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672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在读书时要进入文字所描述的意境,掌握如何读书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部分是让学生学会用表示时间的词描述事物的特征。

“书写提示”是让学生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在书写时要写好每一个字以及注意字、标点符号的间距。

“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四年级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但“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的内容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让他们知道该如何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玩的过程当中温故而知新,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孩子有成功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运用“读中悟”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勾勒文本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进一步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和发现的乐趣,积累词语。

3.运用“读中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2.积累8个描写场景的成语和5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3.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运用创设情境、讨论的方式感知如何在读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发现语文知识的规律,并且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重点

写字的好习惯;积累词语;背诵古诗《鹿柴》。

难点

学习如何读文章的方法。

初步理解古诗《鹿柴》,引导学生知道古诗所描绘的景色。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王维的相关资料。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导入:

作者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而我们读者要了解这种感情就必须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画面,学了本组课文,你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

先一起来看看几名学生的发现吧。

2.生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3.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4.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5.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6小结:

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和同学交流。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说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1.自读带点的词语,要求读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小组交流:

任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事物。

4.把交流的内容写下来再大声地读出来。

三、书写提示

1.出示文中的一段话让学生回想这是哪篇文章里的句子。

2.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3.读旁批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这段话写好。

4.在写字本上书写。

5.评比。

四、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素有“诗佛”之称的大诗人王维写的《鹿柴》。

2.生借助拼音将古诗读通顺,并尝试着读出节奏。

3.针对学生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诗意: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

落日的余晖反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总结:

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

这是一种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是诗人细致观察,潜心体会的结果。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王维的诗来读一读。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从读到赏,再到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遵从了教学应循序渐进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将课内的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去想象,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魅力。

学生在感知、体验,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六人教(部编版)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掌握做批注的方法,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学习习惯。

2.认识8个生字,熟读词语。

3.理解“打头阵”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4.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神态。

5.熟读并背诵“日积月累”部分的俗语。

教学重点:

1.理解“打头阵”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熟读并背诵“日积月累”部分的俗语。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神态。

2.培养学生做批注的习惯。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指名学生读“交流平台”里的四段话。

 2、说说你从这四段话中发现了什么。

(1)哪些地方可以做批注。

(2)批注的方法。

(3)批注的作用。

3、交流自己平时做的批注。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韭芥芹蒜椒藕薯芋

 2、同学自由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检查读词语,互相评价校音。

 4、老师指名读生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5、逛菜市场。

    我们今天去菜市场帮妈妈买菜,菜市场可真大,蔬菜的种类可真多啊!

妈妈给我们列了一张购物清单,同学们认识这些菜名吗?

我们一起去逛逛吧,可别买错了哟。

简单的介绍一下要买的蔬菜,出示一张P91蔬菜图片,说出该蔬菜的名字。

三、语句段运用

1、多媒体出示词语:

打头阵挑大梁占上风破天荒

栽跟头敲边鼓开绿灯碰钉子

2、生自由读词语。

3、师范读。

4、全班齐读。

5、生先借助工具书认识词语,理解词意。

6、画出自己不能解决的词语,并反馈给老师,全班共同学习。

7、理解词语的意思,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使用这些词语呢?

8、小组交流讨论。

9、学生反馈,老师加以指导。

10、出示词语:

害怕生气自豪快乐着急伤心

11、全班齐读。

12、请同学上讲台表演这六种神态。

13、选一个词,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14、多媒体出示例句。

15、请学生朗读例句,并分析句子是怎样通过动作描写神态的。

示例:

写“害怕”

①我们马山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

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②妈妈一走,我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

16、选择一个词语,仿照例句,分组练习。

17、交流反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写的句子。

四、日积月累

1.结合生字注音,自读六句俗语。

2.全班齐读。

3.指名读。

4.说说每句俗语的意思。

5.自读尝试背诵。

6.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作者用文字表达感情,我们要了解这种感情,往往要通过想象画面来实现。

如何想象画面呢?

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学习、交流一下。

(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3.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到的画面。

4.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5.小结:

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指导:

说说这些词语的异同。

预设:

同:

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异:

第一行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行词语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

3.想一想:

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读“响彻云霄”,我仿佛看到了“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

4.小结:

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风 烟花 霎时 顿时 忽然

雷雨 小狗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工夫

1.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指导:

“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用这几个词语描绘事物一般都是突出事物变化快或者变化多端的。

所以在描绘时一定要从事物变化方面着手,想象事物变化的场景。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描述一个事物。

预设1:

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预设2:

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工夫就把一根骨头啃完了。

四、学习“书写提示”。

1.看提示:

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朗读《鹿柴》。

2.作者简介。

3.借助拼音,读通古诗。

提醒学生注意“鹿柴”的读音。

(“鹿柴”为地名。

其中的“柴”同“寨”,栅栏。

4.结合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师针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

(但:

只,仅仅。

返景:

夕阳返照的光。

青苔:

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5.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6.学生读读背背。

7.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语文园地

想象画面

背诵《鹿柴》

从读到赏,再到拓展延伸,本节课遵从了循序渐进的理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该如何去想象画面,而且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魅力。

学生在感知、体会、思索、理解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梳理、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能够辨析形近字的区别。

3.理解一些词汇的新含义,并能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汇。

4.能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5.朗读背诵《江畔独步寻花》,了解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词句段运用(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写一个事物,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对联。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总结遇到不懂问题的解决方法。

2.认识“宾、吉”等12个生字,能够区分“滨—宾”等两组形近字。

3.理解一些词语的新含义,并积累一些具有新含义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学问”,有成就的人必定是勤学善问。

明朝学者陈献章说:

“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说的就是“学贵有疑”的道理。

那就让我们来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