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6572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docx

《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docx

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家庭教育讲座)

 

一、家庭和学校一致才能培养好习惯

我讲的题目叫《教育就要培养好习惯》,要培养习惯我想第一个问题就是谁来培养,我想除了学校之外很重要的就是家庭,所以我想讲一讲家庭和学校的目的要一致,否则就形不成习惯,怎么才能一致,我提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一个月左右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一次。

现在有的孩子有点儿两面派作风,当着老师一面,当着家长一面,如果家长和老师见面孩子就没有办法钻空子了。

有这么几个要了解,第一个,学校最近开展了哪些活动,我们根据活动内容教育孩子。

第二,学校最近对孩子提了哪些要求?

我们在家里按照这个要求来要求孩子。

第三,学校学生有哪些不良倾向?

比如老师说我们最近学生厌学,你要看看您的孩子有没有这种情绪?

这些不了解想配合也配合不了。

比如老师让小孩讲文明,小孩回家跟爸爸说“爸爸好”,爸爸说干什么,一边去!

如果爸爸知道学校这样要求就不会这样做。

 第二个建议,就是孩子想“假如我是老师”,站在老师的角度考虑问题,话该怎么说,这样肯定能做到一致。

但是现在有的家长没有这个意识,张嘴就说。

有的小孩说“爸爸,今天老师讲了一个故事,雷锋的手被砍了的故事”。

如果你听后就会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但是这个家长说什么?

他说“你小心点儿,如果你不听话我也砍你的手!

 所以我们觉得大家要记住这句话,“假如我是老师”!

 第三个建议就是,向学校正确的观念教育靠拢。

现在都是素质教育,但是有些家长“重试轻德”,只要孩子考一百分什么都不管。

学校搞什么活动大家不支持,有的学校搞远足活动,家长跟在学生的后面看着孩子,半夜睡觉的时候去给孩子盖被。

这个心是好的,但是家长要转变观念,一个孩子没有挫折,没有困难是很难成才的,我们要开展这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第四个建议,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老师在总体上都比我们高,再说了老师教育孩子成百上千,我们的经验没有老师那么丰富,多向老师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比如说家长自己觉得孩子特别聪明,可是老师反映这个孩子还要继续努力,家长不同意,为什么呢?

因为家长只看到自己孩子的情况,老师是从总体上看的。

结果老师到学校一听课,发现别的孩子举手回答问题,特别好,自己的孩子说不出来,才知道我的孩子不是最聪明的。

所以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应该向老师多学习,对学校工作要多配合,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形成一种合力,对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习惯的培养确实对我们孩子很重要,我的观点就是“小习惯决定大未来”!

曾经有人讲过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我举个例子,有个孩子小时候没有形成好的习惯,总是把东西乱扔,结婚之后还是这样,第二天抓着衣服穿衣服,抓着裤子穿裤子,最后袜子找不着了,急了,这时爱人给他新袜子,他开会的时候流鼻涕,结果一掏兜擦鼻涕把袜子掏出来了。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在我们的孩子习惯如何呢?

我觉得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第一,小懒虫。

懒得不得了!

孩子什么活都不干,咱们比较一下,您像孩子那么大的时候干多少活儿,现在的孩子干多少活儿?

 第二,小馋猫。

馋得不得了,现在孩子吃的东西都是有添加剂的东西,很多都是垃圾食品。

人家说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

但是现在我们的孩子胡吃,结果就是偏食厌食。

 第三,小依赖。

 第四,小散漫。

 第五,小磨蹭。

 第六,小马虎。

 第七,小犟牛。

说一不二,我说买哪个玩具就买哪个,没钱就借钱买去。

一个小孩要吃冰棍,吃完还吃,妈妈就是不给买,孩子也有高招,当着大家的面把妈妈的裙子掀起来了,不买就不放心。

 所以从这些问题来看,抓习惯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习惯怎么抓?

什么时候抓?

这就涉及到教育关键期的问题。

什么叫关键期呢?

某一个年龄段要进行某一种教育,错误的年龄段再进行教育就不行了。

 习惯问题我们研究了20多年,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孩子形成习惯的关键期就是在小学和幼儿园,初中还可以弥补。

初中是最后一个阶段,到了高中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一定要重视习惯的培养,抓习惯要抓小,要抓早,要抓紧,要抓好!

