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6575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docx

《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docx

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

2011届生物高考一轮复习课件:

必修1第5章第3

节ATP的主要来源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的概念

 细胞呼吸:

是指__________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

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__________的过程。

 糖类、脂质和蛋白质有机物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为CO2和水或分解为不彻

底的氧化产物,且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有机物ATP

 2.细胞呼吸的特点

 有机物在__________的催化下,在温和的条件下氧化分解,能量逐步释放

出来,没有出现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

 3.细胞呼吸的本质:

__________有机物释放能量。

 4.细胞呼吸的意义

 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为体内的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

料。

酶氧化分解能量5.有氧呼吸

(1)概念:

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2)过程:

第一阶段:

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

个[H],放出少量的能量,合成2分子ATP,其余以热能散失,场所在

中。

第二阶段:

2分子的丙酮酸和6分子的水中的氢全部脱下共20个[H],

生成6分子的二氧化碳,释放少量的能量,合成2分子ATP,其余散热消

失,场所在中。

 第三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脱下的24个[H]与6个氧气分子结合形成水,

并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34分子ATP,场所在

上。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6.无氧呼吸

(1)指有机化合物经彻底或者不彻底氧化,所脱下来的电子经部分电子传

递链,最后传给外源的无机氧化物(个别是有机氧化物)并释放较少能量的过

程。

 植物、酵母菌发酵:

C6H12O6酶+能

 动物、乳酸发酵:

C6H12O6酶__________+能量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反应主要发生在动物中,但并不绝对,如马铃薯块茎

和甜菜块根也会发生此反应。

 2C2H5OH+2CO22C3H6O3

(2)无氧呼吸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__________。

即一分

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__________,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

量。

 第二阶段:

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

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

酸的过程中并__________能量。

不产生完全相同丙酮酸探究思考:

 1.怎样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答案:

重铬酸钾可以检测有无酒精存在。

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

是否喝了酒。

具体做法是:

让司机呼出的气体直接接触到载有用硫酸处理过

的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的硅胶(两者均为橙色),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

精,重铬酸钾或三氧化铬就会变成灰绿色的硫酸铬。

 2.原核生物细胞内无线粒体,能否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原核生物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

有的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根瘤

菌,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却含有全套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这些酶分布在细

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因此,这些细胞是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

有的原核生

物如乳酸菌、产甲烷杆菌等,没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只能进行无

氧呼吸。

总之,大多数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

 易错提示:

 1.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这反应主要发生在动物中,但并不绝对,如马铃薯块

茎和甜菜块根也会发生此反应。

 2.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

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

 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产生ATP。

 方法提示:

 如何据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

 在以C6H12O6为呼吸底物情况下,CO2释放量和O2的消耗量是判断细胞

呼吸类型的重要依据,总结如下:

(1)无CO2释放时,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

器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如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

(2)不消耗O2,但产生CO2,细胞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此种

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可增大,如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3)当CO2释放量等于O2消耗量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种情况

下,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变化,但若将CO2用NaOH溶液吸收,可引起气体体

积减少。

 (4)当CO2释放量大于O2消耗量时,细胞同时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

吸和有氧呼吸两种方式,如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细胞呼吸。

欲判断哪

种占优势,可作如下分析:

 ①若VCO2/VO2=4/3,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

 ②若VCO2/VO243,无氧呼吸占优势。

 (5)有H2O生成一定有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一、有氧呼吸

 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酶酶

 1.主要场所:

线粒体。

 2.过程(全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以葡萄糖为例)

(1)葡萄糖的无氧分解(细胞质基质)

 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

量,这部分能量中有一部分可供ADP合成少量ATP。

这一阶段无需氧气参

与。

C6H12O6酶

 注:

这里的[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

这一过程实际上是辅酶Ⅰ

(NADP+)转化为还原型辅酶Ⅰ(NADPH),[H]作为一种活泼的还原剂,

为了简化,就用带有中括号的[H]来表示。

 2丙酮酸+[H]+能量(2ATP)C6H12O6酶

(2)丙酮酸的彻底分解(线粒体基质)

 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从细胞质基质中进入到线粒体中,和水彻底分解成

CO2和H2O,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中同样有一部分可供ADP合

成少量ATP。

 2丙酮酸+6H2O酶6CO2+20[H]+能量(2ATP)

