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计划教案.docx
《湘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计划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计划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计划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二年级湘版美术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巧妙的组合》、《加一加变一变》、《猴子上树》、《帽子回来了》、《三个好伙伴》、《海底世界》、《小泥人》、《蹦蹦跳跳》、《快乐的舞蹈》、《望远神镜》、《看大夫》、《我爱我家》、《堆沙》、《花儿遍地开》等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认知的训练,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绘画知识和技能,但在绘画,动手过程中还缺乏大胆想象创造,这些方面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3、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4、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六、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重难点
备注
1
巧妙的组合
2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
2
加一加
变一变
2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
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
3
猴子上树
2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
4
帽子回来了
2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
5
6
三个好伙伴
4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
7
8
海底世界
4
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
9
小泥人
2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10
蹦蹦跳跳
2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制作精美而有创意。
11
快乐的舞蹈
2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12
望远神镜
2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
13
看大夫
2
1、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3、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
14
15
我爱我家
4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16
堆沙
2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17
花儿遍地开
2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拼图构思设计;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
18
19
学生创作
4
了解美术创作的多样性,以及创造性思维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丰富的视觉形象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丰富的视觉形象。
归纳教材列举美术作品的不同类型,认识和了解不同观念、视觉角度、表现手法获取和创作的视觉形象和美术作品。
20
复习考查
2
考察学生学习中对美术的体会和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重点。
合理地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去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发现、体会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是本课丰富的视觉形象的难点。
湘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感受色块和抽象图形展现出来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巧妙的组合成漂亮的画面。
难点:
学会用几何图形和色块创作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游戏体验,导入教学
1、教师出示几种用彩纸剪好的几何图形:
三角形、圆形、方形、梯形、半圆、椭圆等,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认出来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
用这些几何图形任意的组合,有意识的形成一幅漂亮的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这样的画面美不美?
为什么?
4、导入课题:
巧妙的组合
二、学习方法,大胆尝试创作
1、欣赏教材上的范画,初步了解作画方法
2、同学之间分组探究,这种组合画有什么特点?
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学生尝试练习,用学具中的几种几何图形拼摆组合一下,看看能组合出什么画面来。
4、老师提示:
如果用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来组合,是否能产生更加巧妙的画面来
5、学生带着这个建议再次尝试,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练习组合
三、展示学生优秀的创意,总结创作方法
1、老师出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学生欣赏
2、学生谈一谈尝试创作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3、老师归纳总结组合拼画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课时
一、开展活动,拓展学习
运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全班四人一组,用画或皱纹纸剪贴的方法,把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几何图形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漂亮而有新意的画面来。
老师作评委,全班进行比赛,比一比,哪组的画最有创意,最漂亮。
2、 加一加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辨认和描绘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象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2、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并乐于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想象添画
2、难点:
描绘物体的外形及想象添画
教学准备:
作业纸、彩笔、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游戏体验
1、让学生从纸箱中触摸不同形状的物品,并说出物体的形状
2、设计提问:
触摸物体的哪个部位可知道物体的形状?
3、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触摸物体的边缘可知道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边缘就是物体的形状
二、感知,描绘基本形
1、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带来的生活用品,再与同学讨论:
它的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试着画一画
3、讨论并总结绘画表现应注意的几个地方
4、老师示范,学生评价
二课时
一、想象添画
1、观察课件《神笔小画家》
2、设计提问:
小画家是用什么办法将洗手液的瓶子变成小老鼠的?
3、讨论并总结:
添画方法(内添、外添)
4、老师提示:
添画时基本形不变,添画不要太多
三、戏活动:
超级变变变
1、分组讨论:
小组的物品可添画成什么?
2、比赛。
学生四人一组,大胆给物体的基本形进行添画、添色,老师巡视指导,留意进度。
四、欣赏评价
1、评出每组优秀作品,展示作业
2、老师点评
3、谈一谈这堂课的收获
第3课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掌握制作玩具“猴子上树”的方法,并能找出其他可行的折法。
2、在添画、粘贴等装饰处理中,使活动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故事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
教学设计:
一、感知激趣
1、教师示范演示:
现场演示“猴子上树”的玩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边看演示,边相互交流“猴子”是怎样爬树的?
