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
《xx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四川力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事故分级
按照生命和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级:
(一)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
2、有人员中毒死亡的;
3、事件危害可引起大面积污染,跨区域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二)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
2、有人员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
3、事件危害影响到周围地区、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并有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三)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
2、有人员出现中毒症状的事件;
3、事件危害在一定范围内,经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控制,并无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四)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环境污染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四川力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电磁辐射,以及核、生物化学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l.5 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
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可为本公司和其它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 组织指挥与职责
2.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总经理
副组长:
公司总工程师
成员:
环保设施运营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安全生产科科长
2.2工作任务和职责
(1)重大环境危险源控制组
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及时控制危险源,并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立即组织专用的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等。
该组由安全部组成,人员有消防队和各专业专家组成。
由安全部负责。
(2)人员抢救组
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该组由总务部医务室人员或指定的具有相应能力的医院组成,医疗机构应根据伤害和中毒的特点实施抢救预案。
由总务部负责。
(3)灭火救援组
负责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设备容器的冷却、抢救伤员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
由公司安全部消防组及公司义务消防抢险队伍组成。
由安全部负责。
(4)安全疏散组
负责对现场及周围安全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等工作。
由公司主管安全领导和安全部人员组成。
由安全部负责。
(5)安全警戒组
负责布置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
由总务部保卫科负责。
(6)环境监测组
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及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由环保部化验组及当地环保部门负责。
组织机构图如下:
3预防和预警
3.1环境污染事故源
3.1.1周围居民及敏感信息
公司建设初期,公司对周围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式采取问卷调查,向厂区周围可能受影响公众发放100份意见调查表,调查采取被调查人自主填写的方式,调查表格式见表1。
调查表内容涉及公众关注的敏感问题,调查统计结果表明,97%的公众对工程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满意。
比较反映和关注的环境问题是恶臭气味,希望能进一步减少影响。
公司对公众比较关系的环境问题如异味的产生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杜绝此类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公司严格控制废水的排放,没有处理达标的废水严禁对外排放,禁止此类事件引起社会环境问题,造成严重后果。
3.1.2环境污染事故源
1)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PAM)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外观为白色粒状固体,稀释后呈无色液体,无臭,pH值6.0--7.0,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体之间的磨擦阻力。
在污水处理厂作为污泥脱水剂。
聚丙烯酰胺无毒性,但属于易燃性化学药剂,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有害燃烧产物。
2)盐酸
盐酸,学名氢氯酸,是氯化氢(化学式:
HCl)的水溶液,一元酸。
盐酸是一种强酸,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小液滴,从而看到“酸雾”,所以会有白雾产生,有刺激性气味。
在一般情况下,浓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在37%左右。
盐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本品属高毒类,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3)氯酸钠
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3,相对分子质量106.44。
常温下为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
无气味。
味咸而凉,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300℃以上分解出氧气。
氯酸钠不稳定,与磷、硫及有机物混合受撞击时易发生燃烧和爆炸,易吸潮结块。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LD501200mg/kg,对皮肤和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
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二氧化氯、亚氯酸钠、高氯酸盐及其它氯酸盐。
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低毒,对皮肤和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与磷、硫及有机物混合受撞击时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4)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为红黄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气体,11℃时凝聚成红棕色液体,-59℃时凝结成橙红色晶体。
液体为红褐色,固体为橙红色。
沸点11℃。
相对蒸气密度2.3g/L。
比重为3.09克/升(11℃),沸点9.9℃(压力为731mmHg时的沸点)。
二氧化氯属强氧化剂,其有效氯是氯的2.6倍,与很多物质都能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
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超过10%时便有爆炸性,但在水溶液中则无危险性。
在20℃和30mmHg压力下,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9g/l,在水中能被光分解,与氨不起反应。
浓度低于500ppm时,二氧化氯属于无毒消毒剂;但浓度高于14mg/L时,可使人觉察;高于45mg/L时,明显地刺激呼吸道。
二氧化氯的挥发性较大,稍一曝气即从溶液中逸出。
温度升高、曝光或与有机质相接触,会发生爆炸。
若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稀释时,爆炸性则降低。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二氧化氯须避光保存,一般情况下,现场用Kestiog法制备,采用氯酸钠氧化浓盐酸的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ClO3+4HCl(浓)=2NaCl+Cl2↑+2ClO2↑+2H2O。
此方法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氯气,不仅产率低,而且产品难以分离。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当使用浓度低于500ppm时,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100ppm以下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影响,包括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
对皮肤亦无任何的致敏作用。
14mg/L时,就可使人觉察;45mg/L时,明显地刺激呼吸道。
环境危害:
属强氧化剂,与很多物质都能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
燃爆危险:
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
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受热和受光照或遇有机物等能促进氧化作用的物质时,能促进分解并易引起爆炸。
3.2 预防工作
已经对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贮存、运输、销毁废弃化学品、放射源等事故源进行了调查,掌握了本公司潜在事故源环境优先污染物的产生、种类及分布情况,针对污染物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主要化学药剂及能源
(1)生产使用的主要化学药剂、能源消耗情况
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药剂为聚丙烯酰胺、盐酸和氯酸钠,能源主要为电。
消耗量分列入表2-2。
表2-2主要药剂消耗情况表
项目
名称
单耗(吨耗)
总耗(t/a)
原辅材料
聚丙烯酰胺
0.34×10-3kg
2.5
盐酸
0.027kg
200
氯酸钠
0.015kg
110
能源
电
0.19kwh
140×104kwh
(2)主要化学药剂特性、危害及处理办法
企业在污水处理和剩余污泥处理需要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
聚丙烯酰胺、盐酸、氯酸钠。
在接触池中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本污水厂采用盐酸、氯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氯,以及少量的氯气。
