鲟鱼的物种资源,而且可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一举两得。

鲟鱼具有个体大、性成熟晚、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等特点,非常适宜人工养殖。

鲟鱼为冷水性与温水性之间的鱼类,生存水温一般为0~34℃,但生长最适宜水温为15~25℃。

我国幅员辽阔,有广阔的内陆水域和很长的海岸线,所处纬度比俄罗斯低,不仅可以向江河放流增殖,而且可以向水库、湖泊增殖,可在土地、水泥池、网箱养殖,有条件还可以进行温流水人工控制工厂化集约式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

我国现养殖有较多品种的鲟鱼,但以杂交鲟为其中的佼佼者。

杂交鲟生长速度要比一般鲟鱼快,适宜于我国养殖。

相信大力发展鲟鱼养殖对改善传统的水产养殖结构和养殖模式,培植新的水产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鲟鱼养殖虽然已在全国很多地区推广。

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养殖水平不高。

随着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的日趋减少和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实施,使海洋捕捞的作业面积大幅度萎缩,海洋渔业已面临严峻的挑战。

海洋渔业作为舟山传统的支柱产业,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对本市的经济和渔民的生活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使之成为渔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更好地让渔民转产转业,并为舟山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但目前海水养殖品种结构比较陈旧,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因此,我们要开发生产价值大、商品价值高的新品种,利用深水网箱进行养殖,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能更了解和提高鲟鱼的养殖,特选择杂交鲟的生态习性、海水驯化与网箱养殖技术进行研究。

1国内外鲟鱼养殖产业现状

1.1国外鲟鱼养殖产业现状

鲟鱼虽然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古老的一种鱼类,但鲟鱼作为人工养殖品种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869年前苏联学者就开始研究小体鲟的生物学。

原苏联是世界上鲟鱼种类最多、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开展鲟鱼人工养殖和放流最早的国家,对鲟鱼做了不少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闪光鲟,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等两代以上的全人工生殖和养殖,并进行了多种组合的鲟鱼杂交优势利用,90年代获得欧洲鳇的自然生殖二代,为规模化人工养殖积累了经验.在养殖模式上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温流水养殖,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近10年来政治动乱和经济困境,使俄罗斯的养殖规模停止不前.到目前为止,估计实际养殖年总产量不足1000吨(据FAO统计资料,1989年为250吨,1991年为74吨).他们养殖鲟鱼的生长速度,一般1周年不足1公斤,2—3年方可上市.

美国鲟鱼养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在加州的几个鲟鱼养殖场,进行高首鲟的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在地下水的养殖条件下,高首鲟在6龄开始成熟,10年全部达到性成熟,较自然条件下成熟时间缩短了一半.现已达到全电脑自动控制和150公斤12平方米水体的单位高产.在1998年实际年产量估计在1000吨以上.1998年这些鲟鱼养殖场生产的鱼籽酱为2吨,1999年预计10吨.每年其它鲟鱼种的养殖主要是匙吻鲟,养殖模式为池塘和水库放养等.意大利与美国高首鲟养殖企业合作,建立了号称世界规模最大的鲟鱼养殖场,主要养殖高首鲟.1993年的产量即达到310吨(据FAO统计数字).此外,法国、爱沙尼亚、乌克兰、德国和日本等国也先后开展了鲟鱼的工厂化养殖.