一些学者对研究有一些结论,比如6到7岁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8到9岁是纪律分化的关键期,9到10岁、13到14岁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9到10岁是孩子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10岁到11岁是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整个小学阶段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

三、培养习惯的重要方法:

训练法

 我们今天都是中小学学生的家长,怎么抓?

下面我讲讲具体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叫做训练法。

我的基本观点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好习惯。

没有喊出来的好习惯,只有练出来的好习惯。

现在家长说教过多,训练太少,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增加训练。

那么训练我提出四条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第一是持之以恒,连续训练6周左右。

国外有人提出21天,我们的实验结果21天不够。

当然不同的习惯,不同的孩子,训练时间是不同的,多数在6周左右。

现在我们家长训练2个礼拜就放松了,我希望大家记住要6周左右,要做到长流水,不断线。

 第二要严而又严,没有严格就不叫训练,训练就必须严格。

现在家长严格不起来,为什么?

都溺爱孩子,凡是溺爱都没有好习惯。

我们国家溺爱全世界都有名,全世界都知道!

到小学一年级居然有的孩子不会擦屁股!

到中学家里还带奶,还带奶瓶,孩子还没有断奶。

到大学的时候,不信你们到开学的时候到大学门口看看,送孩子的大学家长都是两三个家长一块儿送,甚至租一个宾馆住上一个月。

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找对象家长还帮忙,还要帮买齐各种电器。

孩子生了孩子之后还要跟着,什么时候登腿什么时候完事。

所以一定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用严,严爱结合,刚柔相济。

 第三要注意就是抓好第一次。

任何教育第一次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为什么强调家庭教育重要呢?

因为很多第一次都不是在学校,都是在家里,所以第一次很重要。

比如你的小孩第一次偷东西,抓住了好好教育后边可能就不偷了,否则成了惯偷再教育就难多了!

我问过一个日本的专家,我说你们孩子剩饭吗?

他们说不剩。

日本的家长是什么态度呢?

只要盛在饭碗里的都不准剩!

咱们不是,咱们的孩子都是家人给盛得冒尖,孩子吃不了你就给吃了,孩子就会觉得我妈是专门吃剩饭的!

有的孩子把吃的掉下了,妈妈不让他吃,说脏,结果一会儿自己给吃了,孩子会认为脏的只有妈妈能吃,我不能吃。

 第四,小时候严,大了宽。

将来上了中学,进入青春期可以放松一点,因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时候太严了容易产生逆反心里,形成代沟,如果小时候管严格了,养成了好习惯,大的时候放松一点也没有关系。

现在有的老奶奶说孩子小,不用管他,树大自然直,结果树大了长成了歪脖树,再管也不行了。

四、六种常见的习惯培养方法

 再介绍几个,第一是激趣式。

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我们需要严格训练,但是能带点儿兴趣的最好。

有些孩子睡觉把鞋一拖,第二天找了半天才找到。

家长问我怎么办,我说孩子多大了?

他说一年级。

我说你跟他做游戏,你在你们家的床边画几个鞋印,睡觉前比赛看看谁把鞋最快的放到鞋印里,就是在游戏中训练。

 再讲一个分解式。

我们强调的是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

我们现在家长对孩子要求很多,但是指导不够。

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你要说文明话,怎么说文明话?

什么场合下说?

不讲。

老师在学校拉屎呢,结果孩子跟老师说老师好,就是不知道什么场合上说。

有的孩子说“谢谢”的声调都不对,这都需要具体指导。

 第三是制约式。

所谓制约式我们强调的是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里的制约就是家规。

我们古代很多家规都非常好,现在我们东方传统美德是不是应该发挥起来?

所以我建议今天来的家长,你在家里定一个家规,一个家训,并不难!

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有家规、家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有制约作用。

 第四是疏导式。

我们强调的是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

训练需要反复强化,但是要注意能疏导的尽量疏导。

比如小孩爱唱歌,我通过唱歌来培养习惯。

孩子爱下棋可以通过下棋来培养习惯,这是很自然的,孩子容易接受。

有的小孩特别马虎,后来家长跟我说关老师怎么办呢?

马马虎虎,丢三忘四,说了多少遍都不成!

我问他,你的孩子最喜欢什么?

