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6063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8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docx

《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docx

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2017-2018年中国国内水务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水务行业概述

一、水务行业概念

(一)广义的水务行业

广义上讲,水务行业的参与主体有水务工程设计商、水务工程承包商、设备(包括水务设备、管网、药剂、检测仪器等)提供商以及水务设施运营商。

近几年来中国水务市场出现了一批专业水务投资公司,这些水务投资商在前台激烈争夺水务市场,后台则网罗了一批工程技术公司、设备制造商和运营管理公司为其投资项目提供建设和管理服务,待到时机成熟后,大型专业水务投资公司将会把触角向相关子行业延伸,以资本运作为手段,控股相关为之服务的设备制造、工程技术及运营公司,最终形成一批以水务投资为核心,集设备制造、工程设计、工程管理、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的水务集团群。

(二)狭义的水务行业

狭义上的水务行业则局限于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主体的集合,即水务运营子行业。

根据水的流转路径,水务产业链可以分为:

原水生产和供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自来水销售、污水处理(排水)、再生水(中水)生产和销售,这些价值环节构成了狭义的水务产业链。

水务行业按照水的流转可以分为:

原水生产和供应;自来水生产、供应和销售;污水收集和处理;再生水(中水)生产和销售。

原水生产和供应主要是指从自然界获取原水经简单处理然后传递到水处理厂,有时候为了获取水源也会参与水库的建设等工程。

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主要是指对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其符合使用标准,一般主要指自来水厂。

自来水销售主要是指通过给用户安装水表,通过管网向用户销售,一般指自来水公司。

而污水收集与处理主要是通过管网收集终端用户的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无害化排放。

而再生水和中水生产和销售主要是指通过对经过污水处理的水进行进一步处理来供用户使用。

表1:

水务行业的分类

流转过程

水的形态

样本企业

1

取水

原水

上海城投原水有限公司

2

供水、销售

自来水

长沙供水有限公司

3

排水、污水处理

污水

株洲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4

再生水

中水

宁波北仑岩东再生水厂

二、报告目的

本报告选取的视角是狭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水务行业,通过研究分析这个层次的水务行业,选取我们未来的融资租赁的业务方向,形成行业聚焦(图1),确定细分市场和目标客户,达到专业化的行业研究与分析、系统化的项目运作、保障公司资产安全运作,最终获取稳定而持续的利润回报。

图1:

水务行业聚焦

第二章、水务行业研究分析

一、水务行业的一般特征

(一)水务行业市场结构

水务、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煤气等基础设施产业被公认为自然垄断产业,而水务产业既具有“网络型”产业的一般特征,又有其自身特殊之处。

其市场结构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

1、自然垄断性。

水务产业需要大量资本投资,投资一旦形成,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使用周期长。

巨额投资使重复投资变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使水务行业只有在一个企业生产的时候才是最有效率的。

水务产业的自然垄断性说明在通常情况下重复设置管网设施是不符合经济效率的,因此需要政府一定程度的管制,既防止新企业过度进入,造成重复建设和破坏性竞争,也要防止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通过制定垄断高价获得垄断利润。

2、规模经济性。

即对于给定的水务管网系统,接入给排水管道的居民越多,消费的数量越大,则平均成本越低。

3、区域垄断性。

由于现有的技术与管理,水的传输成本非常高,不可能建立全国性的长途运输管网,调节全国供水市场,这就与电力的传输不同,水是以物质形态存在和输送的,难以在水网中自由调度。

而不同污水的化学成本复杂,混合传输不仅使污染难以控制,而且会产生难以预见的化学反应,所以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二元分割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供水和污水处理公司实际上是以城市为中心建立起来,在各自区域内实行独家垄断经营。

水务产业明显的区域垄断性决定了引入竞争的方式如采用垂直一体化或垂直分离需要根据本地的区域状况而定,也决定了政府可以采取区域间比较竞争的管制方式。

同时,区域垄断性也决定了管制权力的分散性,以便更好地利用地方信息,更高层次的管制者则可以比较不同区域的水企业的绩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4、必需品和安全性。

