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6485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Ⅱ基础知识点

1.中国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业而来的,农业的始祖是神农氏。

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我国世界上是最早培植粟和水稻国家之一。

3.五谷是稻、黍、稷、麦、豆;六畜是猪、马、牛、羊、鸡、狗。

4.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铁技术,大大提高了当时农业生产效率,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5.牛耕开始于春秋后期,铁犁的应用开始于牛耕,西汉时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6.唐代开始出现曲辕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7.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是翻车、筒车、其中翻车的改进者是马钧。

起源于西汉时期的坎儿井是西域的水利灌溉工程。

8.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有著名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

治理黄河的工程师是王景。

9.井田制开始于商代,鼎盛于西周,崩溃于春秋,井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10.春秋各诸侯国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力。

著名的改革有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

这些改革的实质是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

秦国的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至此,土地私有制完全取代井田制。

取代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发展。

12.土地私有制主要有:

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三种形式。

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土地兼并。

宋代因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

到明清时,因商品货币经济的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为限制兼并,485年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

汉代农庄的劳动者与庄主之间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汉代出现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说明出现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16.山东、山西是中国古代自战国到中唐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分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四大经济区,其中黄河流域是当时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原因是:

①传统的农业区;②自然条件优越;③开发较早日、人口稠密。

两汉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大部分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中国古代三次北农南迁分别产生于两晋之际、安史之乱、两宋之际。

南迁的共同原因是北方长期处于战乱。

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作用:

①补充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②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③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20.中唐以后,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此时江西、湖南开始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粮食基地。

到南宋时,南方强于北方的局面完全确立。

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21.从二里头(夏朝)时期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当时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戌方大鼎(商末期),技术最精湛的是四羊方尊。

22.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是世界上冶铁史上的奇迹。

到南北朝时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这是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

23.汉代时期,我国人民开始用煤做燃料。

北宋时,用煤已经相当普遍。

南宋末年时,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

焦炭的应用是古代冶炼金属史上的一大飞跃。

24.上古时,人们就已经学会养蚕缫丝了。

西周以后,丝织工艺迅速发展,汉代丝绸开始远销于欧洲,中国因此获得丝国的称号,唐代出现缂丝技艺。

25.宋末元初以来,边疆的棉花种植向内地传播,元代黄道婆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革新了棉纺织工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

明代后期,棉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

26.陶器发明于石器时代;主要产品有:

彩陶、黑陶、白陶。

27.东汉晚年,我国已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时,成功烧成了白瓷是制瓷技术的重大突破。

唐代时期,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烧成了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唐代起,瓷器大量出口。

28.中国古代手工业包括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的特点是:

①多供给自己消费和缴纳税收、很少用于交换;②对于稳定小农经济有一定作用;③技术落后、生产分散。

官营手工业开始于西周到明代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主导地位。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官营手工业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的进步。

29.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到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时的四民是指工、商、士、民。

30.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关系。

31.最早的商业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32.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商朝,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宋代(四川成都)的纸币叫交子。

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明清时最流行的货币是白银。

隋唐时,由于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商业发达,产生了长安、洛阳、扬州等闻名中外的大度会。

宋代出现集镇夜市兴盛。

明清时期新的商业特点是:

①商业市镇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和城市联系在一起的。

古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城市的规模不大。

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

尤其以江南地区兴盛。

如:

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商品转运码头汶口。

唐代,长安实行稳齐划一的坊市制,即坊与市分开。

宋代东京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专业市场等。

在汴京(东京)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

从唐到清的外贸港口是广州。

唐宋将外商称为蕃客。

39.明朝出现了《天工开物》一书,总结了当时工农业生产技术,双季稻得到大面积的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农民广泛种植棉。

40.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市镇,其中最著名的有苏、松、杭、嘉、湖五府。

明中叶以后,在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形式是因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并以自由雇佣劳动为特征。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必须具备的历史条件。

42.手工工场的分工细致说明:

当时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记录表明当时存在一种纯粹的雇佣关系。

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的记载,则表明雇工有人身自由。

听大户呼织表明当地已形成劳动力市场。

明清时期,阻碍新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有:

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②发展不平衡,不成气候

③政府剥削,购买力下降,市场难以维持发展

④政府的政策(海禁和重本抑末)

⑤金钱投资方向的转变

44.开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是寻找香料,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开辟的社会背景(或原因)是①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②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③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开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④基督教会为了传教;⑤欧洲人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具备了远洋航海条件(这也是条件);还有地圆学说的流行。

最早进行探索的航海家是迪亚士,他抵达了好望角。

最早到达印度(东方)的航海家是达伽马,他开创了东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

进行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麦哲伦。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对欧洲①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②西欧开始崛起;③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④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⑤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⑥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非洲⑦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黑奴贸易开始于1502年),对亚洲⑧白银的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对世界⑨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葡萄牙的殖民地是西非海岸和东非海岸,还有马六甲,印度(印度尼西亚的一些),沿海据点、岛屿和中国的澳门。

西班牙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建立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在亚洲只有菲律宾。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充满了封建色彩。

50.16世纪荷兰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荷兰通过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即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东方香料贸易。

17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英国海盗的掠夺行为得到了政府的鼓励,17世纪英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商业战争,到18世纪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52.由于北美洲人口减少,英国等进行以三角贸易形成的黑奴贸易。

53.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

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条件是:

①社会的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②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各行各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热潮。

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业,约翰凯伊发明的飞梭,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

技术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

它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是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

蒸汽动力的使用,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革命。

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机器取代手工工场。

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

第一台火车是1814年,乔治史蒂芬孙成功制造的,第一条铁路修筑于1852年,从此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铁路旅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这是业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

工业革命中两个领先的部门是纺织业和铁路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发达国家;②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③一些重要发明大多直接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6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显著成就是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

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

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876年,贝尔成功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

马可尼于1895年发明了无线电报。

6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械化的工厂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工业时代;②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③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②大财团发展垄断行业;③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建立起来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纪中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长期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年英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全球,说明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6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国门并取得贸易暴利特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的11个通商口岸,其中汉口,南京是《天津条约》增开的,天津是《北京条约》增开的。

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开始于《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完全丧失于《望厦条约》。

关税自主权的丧失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①极大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②中国的大门被迫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2年1846年,涌入中国的洋货中棉纺织品占了绝大部分。

但销售情况不理想,原因是:

①中国人民穷;②输入总额开始下降;③不了解中国;④自然经济占剧着主导地位(根本原因)

70.19世纪60年代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71.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内外交困陷入严重统治危机的背景下,掀起了洋务运动,口号是:

自强和求富。

72.洋务与官办企业的区别是:

①它采用了机器大生产的方式;②采用了雇佣劳动方式;③部分地方实行成本核算。

年曾国藩创办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企业。

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

洋务运动创办民用企业的作用:

①分洋利;②为附近地区提供燃料,促进其他工业的发展;③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少的推动作用。

世纪70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一批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有一定的发展,最直接的原因是: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家设厂的限制。

当时的实业家有:

张謇、宋宗敬、荣德生。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①列强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②清政府征收高昂税收;③民族工业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帮助。

77.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是指:

一战时期,原因(条件)是:

①欧洲各主要国家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②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④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农工商部门公布《维持工厂办法设定纲要七条》。

其间,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当时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是:

范旭东。

日本侵华的主要目的是:

经济掠夺。

对沦陷区工矿企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是采取:

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

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功能纲要》,提出适地适产主义。

80.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出现了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的局面,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

民国期间,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

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其中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82.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的陋习,原因是:

①受西方影响;②反满情绪;③政府的政策。

在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发起了女权运动。

反对妇女缠足的人是:

康有为和康广仁兄弟。

世纪40年代,西夕传入中国的一些通商口岸,19世纪60年代上海开始创办一批西菜馆。

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

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近代居民普遍和典型的居住是大院和里弄住宅。

其中,大院多分布在北方城市。

里弄主要出现在南方城市以及天津等地,另外在大城市区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引人注目。

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太平天国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小说林》、《明小说》、《绣像小说》和《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新文化运动以后,阅报成为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第一次自拍影片,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歌女红牡丹》。

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是:

①西方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②政策的推动;③一些传统不适合社会发展和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