他说最喜欢下棋。

我说行,你找个人和他下棋,通过下棋来培养。

他说我就会下,我说你就和孩子下棋,设一个埋伏,最后让孩子看看你设的埋伏是怎么回事。

 第五是渐进式,就是严格要求与循序渐进相结合。

要严格要求,但是不要标准太高,太高了反而不成!

所以我们教育强调一句话,叫伸手摸不到,跳一跳能摘到。

伸手能够到,这个标准太低。

现在有的家长给孩子的标准特别高,孩子考90分都捱骂,孩子一努力考了95分,家长也不表扬,说你怎么考95分?

为什么不考100分。

孩子一努力真考100了,家长却说别看你考100分,不知道怎么考的呢!

我在电视台讲这个问题,电视台的记者就跟我说她的爱人就是这样,孩子上高一考了98分,其实很不容易了,等着爸爸表扬他,他说98分?

那两分呢?

所以我提的标准就是六个字“低要求,小不走”。

 第六,体验式,我们强调实践断链与强化体验相结合。

 还有就是负强化法,就是批评和惩罚。

一讲到批评,前一段有人提出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觉得这个不正确,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是教育出来的,教育需要表扬、需要批评,甚至也需要惩罚,什么东西走极端就不好了。

《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我的时候,我讲了一句话,他们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

如果你老夸,从来不批评,孩子容易形成三个问题,第一,容易骄傲自满。

现在骄傲自满的孩子居多,能做自我批评的孩子很少。

有些人毕业之后不受欢迎,为什么?

不是知识少,太狂了,看不起领导看不起同志,过了一段时间就混不下去了。

第二个问题就是不适应社会,将来孩子总要走上社会,谁来表扬他?

你们在座的家长每天都听到表扬吗?

老指着表扬才干活是什么人?

第三是心理承受能力低。

现在的孩子听不得批评意见,一批评就暴跳如雷,一批评就出走自杀。

不信到大学看看,大学里跳楼自杀的孩子没有经常挨批评的孩子,他们考不及格都不自杀,这样起码还可以再教育。

所以我的观点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一个孩子没有一点儿批评,没有一点儿挫折,甚至没受过委屈都很难成才。

我们家长特别害怕孩子受委屈,其实这是孩子必须要经过的。

话说回来,大家不要理解错了,说关老师主张我们批评孩子,天天批评孩子,那就错了,我的意思是表扬为主,多表扬多鼓励,批评为辅,少用,慎用,当然不能不用。

五、说服教育法的注意事项

 再讲一个方法,就是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也很重要,如果真正认识清楚了对行为有制约。

不少家长说服教育不科学,说服教育我提出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要以理服人,切忌讽刺挖苦。

现在有的家长急了话都是横着出来的,说什么“死榆木疙瘩”,“纯粹是个吃货,一肚子屎半肚子屁”,最后孩子成了二皮脸,最难教育的孩子就是没有自尊心的孩子。

我刚才说要批评孩子,但是特别强调不要有损孩子的人格。

可以批评,但是要尊重孩子,所以我提两个口号,“不要使用语言的刀子”,再一个是“不要向人格开炮”。

我还提三个字“冷处理”,什么叫冷处理呢?

我建议您有气的时候,你脾气不好的时候不要跟孩子说话,休息休息,心情平静了再找孩子谈话,这个时候往往是比较理智的,所以我们家长教育孩子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趣,学会冷处理。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简练深刻,切忌唠唠叨叨。

现在很多年轻家长都唠叨,过去是老头老太太才唠叨,天下唠叨弄得孩子心烦意乱。

我问一个孩子,你妈妈唠叨吗?

孩子说唠叨。

我说你妈再唠叨你就看着他,心里数数,这样心里就不烦了,所以孩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要注意简练深刻,不要唠唠叨叨。