相对于电信等基础设施而言,供水更具有必需品特征,每个消费者每天都离不开水。

而供水质量直接关系到饮用者的身体健康,其含义之一是水的物理性质,如水的气味、味道,有害物质如铅等金属物质的含量,消费者很难辨认,却直接影响健康。

供水质量的另一层含义是经营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水平:

消费者需要有足够的水压,以免受污水外溢,水管泄漏后得到及时抢修等。

自来水的必需品、安全性特征要求政府对水务产业进行质量管制,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饮用水。

(二)水务行业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水务行业的竞争程度和行业利润潜力可以由五方面的竞争力量反映并决定,通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竞争力模型对参与水务行业市场竞争的五种力量进行分析,来进一步分析水务行业的竞争环境。

1、行业内部的竞争分析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包括城市水业在内的垄断性行业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因此国外水务巨头纷纷涌入我国,随着国家政资分离,国内水务企业纷纷改组,民营资本、上市公司纷纷加入水务市场。

因此世界水务巨头、大型水务专业投资公司(国有或民营)、非水务类的投资集团(国有或民营)、水务类上市公司、地方性的水务公司将逐渐成为主导我国水务市场的投资力量。

(1)外资水务公司。

出于对我国水务市场前景看好,外商公司纷纷挺进我国“抢水”。

英国泰晤士水务早在1995年,就以B.O.T方式投资七千多万美元进军中国水务市场,成为第一家在我国水务市场抢滩成功的外资企业。

截至目前包括世界著名的水务公司威立雅、法国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和德国柏林水务公司在内,至少有16家外资水务公司进驻我国水务市场,涉足沈阳、天津、重庆、南昌、郑州、成都上海等数十个城市。

外资水务公司具有雄厚的资金,成熟的运营模式,但是由于我国水务政策的不稳定性及对我国水务市场环境的不适应,因此外资水务公司在竞争中并不能完全处于垄断地位。

(2)民营资本组建的水务公司。

2002年6月,上海友联联合体与上海市水务局下属的水务资产经营发展公司签约,获得总投资额为8.7亿元人民币的上海市最大污水处理项目:

竹园污水处理厂20年特许经营权,标志着民营资本正式进入我国水务市场。

2003年1月,山东邹平县河务局和水务局300多职工自筹2100余万元资金入股组建了邹平黄河供水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5月,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自来水公司也将经营使用权以2350万元拍给了民营资本。

民营资本介入能够弥补水务市场资金不足的缺陷,能够增添水务市场的活力。

(3)传统国有自来水公司。

目前我国有2000多家自来水公司,有些自来水公司纷纷组建水务集团,如绍兴、温州等市的自来水公司均改组后成立了水务集团公司。

国有自来水公司具有技术和丰富的地源关系和运营经验,却面临经营企业属性的约束和政企不分体制以及管网老化,资金缺乏、管理落后的障碍。

(4)水务上市公司。

目前,以水务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有首创股份、原水股份、创业环保、武汉控股、南海发展、钱江水利等。

其中首创股份通过收购污水处理厂进入水务行业,并先后通过设立合资水务公司、收购供水企业股权、合资建设自来水厂等措施逐步实施了水务扩张战略;原水股份、武汉控股、南海发展主要从事原水或自来水生产与供应;钱江水利主要从事供水和水资源综合开发;而创业环保则是一家以污水处理为主的上市公司。

除了主业为水务的上市公司之外,自2005年以来,以巨资投资水务的本土上市公司还有苏州高新、重庆实业、天津泰达等将近十家企业。

这些本土的上市投资公司不仅资金强大,而且与政府关系深厚,因此在和外资水务公司竞争的过程中同样具有较强的优势。

(5)出身于工程公司的水务投资公司。

除了上述水务公司外,原来水务工程公司也纷纷向下游发展,2006年金州集团私募1.5亿美元,成为目前为止城市水业领域规模最大的融资项目,使金州集团巨大的市场和技术能力得到发挥;桑德集团的伊普国际在新加坡上市,使桑德集团同时拥有中外两个上市融资平台,成功实现由工程性集团向投资控股集团的战略转型;著名的四川环保企业中科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私募9900万美元;脱胎于清华紫光的浦华控股私募6000万美元即将完成。

