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6769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鲁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鲁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鲁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鲁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鲁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鲁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

第一阶段整体预习

第一课时

单元目标

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目的是对第一单元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做一通览,进而对分课学习做个简单的规划。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单元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浏览的阅读能力,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促进他们重局部轻整体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主要学习策略

1、谈感受,激趣导入

2、浏览导语,明确任务

3、指导方法(单元导读卡)

4、引领方向,充分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感受,激趣导入

二、浏览导语,明确任务

过渡:

老师刚才说的这几句话,在课本页,请大家翻到课本页,默读导语的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

这段话的关键词是什么?

你能用关键词概括出本单元的主题吗?

1.出示单元导语第一段

⑴学生自读

⑵反馈,找到关键词了吗?

你能用关键词概括出这个单元的主题吗?

2.出示单元导语第二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答,师板书:

1、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

2、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三、指导方法(单元导读卡)

1、读课题

请大家看一下本单元的目录,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本单元的三个学习目标快速浏览本单元的4篇课文,注意:

浏览和默读、预习不一样,不用圈生字,不用标自然段序号,要有速度,一目几行,整体上去捕捉信息就可以了。

注意:

不要漏掉每篇课文前面的导语提示、下面的注释、后面的资料袋,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出自哪篇名著,作者是谁,找到有关的信息圈圈画画,试着填写单元学习导读卡中的前三栏。

单元学习导读卡

我们的课余生活学习者:

课题

你了解到的信息

你还想了解的信息

作者

主要事物

对主要事物的初步感受

主要内容

《翠鸟》

《燕子专列》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引导交流、评价。

4、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一篇大家一致认为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试着填写导读卡中的后三栏。

5、组织交流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每课交流1——2个,简单互动,提示学生要从整体上去把握。

6、小结:

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对()比较感兴趣,很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在精读感悟部分,咱们再具体了解。

四、引领方向,充分准备

1、现在,咱们再来看一下后面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

拓展》的交流平台,想一想: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做哪些学前准备?

(分别出示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

拓展四》的交流平台的学习要求)

2、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浏览,我们对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学习的重点是——()看来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准备的工作还真不少!

为了学好本单元,希望每个同学课后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划去好好准备。

六、布置作业和拓展延伸

观察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1、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

2、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生字过关

二、课文朗读过关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段。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生字过关

1、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认读,互相纠正,互相学习。

2、开火车朗读生字

3、指名认读,注意随时纠错。

4、交流易错的生字,让学生说出易错的原因,师板书,学生书空。

三、课文过关

1、集体交流每课的精彩片段

2、指名朗读精彩片段。

3、小组内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汇总课文朗读情况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按照预习要求预习课文,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

检查预习

教学反思:

 

第二阶段精读感悟

第三课时25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2、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准备有关翠鸟挂图、幻灯片、录像资料,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翠鸟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

(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

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

2.认读词语:

浅绿衬衫疾飞等待逃脱

锐利蹬开一眨眼腹部饲养

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学习课文内容

过渡语:

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

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

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

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

(自由读,指名读,用图画表示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

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

过渡语:

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

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

快速浏览课文。

(1)指名说。

(2)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

(1)指名说,要求:

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

(2)顺势朗读,评读。

过渡语:

(结合板书、图片)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结合学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

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五、细读课文,感悟语言表达技巧

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可以看出同学们非常喜欢翠鸟,那么,谁能像老师同学介绍一下翠鸟?

谁能谈谈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深切感受翠鸟的可爱?

本环节的学习,可分两个层次:

一是描写翠鸟的外形特点

二是描写翠鸟的活动特点

主要引导学生在谈话交流中,朗读感悟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具体生动性。

结合课后练习题进行。

交流自己如何保护大自然啊

六、写作展示台

作者抓住翠鸟的外形、活动,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深深感染了我们读者,这就是语言表达技巧的魅力。

让我们把刚刚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变成自己的本领,在自己的写作中用一用吧?

1、先交流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教师可随机指导。

2、整理写作。

七、拓展延伸

本作业设置单元主题“爱护周围环境”及选编课文意图二“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1、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资料

2、珍稀动物知道多少

3、人与动物

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课题进行课外调查研究

板书设计:

外形:

头部背部腹部

翠鸟活动:

轻便灵捷快速

仿写: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2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6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麻烦、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情况、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抄写所喜欢的句子。

2、有针对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课文图片及相关句子等。

教学过程:

一、释题设疑,引发兴趣

1、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6课《燕子专列》。

板书:

26、燕子专列

2、读题思考:

请同学们看课题,想一想,题目中的“专列”是指什么?

为什么还有燕子乘坐的“专列”呢?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疏通课文

同学们想知道燕子为什么还有“专列”吗?

请带着下列问题认真读课文吧。

(1)出示要求:

①认真读课文,要读准拼音,读通句子,并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生字。

②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互动检查自学效果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要求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采用什么顺序叙述的?

即课文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边读边思考:

在实际生活中,燕子飞来时气候是什么样的?

与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2)默读思考

(3)互动交流

①学生自由交流课文的思路,教师适时点拨并板书:

送燕子

(结果)

寻燕子(经过)

送燕子

(结果)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出示要求,合作探究

师:

是啊,燕子本来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从南方飞往北方的,然而,就在一年的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的时候,在瑞士境内遇到了气温骤降,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燕子处在疲惫不堪,饥寒交迫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围绕下列问题细读课文。

(1)课件出示要求:

①燕子遇到麻烦,人们怎样做的?

