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钻石押题卷 山东专版.docx
《届高考历史钻石押题卷 山东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钻石押题卷 山东专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钻石押题卷山东专版
2021届高考历史押题卷山东专版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济南长清一中一模)1.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
(2021·济南长清一中一模)2.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
A.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
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
(2021·山东泰安一模)3.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
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2021·山东泰安质量检测)4.南宋洪迈《夷坚志》载:
“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业,然仅能自瞻。
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
”材料反映了()
A.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B.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
C.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2021·济南长清一中一模)5.明弘治四年,邱浚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此前他是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入阁时加太子太保,从一品。
邱浚入阁,开了六部尚书入阁的先例。
这说明()
A.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B.六部尚书的权力大为削弱
C.内阁地位已经高于六部D.六部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2021·胶州实验中学质量检测)6.《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一书中提到:
无论是当时的英国在华商人、驻华官员,还是当时的英夕卜交大臣,都毫不隐讳鸦片贸易对于英国商人、殖民地和政府税收的巨大利益。
这说明英国的鸦片贸易()
A.其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大门B.旨在改变对华贸易顺差地位
C.与攫取中国财富有重要关系D.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根本利益
(2021·朐县实验中学月考)7.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制订的实际工作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把工人运动放在全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
中共一大后不久1921年8月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这一做法主要是基于()
A.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斗争经验
(2021·山东泰安一模)8.1938年,抗日军政大学发布的《招生简章》规定,入学资格“不分党派,不分信仰,不分性别……如有各地抗日救国团体的介绍更可优予取录”,申请人在“各报名地初试,延安本校复试”。
这一规定旨在()
A.提高边区人民文化素质B.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C.促成民主联合政府建立D.适应民族战争形势需要
(2021·山东莱芜月考)9.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与法国不满美苏对东西方阵营的操纵与控制,在各自所属的阵营内“大闹天宫”,成了两个“孙行者”。
在此基础上,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这说明中法建交的政治基础是()
A.不结盟B.独立自主C.求同存异D.和平共处
(2021·山东师大附中质量检测)10.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任过此职。
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
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几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
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 )
A.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C.财产资格的限制已彻底打破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
(2021·山东师大附中质量检测)11.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
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2021·山东泰安质量检测)12.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极力强化联邦政府的职能,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而1981年上台的里根总统则称“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和影响……我们当前所遭遇的苦难,和由于政府不必要的过度成长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关。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美国()
A.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遭到破坏B.经济衰退导致联邦政府权力的下降
C.总统权力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D.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
(2021·胶州实验中学质量检测)13.斯大林认为,在把一切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同时,还应该消除商品生产;并且也用逐渐过渡的办法使产品交换来代替商品流通,使中央政权能够掌握社会生产的全部产品以利于社会;致力于使国家成为市场的主体而非市场秩序的监督者和护卫者。
这一认识()
A.使苏联经济逐渐走上了畸形发展轨道B.符合当时苏联经济发展水平
C.完全继承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D.受当时国际形势恶化的影响
(2021·山东商河联考)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2021·胶州质量检测)15.表2是美国两位总统的演讲。
其折射出()
布什(1989〜1993年在位)说:
“美国将运用自己的道德和物质资源,以促进民主与和平,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有责任也有机会进行领导,因为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担当这一职责。
”
克林顿(1993〜2001年在位)说:
“这是一个我希望将来能得到确认的重要原则。
如果说国际社会有力量阻止种族灭绝和民族清洗,我们应当加以阻止,无辜的平民不应当由于他们所属的宗教或民族或种族而成为屠杀的对象。
”
A.国际人道主义思想深化C.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
B.地区冲突愈演愈烈D.全球化进程遭破坏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2021·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线上测试)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
时间
流行病疫灾概况
病疫区域
主要举措
隋、唐、五代
隋末唐初频繁,疫灾频率12.4%;盛唐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间发生9次,后期的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频繁
隋朝北方病疫多于南方;唐朝与五代南北基本平衡。
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
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
两宋
瘟疫共45次。
宋建立后103年内共10次。
宋末64年间共发生5次瘟疫,严重瘟疫出现3次。
春复发病有31次
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比西部多,其中涉及浙江省的瘟疫最多,都城比其他地区多
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专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
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
明朝
276年共发生疫灾330次,前期疫灾次数少,中期和后期次数多。
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南方较多、北方较少
惠民药局予以继承;明中期以后,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
公立和私营的医院开始普及,州、府、县几级行政区都有医院
清朝
269年共发生大、小瘟疫149次。
前清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
1840年以后,疫病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明显上升