这些企业拥有完善的技术集成能力,再加上目前的投融资能力,也将是水务市场上有力的产业争夺者。

此外还包括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水务工程公司及浦华控股有限公司(原清华紫光环保)、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2、潜在进入者分析

随着国外水务资本、资本类投资公司对我国水务市场前景的看好,越来越多的境内外投资公司都有可能进入水务业。

另一方面,如一些非水务主业的上市公司以并购水厂或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向水务产业渗透等。

但需要相应的资金、技术及运营能力,同时政府的行政管制等都将影响水务业潜在进入者。

3、水务上游企业分析

城市水务是相对垄断性和综合性的产业,产业链条很长,包括投资、建设、运营、技术配套以及服务等各产业单元。

水务业上有企业包括提供材料、承包建设等工程公司,工程公司由于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随着对供水服务及污水处理市场前景的看好,因此在进入水务行业后,在技术上更具有优势。

4、水务业替代品产业分析

水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具有较低的价格弹性,饮用水的替代产业是软饮料和瓶装桶装矿泉水,但其替代性较小。

因此水务业基本不面临替代产业的威胁。

5、顾客分析

水务产品以供水和排水为例,顾客为最终消费者,由于管网的限制及城乡交错分割,一个区域只有一个供应商,消费者无法选择供应商,不能讨价还价,因此顾客对于水务产业不具有实质性的威胁,只有通过政府和水务企业进行讨价还价。

(三)水务行业的生命周期

从业务增长速度与市场发展空间来看,我国城市自来水供应业务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的初级阶段;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再生水利用业务还处于导入期,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图2:

水务行业的生命周期

 

1、城市供水量逐步迈入成熟期,但饮水质量亟待提高,设备管网急需改造

我国城市供水业在渡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成长期以后,目前正逐步迈入成熟阶段的早期。

当然,水务行业作为公用事业其成熟期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供水业还将有个平缓的增长。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成熟期证据。

(1)全国城市供水总量增长比较缓慢。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0年我国城市用水总量为433亿立方。

其中,生活用水量为238.2亿立方,生产用水量为195亿立方。

从2001年到2010年的数据看,城市供水总量复合增长率为1%左右。

供水市场增长潜力比较小。

图3:

2001年-2010年城市供水用水总量(万立方米)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2)城市用水普及率增长比较快,到2008年已经超过94.7%,生活用水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图4:

2001-2008年全国城市用水普及率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地表水源约50%水源受到污染,上百种有机化合物、重金属离子进入水源。

地下水源:

存在氟、砷、铁、锰等超标.全国县以上4000多家自来水厂中,98%仍使用传统水处理工艺,如果水源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化合物所污染,传统工艺就显得力不从心。

研究认为,至少20%至30%的水厂需要尽快上马深度处理工艺。

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供水管网质量普遍低劣,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

老旧管网漏水严重,经常爆管,从水质角度讲,容易发生二次污染。

2000年至2003年,中国184个大中城市管网水质发生过4232次二次污染事件。

二次污染物主要为微生物,烧开水可以灭杀。

在中国省会城市中,每个城市都有数千个水箱或蓄水池,水箱二次污染事件近年频现。

各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监管薄弱。

中国内地无一城市实现直饮水,烧成开水可杀死微生物污染,但无法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

不少有机污染物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

2、污水处理处于快速发展期

近些年来,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突飞猛进,整体处于快速成长期,主要表现在污水处理能力迅速扩张、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污水处理量快速增长等方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到2010年底我国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3393万吨,比上年增长8.1%。

从2001年到2010年间,污水处理能力复合增长率为10%左右,与城市供水总量1%的复合增长率相比,污水处理能力增长迅速。

图5:

2001-2010年城市污处理能力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统计,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亿吨。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380亿吨。

自2001年以来,废水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

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工业废水排放量。

图6:

2001-201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情况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图7:

2010年各地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数据来源:

环境保护部

从上图可看出,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污水处理率相对较高,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平均约为77.5%;欠发达地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较低,污水处理率低于60%的地区有甘肃、吉林、黑龙江、海南、新疆、青海、广西等地。

从目前情况来看,要达到国办发〔2012〕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文件中确定的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还有一定差距。