1.2国内鲟鱼研究和养殖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的鲟鱼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由于长江沿江的建闸筑坝,阻碍了中华鲟的洄游和产卵,使这一种类濒临灭绝,为对其进行保护,我国在50年代开始对中华鲟展开研究,70年代长江水产研究所开始对中华鲟的亲鱼养殖、人工孵化、苗种培育,放流增殖进行研究。

从90年代初,大连、山东、北京、四川、广东、江西、福建等省市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的成鱼养殖。

1992年大连与俄罗斯一家公司合作在瓦房店市浴湾镇海滨旅游度假区建立中国俄罗斯鲟养殖基地。

1995年北京瑞德尔鲟鱼开发中心与德国菲斯克公司合作从国外引进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和工厂化养殖对俄罗斯鲟、西伯利亚鲟亲鱼培育,苗种培育及商品鱼养殖,及人工孵化等研究工作。

史氏鲟原产于黑龙江水域,是近年来才开始被作为商品鱼进行规模化养殖新兴的养殖对象。

在北京市,以怀柔、房山、密云、昌平等山区县为主体,辐射全市13县区的鲟鱼养殖成为北京市又一新兴支柱产业。

全市已有鲟鱼苗种场8处,孵化能力达3000万尾,年产鲟鱼苗600万尾,成为全国较大的鲟鱼苗种生产基地。

其生产的苗种供应到广东、福建、山东、辽宁、上海,四川等省市。

全市发展鲟鱼池塘养殖、山区流水养殖,水库网箱养殖面积共350亩,产量200吨,产值2400万元,利润1500多万元。

特别是怀柔县实施“百万尾鲟鱼工程”,将鲟鱼等冷水性鱼养殖列入怀柔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房山区也建立了4个鲟鱼养殖小区,共建高标准鱼池450个,一户一池,每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2杂交鲟的生态习性

2.1杂交鲟概述

杂交鲟是鲟鱼种类间或属间杂交育种的产物,采用具有不同生物学特性的鲟鱼类型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获得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在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更符合人类需求的新类型。

经过水产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目前,通过不同类型鲟鱼杂交已选育出几十个杂交新品种,其中最具养殖价值、已在我国推广养殖的杂交品种有3种。

第一个是前苏联在1949年用欧洲鳇(♀)同小体鲟(♂)杂交,于1952年获得的优良杂交种小鲟鳇。

该品种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性成熟早、怀卵量大等特点,兼容了其父、母本的显著优点。

欧洲鳇与小体鲟杂交二代幼鱼,培育4个月,尾均重18克;1龄达200~600克;2龄达2千克。

在水泥池中养殖,在水温25℃条件下,到第3年底,尾重可达2~3千克。

第二个是利用这一杂交种小鲟鳇雄性与其母本欧洲鳇进行回交,便成了另一个杂交种——回交小鲟鳇。

其生长性状更优于小鲟鳇。

第三个杂交品种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运用黑龙江流域的达氏鳇(♀)与史氏鲟(♂)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大鳇鲟。

这三个杂交鲟都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等优点,适合在淡水和咸淡水种生活,适宜在池塘、网箱及大水面养殖,是目前鲟鱼养殖中的热点品种。

鲟鱼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抗病力,养殖成本低,生长快等特点。

其对水质要求如透明度>30cm,DO>6mg/L,温度最适范围在18-28℃,盐度0-30‰。

食性,幼鱼多以低栖生物、水生生物为主,成鱼多以小鱼、底栖动物为主。

鲟鱼的生长比较快,一周年养殖,可达到650-1040克。

2.2小鳇鲟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

小鳇鲟是欧洲鳇和小体鲟的杂交后代。

其身体延长,背部黑色,腹部白色。

身体被5行骨板,背骨板1行,数量为14~16枚,侧骨板2行,数量为35~63枚;腹骨板2行,数量为8~14枚。

口大,弯月形,下位,体长是口裂的15.9倍;背鳍条数为45~64;臀鳍条数为19~28。

全长为头长的4.4倍,头长为吻长的2.0倍,尾鳍上叶为下叶的1.9倍。

杂交鲟与小体鲟外形上很相似,主要区别是口裂、口形和体形。

小体鲟口裂小,花瓣状,而杂交鲟口大,弯月形,像其母本欧洲鳇。

杂交鲟的体形较小体鲟粗壮。

欧洲鳇是鲟形目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而小体鲟是鲟形目鱼类中个体最小的一种。

在我国华北地区,小鳇鲟1龄鱼可达750~1000克;2龄鱼可达3500克。

小鳇鲟集欧洲鳇个体大、生长快和小体鲟适应性强、易驯养等优点于一身,因此为众多鲟鱼杂交种中的佼佼者,成为最佳的杂交组合。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几种鲟鱼混养时,俄罗斯鲟比较喜欢在水体的中上层活动,小鳇鲟、小体鲟在其下方,西伯利亚鲟、史氏鲟基本上在水池的底部活动。