 第三,要有情感性,切忌空话、大话。

孩子最烦的就是冷冰冰的真理和说教,所以我们要做到情是深的,心是暖的,语言是感人的。

我举个例子,小孩考试没有考好,钻到了屋子里。

爸爸特别粗暴,把门一踹,给孩子一个大嘴巴,结果打完了没有作用,后边家长说什么孩子根本就不听了。

家长就找到我,我说你太粗暴了,要用情感感化,如果孩子下一次没有考好进了屋,你们两口子不要进去,要站在门口说“咱们说话别让孩子听着”,这样孩子就非听不可。

爸爸说咱们孩子没有考好,但是咱们孩子有志气,下一次肯定努力,孩子在屋里肯定是偷偷下决心,这叫心理暗示。

还说孩子没有考好,这是咱们的责任,是忙工作,咱们应该先检查。

这时孩子就会出台主动表决心,这就是三个字“动情了”。

 第四,做到事先备课,切忌盲目性。

什么叫事先备课,老师给孩子讲课都是备课,精心设计,我也备课,看我做的课间,是从我的书里挑一部分内容给大家讲。

我们给孩子讲话的时候也要过一下脑子,设计一下,先考虑好了这么几点,第一你今天谈什么问题?

我主张一事一议,今天就谈一件事。

第二,达到什么目的?

目标不能太高。

第三,选取什么事例,给孩子讲话不能光是道理,要有事例。

第四,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要力争做到我们的语言有更多的趣味性、哲理性、鼓动性、针对性、知识性、思想性,这样孩子非听不可!

 第五,切忌脱离实际,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关键的时候是家长能不能读懂孩子这本书。

教育孩子前要先研究孩子,你看学校老师很注意这个问题,说一年级小孩站得直,坐得正。

到了六年级的时候老师换了一句话,说站如松,卧如弓。

在小学的时候拍手跟学生说“请你像我这样坐”,但是跟中学生这样说那就会觉得这个老师有毛病。

六、身教法和境教法

 再讲一个方法,叫身教法。

人的习惯,好习惯往往是训练出来的,而坏习惯多数是模仿的。

一个家长说两句都带“他妈的”,孩子的口头语也是模仿的,所以我提四个字“以身立教”,首先做到的就是以行导行。

有的小孩在树上偷水果,说你下来,不然告诉你爸爸。

小孩不理,还在树上。

我说你快下来,我真的告诉你爸爸,结果孩子伸手一指,他爸爸在另一个树上偷水果。

 第二,是以学促学,现在大家都让孩子考100分,可是家里不读书不看报,这样绝对不行,我觉得家里一定要读书。

有两种书一定要读,一个是业务书,就是你从事的专业。

第二个就是要读家庭教育书。

家庭教育差别非常大,有的家长给孩子送进了北大清华,有的家长给孩子送进了监狱,就是这么大的差异,不学成吗?

为什么要学习?

因为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

家庭教育只有一次,不能重来,必须学习!

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建议您定一张家庭教育报纸,买几本教育家庭图书,花不了几个钱,对孩子的教育简直太重要了。

 第三,以情动情,用良好的情感激发孩子良好的情感,情感不是说出来的,是熏陶出来的。

你看两口子过年,给爷爷买礼物,爸爸说送两瓶五粮液。

妈妈说太贵了,送两瓶二锅头吧,当着孩子的面说把二锅头倒进五粮液的瓶子里,你看这是什么影响?

 第四,以意炼意。

现在很多家长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意志力,总是投降,最后什么习惯也没有,所以我提一个口号“爱心加狠劲”,要有点儿韧性。

第五,以性养性,以我们良好的性格培育孩子良好的性格,家长过于暴躁和过于懦弱都不行,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希望家长做到自信而不狂妄,这个人很自信,但是并不狂妄,自尊而不自傲,热情而不轻浮,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等等等等。

这样的性格不但对教育孩子有好处,你找对象也是这样。

 再讲一个,叫境教法。

环境教育很重要,比如现在这个屋子里一个说话的都没有,一个人迟到了进来肯定安安静静的坐在旁边。

对我们家庭来说最重要的环境就是三个字“书香气”,现在的家长都有文化,家里应该有书香气。

现在有的家里不是这样,有的家长天天招一帮人在家里打麻酱,一双双血红的眼睛紧盯着对方手里的人民币,这是什么环境?

有一个高考状元,都问那个家长您是怎么教育的?

家长说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创造非常安静的学习环境,我们就拿着书或者报纸和孩子一块儿看。

我问孩子,孩子说我一学习,我们家的气氛就像图书馆,这个气氛对我就是一种净化,使我养成了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所以我希望家长给孩子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

七、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说到学习,我要讲讲学习习惯怎么培养?

培养什么?