 2丙酮酸+[H]+能量(2ATP)

 (3)氢氧结合形成水(线粒体内膜)

 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

大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是需要氧气的参与。

 24[H]+O212H2O+能量(34ATP)酶(3)氢氧结合形成水(线粒体

内膜)

 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

大量的能量。

这一阶段是需要氧气的参与。

 24[H]+O212H2O+能量(34ATP)酶有氧呼吸全过程总结:

 有氧呼吸全过程中O2的参与在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第三阶段放出的能量最多,多于前两阶段之和。

 说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线粒体

 总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总结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计算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率:

(1161/2870)×100%≈40%(近60%以热能

形式散失了)

 这些能量可供多少个ADP转化成ATP:

 38×6.02×1023=2.3×1025个

 分析产物中各元素的来源:

CO2C:

C6H12O6

 O:

C6H12O6、H2OH2OH:

C6H12O6、H2OO:

O2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

效率大约是40%。

这些能量大约可以使2.3×1025个ATP转化为ADP。

 因为1mol的物质含有6.02×1023个分子,所以,每氧化1mol的葡萄糖,

则生成6mol的二氧化碳和6mol的水,并生成38mol的ATP。

在标准状态

下,1molADP形成1molATP,需要30.54kJ的能量,那幺,38个ATP就需

要1161kJ的能量。

每氧化1mol葡萄糖释放出来的能量是2870kJ,其中只

有1161kJ被保留在ATP中,它们可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这就是说,有氧

呼吸的能量转换效率约为40%左右,其余的能量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或作它

用。

 二、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是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产生的

能量较少。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称为发酵,其有两种类型:

酒精发酵和乳

酸发酵。

 1.过程(细胞质基质)

(1)

(2)

 2丙酮酸+4[H]

 2C2H5OH+2CO2(高等植物、酵母菌等)酶2C3H6O3(高等动物、人、高等

植物的某些硕大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乳酸菌酶三、有氧呼吸与

无氧呼吸的关系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

 CO2+H2O+能量(大量)无氧有氧

 C2H5OH(酒精)+CO2+能量(少量)

 或C3H6O3(乳酸)+能量(少量)

 1.(2009年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解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活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且生成

ATP的过程。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当然也包括叶肉细胞,虽然叶

肉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释放出氧气,只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

用的速率,故表现出来的是放出氧气。

 备注: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人的红细胞、蛔虫含无氧呼吸酶,

硝化细菌含有氧呼吸酶。

 答案:

D

 2.(2009年上海卷)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

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解析: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

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的比为1∶5;c条件下,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d条件下,有氧呼吸吸收的O2与产生的CO2体积相等(7∶7)。

 答案:

D

 答案:

1.种子贮存

 目的:

种子贮存的过程中,在不降低种子生活力的前提下,为尽量减少有

机物的消耗,常常通过一些措施使细胞呼吸减弱。

措施:

(1)将种子风干。

通过风干,使种子的自由水含量大量减少,从而使其新陈代谢(主要是细胞

呼吸)受到抑制,减少储存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

(2)将种子装袋密封,袋上打适量小孔。

密封可使种子贮存袋内的二氧化碳

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适度降低,使细胞呼吸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减少呼吸

消耗;预留小孔,确保内部二氧化碳含量不致过高、氧气含量不致过低,避

免种子因氧含量太低而进行无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物的积累影响种子的

生活力。

 (3)适当降低贮存温度。

降低温度可使酶活性下降,使细胞呼吸暂时减弱,

有利于有机物消耗的减少。

 (4)适当降低贮存环境的湿度。

种子在贮存过程中,若湿度太大,种子容易

吸潮增强细胞呼吸,也有利于霉菌生活,容易导致种子发霉变质。

 2.水果、蔬菜保鲜

 目的:

既要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又要防止水分含量的降低和无氧呼吸产

物的出现,以免影响水果、蔬菜的“新鲜”。

措施:

(1)适度降低贮存温度。

种子贮存一样,也是通过降低温度减弱细胞呼吸,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与种子贮存不同的是,种子在风干状态下对低温的耐受性强,不容易受冻

