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7185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docx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docx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

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50分)

1.看拼音,写词语。

(5分)

kǒngbùpiězuǐxiánjiēzhuóyuèduànliàn

 

2.下列四组字母中,字母顺序排列错误的一组是()

(1)ACFP

(2)JLMY(3)GTWU(4)OQRT

3.下面四个汉字,笔顺、笔画数全对的一组是()

A长四画B凹五画

C凸三画D成六画

4.下面四组词语中,都正确的是()

A崎岖哺育诱或安然无恙B飘拂糟糕誉写一如即往

C销毁眺望胁助再接再厉D告诫爆炸谨慎玲珑剔透

5.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竹子——有气节、谦虚B牡丹——默默奉献

C松树——生命力强D荷花——洁身自好

6.与“船——运输”关系类似的一组是()

A老师——学生B杯子——茶水C楼房——居住D笔——文具

7.下列每组词语中带点字的解释有一个错误的,把它选出来。

A如泣如诉:

哭泣B正襟危坐:

端正

C不苟言笑:

不随便D洁白无瑕:

玉石上的斑点

8.下列选项中,有一个与“众星拱月”的“拱”意思相同,把它选出来。

()

A两手相合,臂的前部上举B肢体弯曲呈弧形

C建筑物呈弧形的D环绕

9.下面词组中,既有一组反义词又有一组近义词的是(  )。

A纯熟  熟练  节制  限制

B张罗  松懈  料理  松驰

C渺小  伟大  粗疏  周密

D怯懦  推却  胆小  接受

10.“别人有了困难就要帮助。

”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A别人有了困难不能不帮助。

B别人有了困难岂能不帮助吗?

C别人有了困难非帮助不可。

D别人有了困难要帮助吗?

11.用“沉”字组词填空。

(4分)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   )。

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   )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   )进行无声地反抗。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

12.你究竟掌握了多少成语,请填空。

(3分)

(1)我们在描写人们爱科学的时候,经常要用到这样的成语:

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你还能写出一个与科学精神有关的成语吗?

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也不少,比如:

心花怒放、悲痛欲绝,请你也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带有动物的成语也特别有趣,如:

鹤立鸡群、凤毛麟角。

你还能写出一个来吗?

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词语都与水波有关,按一定规律重新排列。

(2分)

微波乍起汹涌澎湃水平如镜波澜起伏

14.按课文内容填空。

(1题每空0.5分,其他每空1分)

(1)()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2),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3)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4)《竹石》这首诗中“。

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它告诫和激励我们。

(5)“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个句子选自写

的,运用了修辞手法。

我们学过的词牌名还有。

15.本学期,课文中有许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_______________

_的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周恩来,_______________ 的鲁滨逊,______________的汤姆索亚。

(4分)

1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填上恰当的古诗或名言警句。

(4分)

(1)当看到电视里亲兄弟为争夺家产而大打出手致伤致残时,你会叹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发觉邻居家孩子迷恋上网而无心学习时,你会真诚规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母亲为病中的孩子喂药喂饭,日夜辛劳操心时,你会动情吟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告诉别人透彻地认识事物不能仅靠书本,还必须亲自实践的道理时,你会送上这样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4分)

(1)鲁滨孙忽然发现了海边沙滩上人的脚印。

缩句:

                            

(2)就这点事,难道一天还做不完吗?

改为陈述句:

                            

(3)这本书太好玩了,你不能不看。

改为肯定句:

(4)我们不会把您老人家忘记。

改为反问句:

18.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4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________,

就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________,

就__________________。

二、口语交际(4分)

当前,社会上出现这样的一些家长,他们百般宠爱子女,在这种溺爱之下,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

看到这种现象,你想对这些家长和孩子说些什么?

对家长说:

对孩子说:

三、阅读理解(31分)

(一)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上面两段话出自课文,

作者是。

(2分)

2.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一天有哪些习俗?

(2分)

3.请在上面两段话中找出相关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

①腊八粥的做法:

②作者对腊八粥的评价:

③腊八蒜的做法:

④作者对腊八蒜的感受:

4.请你想象一下,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分)

5.过年时,你最喜欢做的是什么?