我说几个习惯:

专业的习惯,仔细认真的习惯,珍惜时间、讲求效率的习惯,勤学的习惯,虚心的习惯,独立学习习惯。

再具体点儿,比如提前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博览群书的习惯,复习整理的习惯,总结的习惯等等,如果把这些习惯都培养好了,你放心没有关系。

现在为什么总得盯着呢?

因为他没有好习惯,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习惯上下一点儿功夫!

 现在的孩子习惯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是马虎,第二是磨蹭,第三是不专心。

这个比例是最高的,不知道您的孩子有没有?

我们课余组研究了50多个方法,时间关系我就介绍几个供大家参考。

 比如孩子马虎,您不要责骂,什么叫具体方法?

有一个方法叫“错题集”,给孩子买一个本专门记录错题,把错题抄在本上,凡是错的都要重点复习,到时候给分一下类。

第二,用红笔画下来,哪错了画一个曲线,找到错误之处。

现在孩子改错题就是蒙,要找到到底哪里错了,不然的话将来考试也不会。

第三,找出错误的原因。

一、二年级不会写,三年级让他写出来,为什么错的?

怎么错的?

吸取教训。

第四,写出正确答案,重新做一遍,做对为止,这样效果非常好。

我们做实验的时候,这个班马虎的特别多,自从有了错题本就减少了,你们可以回去试一下。

 再比如说磨蹭的孩子,动作特别慢,我给你一个方法,就是把作业当考试。

考试有一个条件,到时间就收卷,不能延长,磨蹭就答不完了,怎么办?

我一看作业要一个半小时完成,给孩子上个闹钟,闹钟一响就给收卷,响了之后想作也不让他作,让他交没有完成的作业,当然要给老师打个电话,孩子都怕老师。

现在不是,现在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家长总是让孩子快一点儿,孩子还在那里磨蹭,你急有什么用?

要让孩子着急才管用。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舒尔特方格法”,画一个表格,上面写一些数字让孩子填,非要专心不可,这25个数字应该是这样,7、8岁的孩子42秒,12到14岁的是26秒,像做游戏似的每天画一个格。

 再比如说追视法,比如这里有十条线,像乱麻一样,一条线前面写“1”,然后找到尾巴这儿也写上“1”,第二根写上“2”,一开始不要这么复杂,先5条线,然后6条线,最后到10条,这个如果能在1分钟内完成就说明很专心了,这些都是具体的方法。

希望大家不要嚷嚷,要找到具体的方法。

而且不管什么方法用一次都没有用,多好的方法也要变成习惯。

八、学习方法介绍

 2002年的时候加拿大和美国的学者让我讲中国的学习方法,大家知道中国的学习方法在全世界都非常出名。

我给他们讲了半年,后来把讲稿整理出来,我也介绍几个给大家参考。

 第一叫“六先六后方法”,第一先计划,后学习,先定一个学习计划。

1、2年级的孩子哪怕就有一个作息时间表都管用。

三年级以上的要有目标,这样的话不是盲目的学习,而是有计划的学习。

 第二,先预习后听讲,这样上课的时候眼睛发亮,和老师配合就会特别默契。

 第三,先复习后做作业,作着作着不会了,翻着看看公式,最后公式没有记住,这样的作业效率不高。

我主张回家先复习,该记住的记住,该理解的理解了,合上书再做作业,等于每个作业都是自己给自己出的考试卷,长期这样做作业成绩能提高。

 第四,先调整心态,后参加考试。

考试时不要吓唬孩子,考试前家长的任务是放松压力,要给压力一开始就给,早一点儿给,不要等考试前再给。

 第五,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他问你问题不要告诉他得数,不要告诉他方法,告诉他思路,启发他,让他自己独立思考。

 第六,先打好基础,后灵活思维。

首先打好基础,该背的一定要背下来,但是光背不成还要举一反三,这是六先六后方法,哪一个环节都有很多方法。

 比如我刚才说的预习,我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边读边想六设问,看书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几个问题。

第一是公式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

第二,增加条件行吗?

减少条件行吗?

第三,哪些是重点?

第四,哪些是难点?

第五,哪里还有疑点?