伤,水果和蔬菜在新鲜状态下,自由水含量高,温度太低易受冻害,因此,

降低温度应以不使水果、蔬菜受冻害为前提。

(2)让贮存环境保持一定湿度。

在湿度太小的环境中,水果与蔬菜容易失

水,使“新鲜”程度下降。

 (3)用保鲜袋(膜)进行包装。

控制袋(膜)内氧气含量,以适度抑制细胞

呼吸的进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但应避免因氧含量太低而导致其进行无氧

呼吸,因为水果、蔬菜在无氧呼吸时易产生酒精,导致品质下降、变味。

 3.作物栽培

 目的:

以获得高产、优质的收获物为目的。

 措施:

如增加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及其增加无土栽培营

养液中的氧含量等。

(1)中耕松土。

通过中耕松土,可改善土壤通气状态,促进根系的有氧呼

吸,保证根系吸收矿质养分所需的能量,可有效避免根系因无氧呼吸造成的

酒精中毒。

另外,在进行中耕松土时,还可去除杂草,避免养分流向人们不

需要的方向,促进养分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农作物)流动。

(2)温室大棚夜晚降温。

通过适当降低温室大棚内夜晚的温度,可减少作物

呼吸消耗,以达到积累更多有机物目的。

 (3)稻田晾晒。

通过稻田晾晒,使稻田间歇缺水,一方面可促进根系生长,

形成更加发达的根系,增大根系的吸收面积;另一方面,会改善土壤的通气

状态,促进根系的细胞呼吸,达到促进矿质养分吸收的目的,还有利于被土

壤胶体固定的养分的释放,有利根系的吸收。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水稻的增

产。

 (4)向无土栽培营养液中通气或让营养液始终循环流动。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

度很低,往往成为限制作物生长的因素,为了保证无土栽培植物根系进行有

氧呼吸对氧气的需要,一是利用通气设备,向营养液中不断通入空气,增加

溶氧;也可通过抽水装置促使营养液能够不断流动,通过营养液的流动促进

溶氧增加。

 4.酿酒、泡菜制作、氨基酸发酵

 目的: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人们所需的产物。

措施:

泡菜制作:

都是通

过乳酸杆菌的发酵来实现的,通过密封给乳酸杆菌创造一个厌氧环境,促进

乳酸发酵,增加环境酸度,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改善口

味、保存营养,还能使一些难以被人或动物消化吸收的成分转化为较为容易

吸收的成分。

 酿酒:

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创设适宜酵母菌发酵的环境来实现。

操作过

程中,一是煮熟原料,目的是灭菌,避免其他微生物与酵母菌竞争原料;二

是拌入粬药(酵母菌种)后,摊开一段时间,目的是提供充足氧气,让酵母

菌通过出芽方式快速增殖,产生足够数量的酵母菌,为厌氧发酵作准备;三

是密封发酵,目的是使酵母菌在厌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

 氨基酸发酵:

向培养液中不断通入无菌空气。

无菌是避免杂菌污染,影响

用于氨基酸发酵的微生物生长;通入空气是确保氨基酸能够在有氧的条件下

发酵。

 探究思考: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是不是全部用于生成ATP?

为什幺?

 答案:

不是。

例如1mol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可释放2870kJ能量,其中有

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他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无氧条件下,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时,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

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一、有关细胞呼吸的实例

 1.选用“创可贴”等敷料包扎伤口,既为伤口敷上了药物,又为伤口创造了

疏松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酵母菌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

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

醋酸杆菌是一种

好氧细菌。

在氧气充足和具有酒精底物的条件下,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并将酒

精氧化分解成醋酸。

 谷氨酸棒状杆菌是一种厌氧细菌。

在无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能将葡

萄糖和含氮物质(如尿素、硫酸铵、氨水)合成为谷氨酸。

谷氨酸经过人们

的进一步加工,就成为谷氨酸钠——味精。

 3.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

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此外,松土透气还有利于土

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这能够促使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物的分

解,从而有利于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4.水稻的根系适于在水中生长,这是因为水稻的茎和根能够把从外界吸收

