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6688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天一大联考

“顶尖计划”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考试

理科综合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呼吸的底物葡萄糖可来自细胞内乳糖的水解

B.高等植物叶肉细胞内的[H]都在光反应阶段产生,暗反应阶段消耗

C.人体细胞内,线粒体中O2与CO2的比值比细胞质基质的高

D.真核细胞中的绝大多数遗传信息贮存于细胞核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糖原,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糖。

【详解】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植物细胞不含有,A错误;叶肉细胞既可以通过细胞呼吸产生[H],也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H],光反应产生的[H]在暗反应中消耗,有氧呼吸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消耗,B错误;氧气在线粒体内膜消耗,二氧化碳在线粒体基质产生,氧气进入线粒体和二氧化碳出线粒体均为自由扩散,故人体细胞内,线粒体中O2与CO2的比值比细胞质基质的低,C错误;DNA中储存着遗传信息,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库,其储存着细胞的大部分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D。

2.为研究光合色素提取实验中二氧化硅颗粒大小(目值越大,表示颗粒越细)对叶绿素提取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利用新鲜的菠菜叶片进行了一系列的色素提取与定量测定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提取色素利用的原理是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

B.加入二氧化硅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提取均有益

C.据表可知,用5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最多

D.若叶片研磨过程中未加入碳酸钙,则表中数据均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由表格信息可知,加入二氧化硅对叶绿素a的提取有益,但会使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

【详解】提取光合色素是利用了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加入二氧化硅会使叶绿素b的含量减少,故对叶绿素b的提取无益,B错误;据表可知,用2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为0.53+0.08=0.61,用5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为0.61+0.09=0.70,用10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为0.48+0.11=0.59,用20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为0.47+0.12=0.59,故用50目的二氧化硅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总量最多,C正确;碳酸钙可保护叶绿素,防止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被分解,若叶片研磨过程中未加入碳酸钙,则表中数据均减小,D正确。

故选B。

3.蛋白质分子的疏水性侧链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尾部,亲水性侧链部分露于膜的表面。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生理基础是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

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存在磷脂的流动现象

C.膜蛋白在生物膜中的分布与其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有关

D.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组成质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详解】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引起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A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胞吐过程,与细胞膜中磷脂的流动有关,B正确;根据“蛋白质分子的疏水性侧链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尾部,亲水性侧链部分露于膜的表面”,说明膜蛋白在生物膜中的分布与其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有关,C正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台盼蓝透过细胞膜,故台盼蓝只能给死细胞染色,D错误。

故选D。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需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等

B.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是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之一

C.细菌和青蛙等生物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

D.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的间期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准备。

真核细胞可发生无丝分裂,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无丝分裂。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详解】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细胞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即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蛋白质合成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时需要RNA聚合酶,A正确;所有细胞均存在细胞呼吸,均具有呼吸酶的表达(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故呼吸酶基因是否表达,不是判断细胞是否分化的依据,B错误;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为二分裂,不能进行无丝分裂,C错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过程中没有细胞周期,细胞坏死,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变成全透性,D错误。

故选A。

5.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光照等外界因素能够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与基因的表达

B.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C.植物激素的合成过程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

D.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ATP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有两种:

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有单侧光或者重力的作用),②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2、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3、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组的控制,同时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也会影响激素的合成。

【详解】外界因素会影响激素的合成,进而调节基因组的表达,例如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激素合成等的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A正确;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但不能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B错误;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也可通过控制酶或部分激素的合成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间接控制,C正确;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的方式,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B。

6.张某从30岁开始患亨廷顿舞蹈症,他的儿子、父亲、祖母、大姑以及大姑的一儿一女都患该病,但发病年龄和病情轻重不同。

下图是张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箭头所指为张某本人,每个患者旁圆圈中的数字表示该患者的发病年龄。