介绍一下。

(2分)

(二)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把饼干丁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在描写老人外貌时,文中的三个“褪色”最能表现出老人:

()

[A]很贫穷[B]很普通

[C]很俭朴[D]为了海鸥省吃俭用,对海鸥的爱

2.写出老人喂海鸥动作的三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在描写人物上,这段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

(2分)

4.“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样表达的好处主要是:

()

[A]句式整齐[B]写出海鸥的动态美、颜色美

[C]运用比喻[D]描写细节

(三)受人青睐的绿色食品

①当你去超市采购时,你是否注意到,茶叶、咖啡、果脯、饮料等的包装上都印有同样的图案——太阳底下的两片绿叶轻托着一枚绿芽,这就是“绿色食品”的标志图案,这些食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绿色食品。

②你也许会感到奇怪,绿色食品不就是那些绿色的蔬菜、水果吗?

怎么连奶粉、饮料之类也成了绿色食品?

其实,绿色食品是指安全、营养、无污染类食品。

那绿色食品的标志图案告诉我们,绿色食品出自纯净、无污染的环境,能给我们带来勃勃的生命力。

③绿色食品为什么受人青睐呢?

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

因此,不含有害物质残留的绿色食品便成为人们渴望的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因此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的必然趋势。

绿色食品犹如绿色的春潮,正快速涌进我们的生活。

⑤绿色食品的涵盖面十分广泛。

它包括地里种的,水中游的等多种多样的食品,如餐桌上的粮食、蔬菜、鱼肉、鸡蛋、水果以及油、茶、酒、调味品等。

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作物要在没有污染的地方进行栽培,以保护作物不受污染;禽畜的饲料中,不准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添加剂;制罐头、饮料的工厂中,使用的工艺设备必须无铅、锌等污染。

⑥绿色食品标志已成为我国食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出口创汇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绿色食品带来“绿色事业”,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

1.绿色食品指的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食品的标志图案是什么?

这一图案蕴含的意思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绿色食品受人青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绿色食品的生产有哪些严格的操作规程?

请简要回答。

(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为“绿色食品”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词。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天地(35分)

六年的小学生活匆匆而过,你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一个翩翩少年。

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经历了许多事,或得意,或遗憾;也遇到了许多人,他们或亲切,或严厉……正是这些人、这些事构成你多彩的生活,让你渐渐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了哪些进步?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我不再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不再懒惰、不再伤心、不再娇气、不再自卑等)。

2.内容要真实、具体。

3.必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附送:

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中的一首古诗。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让学生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

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诗的意思基本能理解。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理解诗词的意思。

但对于诗中难理解的字和含义深刻的词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诗中营造的意境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情,学生更加不好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巧妙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并反复诵读诗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写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在看画面,想画面,角色体验中,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难点:

体会“西辞”“烟花”的意思,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送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诗仙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

(《赠汪伦》)指名背。

这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

2、解题,简介背景、知作者。

出示李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远行的图片,提问:

(1)你们猜猜站在江边的是谁?

(对猜出来的学生进一步提问是否对李白有所了解,师再出示李白生平资料作为补充)

(2)他为什么伫立在江边呢?

(送朋友)原来他刚刚送走了他的好朋友。

(3)他的好朋友是谁?

(学生讲完后出示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资料)

(4)出示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

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问“之”的意思并叫学生解释题目意思,教师带读题目一遍,注意节奏。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韵

1、听古诗朗诵。

2、学生自由读,并找出生字词(出示课件:

全诗)

2、师:

我们在读诗时,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课件)现在我们先把这只拦路虎消灭掉(学习生字词)

3、指名朗读古诗,师生正音,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三、布置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

1、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

谁送谁?

在哪送?

何时送?

送到哪?

怎么送?

为何送?

(板书)

2、师:

同学们真不简单,围绕一个字提了这么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认真读读古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合作讨论讨论。

四、交流点拨,解诗意

1、课件出示一二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课件出示黄鹤楼和扬州的地理位置示意图,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说“西辞”。

黄鹤楼在上游扬州在下游,从江上走是顺流而下了,所以用了“下”这个字。

(2)读“烟花三月”

烟花三月是一种什么美景?

(花团锦簇、繁花似经、春色满园……)播放课件图片。

(3)就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可是孟浩然却要远去了,好朋友要离去,怎么不令人惆怅呢?

来,带着你的惆怅读一读这两句!