小鳇鲟,虽为鳇属与鲟属的属间不同品种的杂交后代,但其后代可育。

我们目前养殖的小鳇鲟只有5年,上不知在我国条件下其成熟情况。

据资料介绍,在德国,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小鳇鲟6年即能性成熟,并可产卵。

2.3大鳇鲟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

大鳇鲟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运用黑龙江流域的达氏鳇(♀)与史氏鲟(♂)杂交获得的杂交种,在我国有较大的养殖规模,而且本文涉及到的海水驯化和深水网箱养殖采用的都是大鳇鲟,所以将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详细地研究。

大鳇鲟的亲本分别是达氏鳇(♀)与史氏鲟(♂),两种鲟鱼都是淡水中的大型经济鱼类,其生物学特点是个体大,性成熟年龄长,寿命长,群体年龄组成复杂,幼鱼成活率低,补充群体少,高龄鱼资源相对较为稳定。

但两者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史氏鲟性情温驯,与其它鲟鱼相比,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反应迟缓。

是黑龙江水系特有的鱼类,终身栖息在河道之中,是非回游性鱼类,在水体底层游动,喜在底质沙砾江段索饵,冬季游集在河流深水区越冬,越冬期也甚活跃。

幼体在春季河流解冻后进入浅水水域索饵,成体很少进入浅水区。

在人工养殖的池子中,除沿着池壁和池底游动外,几乎不在水层中游动。

史氏鲟的生存水温为1~30℃,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1℃左右,最适宜的孵化温度为18~20℃。

史氏鲟为食动物性的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水生昆虫幼虫、底栖动物及小型鱼类为主,也兼食两栖类。

对食物的惯性较强,拒食不熟悉的食物,所以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需要经过相当长的驯化、转食时间。

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比在天然水域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快得多。

鲟鱼的幼鱼(一般为1龄以上),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很强,不经过先期过渡即可直接放进盐度为4~5的水中;经5~10小时后,盐度可增加到6~7;经24~48小时后,即可适应盐度9~10。

达氏鳇个体大,生长速度快,寿命长,是淡水种最大型的鱼类之一,分为黑龙江河口的种群、常年生活在该河道的种群以及鄂霍茨克海与日本海沿岸淡水水域的种群。

河口种群,有淡水和半咸水两种生态类型,半咸水的盐度为12~16。

达氏鳇为底层鱼类,喜欢分散活动,性情凶猛,为大型的肉食性淡水鱼类,成体多在深水区,很少进入浅水区。

达氏鳇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经过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摄食强度大,生长快,捕食方式与史氏鲟相似,为吞吸食物。

