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46062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3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3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3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3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23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3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docx

23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

《马说》复习课教学设计   (2课时)

复习目标:

1、积累韩愈及“说”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

字音、字形、通假字;词:

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

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复习方法:

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

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中的《杂说》,作者:

     ,字:

       ,河南河阳人,      代        家,“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你还学过         写的《     》。

答案:

韩愈文选韩愈退之唐文学周敦颐爱莲说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祗辱于(     )骈(     )死于槽lì(     )之间     其真无马邪(     )

一食(     )或尽sù(     )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

答案:

zhǐpián枥yéshí粟dànsìsìxiàn

重点字词解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

3、一食或尽粟一石(     )(     )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5、安求其能千里也?

(     )

6、策之不以其道(     )(     )

7、食之不能尽其材(     )(   )

8、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9、执策而临之(     )(     )

10、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

11、故虽有名马(     )(     )

答案:

1、通“只”;2、两马并驾;喂牲口用的槽;3、吃;有时;4、尚且;同样;5、怎么;6、鞭打;方法;7、喂养;同“才”,才能;8、通晓;意思;9、马鞭;面对;10、难道,表反问语气;恐怕;表推测语气;11、所以;即使;

重点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答案:

1、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

3、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

4、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5、鞭打马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马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

6、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译为:

             

2、不能尽其材                       通       ,译为:

               

3、其真无马邪                       通       ,译为:

                 

4、才美不外见                        通       ,译为:

                 

答案:

1、“食”同“饲”,sì   喂。

2、“材”同“才”,cái        才能。

3、“见”同“现”,xiàn       表现,显现。

4、“邪”同“耶”,yé         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食之不能尽其材

2、策之不以其道

3、食不饱,力不足

答案:

1、尽: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2、策:

名词作动词,译为:

用鞭子打

3、食:

名词作动词,译为:

一词多义

1、故:

故虽有名马(     )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称:

不以千里称也(    )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伤仲永》

3、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

4、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     )

            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或以为死(    )《陈涉世家》

5、策: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

6、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    )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意: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目似瞑,意暇甚(    )《狼》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宾客意少舒(    )《口技》

8、且: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9、道:

策之不以其道(   )

              会天大雨,道不通(   )《陈涉世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0、其:

策之不以其道(    )   其真无马邪?

(     )

               其真不知马也(     )    其如土石何?

(     )

11、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何陋之有(     )《陋室铭》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答案:

1、所以;特意;原因;旧、原来

2、著称;相称、相当;

3、吃;通“饲”,喂养

4、有时;或许;有人;

5、用鞭子打;马鞭;记录;

6、怎么;安稳;

7、意思;情趣;神情;内容;心情;

8、况且;将近;况且;

9、方法;道路;仁政;

10、代词,千里马;难道,表反问语气;恐怕,表推测语气;用在“如

----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11、代词,千里马;无意义,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动词,到

古今异义词

1、是马也

2、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案:

1、是:

古义:

代词,这;今义:

判断性动词,是;

2、安:

古义:

怎么;今义:

安稳

文言句式

1、判断句式:

不以千里称也。

是马也。

译为:

不因日行千里而著称。

这马。

2、定语后置句式:

马之千里者=千里之马者。

译为:

日行千里的马。

理解性默写

1、本文论述的中心是: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3、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4、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写千里马痛苦遭遇的句子是:

                                                          

答案: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其真不知马也。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

2、写法: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

伯乐:

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

喻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

喻不重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四)中考链接

(2009年)黑龙江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

“卿得良马否?

”飞曰: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

”帝称善,曰:

“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

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

备上鞍甲。

③褫(chǐ):

脱去,卸下。

④秣:

喂食。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3分)

答:

                                                                                                                     

                                       

答案:

1、D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2、B“以”都是“按照”的意思。

A项,在/项。

C项,的/助词。

D项,它/表反问语气。

3、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4、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5、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

/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009年)沈阳市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3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或:

        

(2)等:

              (3)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其真无马邪?

3.下文选编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阅读后回答问题。

(12分)

威王二十四年,与魏王会田①于郊。

魏王问曰:

“王亦有宝乎?

”威王曰:

“无有。

”魏王曰:

“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②照车前后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万乘之国而无宝乎?

”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⑤十二诸侯皆来朝。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

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将以照千里,岂特⑥十二乘哉!

”魏惠王惭,不怿⑦而去。

【注释】①田:

打猎。

后写作“畋(tián)”。

②经寸之珠:

直径一寸的大明珠。

③乘:

车,兵车。

包括一车四马。

④檀(tán)子:

人名。

下文“朌(bān)子”“黔夫”“种首”均为人名。

⑤泗上:

泗水之滨。

⑥特:

仅,只。

⑦怿(yì):

高兴、快乐。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若寡人国小也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B.使守南城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则道不拾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

②魏惠王惭,不怿而去。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4)选文中威王和魏王对“宝”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3分)

答案:

1.

(1)有时

(2)等同,一样(3)同“才”,才华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3.

(1)C

   

(2)①我所认为的宝物,和大王的明珠不一样。

②魏王十分惭愧,不高兴地离开了。

   (3)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4)魏王:

宝物,或答宝珠、有宝珠的车亦可;威王:

人才,或答贤臣(答全具体人名亦可)

【参考译文】

二十四年,齐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

魏王问道:

“大王也有宝物吗?

”威王说:

“没有。

”魏王说:

“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

”威王说:

“寡人当作宝物的与大王不同。

我有个大臣叫檀子的,派他镇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

我有个大臣叫盼子的,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

我有个官吏叫黔夫的,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他的有七千多家。

我有个大臣叫种首的,派他戒备盗贼,结果就道不拾遗。

这些都将光照千里,岂只是十二辆车呢!

”魏惠王心中惭愧,败兴离去。

(2009年)巴彦淖尔市

阅读《马说》,完成1—3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学而时习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委而去之

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4.翻译(6分)

①执策而临之

【译句】                                                       

②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译句】                                                       

答案:

1、B2、D3、D4、(6分).①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2分,重点词为“策”“临”)②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007年)广东省汕头市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9至11题。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2.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

(4分)

答:

                                           

3.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答案:

1、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伯乐更重要。

(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

(或者:

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

)(2分)

3、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

(或:

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

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2006年)曲靖市

(一)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不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

      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

“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

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

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

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

①大长者子:

富商人家的儿子。

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

水流湍急的地方。

③捉:

驾驶。

④住:

停止。

⑤唱言:

高声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虽有千里之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

2、翻译下列句子。

(3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

(2分)

                                                    

4、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

谈谈你的理解。

(2分)

5、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

(3分)

                                                 

答案:

(一)1、

(1)即使

(2)等同(3)擅长(4)都

2、

(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3、①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是害人又害已。

②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

4、不矛盾。

①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②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答出一点给1分)

5、×××:

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

(2006年)成都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马说

                                韩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