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规律。
浙江、江西、福建、山东等省的疫病发生频繁,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疫病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江南地区大多数惠民药局中,仅少数仍在瘟疫之年作为临时施药之所偶尔发挥作用。
私营医院更为普遍,民间医生刊刻医方散送民众,利用自身力量影响官府进行救治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等医学著作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线上测试)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
番薯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由广东、福建人分别从安南(今越南)、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大陆。
清初番薯入赣。
番薯传入湖南始于平江:
“平江山中广(东)福(建)客民多种之”。
不久推广到邻近县份,嘉庆年间,民“赖以佐食”。
后来,闽粤移民在四川建成了规模可观的番薯产区。
——摘编自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
人口与粮食问题是明清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试评析材料中所示现象,并得出结论。
(要求:
现象需描述材料所示主要历史信息;论证充分;结论符合史实;逻辑清晰)
( 2021·济南市模拟考试)18.在近代史上,中国铁路建设经历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
晚清具有代表性的铁路建设一览表
铁路
起始点
建设日期(年)
建成日期(年)
所用轨距(毫米)
建设国
中东铁路
满洲里—绥芬河
1898
1902
1524
俄国
安奉铁路
丹东—沈阳
1904
1905
762
日本
京奉铁路
北京—沈阳
1881
1912
1435
清政府
正太铁路
石家庄—太原
1904
1907
1000
清政府
胶济铁路
青岛—济南
1899
1904
1435
德国
道清铁路
道口—焦作
1902
1907
1435
美国
汴洛铁路
开封—洛阳
1903
1909
1435
清政府
京绥铁路
北京—包头
1905
1923
1435
清政府
津浦铁路
天津—南京
1908
1912
1482
英德
卢汉铁路
北京—汉口
1898
1906
1435
清政府
粤汉铁路
汉口—广州
1900
1936
1435
清政府
沪宁铁路
上海—南京
1905
1908
1435
美国
滇越铁路
海防(越)—昆明
1901
1910
1000
法国
——据崔卫华、杨成林《中国近代铁路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遗产价值研究》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晚清铁路建设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胶州实验中学高三12月质量检测)19.沙龙文化的发展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一部政治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沙龙”一词的原文是salon(客厅),是上流社会社交的中心。
14、15世纪,沙龙开始发展起来了。
在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的宫廷里,人们仔细谛听着薄伽丘与彼特拉克的学术谈论。
在16世纪的梵蒂冈,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皇宫里,在马尔比诺城堡的聚会中,宫廷的沙龙与贵族的沙龙在繁华与人文之风中竞相角逐。
从根本上说,有闲阶级的存在是沙龙存在的基本环境。
18世纪是法国沙龙发展的鼎盛时期。
从路易十四时代的庄重谢幕到摄政王时期的尽情狂欢再到路易十六登基后励精图治的改革,以及最后大革命的激情爆发,这是一个狂飙突进式的过程,这是个处在大张大阖的剧变当中的世界,各种观念冲突激荡,思想空前活跃。
18世纪的沙龙是属于启蒙时代的。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喜剧、哲理小说都要先在夏特莱夫人的沙龙里朗诵再复印。
19世纪中叶,由于贵族制度的彻底消亡、工业革命的兴起、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化批判的公众成为文化消费的公众,资产阶级倡导的简朴、物质之风主导着社会的潮流,沙龙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全部基础而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了。
——摘编自肖琦《法国文化:
沙龙的演变与法国大革命》
(1)编写一幕18世纪发生在法国沙龙内的人物对话场景。
(7分)
(要求:
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经济或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
(2)结合西方近代以来沙龙的发展变化,说明沙龙的历史是一部“文化史”。
(8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C
解析:
C.根据材料“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可知体现的是分封制对民族融合的推动,C选项符合题意;A.儒家思想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A选项排除;B.郡县制的出现,标志着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选项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2.答案:
D
解析:
君臣关系与父子、夫妻关系的紧密结合;从春秋战国到汉代。
表明“家国同构”下的文化传承
3.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唐朝,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国土面积辽阔,经济发展繁荣稳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社会文化开放包容,A项正确。
②为北宋时期,此时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北宋疆域称不上广阔;但经济文化发展繁荣,四大发明中有三种发明取得划时代的进步,B项错误。
③为南宋时期,分裂割据动荡,以朱熹等人为代表的理学思想达到成熟期,指南针亦广泛运用于航海,C项错误。
④为清朝,大一统王朝较为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思想专制,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未涉及影响私营手工业发展的因素,故A项错误;材料中许大郎由个体经营发展到开磨坊,扩大了生产规模,说明其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仅是对个体经营方式的描述,没有涉及私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与对比情况,故D项错误。
5.答案:
C
解析:
有明一代,内阁始终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A项表述有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内阁的相关事宜,未介绍六部尚书权力的变化情况,故排除B项;邱濬(浚)以尚书的身份入阁,品阶相应提高,表明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内阁与六部的关系。
故排除D项。
6.答案:
C
解析:
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
据材料“鸦片贸易对于英国商人、殖民地和政府税收的巨大利益”,故选C项。
材料未体现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和“旨在改变对华贸易顺差地位”,也没有体现鸦片贸易“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根本利益”,故A、B、D三项错误。
7.答案: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把工人运动放在全部工作中首要地位,并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是因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故A正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基础,故B错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故C错误;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斗争经验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
8.答案:
D
解析:
通过“不分党派,不分性别”“有各地抗日救国团体的介绍可优予录取”的信息,并结合全民族抗战的史实可知,该规定是为了培养人才以取得抗战胜利,故D项正确;A项违背材料主旨,且与申请人须通过初试和复试,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的要求不符;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提出于抗战后期,故B项和C项错误。
故选D。
9.答案:
B
解析:
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中国脱离苏联控制,这说明中法建交的根本原因在于中法两国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选B项。
20世纪60年代,法国是北约的盟国,中国与苏联是盟友关系,排除A项;独立自主并联合反霸反强权是中法建交的共同政治基础,但材料并未反映中法两国的分歧与矛盾,排除C项;和平共处是中法两国处理双边关系的重要基础,但这并非材料中法摆脱苏美控制建交的主旨,排除D项。
10.答案:
D
解析:
“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