Ⅱ1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连续遗传的特点

B.致病基因来自父亲的孩子可能比来自母亲的孩子发病年龄早

C.据图可知,Ⅲ4是纯合子,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I2个体,I2为杂合子

D.Ⅳ2与不含亨廷顿舞蹈症基因的女性结婚,所生女儿患病概率为1/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Ⅱ1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可知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Ⅱ2,Ⅲ3只含一个致病基因即患病,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根据发病个体中含有女性个体,可知致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又由于Ⅲ3的X染色体来自Ⅱ1,而Ⅱ1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所以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根据分析内容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个体的双亲至少有一个带有致病基因,所以该病具有连续遗传的特点,A正确;Ⅲ3和Ⅳ2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而其他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图中每个患者旁圆圈中的数字表示该患者的发病年龄,由图可知,致病基因来自父亲的孩子比来自母亲的孩子发病年龄要早,B正确;Ⅲ4不带有致病基因,是纯合子,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Ⅱ2,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I2个体,由于I2个体的后代有正常个体,故I2个体为杂合子,C正确;Ⅳ2的母亲正常,故Ⅳ2为杂合子,设基因型为Aa,与不含亨廷顿舞蹈症基因的女性(aa)结婚,所生女儿患病概率为1/2,D错误。

故选D。

7.青岛华盛太阳能农庄将光伏发电与农业大棚结合,棚顶上覆盖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板,阳面种植喜温喜光的蔬菜作物,阴面种植喜弱光低温的食用菌(大型真菌)。

为研究大棚棚顶材料透光度对蔬菜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以樱桃番茄为实验材料,在同一大棚内通过改变棚顶透光度来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樱桃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期间分别于11时和15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结果如下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栅内樱桃番茄释放的02可以被食用菌吸收,食用菌细胞呼吸可为樱桃番茄生长提供CO2,CO2主要产生于食用菌细胞的____中,其在樱桃番茄细胞叶绿体内的转化途径(过程)是____

(2)图中实验组8时-10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

10时-11时,细胞内C3的含量____。

(3)图中16时-17时大棚内樱桃番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引起植物气孔关闭,该时段T1组的光合速率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速率。

16时-17时大棚内CO2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

(4)呼吸作用的反应物也会影响呼吸作用,其影响大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的比率来表示。

若反应物为2mol丙酮酸(C3H4O3)时释放CO2与吸收O2的比值为x,反应物为1mol葡萄糖(C6H12O6)时的比值为y,则根据有氧呼吸有关过程,x___(填“>”“=”或“<”)y。

【答案】

(1).线粒体(基质)

(2).CO2→C3→(CH20)(3).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4).减少(5).大于(6).温度升高,樱桃番茄和食用菌呼吸强度增加,食用菌呼吸释放的CO2的量大于樱桃番茄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7).>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CK组的光合速率均大于T1和T2组,且随着遮光率增加,光合速率降低。

实验期间分别于11时和15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打开通风口后TK组和T1组的光合速率均有所增加,而T2组的光合速率降低变得缓慢,说明随着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可抑制光合速率。

【详解】

(1)食用菌属于真核、异养生物,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故CO2主要产生于食用菌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

二氧化碳可在樱桃番茄细胞的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首先由二氧化碳和C5固定形成C3,然后C3被还原形成有机物,即CO2在樱桃番茄细胞叶绿体内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0)。

(2)图中T1和T2组在8时-10时植物光合速率不同,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且随着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光合速率增加的速率减慢,说明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还有二氧化碳浓度。

另外大棚中的温度变化也会影响光合速率。

10时-11时,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细胞内二氧化碳固定形成C3的速率减慢,而C3的还原速率短时间不变,故C3的含量减少。

(3)图中16时-17时T1组大棚内樱桃番茄净光合速率仍大于0,说明该时段T1组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16时-17时由于温度升高,樱桃番茄和食用菌呼吸强度增加,食用菌呼吸释放的CO2的量大于樱桃番茄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故大棚内CO2浓度升高。