大鳇鲟在人工养殖状态下的生长速度要比史氏鲟要慢,喜欢在池壁和池底游动,有较强的逆流倾向,性情比较温驯,抢食不明显。

3杂交鲟的普通网箱养殖

杂交鲟的养殖方式有多种,分为集约化流水养殖、池塘和网箱养殖。

可以在水库淡水网箱中养殖,也可在沿岸海水网箱中养殖。

3.1网箱及布置。

网箱养饵应选择水质良好的水库,因杂交鲟与许多珍贵鱼类一样,对水污染很敏感,水化学状况不良会严重影响其成活率。

架设网箱应按水库宽向排列,就是说与水流呈横向排列,用浮筒和钢架固定,网箱处水深10~20m。

培育小鲟鳇幼鱼的网箱面积为5m×4m,用网眼为3.6mm加无结尼龙网和网眼为6.5mm的有结网衣制成。

养殖成鱼的网箱面积5m×12m,用网眼为10~18mm的网衣制成。

网箱入水深达3m,因此鱼可选择其适宜的水温。

育种网箱和成鱼网箱的底部都是用无结小眼网衣制成的,避免投入的饵料从底部流失,也不必用专门的饵料台。

为了防止鱼跳出(特别在晚上),养殖商品鱼的网箱上还要用网眼为18~24mm的无结网片围成1米高的“围裙”,或者在网箱上加盖网。

3.2鱼种投放

鲟鱼种在水温20℃以下时用密闭充氧袋或用活鱼车运输到水库,体重5g左右的幼鲟初入箱密度为50~60尾/㎡,采用配合饲料养殖时,鱼种必须已经完成转食;采用天然饵料投喂时则不必转食。

放人网箱的幼鲟个体要均匀,这样鱼对饵料的食耗度在所有网箱才会一致,网箱才不会因饵料残渣的积累而被玷污。

鱼种放人网箱后的第二天再开始投饵,开始时要少量多次,使鱼种适应网箱的环境,经5~7天转为正常投饵,根据食耗度每天投饵不应少于3次。

小鲟鳇当年鱼的平均体重可达140~150g,育种网箱的产量达4~5.8kg/㎡,成活率60%~70%。

3.3日常管理

主要的管理工作是投饵和进行养殖记录。

商品鱼养殖投喂天然饵料如小海鱼时,每天投喂一次,大的二龄鱼和三龄鱼可投喂整条的小海鱼,小的二龄鱼投喂碎鱼肉居多,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投喂混合饵料和配合饲料时,日投饵率相应降低。

定期检查网箱的完好情况和清洗网箱上的附着物。

3.4越冬

在10~11月份将当年鱼移人越冬池。

越冬期间要严格监测水中氧气状况,为保持溶氧在5~6mg/L,要用空气压缩机充氧,越冬期间鱼的死亡不应超过2%~3%。

为了不使越冬鱼生理状况变坏,当水温达到4~5℃,氧气条件又很适宜时,要少量投饵。

当水温到8~10℃时,就可结束越冬。

在放回网箱养殖时一定要注意筛选鱼的大小。

大鱼(体重在100g以上)分成一组,按15~20尾/㎡放入网箱;小鱼(低于100g),分成一组,按25尾/㎡放养。

到年末,大的二龄鱼达到800~1000g,小的达到500~700g,成活率97%~98%。

4杂交鲟的海水驯化

虽然杂交鲟能适应有一定盐度的水域,但要进行正式的海水养殖,在近海水域盐度大于20‰的情况下,应该进行海水驯化。

浙江海洋学院在2002年7月至8月进行了杂交鲟的海水驯化试验,采用的是江苏省淮阴水产科学研究所购买的大鳇鲟苗种1万尾,本次试验以将近100﹪的存活率获得了成功。

现在将试验的概况作个叙述。

4.1试验场条件

试验在嵊泗县蓝海洋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化养殖场的室内水泥池中进行,共使用6只水泥池,其中4只试验池,2只作为水调配池,试验池的面积均为50㎡,水深0.4m,试验水体20m3。