3、出示课题:
“猴子上树”。
二、自主探索
1、根据教材自学基本折法,折时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提供不同样式的玩具分发到小组,学生自己研究做法,并亲自动手做一做。
3、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及时指导。
三、表现创作
1、欣赏教材玩具,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2、引导欣赏要点:
作品的主题想象、创作有特色。
3、学生小组讨论:
“我的玩具是……”
4、学生动手装饰。
四、欣赏评价
1、玩一玩,议一议。
2、教师参与赏评。
《猴子上树》课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取材于民间游戏“猴子上树”,并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是一节融折纸、绘画、游戏于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在了解传统的“猴子上树”的基本折法与玩法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发散思维,即在折法与玩法上有创新表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三种折纸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做,有的学生做的“猴子”是从外面的对折夹缝往上爬,有的是从里面的内折夹缝往上爬,看到学生高兴地做,快乐地玩,我也和学生一起又做又玩。
整节课极富情趣性和娱乐性。
第四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
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
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
水色比例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画满红色、黄色、蓝色的三个酒杯,
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
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
眯着眼睛侃侃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
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
“你们看漂亮吗?
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
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大家讨论一下。
(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
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
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
在点色时注意:
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
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
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
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
一点、两点、七八点,
牵牵手儿拉长线,
九点、十点、无数点,
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
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
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
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
第5课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设计:
活动一: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吹出美丽的彩色树。
一、儿歌导入
1、儿歌:
红红、蓝蓝和黄黄,真是三个好伙伴,组成色彩大家庭,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2、师生一起念儿歌,进入教学活动。
二、欣赏感受
从色彩作品中寻找红、黄、蓝三个小伙伴,使学生认识三原色,感受画面的美,色彩的美。
三、交流讨论
色彩感觉训练:
出示一张以红色为主的图片,学生分小组谈谈对色彩的感受。
集体交流感受。
四、活动体验
1、出示吹画的五彩树,学生猜一猜是
如何绘制出来的,激发学生对吹画技法的兴
趣。
2、欣赏姿态优美的的树,认识树的形
态特征。
3、尝试用红、黄、蓝三色吹出树的形
象,互相交流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
办法。
如:
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方向、力度等。
4、教师适度地进行示范。
五、观察获得
观察活动:
观察发现三原色在自然融合中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六、儿歌小结
复诵儿歌,加深学生对儿歌内涵的理解。
活动二:
大胆运用红、黄、蓝三色,自由地画一幅想象画。
一、欣赏评述
1、欣赏优秀绘画作品。
(1)教材作品。
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夏天》:
大
面积红黄色的运用,烘托出夏天的气氛,
突出画面的主题。
画面中小面积的蓝色
和大面积的红黄色形成冷暖对比,黑色
的运用使画面增强了分量感,层次更加
分明,节奏感更强,色彩更响亮。
三幅学生作品:
主题各不相同,有
动物、汽车以及对红、黄、蓝三个小伙
伴的拟人表现。
小作者在三幅画的色彩
使用中均大胆地运用了三原色,或是单
色平涂,或是双色重叠,或是红黄蓝三色交叉互搭,完全是学生本能情绪的宣泄和自由自在的表现。
2、交流讨论作品。
二、创作表现:
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三原色进行创作。
三、讨论评析:
自评、互评,巩固并提高认识。
教学后记:
对三原色亲切的称呼使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三种颜色。
在吹画五彩树以后可以让学生好好观察三种颜色混合后的效果。
用三原色创作的画最好用颜料来创作。
第6课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教学设计:
活动一:
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剪刻几只不同的鱼形纹样。
一、让学生了解对称形的特征,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出示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剪纸作品,欣赏,交流作品的特征。
二、让学生了解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
出示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感受鱼儿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定格欣赏、分析。
三、运用不同的彩色纸,通过剪刻造型的方法创造表现出对称和不对称鱼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形象。
1、教师示范对折剪出对称鱼形纹样。
2、指明一学生随手剪出不对称鱼形纹样。
3、学生分组创造表现。
四、欣赏学生作品,评价。
活动二:
用挂历纸和旧报纸剪贴一条美丽的手摆鱼,并画上或贴上花纹,套在手上玩一玩。
一、学习手摆鱼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要求。