(4)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形成的还原氢在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形成水,若反应物为2mol丙酮酸(C3H4O3)与反应物为1mol葡萄糖(C6H12O6)在彻底氧化分解时,1mol葡萄糖(C6H12O6)形成的还原氢比2mol丙酮酸(C3H4O3)形成的还原氢多,故2mol丙酮酸(C3H4O3)消耗氧少于1mol葡萄糖(C6H12O6)消耗氧,由于1mol葡萄糖(C6H12O6)能形成2mol丙酮酸(C3H4O3),丙酮酸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形成二氧化碳,故1mol葡萄糖(C6H12O6)和2mol丙酮酸(C3H4O3)形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所以若反应物为2mol丙酮酸(C3H4O3)时释放CO2与吸收O2的比值为x,反应物为1mol葡萄糖(C6H12O6)时的比值为y,则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y。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8.褪黑素是动物和人类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持续延长。

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一松果体”途径对人体生物钟(生物节律)进行调节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周期信号刺激视网膜,会导致褪黑素分泌量的变化,这一过程属于___调节。

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分泌后,通过____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细胞)。

褪黑素也会通过影响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来影响松果体的分泌活动,此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____。

(2)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

实验发现,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

请推测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____。

通常情况下,就每天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来说,婴儿均高于老年人,由此可见人体内的褪黑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___(填“增多”“减少”或“保持不变”)。

(3)实验发现,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____(填“促进”或“抑制”)性腺发育,原因可能是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____激素减少;雌性激素在卵巢细胞中的___(细胞器)上合成,该激素作用的受体位于靶细胞的___(填“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

【答案】

(1).神经

(2).体液(或血液)(3).(负)反馈调节(4).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5).减少(6).抑制(7).促性腺(8).内质网(9).细胞内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

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褪黑素合成应该是减少的,故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

可见,人体内的褪黑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抑制性腺发育。

【详解】

(1)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褪黑素的分泌是由神经调节的结果,此反射弧的组成为:

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

褪黑素由松果体细胞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细胞)。

褪黑激素能抑制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从而使得褪黑素的分泌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2)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

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

可以推测一昼夜中,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

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

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

可见,人体内的褪黑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3)实验发现,切除雌鼠松果体后,卵巢会增生变肥大,而注射褪黑素则会使卵巢重量减轻,据此可以判断褪黑素能抑制性腺发育,原因可能是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进而引起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所致。

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故雌性激素在细胞内的内质网上合成。

雌性激素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的方式,故其作用的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内。

【点睛】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相关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中信息,并进行信息转化的能力,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属于中等难度题。

9.某大学生回乡创业,将荒山开垦为樱桃园,已知樱桃树是雌雄同株的植物,主要靠扦插、嫁接等方式无性繁殖。

请回答下列有关樱桃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l)果园内的全部樱桃树构成一个种群,与其他很多高等动物种群相比,樱桃树种群的数量特征一定不包括____;荒山经过改造成为樱桃园,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进行。

(2)由于该樱桃园生态系统品种单一,常常遭遇蚜虫危害,瓢虫是蚜虫的天敌,蚂蚁吃蚜虫蜜露而驱赶瓢虫。

利用____法调查发现,园内混合种植夏至草、紫花苜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蚜虫的数量,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蚜虫数量降低的原因是____;蚜虫数量降低后,瓢虫的主要活动范围从叶片向下转移,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结构发生改变;与传统喷施农药相比,混合种植夏至草、紫花苜蓿的方法驱除蚜虫的优势有___(答出一点即可)。

(3)如果对樱桃园土壤疏于管理,樱桃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

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樱桃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的原因是____。

(4)蚜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迫使其天敌飞向其他麦田觅食,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的作用。

【答案】

(1).性别比例

(2).速度和方向(3).样方(4).出生率<死亡率(5).垂直(或空间)(6).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害虫抗药性的产生(7).一年中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被淘汰(8).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

对于雌雄同体的生物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

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的特点,可显著提高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传递还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详解】

(1)由于樱桃树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故其种群的数量特征一定不包括性比比例;荒山经过人类的改造成为樱桃园,说明人类的活动能够使群落的演替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蚜虫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常用样方法对其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出生率和死亡率可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故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蚜虫数量降低的原因是出生率<死亡率。

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蚜虫数量降低后,瓢虫的主要活动范围从叶片向下转移,说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与传统喷施农药相比,混合种植夏至草、紫花苜蓿的方法驱除蚜虫的优势有:

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3)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一年中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中被淘汰,所以樱桃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

(4)蚜虫的数量急剧下降迫使其天敌飞向其他麦田觅食,此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0.资料表明:

家兔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当b基因纯合时,家兔毛色表现为白色。

请依据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对染色体上,亲本家兔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2)F2灰色家兔的基因型有___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

(3)让F2黑色家兔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4)若现有多只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白色雌兔,请用文字简要写出鉴定一只黑色雄兔的基因型的实验设计思路:

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

【答案】

(1).2(或两)

(2).BBdd和bbDD(3).4(4).8/9(5).黑色家兔:

白色家兔=8:

1(6).让该只黑色雄兔与多只白色雌兔(bbDD)进行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7).若子代家兔的毛色全为灰色,则该只黑色雄兔的基因型为BBdd;若子代家兔的毛色既有灰色也有白色,且比例约为1:

1(或若子代家兔的毛色出现白色),则该只黑色雄兔的基因型为Bbdd

【解析】

【分析】

由遗传图可知,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

3:

4,是9:

3:

3:

1的变式,因此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基因型是BbDd,表现为灰色;由题意可知,当b基因纯合时,家兔毛色表现为白色,即bb--为白色、B-dd为黑色、B-D-为灰色。

【详解】

(1)根据子二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

3:

4,是9:

3:

3:

1的变式,因此控制家兔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子一代基因型是BbDd。

根据分析可知,B-D-为灰色、bb--为白色、B-dd为黑色,亲本家兔为黑色和白色,杂交的后代全为灰色,基因型为BbDd,故亲本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BBdd和bbDD。

(2)F2灰色家兔的基因型有BBDD、BBDd、BbDD、BbDd共4种,四种基因型之间的比例为BBDD:

BBDd:

BbDD:

BbDd=1:

2:

2:

4,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8/9。

(3)F2黑色家兔基因型和比例为BBdd:

Bbdd=1:

2,让F2黑色家兔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由于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Bd:

bd=2:

1,所以子代的基因型和比例为BBdd:

Bbdd:

bbdd=4:

4:

1,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家兔:

白色家兔=8:

1。

(4)若现有多只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白色雌兔(bbDD),欲鉴定一只黑色雄兔(BBdd或Bbdd)的基因型,可让该只黑色雄兔与多只白色雌兔(bbDD)进行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该只黑色雄兔的基因型为BBdd,则子代家兔的毛色全为灰色;若该只黑色雄兔的基因型为Bbdd,则子代家兔的毛色既有灰色也有白色,且比例约为1:

1(或若子代家兔的毛色出现白色)。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根据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遵循的遗传规律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概率计算。

11.酸雨主要是大气中所含的SO2造成的,利用微生物脱硫,具有工艺条件温和,成本低,还能脱出部分有机硫等优点。

研究人员通过采集菌种,分离出目的菌后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为保证培养基上能均匀地生长出一层脱硫细菌,将菌液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应采用_______(填“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法;操作过程中,与用于计数时的平板接种不同的是:

本实验要保证滴加到培养基上的菌液____,以缩短培养时间。

要对脱硫细菌进行长期保存,可采用____的方法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2)本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___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培养的脱硫细菌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避免____被微生物(脱硫细菌)感染。

(3)研究小组将四种含有等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脱硫细菌的琼脂平板上做药敏试验,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16h,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的试验结果可知,对于脱硫细菌,抗生素I的最低抑制浓度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抗生素Ⅲ。

在相关试验操作均严谨规范的情况下,在含有抗生素Ⅳ的纸片周围出现了较大的抑菌圈,抑菌圈中存在有若干个脱硫细菌的菌落。

试对上述现象的成因作出分析:

___

【答案】

(1).涂布平板

(2).含足够多的脱疏细菌(或浓度足够高)(3).甘油管藏(4).无菌(5).操作者自身(6).大于(7).抗生素Ⅳ对于野生型脱硫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脱硫细菌中已经出现能抵抗抗生素Ⅳ的抗性突变株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