养殖场可供淡水和砂滤海水。

试验期间水温控制在21~25℃,溶解氧为6~7.5mg/L,氨氮≤0.2mg/L,PH7.8~8.2,淡水PH为7.8。

试验池经漂白粉消毒处理,养殖用淡水经0.3PPm二氧化氯和0.5PPmEDTA处理。

4.2、试验苗种及运输

7月7日从江苏省淮阴水产科学研究所购买杂交鲟苗种1万尾。

苗种平均全长11.7cm,平均体重6.5g。

最小个体全长9cm、体重5g。

最大个体全长14.4cm、体重10g。

杂交鲟亲鱼的母本为黑龙江达氏鳇,父本为黑龙江史氏鲟。

运输前杂交鲟苗种须经拉网密集锻炼,停止投喂饵料24小时以上。

尼龙薄膜袋充氧包装,每箱包装密度100尾左右(20L尼龙薄膜袋),包装箱内放冰袋降温;保温车运输,运输时间16小时,运输死亡15尾,运输成活率几乎达100%。

4.3苗种放养

苗种运抵目的地,先将苗袋放入试验池中,半小时后,当苗袋中和试验池中的水温接近时,再开袋放苗。

每只试验池放养杂交鲟苗种2640尾,平均132尾/m3。

4.4海水驯化

苗种入池后,首先要让其适应试验池的环境条件,稳定2~3日再进行海水驯化,每2~3日调高盐度30/00,即在一个月时间内将试验池水的盐度,从淡水调至250/00以上。

在海水驯化过程中,从低盐度向高盐度过渡时,低盐度(170/00)以下驯化时间要稍长些,有利于提高驯化成活率。

因为淡水苗种直接放到海水环境时,会引起生理上的变化,对渗透压的适应要有一个过程。

4.5饲养管理

4.5.1饵料投喂

使用杂交鲟幼鱼配合饵料粉料,现场制作成湿颗粒饵料当日投喂。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5%,日投饵6次,每4小时投喂一次。

投饵时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再根据每日的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日投饵量。

4.5.2水质管理

每日6:

00和14:

00测量水温、盐度、溶解氧、PH、氨氮、硝酸盐等环境因子,并做好记录。

每日用虹吸的方法,清除一次池底的残饵和粪便,保持水质清新。

日换水1/2,日流水量占养殖水体的1/3~2/3。

试验池24小时连续充气。

4.5.3疾病防治

为预防鱼病的发生,必须定期(一周)用二氯海因等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处理,用量为0.25ppm;用环丙沙星5g拌料10公斤加工成配合饵料后投喂。

4.5.4生物学测定

每10日进行一次生物学测定,测量杂交鲟的全长、体重,以便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和试验池水交换量。

4.5.5驯化结束

8月12日,杂交鲟海水驯化的盐度已达到250/00以上,我们将杂交鲟移入海区深水网箱养殖。

由于杂交鲟是下口位底栖鱼类,在捕捞时必须注意防止擦伤鱼体。

经过36天的海水驯化,杂交鲟最大个体全长达35cm,体重150g;平均个体全长25cm,体重97g;比刚驯化时平均个体增长14cm,日平均增长0.39cm;体重增加90.5g,日平均增重2.5g。

海水驯化期间死亡杂交鲟198尾,海水驯化成活率达98%。

试验证明以淡水鲟鱼为亲本的大鳇鲟完全可以被海水驯化,并进行海水的养殖。

这是杂交鲟的海水养殖成为可能,更加拓展了杂交鲟的养殖方式。

在海水驯化结束后,大鳇鲟转入了海区的深水网箱进行养殖。

但由于它本身喜欢在底层活动和有逆流的倾向,结果导致了卡在网眼中难以挣脱直至死亡。

不过,经过对幸存的鲟鱼进行测量,结果还是令人鼓舞的。

杂交鲟的生长速度和适应性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有优势的。

5杂交鲟的深水网箱养殖

5.1杂交鲟的工厂化海水养殖

在2003年7月又进了3500尾的杂交鲟鱼苗在嵊泗大海洋公司的工厂化养殖场进行了海水养殖。

养殖场采用的是7×7×1m,体积为50m3的养殖池。

养殖用的海水是从海滩外围直接抽取的,盐度为20~28‰。

现将其生长情况列表说明。

 

