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的一般检验技术第一次.docx
《血液检验的一般检验技术第一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检验的一般检验技术第一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血液检验的一般检验技术第一次
第一章血液检验的一般检验技术
实验一血液标本采集
一、皮肤采血法
【目的】掌握皮肤采血法(collectionofskinpunctureblood),了解不同部位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原理】采血针刺破毛细血管后血液自然流出,用微量吸管吸收一定量的血液。
【器材】
1.一次性消毒采血针(图1-1)。
2.20μl微量吸管(应校准后使用)或一次性微量吸管、胶乳吸头。
3.试管、试管架。
4.2ml吸管、吸耳球。
5.75%(V/V)乙醇脱脂棉球或碘酊脱脂棉球。
6.无菌干脱脂棉或滤纸。
【试剂】
1.洗涤液3管(蒸馏水、95%乙醇、乙醚)。
2.生理盐水。
3.75%乙醇或碘酊。
【标本】末梢血
【操作】
1.准备材料仔细阅读患者申请单,决定采血量。
准备每个试验所需的试管。
例如取试管1支,加入2ml生理盐水。
取微量吸管与胶乳吸头相连,检查连接处是否漏气,或取一次性微量吸管备用。
2.选择采血部位婴幼儿选择足跟采血,其他患者选择第三、四手指或耳垂(图1-2)。
3.按摩皮肤轻轻按摩皮肤或用热毛巾温暖皮肤,使局部自然充血。
4.消毒皮肤用75%乙醇脱脂棉球或碘酊脱脂棉球擦拭采血部位的皮肤,待干。
5.针刺皮肤用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采血部位使其皮肤和皮下组织绷紧,右手持一次性消毒采血针自指尖内侧迅速刺入(图1-3),深度2~3mm,立即出针。
6.拭去第1滴血待血液自然流出或稍加压力流出后,用干脱脂棉擦去第1滴血。
7.吸血血液自然流出时,用微量吸管吸血至10μl刻度,然后用干脱脂棉压住伤口止血。
如血流不畅,可以用左右自采血远端想指尖稍施压,使血液流出。
8.止血采血完成后,用干脱脂棉压住采血部位进行止血,若有可能,贴上创可贴。
9.稀释血液用干脱脂棉擦净微量吸管外部后,将吸管伸入装有生理盐水的试管底部,慢慢排出吸管内的血液,并用上清液冲洗管内余血3次。
【注意事项】
1.采血前准备在采集标本前,应使被检者尽量保持平静,减少运动。
住院患者应尽量在早晨卧床时采血。
尽量避免药物及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进行多项检查室,采集血液标本的顺序是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2.选择采血部位所选择采血部位的皮肤应完整,无烧伤、冻疮、发绀、水肿或炎症等。
半岁一下婴幼儿由于手指小,可自拇指、足趾或足跟内、外侧缘采血;严重烧伤者可选皮肤完整处采血。
3.消毒皮肤因本实验具有创伤性,必须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采血部位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避免交叉感染,最好用一次性采血针,皮肤消毒后,应待乙醇或碘酊挥发后采血,否则流出的血液不易成滴。
4.针刺皮肤进、出针要迅速,伤口要有足够深度。
5.拭去第一滴血因第一滴血混有组织液,应擦去。
如血液不畅切勿用力挤压,以免造成组织液混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如采血用于自动血液分析仪,最好以优质无菌纸巾擦血,以免棉纤维混入,造成仪器堵孔。
6.吸血与检测微量吸管应定期进行校准,容量误差≦1%。
血液充入管内的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出现气泡,血液弯月面达到刻度线处即可。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测定,最好在2h内完成,不宜在冰箱内存放。
实验二改良牛鲍计数板的使用
【目的】掌握改良牛鲍计数板(improvedNeubauerhemocytometer)的使用方法。
【原理】一定倍数稀释的血液或体液,混匀后滴入具有固定体积和精密划分刻度的改良牛鲍计数板中,在显微镜下对所选择区域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换算成单位体积内的细胞数。