来的氧气通过气腔运送到根部各细胞,而且与旱生植物相比,水稻的根也比

较适应无氧呼吸。

但是,水稻根的细胞仍然需要进行有氧呼吸,所以稻田需

要定期排水。

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的细胞就会进行酒精发酵,时

间长了,酒精就会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使根系变黑、腐烂。

 5.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

繁殖。

所以,伤口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患者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6.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

人体细

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

相反,百米冲刺和马拉松长跑等无氧

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

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

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

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

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

 1.(2009年广东卷)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

地窖中的

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A.降低呼吸强度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D.促进光合作用

 解析:

储藏种子和果蔬,主要是防止有机物被呼吸消耗,CO2是呼吸作用

的产物,产物浓度高,使反应速度下降,从而降低呼吸强度。

 答案:

A

 2.(2009年浙江卷)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

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

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解析:

题目中明确阐述“侵入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所以细菌

的细胞呼吸类型为无氧呼吸(若为皮肤表层则可以看作为有氧呼吸);并且病

原体已经侵入细胞内部,所以必须借助细胞免疫的过程使靶细胞裂解。

 答案:

B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综合分析

 (2009年安徽卷)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

于两个容积相同、密封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

在25

℃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种子的__________引起

的,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__________,

 A、B种子释放CO2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

是。

 解析:

植物细胞的呼吸方式有两种: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过程

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密闭瓶中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来越多,由

于是棕色瓶,当小麦种子萌发后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又会越来越

少。

A小麦种子利用的氧气多,呼吸速率快,可能是A的种子中含有较多的

油脂的缘故。

植物的无氧呼吸多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也有个别产生乳酸

的。

而小麦的种子的无氧呼吸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答案:

(1)细胞有氧呼吸快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再逐渐减少

(2)种子进行

无氧呼吸

 名师点睛:

 在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中,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进行有氧呼吸,在

绝对无氧的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设计在这两种极端条件下进行的有

关呼吸作用的计算,是比较简单的。

但如果在低氧条件下,既进行有氧呼吸

又进行无氧呼吸,设计的计算题就复杂多了,解题时必须在呼吸作用释放出

的CO2中,根据题意确定有多少是无氧呼吸释放的,有多少是有氧呼吸释放

的。

呼吸作用的底物一般是葡萄糖,以葡萄糖作为底物进行有氧呼吸时,吸

收的O2和释放的CO2的量是相等的,但如以其他有机物作为呼吸底物时,

吸收的O2和释放的CO2就不一定相等了,在计算时一定要写出正确反应方

程式,并且要正确配平后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2009年江苏卷)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

进行了甲、乙2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

余条件相同。

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在有氧气的情况下进行有氧

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实验刚开始时注射器中乙组有氧气所以能

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甲组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少。

总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不断增加,所以呈曲线C所示。

 答案:

C

 实验课题:

探索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它属于兼性厌氧菌。

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

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2.CO22的检测方法

(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的检测

 橙色的重酪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二、实验假设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在无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

吸,产生CO2和酒精。

 三、实验结果预测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显色反

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等量原则)置于A、B锥形瓶。

 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图,放置在25~35℃环境下培养8~9小

时。

 3.检测CO2的产生。

 4.检测酒精的产生

(1)取2支试管编号;

(2)各取A、B锥形瓶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2毫升注入试管;

 (3)分别滴加0.5毫升重酪酸钾-浓硫酸溶液,轻轻震荡、混匀。

A试管密

封,B试管不密封。

 在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时,要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后放置一段时间,待酵

母菌将瓶内氧气耗完,再用导管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

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1.研磨酵母菌后离心处理,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含细胞

器)。

将等量的上清液、沉淀和未经处理的匀浆,依次置入甲、乙、丙3支试

管中,分别进行3项独立的实验,请分析实验的结果。

(1)向3支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后,丙管内的最终产物是

__________,甲管是_________________,乙管是_________。

(2)向3支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丙酮酸后,乙管内的最终产物是

__________,甲管是__________________,丙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向3支试管分别加入荧光素(能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

(1),则发

光情况为:

丙管:

_________________,甲管:

__________,乙管:

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向3支试管分别滴加等量的葡萄糖。

因为丙管内细胞质基质和

线粒体都存在,可进行有氧呼吸,由葡萄糖经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

水;因为甲管内只有细胞质基质,无线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