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备课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6056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备课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备课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备课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备课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备课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备课资料.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备课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备课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备课资料.docx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1章第3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备课资料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课标解读

1.通过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2.结合图表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材料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沙特阿拉伯是一个气候极端干旱的无流国、过去的农业生产规模很小,需大量进口农产品,但现在它是世界第六、海湾地区最大的小麦出口国,由此事实材料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①看教材P17~19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环境承载力”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19~21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人口合理容量”并完成[思考交流]2。

建议方式:

同学之间可讨论交流。

→步骤3: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3、4、5的设问逐次进行。

→步骤4:

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17图1-3-1的解读和[思考解答],讲解研析知“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总结[易误警示]。

→步骤5:

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4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6:

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

→步骤8:

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5、6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

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3.学会从影响因素、大小、对人类的意义等方面对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进行区别。

4.通过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重点)

环境承载力

1.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又称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

主要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

3.估算

(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

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

一般方法:

―→

(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

1.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是一成不变的吗?

为什么?

【提示】 不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可以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发挥生产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扩大资源利用的领域和范围,使自然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如果其地域开放程度高,经济、技术力量强,利用的外部资源多,也可以大大提高其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

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影响因素

因素

影响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

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

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

科技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的开放程度

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降低

4.特性:

具有相对性。

5.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

2.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是依靠什么条件提高本国人口合理容量的?

【提示】 依靠岛国的位置、众多的良港,进口资源能源,出口产品,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社会生产力。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环境容量的区别

【问题导思】 

材料 下图为人们对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的几种看法。

不同人群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对于“地球到底能承载多少人口”不同的人群结论为何差异如此巨大?

【提示】 不同人群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采用的估算方法和依据(不同的资源)各异,得出的结论自然存在很大差异。

2.地球的环境承载力是否就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提示】 不是。

因为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不同时期,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数量不同,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也不同。

3.我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环境承载力有何影响?

【提示】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调入区的资源紧缺问题,有利于缓解人口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在保证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从某种意义上讲,扩大了环境承载力。

4.《中国人口与环境》一书中指出:

“按照中国的国情,中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数量为16亿左右。

”如何评价、理解其中的7亿与16亿的区别?

 【提示】 这里所说的最适宜人口指的是人口合理容量,而最大人口数量指的是环境承载力,我国适度人口为7亿左右,而环境承载力为16亿左右。

适度人口是理想的人口规模,与环境承载力含义不同;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适度人口要小于该国或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都体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这种认识正确吗?

为什么?

【提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人口合理容量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还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难以体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限制因素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自然、经济、社会

体现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续表  

估算标准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

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

共同点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某一具体时期,在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但不是固定值。

如果一个区域的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逐步提高,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增加。

如果人口过快增长,区域供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也随之下降。

 (2013·枣庄高一检测)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

(1)~(3)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

A.8000       B.10000

C.6000D.4500

(2)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与中国的环境承载力(用c表示)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cB.c<b<a

C.b<a<cD.a<c<b

(3)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

【思路点拨】 从材料“木桶效应”中可知环境承载力取决于短木板,再根据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的知识即可解答问题。

【解析】 第

(1)题,环境承载力是“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即以所能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的那类要素为评估依据。

(2)题,我国21世纪初的人口数量在13亿左右,其数量已超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但又低于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第(3)题,内蒙古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缺乏,成为限制其人口容量的因素。

【答案】 

(1)D 

(2)C (3)D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问题导思】 

1.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以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至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

试分析乾隆年间的中国是否能养活今天的13亿多人口,为什么?

【提示】 不能。

因为乾隆年间资源种类和数量比现在少(粮食产量低),科技水平低,对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2.相同的土地面积,人口合理容量是否相同?

【提示】 不一定相同。

人口合理容量除受土地面积的影响以外,还要受资源、环境以及科学技术水平与消费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地区,资源、环境、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不相同,人口合理容量也不相同。

因素

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

正相关

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较好,自然资源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也就越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正相关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

科技水平

正相关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的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降低

消费水平

负相关

人们对较高生活质量的追求,会使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完成

(1)~

(2)题。

气候区

人口合理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1)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      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2)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思路点拨】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与人口密集区等知识的掌握。

【解析】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较多,表中反映的是自然因素中的气候资源,对比表中的数据和现实中人口的分布状况可知,人口密度较小的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

【答案】 

(1)B 

(2)D

[图表展示]