表2:

“十二五”时期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主要指标

指标

2010年

2015年

新增

污水处理率(%)

设市城市

77.5

85

7.5

其中:

36个重点城市

100

地级市

85

县级市

70

县城

60.1

70

9.9

建制镇

<20

30

>10

污泥无害化处置率(%)

设市城市

<25

70

 其中:

36个重点城市

80

县城

30

建制镇

30

再生水利用率(%)

<10

15

>5

管网规模(万公里)

16.6

32.5

15.9

污水处理规模(万立方米/日)

12476

20805

4569

升级改造规模(万立方米/日)

2611

污泥处理处置规模(万吨/年)

518

再生水规模(万立方米/日)

1210

3885

2675

资料来源:

国办发〔2012〕24号文件

3、再生水利用处于导入期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一些缺水城市的再生水资源得到了较快的推广利用,例如北京、天津、青岛等,再生水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循环用水以及城市景观等。

但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再生水利用才刚刚起步,甚至还没有启动,我国城市再生水资源还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有待加大力度去开发利用。

到2010年末,在生水的利用率<10%,“十二五”末计划要达到15%。

二、水务子行业分析研究

(一)原水生产行业

原水即从自天然水体或蓄水水体,如河流、湖泊、池塘或地下蓄水层等,获得用作供水水源的水;或者指流入水处理厂的第一个处理单元的水。

原水行业通常的运营模式是通过建设水库等蓄水设施将天然的水资源开发储存起来,并通过管网将其输送到自来水厂,同时收取相应的费用。

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南方地区,由于原水的取得相对简单容易,许多自来水企业直接在河流或湖泊中就近取水。

而在水资源匮乏地区或水资源需求较大的大型城市,需要单独开发规模庞大的原水系统以满足人民的用水需求。

原水项目的开发往往成本巨大,如中国目前最大的原水工程为南水北调工程,整个工程预计耗资5000亿人民币。

由于水的公共品属性,原水项目很少考虑盈利,通常由政府财政支持建设与运营,上市公司较少涉及其中。

目前A/H市场只有粤海投资(270.hk)一家公司经营东莞到香港、深圳的原水业务。

另外2011年建成的上海的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便是上海市重点民生工程和实事工程,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包括青草沙水库及取输水泵闸、长江原水输水隧道、陆域输水管线及增压泵站等三大主体工程,工程总投资达到170亿元。

图8:

原水行业运营模式示意图

(二)自来水生产及供水行业

1、概述

自来水是指将原水通过自来水处理厂沉淀、净化、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的处理后生产出来的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卫生标准》处理后,用机泵通过输配水管道供给最终用户生活、生产、使用的水。

自来水生产的工艺流程复杂,处理过程如下:

(1)把原水从江河、湖泊中抽取到水厂(不同的地区它的取水口是不同的,水源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饮水质量);

(2)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入库(清水库),再由送水泵高压输入自来水管道;(3)分流到用户龙头。

整个过程要经过多次水质化验,有的地方还要经过二次加压、二次消毒才能进入终端用户。

自来水消毒大都采用氯化法,公共给水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水传播疾病,这种方法推广到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了,具有较完善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具有消毒效果好,费用较低,几乎没有有害物质的优点。

现阶段,消毒剂除氯气外,还有二氧化氯、臭氧,采用代用消毒剂可降低有害物质的生成量,同时提高处理效率。

世界上安全的自来水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不过这种方法的处理费用太昂贵,而且经过臭氧处理过的水,它的保留时间是有限的,至于能保留多长时间,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

所以只有少数的发达国家才使用这种处理方法。

表3:

近十年全国城市自来水供水用水情况汇总表

年份

供水综合生产能力

(万立方米/日)

供水管道长度

(公里)

供水量(万立方米)

用水人口

(万人)

人均日生

活用水量

(升)