1、学生看教材分小组讨论学习。
(1)对折
(2)画鱼形(3)剪鱼形
(2)(4)粘合、装饰
2、教师反馈指导。
(1)剪出的鱼儿形状要比学生本人的手
要适当大一些,便于手能套进去。
(2)鱼鳍部分不能剪断。
(3)将剪好的鱼形进行粘合时,注意鱼
尾部分不要粘合,这样才能插入学生的小手。
二、学生分组制作手摆鱼。
三、开展游戏活动
把手摆鱼套在手上,播放音乐,学生模仿鱼儿游的各种动作,尽情游戏,体验、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活动三:
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
一、欣赏海底世界的录象
运用多媒体欣赏海底景观,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对海底世界的了解、认识。
二、大胆想象
分组说说自己想象的海底世界的样子。
集体交流想法。
三、提供资料
多媒体提供海鱼、海底生物、植物等资料,学生参考。
四、创造表现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
五、欣赏评价
组内欣赏交流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欣赏。
教学后记:
学生最喜欢制作好看又好玩的手摆鱼,做好以后,手摆鱼的信上评述活动可以安排在游戏中进行:
如,和最漂亮的手摆鱼交朋友的活动,看看自己找到了
第7课小泥人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2、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3、养成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教学设计:
活动:
发挥想象,用泥巴捏几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
一、“我变小了”想一想
1、课件
(1)背景音乐,魔法师话外音。
2、学生蹲下听音乐,想象情景。
二、“做个小人”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2、指名展示,师生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动一动
1、课件
(2)小泥人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生同做“小泥人体操”。
3、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乐一乐
1、课件(3)小泥人图片欣赏。
2、师生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学生下位自由展示。
4、师小结:
巧妙利用材料,运用各种泥塑方法进行美化。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课件(4)组合泥人图片欣赏。
2、分组讨论。
3、小组合作表现。
六、自我展示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3、师小结下课。
教学后记:
本课是在捏泥动物一课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制作立体泥塑动物的基本技法,学习徒手捏制彩泥人物,以拓宽儿童彩泥造型的表现内容。
我在教学中通过捏制小泥人,让儿童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彩泥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装饰打扮人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捏制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力。
本课的教学是为了加深儿童对立体造型表现的认识,在教学中我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将个人的制作与集体活动相互结合。
通过设置情境、场景等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个场景,如踢球、老鹰、捉小鸡、丢手帕等来做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活动场景供大家共同游戏,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想像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掌握纸弹簧的制作方法,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2、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3、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纸弹簧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教学准备:
自制示范品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1、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
让学生观察思考。
2、这些会蹦蹦跳跳的动物们是怎样做成的呢?
我们今天自己来动手,开一个不一样的玩偶舞会,好吗?
板书课题:
蹦蹦跳跳
二、观察研究掌握方法
1、 教师出示玩具——“摇摆鱼”
教师提问:
“这条鱼为什么能蹦,会摇呢?
”
2、 请一名学生上台拆开玩具看看里面有什么,展示玩具里的弹簧。
3、 教师总结:
用细铁丝做成小弹簧,再制作成玩具不但会蹦还会摇摆。
三、初步尝试交流心得
1、 教师提问:
我们怎样可以得到一个弹簧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通过拆卸有弹簧的费旧玩具和自己找材料制作。
2、 请学生上台用细铁丝现场试着制作一个小弹簧。
3、 我们还可以借用其他材料制作成弹簧,譬如最常见的纸条。
4、 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图示,尝试制作纸弹簧,教师巡回指导。
5、 教师提问:
你发现纸弹簧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
纸条的长短和宽窄有制成后的弹簧长短粗细有什么关系?
你还会其他编法吗?
四、设计构思创作表现
1、 观察:
玩具哪些地方用了小弹簧,为什么要用在这些地方?
2、 讨论总结:
能活动的地方就可以用小弹簧。
这样小动物和小人物就能活蹦乱跳了。
3、 制作步骤:
设计构思——添加装饰
4、学生完成作业。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五、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本课在制作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采用鼓励学生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巧妙利用纸弹簧制作的构思上可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制作行为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制作。
第九课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
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
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
想!
师:
好!
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
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
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
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