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剖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7320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剖析.docx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剖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剖析.docx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剖析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灿烂辉煌的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

其中数学、农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更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道:

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但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却越来越滞后,很多学者认为:

没落的专制制度可能是直接导致其没落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文化丰富多彩、成就辉煌。

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书法、篆刻、绘画、雕刻,艺术门类齐全,而且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古代文学则体裁丰富、内涵深厚、风格新异。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都造出了灿烂的精品。

如:

先秦的《诗经》、诸子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它们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教具:

课本、练习册、多媒体

课标要求: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③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训练学生注重考古等文物资料的运用,从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②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难点:

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四大发明”图片。

你知道“四大发明”这个名称的由来吗?

最早给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冠以“四大发明”美誉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代表——四大发明。

(二)新课讲授

一、纸的发明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发展演进过程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商代用龟骨和兽甲

②西周用青铜器

③秦汉时期:

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④西汉:

已经有了纸(西汉时四种文书工具:

帛、竹、木、纸)

⑤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⑥魏晋南北朝时期:

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传播:

公元8世纪,造纸术传入阿拉伯,随后传入欧洲和北非。

3.意义:

①地位: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②作用: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2、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几种指南针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司南、指南鱼、指南龟)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①战国:

“司南”

②北宋:

a、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指南鱼。

b、北宋学者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③南宋:

《事林广记》中,还介绍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指南装置—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

④清代:

罗盘针

2.指南针的传播:

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洲可谈》

  问: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北宋和南宋的书籍里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进行航行的记。

②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③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历程:

涉及因素

(1)实践经验:

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

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2)知识积累:

①春秋战国时期,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②《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

③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火药的应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2)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多种火药配方。

(3)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传播:

在12、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4.影响:

(1)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

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2)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1)隋唐: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900年在敦煌发现的《金刚经》卷子,证明我国在唐朝时已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

《金刚经》卷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①发明:

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②作用:

节省了雕版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

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

①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②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2.传播:

由波斯传到西方

3.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

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

(2)推动了社会进步:

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思考一】:

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成为“新教的工具”;指南针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

这三大发明预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

造纸术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大发明。

【思考二】:

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思想、对外和民族交流、科学家个人角度去分析。

1、源泉:

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

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

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政策:

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7、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考三】:

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1、经济:

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

君主专制的加强。

3.中国“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

4.思想:

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5、对外:

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总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五、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1.思想:

(1)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荀子强调“天行有常”,承认自然规律的存在。

 ⑶老子强调“无为”,可以理解为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

2.特点:

(1)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4、课堂小结: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四大发明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造纸术

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印刷术

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

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

五、板书设计:

一、纸的发明

1.书写材料的演变:

2.传播:

公元8世纪,造纸术传入阿拉伯,随后传入欧洲和北非。

3.意义:

3、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2.指南针的传播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火药的发明历程:

涉及因素

2.火药的应用

3.传播:

在12、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4.影响:

(1)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

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2)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1)隋唐: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

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

2.传播:

由波斯传到西方

3.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五、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六、布置作业:

本课全优设计的练习,预习下一课

七、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对四大发明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引导概括知识点形成框架,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根据课标、考试内容和学习要求,本课第五目“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可以省略。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教具:

课本、练习册、多媒体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概括汉字书法、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③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

(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印—这是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会徽。

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的是舞动的北京;她是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的符号,象征着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国形象;她体现了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再现了奥林匹克友谊和平进步、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2)讲授新课

一、书法艺术——出鬼入神

1、书法含义:

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书法特点:

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3、汉字起源:

起源于绘画,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称为“文字图画”。

在蒙昧时代:

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4、汉字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其中,隶书和楷书是正式书体,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解析】甲骨文:

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早的成熟汉字。

金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起源于商代,盛行于周代。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形体较甲骨文方正整齐,笔画也更加均匀对称。

金文的线条能较多地体现书法笔意。

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经过整理规范后推行全国的文字,所以也称秦篆。

隶书:

秦朝出现,因盛行于汉代,所以又叫汉隶。

5、书法字体: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其演变规律:

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字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⑴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⑵隶书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⑶楷(真.正)书

形成于汉末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⑷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⑸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6、著名书法家

朝代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秦代

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东晋

王羲之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

唐代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北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代

赵孟颓,创立赵体

明代

文征明、董其昌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一)分类

1、中国画:

⑴地位:

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⑵分类:

①以题材不同:

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②表现技法上:

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③艺术风格上:

分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类

2、文人画

⑴地位:

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⑵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体现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3、山水画:

⑴地位: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⑵特点:

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③在艺术风格上,注重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4、工笔画