#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

2010

27601.5

539778

5078745

2387525

1952534

38156.7

171.4

2009

27046.8

510399

4967467

2334082

1910206

36214.2

176.6

2008

26604.1

480084

5000762

2282030

1776630

35086.7

178.2

2007

25708.4

447229

5019488

2263676

1828530

34766.48

178.4

2006

26961.6

430397

5404794

2220313

2526259

32303.1

188.3

2005

24719.8

379332.1

5020601

2437374

2098008

32723.4

204.1

2004

24753.0

358410.5

4902755

2334625

2113633

30339.7

210.8

2003

23967.1

333288.8

4752548

2246665

2069345

29124.5

210.9

2002

23546

312605

4664574

2131919

2085609

27420

213

2001

22900

289338

4661194

1447636

2209878

25833

216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图9:

供水行业的运营模式

2、供水综合生产能力

供水综合生产能力是指按供水设施取水、净化、送水、出厂输水干管中最薄弱环节的设计负荷确定的。

2010年全国城市的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27601.5万立方米/日。

在全国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中,自来水供水企业(简称公共供水)的综合生产能力居主导地位,并且稳步提高,而用水单位自行建设的供水设施(简称自建设施供水)的供水综合生产能力持续萎缩。

2010年,全国城市的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中,公共供水的综合生产能力占比例为72.7%,比“十一五”初期增长了6.0个百分点;与“十一五”初期相比,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自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减少了16.2%。

3、供水量

供水量是指供水企业(单位)的水厂供出的全部水量,包括漏损水量和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收费水量及未收费水量。

2010年全国城市的供水量为507亿立方米,其中公共供水的供水量居主导地位,占城市总供水量的80.6%。

“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年供水量逐年上升,与“十一五”初期相比,2010年城市公共供水的供水量分别增长了6.7%。

表4:

2010年全国供水量构成表(含城市、县城、建制镇)

供水量(单位:

亿立方米)

总供水量

公共供水

自建设施供水

全国

713.94

按行政建制划分

城市

507.87

409.54

98.33

县城

92.57

75.49

17.08

建制镇

113.5

按区域划分

东部地区

408.60

中部地区

175.61

西部地区

129.73

数据来源:

《中国城镇供水状况公报2006-2010》

4、用水量

用水量是指水厂将水供出厂外后,各类用户实际使用到的水量,包括收费水量和未收费供水量。

用水量按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其他用水三类统计。

生产用水包括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农林牧渔业等单位的用水;生活用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部队营区及公共设施服务、社会服务业、旅馆餐饮等公共服务业单位用水和居民家庭用水;其他用水包括消防及除生产及生活用水范围以外的各种特殊用水。

2010年全国总用水量为635.2亿立方米。

其中城市用水量445.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1%),其中生产用水占40.2%,生活用水占53.6%,其他用水占6.2%;

表5:

2010年全国城镇用水量构成表(含城市、县城、建制镇)

用水量(单位:

亿立方米)

总用水量

生产用水

生活用水

其他

全国

635.2

265.9

337.8

31.5

按行政建制划分

城市

445.1

178.9

238.8

27.4

县城

84.4

29.1

51.2

4.1

建制镇

105.7

57.9

47.8

按区域划分

东部地区

363.7

162.1

182.0

19.6

中部地区

154.1

62.2

85.4

6.5

西部地区

117.4

41.6

70.4

5.4

数据来源:

《中国城镇供水状况公报2006-2010》

5、供水管道

供水管道长度是指从水厂送水泵至用水户总表之间管道的长度。

1999年,中国的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就已经基本够用,但由于供水管网建设滞后,用水普及率只有63.5%。

从2001年开始,我国开始加大供水管网建设力度。

10年间,城市供水管网长度从1999年的23.8万公里增加到了2011年的53.9万公里(不包含县城和建制镇的供水管道)。

与“十一五”初期相比,城市的供水管道长度增长了25.3%。

在城市的供水管道中,绝大多数是公共供水管道,公共供水管道的长度占91.7%。

随着我国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快速发展,城市用水人口与用水普及率快速上升。

到2011年,全国城市用水普及率超过95%,用水总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城市供水行业已经能满足城市生活与生产用水的需要。

6、用水人口

用水人口是指城镇供水设施供给居民家庭用水的服务人口,包括农业用水人口、非农业用水人口。

2010年,全国城镇用水人口6.3亿人,其中城市用水人口3.8亿人,占总用水人口的60.3%;与“十一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