2、课件出示三四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

(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此时此刻,他眼里只有友人的船,其他的都视而不见;他只是来送朋友的,他只关心朋友的船;因为朋友走了,他心里很孤独。

(2)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

(作者因朋友远去而感到孤独、孤单、伤感……)

(3)谈谈你对“碧空尽”的理解。

(体会诗人伫立江边凝望孤帆的情景以及目送帆船远去的时间之长,对朋友的感情深)

(4)谈谈你对“唯见”的理解。

(体会诗人将自己对老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于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愿江水能捎去自己对挚友的深情)(板书:

依依惜别、情深意长)

3、帆影已经消失了············诗人还在翘首相望,似乎要把自己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此时此刻,李白会默念些什么呢?

4、把黑板上的六个问题连起来说说诗意。

五、再读古诗,悟诗情

我们的诗人就要和好朋友分别了,我们也和诗人一起去送一送孟浩然吧,希望他能一路顺风。

(播放古筝曲《秋思》)

(1)带着对老朋友的不舍与祝福,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吧;

(2)男同学也来送送孟浩然吧;

(3)我们一起来送送孟浩然吧。

师小结:

是呀,故人孟浩然虽已乘着帆船远去,可是他与诗人李白之间的友谊却永远留在彼此心间,也祝愿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地久天长!

六、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

2、展开想象,说一说。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你送别过亲人或朋友吗?

把你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

【板书设计】

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谁送谁?

在哪送?

何时送?

送到哪?

怎么送?

为何送?

(送)(之)

李白孟浩然广陵(今:

扬州)

(依依惜别)(情深意长)

 

反思一:

读诗,古诗教学的主旋律。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此话都在告诉我们读诗是学习古诗的最重要方法。

读诗应与多形式、多层次相结合,它的魅力可能才会更大。

如我在课堂上,在理解诗意前采用了预习自由读、检查正音读、老师范读、欣赏体会读等形式,学生读的变化感觉很大,由唱读随着老师的引导逐渐读得有板有眼,节奏感鲜明,在知诗意、理解诗意后、体会诗情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自由吟诵。

好多学生读诗的兴趣也很高,连下课放学后也能听到孩子们自由吟诵。

我引导学生读诗时做到了循序渐进:

读正确—→读通顺—→欣赏诗—→感情朗读—→自由吟诵,若想让学生一步到位是很难做到的。

反思二:

深钻教材很重要。

因为这是一首送别诗,我便紧扣一个送字引导学生提问题,设计看似俗套,实际藏巧,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学生认真读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就明白了。

当我引导学生体会感悟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吟诵后,让学生将黑板上的几个问题连起来说说诗意时,他们一点也不觉得难,并能很好地表达出浓浓的惜别之情。

反思三:

全堂课上学生的个体朗读仍旧太少,应继续加大面积,让个体朗读落到实处。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下来,我的总的一个感受就是:

“怎一个情字了得!

”大家都知道,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寄情于景,为我们用语言文字描绘了一幅江畔送别图,我自己在备课的时候,无数次的诵读的时候,都被诗中情深深感动了,怎样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呢?

刘勰曾经在《文心雕龙》里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所以在预设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

在感悟准备阶段,读懂诗题,整体把握情,在读悟阶段,想象意境,赏析词句,体验情,最后在感悟的形成阶段,反复诵读体会情。

从课堂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通过诵读理解感悟到了诗歌的内容,通过品悟交流体会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有效达成了三维目标.我以为比较突出的有:

一、在古诗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情感的提升,同时在揭题时,重视了对诗题的理解,使学生对课题及写作背景有了全面了解。

二、注重多种形式的读.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还曾经说过:

“学习语文主要是读,听别人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

”所以,我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分节奏读,自由读,齐读,引读.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

以读悟情,以读入境.尤其是引导学生读后两句的时候,我创设情境发自内心的引读,使学生不禁进入诗中意境,为情所动,随情而读!

三、注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本节课的教学我没有停留在传统教学中字,词,句的解析,也没有停留在读,背等应付考试的知识点的掌握上,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

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一定基础,完全可以通过突破重点字词的理解去解读诗的大意,所以我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独特的个性色彩在生动感人的离别场景中读悟结合,品味别意,感悟真情,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要让学生从短短四句诗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意境,无疑是有很大的困难.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情等,去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

学生通过想象当时分别的情景,走进了诗句,走入了诗人的内心,品味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两位诗人浓厚的友情。

然而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静静地反思,觉得在理解诗题的意思时浪费时间较多,导致前松后紧,后面在想象二人分别是说话、想象的训练时间不足;在初读环节,还应再多找几个学生读读,扩大学生的朗读面;在学生想象朋友告别的情景时,还应再深入些,还应再多找些学生想象当时告别的画面,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他们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