【器材】
1.改良牛鲍计数板及盖玻片改良牛鲍计数板为优质厚玻璃制成。
每块计数板由“H”型凹槽分为2个同样的计数池(图1-8)。
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条支持柱,较计数池平面高出0.10㎜。
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形成高0.10㎜的计数池。
计数池内划有长、宽各3.0㎜的方格,平均分为9个大格,每个大格面积为1.0平方毫米,容积为0.1立方毫米(μl)。
在这9个大格中,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分为25个中方格,其中位于正中及四角的共5个中方格是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区。
每个中方格又用单线分为16个小方格。
位于四角的4个大方格是白细胞计数区,它们分别用单线划分为16个中方格(图1-9)。
2.试管、试管架。
3.吸管、吸耳球。
4.微量吸管、胶吸头、干脱脂棉。
5.绸布。
6.玻棒。
7.显微镜。
【试剂】
1.白细胞稀释液。
2.红细胞稀释液。
【标本】抗凝血
【操作】
1.准备计数板先用流水冲洗计数板和盖玻片除去所有残留物,然后用乙醇洗涤,最后用绸布拭净,采用推压法从计数板下缘向前平推盖玻片,将其盖在计数池上。
2.稀释血液取试管2支,标明A、B,分别家白细胞稀释液0.38ml、红细胞稀释液2ml。
再各加抗凝血20μl、10μl,混匀备用。
3.充池充分混匀A液2~3min,用微量吸管或玻棒将稀释血液滴入计数板和盖玻片交界处,利用虹吸作用让液体顺其间隙充满计数池;再取B液,以同样方法在另一侧计数板充池。
4.静置计数板充池后应平置于桌面上静置3min,待细胞下沉。
5.计数先用低倍镜(10倍目镜和10倍物镜)观察,通过调节显微镜光栅减少光线进入量以便观察整个计数板的结构(大、中、小方格)及特征,同时观察血细胞分布是否均匀。
在充A液的计数池观察白细胞计数范围,在充B液的计数池用高倍镜(10倍目镜和40倍物镜)观察红细胞计数范围(图1-10)。
6.计数原则须遵循一定的方向逐格进行(图1-10),以免重复或遗漏。
对压线的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图1-11)。
记录所数5个中方格的红细胞数和4个大方格的白细胞数。
【注意事项】
1.计数板
(1)保证计数板和盖玻片清洁:
操作中勿让手指接触计数板表面,以防污染,致使充池时产生气泡。
如使用血液充池,计数板和盖玻片使用后应依次用95%(V/V)乙醇、蒸馏水棉球擦拭,最后用清洁纱布揩净。
千万无用粗糙织物擦拭,以免磨损计数板上的刻度。
(2)当盖玻片盖在计数板上时,若两层玻璃之间见到彩色条带(Newton环),说明计数板和盖玻片清洁良好,否则应重新清洁计数板和盖玻片。
(3)改良牛鲍计数板在启用前后每隔1年都鉴定1次,以防不合格或磨损而影响计数结果的准确性,鉴定内容是:
①盖玻片检查:
包括厚度和平整度。
厚度检查使用千分尺对盖玻片的厚度进行多点测定,最少测9个区,每区测2点,要求区域间厚度差<2μm;平整度检查使用平面平晶仪检测盖玻片两表面的干涉条纹,其条纹细密均匀或微量弯曲即为符合要求;②计数池深度:
将微米级千分尺尾部垂直架在计数板两堤上,移动尾部微米级千分尺,多点测量计数池的高度误差应在±2%(±2μm)以内。
2.充池一次完成充池,如充池过少、过多、有气泡或出现任何碎片,应拭净计数板及盖玻片后重新操作。
3.静置计数板平放计数板,不能在充池后移动盖玻片。
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一般需沉淀2~3min,血小板应沉淀10~15min,血小板应沉淀10~15min,且需注意保湿,因沉淀时间过长会因稀释挥发造成计数结果不准确。
4.计数计数板中细胞如果严重分布不均,应重新充池计数。
计数红细胞和血小板用高倍镜,计数白细胞用低倍镜。
5.计数原则凡压线的细胞应按照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避免漏数或重复计数。
注意识别非细胞成分。
实验三红细胞计数
【目的】掌握显微镜红细胞计数(redbloodcell,RBC)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原理】用等渗稀释液将以一定倍数(200倍)稀释并充入计数池,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区域的红细胞数量,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器材】