教材P17图1-3-1计算机模拟的未来趋势

[解图精要]

1.把握人口、资源、环境几条曲线的相关变化。

2.罗马俱乐部对未来的预测是悲观的,未来生活质量是下降的。

[图表应用]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完成

(1)~

(2)题。

(1)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坏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解析】 第

(1)题,环境承载力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抚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

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但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程度,人口数量都不可能超越环境承载力。

(2)题,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不超过环境承载力,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地发展下去;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使环境承载力变小。

【答案】 

(1)C 

(2)A

教材第18页思考

 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对耕地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如果耕地资源继续减少,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1.有关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承载力差别不大

C.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解析】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不同时期是不同的,其中土地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答案】 D

2.(2013·天津高一检测)为了简便,在估算环境承载力时,主要依据的指标是(  )

A.粮食产量     B.气候资源

C.能源资源D.生物资源

【解析】 由于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所以可根据农业生产提供的粮食或其他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对环境承载力进行估算。

【答案】 A

(2013·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

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

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D.开放程度

4.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D.教育需求

【解析】 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白于山区干旱缺水,水质差,可见影响其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

第4题,此次人口迁移属于环境移民,由于政府的支持才得以进行。

【答案】 3.A 4.C

读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完成下题。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之内

5.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见,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答案】 C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端,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自东北向西南呈弧状延伸。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

国土狭小,资源贫乏。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活动频繁,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

日本人口密度:

324人/km2,是中国人口密度的2倍。

材料二 2011年3月11日13时45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引发海啸及伤亡。

(1)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估计环境承载力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承载力也高

C.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承载力产生影响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承载力

(2)日本是典型的“地窄人稠”的国家,其环境人口容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D.社会稳定程度

(3)为什么日本人口密度是中国的2倍,但生活水平却比中国高?

(4)简要分析此次大地震对日本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解析】 考查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物质、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

日本有亚洲一流的教育体系,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日本凭借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着一席之地,通过进口原料,出口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来创造收入。

日本地域开放性高,从日本进口资源的角度考虑环境人口容量高的原因。

日本大地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降低了环境承载力。

【答案】 

(1)C

(2)B

(3)日本地域开放性高,依靠进口资源,不破坏本国生态;提高科技,节约资源;提高环境保护力度等间接提高环境承载力。

(4)大地震及其引发的大范围次生灾害对日本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主要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和污染,降低了日本的环境承载力。

一、选择题

1.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

A.人口数量       B.人口素质

C.人口年龄结构D.人口性别比例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由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可知,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答案】 A

2.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建立在对物质的无限需求基础上

C.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

D.环境承载力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

【解析】 环境承载力反映的是最大人口数量,是一个警戒值,而人口合理容量反映的是适宜人口数量,所以环境承载力大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之间达到一种最佳的协调。

【答案】 C

3.根据广州有关规划,到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1500万以内。

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与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解析】 “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即人口合理容量,它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答案】 B

4.(2013·济南高一检测)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不少地区甚至低于1人/km2;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度大于600人/km2。

造成上述人口分布如此悬殊的原因是因为西部地区(  )

A.地域广大

B.水资源严重不足

C.缺乏资金、技术,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D.交通闭塞,联络不便

【解析】 西部与东部地区人口密度的差异,也是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是水资源的差异。

【答案】 B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5~7题。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

最大人口密度(人/km2)

长江中下游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5.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6.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7.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第5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

第6题,导致西藏人口合理容量减小的因素要联系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等考虑。

第7题,针对该地的实际,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应有加强其地域开放程度,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等。

【答案】 5.D 6.A 7.C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

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

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8~9题。

8.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9.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解析】 第8题,从材料中可知从清朝到今天的中国养活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现了更多的资源,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9题,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是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参考依据,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

【答案】 8.C 9.C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若要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关于我国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人口已超出了环境承载力

B.我国环境承载力约为10亿人之内

C.10亿人之内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D.我国的环境承载力会随着科技发展无限扩大

11.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科技水平 ②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④提高对资源的管理水平 ⑤接纳海外移民⑥鼓励向国外移民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②④D.②④⑥

【解析】 第10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约为16亿,10亿之内为我国人口的合理容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但不能无限地扩大。

第11题,依据我国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应该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答案】 10.C 11.C

12.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明确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然后逐项分析如下:

选项

具体分析

A

青藏地区因生态环境脆弱,不宜盲目扩展耕地

B

科技水平提高能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