生长记录

Growthtable

时间体长/cm体重/g

2003年7月25日7.652.20

8月18日8.773.69

8月30日11.297.01

9月14日16.4720.18

10月14日23.1349.53

10月19日28.3982.43

10月31日30.48107.76

11月14日34.47151.84

11月29日37.12182.63

12月15日38.20204.40

2004年1月13日40.20229.80

1月31日41.14268.20

时间6月体长增加33.49体重增加266.00

尽管我们从生长记录中看到的大鳇鲟的生长速度并不比其它鲟鱼具有优势,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我们对这种鲟鱼的人工养殖并没有多少经验,投喂的饲料也不是鲟鱼的专用饲料,而且这只是海水的试验性养殖。

这都是为下一步的深水网箱的养殖作准备。

5.2杂交鲟的深水网箱养殖

深水网箱养殖,是近10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网箱养殖技术,挪威、日本、美国等国均在开发、利用中,已初步显示出深水网箱养殖高产高效的产业化发展优势。

2000年挪威有周长60~120m深水网箱5000余只,年产商品鱼46万吨,养殖品种以鲑、鳟鱼为主,一个优良品种就能给海水养殖带来发展的新机遇,目前挪威已把深水网箱养殖作为挪威主要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

浙江养殖海区有风大、浪高、流急、水混等特点。

其养殖地理环境特殊,引种杂交鲟进行深水网箱养殖,在传统网箱养殖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销售渠道不畅通,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开发引进新的适合于我省养殖环境的深水网箱养殖优良品种,提高鱼产品质量,增加养殖品种,有效预防疾病,以满足海水养殖的需要,对于提高海水养殖水平、转变养殖观念、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沿海地区农业双增工作的开展无疑都有着实际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在嵊泗县大海洋养殖有限公司绿华深水网箱养殖基地进行的杂交鲟深水网箱养殖的情况。

5.2.1、养殖场条件

试验在嵊泗县大海洋养殖有限公司绿华深水网箱养殖基地,试验网箱周长40m,网深8m,养殖水体1000m3。

养殖试验期间水温在27.8~7.8℃,溶解氧为6~7.5mg/L,氨氮≤0.2mg/L,PH8.0~8.2。

5.2.2、养殖试验鱼种及运输

8月14日将经过海水驯化的杂交鲟大规格鱼种,平均个体全长25cm,体重97g(运输前停止投饵30小时左右),从工厂化养殖场至码头车载塑料桶充气运输,然后船载塑料桶充气运输,运输时间3小时,运输成活率100%。

5.2.3、鱼种放养

鱼种运抵目的地,将塑料桶连桶放入深水网箱中,然后倾斜塑料桶将鱼种缓慢倒入深水网箱。

9802尾杂交鲟放养2只网箱,4901尾/只,水体放养密度平均3.4尾/m3。

5.2.4、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

鱼种放人网箱后的第二天再开始投饵,开始投饵时要少量多次,使鱼种适应网箱的环境,经5~7天转为正常投饵,根据食耗度每天投饵不应少于2次。

杂交鲟对饲料的适应性广,除了能较好接受配合饲料外,幼体阶段对鱼糜、动物内脏等其他动物性饵料的利用力也较强。

杂交饵摄食积极主动,觅食范围大,摄食快。

由于这些特性,杂交鲟养殖过程中一般饲料流失少,利用率高。

每只网箱中设直径1m的饵料台2只。

投饵时做到不定时(选择潮流缓时)、定点、定量,再根据每日的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日投饵量。

配合饲料有全价配合饲料、天然饵料、配合饲料混合压制的混合饲料。

使用杂交鲟配合饵料粉料,加新鲜小杂鱼,现场制作成湿颗粒饵料,当日投喂效果较佳。

配合饵料的投饵率占鱼体重的2%~4%,混合饵料的投饵率占鱼体重量的8%~10%。

杂交鲟对新鲜的小杂鱼的饵料利用率很高,在沿海天然饵料资源丰富的地方应尽量使用,每天投喂1~2次,大的二龄鱼和三龄鱼可投喂整条的小海鱼,小的二龄鱼投喂碎鱼肉居多,日投饵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