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

5、写意画

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

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王维、徐渭、扬州八怪等。

6、宫廷绘画

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宫廷绘画除有一般的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外,还有许多表现宫廷生活、仪礼,外交、军事等的特殊内容,因此,宫廷绘画的题材较之宫廷以外的绘画更为广泛。

出于表现纪实场景的需求和满足皇家工整精丽的审美要求,宫廷绘画以工笔设色的写实风格为主,

7、风俗画

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的人物画,例如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二)中国画的基本特征:

①书画同源。

②写意传神。

③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④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三)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时期

画家

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被尊为“画祖”

《女使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仁智图》(宫廷画)

隋唐五代时期

隋代画家展子虔

《游春图》(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唐阎立本

《步辇图》是一幅工笔重彩画

唐吴道子“画圣”

《送子天王图》

两宋时期

北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

赵孟頫

山水花鸟画

元王冕

《墨梅图》写意画

明代徐渭

《牡丹蕉石图》写意画

清郑板桥

《墨兰图》写意画

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

1、上古先秦时期

⑴黄帝至周代:

诗舞乐三位一体的“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⑵新石器早期:

河南舞阳出土的距今约9000年的“骨笛”,七孔规制,有完整的七声音列。

⑶战国时期: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距今2400年的青铜编钟,钟上铭文记载着上古乐理。

2、汉唐时期

⑴秦汉:

设立乐府机构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音乐,融合成新的音乐样式,有“相和歌”“清商三调”

⑵东晋:

形成清婉、细腻、柔美的南国“清商乐”

⑶南北朝和隋唐:

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规模宏大。

3、明清时期

⑴音乐:

戏曲音乐繁荣;

⑵器乐:

形成古琴、琵琶、筝、三弦、唢呐、笛、箫等乐器独奏艺术门类;

⑶名曲:

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4、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阶段特点

依照音乐形态的变化,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的乐舞占据主流,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编钟就是充分的例证。

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以说唱、戏曲为主的近世俗乐得到迅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渐形成了在音乐中的中心地位。

四、舞蹈艺术——宫廷舞和民间舞

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

⑴萌芽:

青海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盆上,绘有古人扮作动物跳狩猎舞的形象。

⑵产生:

夏商已经产生了宫廷舞蹈。

⑶发展:

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包括舞蹈形式在内的礼乐制度。

汉代设乐府,采集整理民间乐舞以满足宫廷文化消费的需要,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

⑷鼎盛:

隋唐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培训专业乐舞艺人.还吸收西域等乐舞。

宋元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传统,在艺术上卓有成就。

⑸衰落:

明清宫廷舞蹈内容上多为帝王歌功颂德,形式上比较华丽工整,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⑴先秦:

《诗经》和楚辞中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

⑵两汉:

各地乐舞有了相应发展,出现歌舞繁荣的局面。

⑶南北朝:

敦煌石窟的《西凉乐舞》展示了“胡舞”的风范。

⑷隋唐:

民间舞蹈的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的大交流、大融合和大创造。

⑸宋朝:

民间舞蹈兴盛,民间舞队活跃,有许多节目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武林旧事》)

3、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及兴盛原因

①由于地方特点不同,风俗习惯各异,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在形式上瑰丽多彩;

②民间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③民间舞蹈反映的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

五、戏曲艺术——多种戏曲成就

1.戏曲的发展历程

(1)历史渊源: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的乐舞百戏,隋代的“四方散乐”,唐代的杂技歌舞,都与后来的戏曲具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

(2)初步形成:

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

(3)元:

杂剧的兴盛。

(4)明:

传奇剧的繁荣。

昆曲流传甚广。

(5)清朝:

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2.京剧

(1)条件:

①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统治者的重视。

 ③艺术家们的努力。

 ④徽班艺人的努力。

(2)演变过程:

①形成:

乾隆、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②成熟: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③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3)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②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唱、念、做、打有机结合;④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

☆★☆探究:

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1.政治:

政策的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繁荣

2.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教育:

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

3.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

4.对外关系:

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的书画艺术,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课虽然结束了,但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远没有结束。

五、板书设计

一、书法艺术——出鬼入神

1、汉字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书法字体:

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3、其演变规律:

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

1、中国画:

2、文人画

3、山水画:

三、音乐艺术——金声玉振

1、上古先秦时期

2、汉唐时期

3、明清时期

四、舞蹈艺术——宫廷舞和民间舞

1、宫廷舞蹈的发展历程

2、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程

3、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及兴盛原因

五、戏曲艺术——多种戏曲成就

1.戏曲的发展历程

2.京剧

六、作业布置:

全优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点较多,但是在本学期不是占重要部分所以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归纳总结,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