那么如果我们孩子读书脑子中能浮现这么几个问题,将来继续深造也没有问题,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

第六,哪些知识与旧知识有联系,是怎么联系的。

九、复习方法介绍

 那么复习,现在家长的复习方法是这手拿一张卷子,那只手又拿一张卷子,孩子都烦了。

聪明的家长是先分析一下,把五张卷子综合成一张卷子,这样就不容易烦了。

 我介绍一种方法,就是过电影。

有一个住校的学生用似,他每天第一个上床睡觉,一考试全班第一名,后来还给报社写封信,说他有特异功能。

记者一采访,孩子说我没有特异功能,我就是闭着眼睛想第一老师都讲了哪些题目,第二,这些题目分了哪几个部分,第三,这几个题目的关系是什么,第四,中心是什么,第五,结论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几分钟就够,如果我们孩子学会这样的方法可以每天复习多少遍?

当然因人而异,如果您的孩子神经衰弱,晚上不要过电影,否则睡不着觉。

希望大家最重要的要抓住“六基”,第一基本概念要牢记,概念非常重要。

第二,基本公式要熟练。

第三,基本规律要理解。

第四,基本体系要形成网络。

第五,基本例题要吃透。

第六,基本疑点要攻克,如果抓住这六点,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能够提高,将来上大学也没有问题,因为掌握知识最基本的是什么他知道了。

 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空话太多,很多家长跟孩子说你要努力,你要认真,你要刻苦,我的观点这叫“正确的废话”,说这个没用,要具体化。

比如有的家长说你不要死记硬背,你要理解消化。

但是理解消化还不够,再细致一点,什么叫理解消化?

起码还有五个要素,第一,弄清来龙去脉。

第二,沟通相互关系。

第三,掌握推证过程。

第四,了解相关、相似、相对概念的异同。

第五,明确知识的性质、价值和用途。

有的家长说你要认真审题,要教他怎么审?

第一是全,第二是细,第三是准,第四是懂,第五是稳。

我解释一下稳,拿着题就做这不叫稳,要养成一个习惯,不管什么题看三遍再做。

第一遍把题看懂了,问的是什么,给了什么条件。

第二遍,站在老师的角度审题,老师为什么出这个题,考我的是什么,是考我的公式还是计算还是理解,如果能站在老师的角度审题就不会错。

第三看看有没有埋伏,越是简单的题越有埋伏,就是养成习惯看三遍再做,这是关于学习习惯。

十、思维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下面我想简单说说思维习惯。

很多人认为行为习惯,孩子不打人骂人,讲究卫生等等,那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社会思维习惯也非常的重要。

我们现在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紧接着考试改革,将来的考试和现在就不一样,如果不抓思维,将来你的孩子考试要吃亏。

因为将来的考试要考思维,要考创造力等等。

那么我给你们念一段话,这个话虽然写在我的书上,但不是我的话,是教育部的话,所以特别重要。

将来考试怎么考?

大家研究研究。

目标单一,功能单一,考知识的标准化选择题比例减少。

增加什么题呢?

三种,一种叫能力型,一种叫综合型,一种叫应用型。

能力型考能力,综合型是考综合能力,应用型是学的东西,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看增加这些都是和智力能力有关。

主客观题的比例大约是5:

5,客观题是什么?

就是我们现在的考题叫做标准答案,就一个答案,比如4减1就要等于3,等于5就算错。

那什么叫主观题?

没有标准答案,4减1得5也对,关键是能不能说出道理。

 比如这个考题,一张纸有四个角,用刀子落一刀还剩几个角?

4减1等于5。

还有别的答案吗?

对角线,这样就成为三个角。

还有别的答案吗?

比如落一个斜的三角形下去,是四个角,这道题可以得3、得5、得其他,谁的想象力丰富就可以得高分,这种题多了你的孩子还死记硬背就要吃亏。

看看具体学科,我简单说说,比如政治,时政化趋势加强,公众问题、热点问题,时事评论等,要看你的政治分析能力,是活的。

语文,重点考察理解分析鉴赏和运用能力,写作约占50%,突出文学性,改变议论文一统天下的局面。

数学,将文理合卷,重点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上,将出现与物理、化学及社会现象有关的统计综合题。

英语,阅读理解题比例加大,与科普与实践的内容为主,表达题将达40分,成为新型题。

历史,特别重视经济科技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物理,突出物理现象和实验。

化学,重点专项考察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能力。

各科都在改,往智力能力改。

我们国家将来的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