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几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表明雅典当时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故D正确;AC太过绝对,排除;B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11.答案:
D
解析:
A.商业革命使贸易中心向西欧转移,而影响西班牙发展的是大量金银并未转化为商业资本,故A错误;B.西班牙并未成为经济中心,不存在转移一说,故B错误;C.题干并未强调封建制度阻碍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故C错误;D.题干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使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推动了西北欧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故D正确。
12.答案:
D
解析:
“罗斯福极力使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是因为当时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里根主张“限制联邦政府”是为了减轻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因此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
故答案为D项。
A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里根认为经济衰退是政府更多干预的结果,因此要“限制联邦政府”,而不是经济衰退导致联邦政府权力的下降,排除B项;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制定是由当时的经济状况决定的,C项说法错误,排除。
13.答案:
A
解析:
考查斯大林模式。
据材料信息“把一切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同时,还应该消除商品生产”“使中央政权能够掌握社会生产的全部产品”“使国家成为市场的主体而非市场秩序的监督者和护卫者”可知,这种认识使苏联最终确立了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故选A项。
材料中的这种认识脱离了苏联经济发展水平,也没有完全继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受当时国际形势影响的措施是加快工业化建设,故B、C、D三项错误。
14.答案:
A
解析:
A.政府解散财阀,政府和公共机关在资本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说明政府并未实行自由放任政策,故A项表述错误;B.从外国法人所占比例的增加可以看出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故B项表述正确;C.从金融机关所占份额一直上升可以看出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故C项表述正确;D.个人持股从61.3降低到40.1,可以看出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故D项表述正确。
故选A。
15.答案:
C
解析:
考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布什和克林顿的演讲表明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以人道主义、维护世界民主和平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故选C项。
A项“人道主义思想”是冷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借口,故排除;“地区冲突愈演愈烈”只存在于局部地区,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冷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无法体现全球化受阻,故排除D项。
16.答案:
示例:
论题:
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措施之浅论。
(2分)
论证:
中国古代疫病具有流行性、群发性、连发性、危害大、频率高等特点。
防疫救灾工作的统一协调措施,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
唐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政府高度重视与传染病流行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采取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举措,收效良好。
宋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加以应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北宋设立官药局,参与政府组织的赈济医药活动,这是世界医政史上的一个创举。
(8分)
结论:
中国的大一统,使政府应对疫情防治更加有力,政府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治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阐发疫病病因、病理和病机的著作,使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理论得以提升和发展,值得后人借鉴。
(2分)
(若从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和社会成因等角度探析亦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疾病疫情。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作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提炼论题,注意观点明确;其次,要围绕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论证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注意思维的逻辑性。
如根据材料“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可以概括论题为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措施之浅论,再结合中国古代疫病的特点、中央集权政府的作用、中医的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阐述。
最后进行总结,对论题进行升华。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论证充分亦可。
17.答案:
示例:
现象:
明清时期,外来的高产农作物品种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得到迅速推广。
(2分)
评析:
伴随着地理大发现与全球物种交流的出现,以玉米、番薯为代表的高产农作物品种传入我国东南地区。
由于种种原因,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居民向湖广、四川地区大规模迁移,为这些地区带来了新的农作物品种,改变了这些地区的粮食结构,促成这些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和社会稳定。
(8分)
总之,明清时期外来的高产农作物品种的迅速推广与国内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关系密切。
(4分)
其他思路示例:
(1)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人口大迁徙;
(2)明清时期,国内大规模人口迁徙与外来高产农作物品种迅速推广相伴而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人口与粮食问题。
根据材料“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大迁移图”“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及番薯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可以从高产作物推广、人口迁移或者二者结合的角度提出观点。
以高产作物推广为例,可提炼观点为明清时期外来的高产农作物品种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得到迅速推广。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注意评析重在分析高产作物推广的原因,可以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伴随着地理大发现与全球物种交流的出现,以玉米、番薯为代表的高产农作物品种传入我国东南地区;然后分析人口流动使得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即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居民向湖广、四川地区大规模迁移,为这些地区带来了新的农作物品种,改变了这些地区的粮食结构,促成这些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和社会稳定。
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明清时期外来的高产农作物品种的迅速推广与国内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关系密切。
对其他观点进行评析亦可,注意史实准确,言之有理。
18.答案:
示例:
信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把控中国铁路修筑权。
(2分)
分析: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修建铁路成为其拓展势力范围的主要手段。
列强凭借其技术、资金和特权优势(注: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中国铁路修筑中抢占先机。
(原因)列强直接或者间接控制中国铁路的修筑,体现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导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