②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找出有关语句,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自悟

(3)分组讨论

2、全员参与,互动对话

围绕问题,自由交流

燕子遇到了麻烦,瑞士人们是怎样做的?

从课文找出有关语句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后板书:

(贝蒂)

人们寻找

政府燕子温暖

火车运送

3、质疑问题,巩固提高

(1)让学生谈收获,重点提出不明白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2)教师要有预设

①有些词语随着学习课文学生已经理解,有些还模糊不清,学生可能提出来。

如:

“欧洲、瑞士、启程、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料峭”等等。

②对有些句子及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有预设。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情

1、指导朗读,重点指导3-4自然段的朗读。

“冒着、顶着、踏着”,“通红、僵硬、但、一点也不”等词是应加重语气读。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互相朗读,全班集体朗读,指名读。

朗读形式要根据课的进程可多可少,教师要随机调整。

五、拓展学习,自主活动。

1、课后,把课文中优美词句抄写在〈语言集锦〉本上。

3、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有关人类保护鸟类的资料,为举办“保护鸟类,爱护家园”班会做准备。

板书设计

人们→寻找

政府燕子→温暖爱心

列车→运送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2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锋利的斧头”含义。

教学准备:

相关材料,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

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

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

  “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难确定的部首。

  犁:

查“牛”字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就是那个小村庄,这是个怎样的小村庄啊?

(出示图片)并板书:

美丽。

2、小村庄到底有多美?

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村庄的美丽?

请你找一找。

(出示句子: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3、多美的小村庄啊!

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吧!

(指名读,齐读)

4、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你仿佛闻到了什么?

a.看到了树,课文中用哪个词来形容:

郁郁葱葱。

(成片的森林、树叶绿、树干粗壮,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b.闻到了空气,清新甜润,花儿的香味,果子的甜味。

c.听到了小鸟叽叽喳喳,河水叮叮咚咚,鱼儿在水中欢跳。

美好自然的象征

5、是呀,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吗?

(出示第一自然段课文)

6、指名读,齐读。

五、自主阅读,交流收获

1、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2、分小组互相交流,自主释疑。

六、探究学习,理解课文

(一)深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

2、拓展思维——补充句子

谁家想盖房,————————————————————————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砍树。

1、质疑问难。

(二)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问:

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心情吗?

过渡:

河坡上的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你赞成老师的说法吗?

(三)深入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看课件:

洪水毁灭小村庄。

2、学生朗读质疑。

3、重点理解: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哪些锋利的斧头。

(四)总结升华,领悟道理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2、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同学。

(五)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七、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保护环境的行动方案。

美好自然有哪些特点,你会为我们的大自然做哪些事!

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斧头(树减少)

破坏环境

受到惩罚

美丽什么都没有了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2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3.美好自然有哪些特点,你会为我们的大自然做哪些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

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

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

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

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

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

“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

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

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

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

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

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路弯了,会怎样,大自然如果弯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啊

  3、总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

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平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阶段拓展应用

第七课时群文阅读

(一)

【本组说明】

本单元课内一共有4篇课文:

《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同步阅读》教材中一共有9篇文章供学生选读。

这13篇文章带领我们在文字中聆听自然的倾诉,在自然中尽享生命的美丽!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为目的,编写本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

《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

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

《那只松鼠》《向大树道歉》《一只小鸟》《还原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尽享生命的美丽。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既能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朗读,又能初步学会默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使其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

【教学步骤】

导入谈话

孩子们,我们现在的生活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我们每天都听到或看到甚至亲身经历着一些有意思有乐趣的事,你能把它们说给大伙听听吗?

(学生说,师与其他同学倾听,一起分享。

二、主题回顾

1.在我们刚刚学习的第七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文章,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它们是:

(学生回忆,老师课件出示课内四篇文章的题目)

这些文章里的每一件事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而具体地说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知识树”并出示主题──“还原自然之美”),

2.这颗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还原自然之美”,而这些文章到底告诉了我们哪些方面的生活呢?

谁来说说?

(学生根据课堂教学所学的内容汇报内容与主题,老师总结并课件出示课文题目和主题)

三、阅读概览

 师:

(过渡):

孩子们真会读书!

从四篇课文中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及人们爱护小动物的美好思想。

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九篇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课件出示四篇文章题目)。

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认真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

能说说你们的阅读方法吗?

 引导生总结出:

阅读──思考──勾画──批注──填写阅读卡

 师:

能把课内的读书方法延伸到课外,同学们真能干!

接下来结合你们的阅读卡,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它主要写什么?

 学生交流

师小结:

同学们读得认真,说得精彩!

大自然真神奇啊,我们置身其中,真让我们如醉如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群文阅读

(二)

一、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师:

(过渡)这四篇文章,一定有一些优美的地方让你欣赏,或是有一些疑问让你困惑,让我们交流交流吧!

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总结写法:

师:

孩子们学得真不错。

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几篇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美丽的大自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

再浏览文章,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的写作特色:

1.细致入微的观察;

2.丰富奇特的想象;

3.生动细腻的描写;

4.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主题拓展

通过我们课内的学习,我们研究了课内的四篇文章,通过大家课外的阅读,今天又分享了同步阅读上的四篇文章,我们还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展现了我们多彩的生活。

孩子们,在多彩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

现在就让我们从课文里走出来,到我们自己的生活里去聆听自然的倾诉,在自然中尽享生命的美丽。

板书设计

 

阅读记录卡:

课文标题

作者

主要内容

精彩的片段或句子

想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找资料,对家乡的环境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策略:

本课时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观察、访问、搜集资料,让他们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以及全班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话题

1、出示几幅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体会。

2、教师点名说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