现对涉及到的化学药剂的化学性质与危害分析如下:
1)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PAM)为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外观为白色粒状固体,稀释后呈无色液体,无臭,pH值6.0--7.0,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可以降低液体之间的磨擦阻力。
在污水处理厂作为污泥脱水剂。
聚丙烯酰胺无毒性,但属于易燃性化学药剂,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有害燃烧产物。
当聚丙烯酰胺泄漏时,颗粒遇水后变滑,人员滑倒摔伤。
当与眼睛和身体接触时,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即可。
生产时工厂需要安全淋浴、洗眼设备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2)盐酸
盐酸,学名氢氯酸,是氯化氢(化学式:
HCl)的水溶液,一元酸。
盐酸是一种强酸,浓盐酸具有极强的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小液滴,从而看到“酸雾”,所以会有白雾产生,有刺激性气味。
在一般情况下,浓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在37%左右。
盐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与碱发生中合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本品属高毒类,LD50900mg/kg(兔经口);LC503124ppm,1小时(大鼠吸入)。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a、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如肥皂水等。
就医。
b、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c、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d、误食: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灭火方法:
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
操作注意事项:
在盐酸使用过程中,有大量氯化氢气体产生,可将吸风装置安装在容器边,再配合风机、酸雾净化器、风道等设备设施,将盐酸雾排出室外处理。
也可在盐酸中加入酸雾抑制剂,以抑制盐酸酸雾的挥发产生。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3)氯酸钠
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3,相对分子质量106.44。
常温下为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
无气味。
味咸而凉,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300℃以上分解出氧气。
氯酸钠不稳定,与磷、硫及有机物混合受撞击时易发生燃烧和爆炸,易吸潮结块。
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LD501200mg/kg,对皮肤和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
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二氧化氯、亚氯酸钠、高氯酸盐及其它氯酸盐。
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低毒,对皮肤和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与磷、硫及有机物混合受撞击时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急救措施:
a、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
b、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c、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d、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e、灭火方法:
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漏:
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a、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b、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c、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d、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e、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醇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包装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4)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为红黄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气体,11℃时凝聚成红棕色液体,-59℃时凝结成橙红色晶体。
液体为红褐色,固体为橙红色。
沸点11℃。
相对蒸气密度2.3g/L。
比重为3.09克/升(11℃),沸点9.9℃(压力为731mmHg时的沸点)。
二氧化氯属强氧化剂,其有效氯是氯的2.6倍,与很多物质都能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
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超过10%时便有爆炸性,但在水溶液中则无危险性。
在20℃和30mmHg压力下,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9g/l,在水中能被光分解,与氨不起反应。
浓度低于500ppm时,二氧化氯属于无毒消毒剂;但浓度高于14mg/L时,可使人觉察;高于45mg/L时,明显地刺激呼吸道。
二氧化氯的挥发性较大,稍一曝气即从溶液中逸出。
温度升高、曝光或与有机质相接触,会发生爆炸。
若用空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惰性气体稀释时,爆炸性则降低。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二氧化氯须避光保存,一般情况下,现场用Kestiog法制备,采用氯酸钠氧化浓盐酸的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ClO3+4HCl(浓)=2NaCl+Cl2↑+2ClO2↑+2H2O。
此方法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氯气,不仅产率低,而且产品难以分离。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当使用浓度低于500ppm时,其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100ppm以下时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的影响,包括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
对皮肤亦无任何的致敏作用。
14mg/L时,就可使人觉察;45mg/L时,明显地刺激呼吸道。
环境危害:
属强氧化剂,与很多物质都能发生剧烈反应,腐蚀性很强。
燃爆危险:
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
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受热和受光照或遇有机物等能促进氧化作用的物质时,能促进分解并易引起爆炸。
3.3 预警及措施
按照突发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进行分级,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重大(Ⅱ级)、特大(Ⅰ级)四级预警,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示。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
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已经发生,但尚未达到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所在部门、车间应向环保部和有关领导预警;当达到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环保部应立即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并向主管环保领导报告;当超过一般(Ⅳ级)预警标准时,尚未达到较重(Ⅲ级)预警标准时,所在环保部向主管环保领导预警;当达到较重(Ⅲ级)预警标准时,环保部立即启动公司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当超过较重(Ⅲ级)以上预警标准时,环保部立即启动和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向本地环保部门报告。
应急状态下的报警通讯联系方式:
119
24小时有效报警装置:
各车间紧急报警器。
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保设施运营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程序方框图如下:
4.2 信息报送与处理
4.2.1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环保设施运营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市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
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4.2.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
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4.3 指挥和协调
4.3.1 指挥和协调机制
根据需要,公司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工作。
环境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故所在地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组织有关专家迅速对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指挥部领导决策参考。
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为环境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发生环境事故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
4.3.2 指挥协调主要内容
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4.4 应急监测
环保设施运营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