1.试管、试管架。
2.2ml吸管、吸耳球。
3.微量吸管、胶乳吸头、干脱脂棉。
4.玻璃棒。
5.改良Neubauer计数板、盖玻片、绸布。
6.显微镜。
【试剂】红细胞稀释液:
无水硫酸钠2.5g,氯化汞0.5g,氯化钠1.0g,加蒸馏水至200ml。
溶解后加20g/L伊红溶液1滴,过滤后使用。
【标本】EDTA-K2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
【操作】
1.加稀释液取小试管1支,加入红细胞稀释液2ml。
2.采血及加血用清洁干燥微量吸管采集末梢血或抗凝血10ul,擦去管外余血,轻轻加至红细胞底部,再轻吸上层清液漱洗管2~3次,以洗净管腔内德残留血液,立即混匀。
3.充池充分混匀后用微量吸管或玻璃棒将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室温下平放2~3min,待细胞下沉后于显微镜下计数。
4.计数用高倍镜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5.计算
红细胞数/L=N×
×10×201×106≈N×1010=
×1012
【参考值】
【注意事项】
1.器材均须清洁干燥。
盖玻片、计数板、微量吸管应符合质量要求。
2.试剂红细胞稀释液应等渗、新鲜、无杂质。
3.标本推荐EDTA-K2抗凝剂,浓度为1.5~2.2mg/ml血液。
4.稀释液及稀释倍数。
(1)稀释液要过滤,以免杂质、微粒被误认为细胞。
(2)如无上述稀释液时,也可用新鲜配制的等渗盐水代替。
(3)下列原因可造成稀释倍数不准确:
①稀释液和(或)血液加样量不准确;②吸血时吸管内有气泡;③未擦去吸管外余血;④血液加入稀释液后,吸管带出部分稀释血液;⑤稀释液放置时间过长,蒸发浓缩。
(4)红细胞数量明显增高时可适当加大稀释倍数;反之,则适当减少稀释倍数,稀释倍数可通过改变稀释液加样量和(或)血液加样量进行适度调节。
5.采血
(1)不能过分挤压采血部位,针刺深度必须适当。
采血应顺利、准确,采血部位不得有水肿、发绀、冻疮、炎症等。
采血速度不应过慢,否则容易造成血内有凝块,导致细胞减少或计数分布不均。
如出现凝块,则应重新采血,并应充分混匀血液和抗凝剂,且在充池前再次混匀。
(2)被检者应从直立位换成坐位15min后才采血。
坐位采血较仰卧位15min后采血的红细胞计数值高5%~10%;剧烈运动后迅速采血可使红细胞计数增加计数增加约10%;静脉压迫时间超过2min会使红细胞计数平均增高10%。
6.充池将细胞悬液注入改良Nebubauer计数板的过程称为充池。
充池前应将细胞悬液充分混匀,但要防止因剧烈震荡而破坏红细胞。
将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时要一次完成,不能产生满溢、气泡或充池不足的现象。
7.计数
(1)大小方格脮压线细胞的计数遵循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避免多数或漏数。
(2)红细胞在计数池中若分布不均要重新充池计数。
在参考范围数值内,2次红细胞计数相差不得超过5%。
(3)血细胞在充入计数室后呈随机分布或称Poisson分布(S=
),造成分布误差或计数域误差。
根据cv=1/m×100%推断,欲将红细胞计数误差控制在变异百分数5%以内,至少需要在计数室中计数400个红细胞,因此要求计数5个中方格的红细胞。
(4)经红细胞稀释液处理后,白细胞和红细胞同时存在,通常红细胞计数时已包含白细胞。
在一般情况下,外周血中白细胞数仅为红细胞的1/500~1/1000,白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时,对红细胞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如果白细胞数过高(>100×109/L),则应对计数结果进行校正:
①实际RBC=计得RBC-WBC。
如红细胞为3.5×1012/L、白细胞为100×109/L时,患者实际红细胞应为3.41×1012/L;②在高倍镜下计数时,不计数白细胞。
白细胞体积比正常红细胞大,中央无凹陷,无草色折光,可隐约见到细胞核。
但在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时,则难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