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学园林工程复习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5995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5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大学园林工程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完整版大学园林工程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完整版大学园林工程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完整版大学园林工程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完整版大学园林工程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大学园林工程复习资料整理.docx

《完整版大学园林工程复习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大学园林工程复习资料整理.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大学园林工程复习资料整理.docx

完整版大学园林工程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绪论

园林的概念

狭义的园林:

在一定土地范围内以观赏植物、园林建筑、园路、山石、水体等组成要素,运用艺术法则和园林工程技术手段构成一个供人们休息、游览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

如:

古典园林、综合性园林、专类性公园和风景名胜区。

广义的园林:

统称绿地,也称园林绿地。

包括狭义的园林,也包括城市街道绿化和工厂、单位、居住区、学校的绿化地及其他林地。

 

园林工程的概念:

工: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执技艺以成器物”的行业称为“工”;

程:

把“物之准”称为“程".“程”还含有期限和进程、过程的含义;

工程:

“工程”可理解为工艺过程。

园林工程:

指将设计的园林图纸建造成为园林的过程。

 

园林工程的内容:

园林工程的内容主要有:

1、土方工程*

主要依据竖向设计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及土方施工、塑造、整理园林建设场地。

重点:

土方工程量计算、土方施工

难点:

土方工程量计算

2、园林给排水工程

主要是园林给水工程、园林排水工程。

3、水景工程*

包括小型水闸、驳岸、护坡和水池工程、喷泉等。

重点:

驳岸、护坡和水池工程、喷泉等.

难点:

水池工程、水池池底和池壁的结构.

“园无山则平,园无水则板”

水有四种基本表现形式:

一曰流水,其有急缓、深浅之分;

二为落水,水由高处下落则有线落、布落、挂落、条落等,可潺潺细流,悠然而落,亦可奔腾磅礴,气势恢弘;

三是静水,平和宁静,清澈见底;

四则为压力水,喷、涌、溢泉、间歇水等表现一种动态美.

用水造景,动静相补,声色相衬,虚实相映,层次丰富,得水以后,古树、亭榭、山石形影相依,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魅力。

水池、溪涧、河湖、瀑布、喷泉等水体往往又给人以静中有动、寂中有声、以小胜多、发人联想的强感染力。

4、园路工程*

着重在园路的线形设计、园内的铺装、园路的施工等。

重点:

园路的线形设计、园路平曲线及竖曲线的选择、园林中园路绿化设计要点、无障碍设计的设计要点、园路的施工等。

难点:

园路平曲线及竖曲线的选择、园林中园路绿化设计要点。

5、假山工程

包括假山的材料和采运方法、置石与假山布置、假山结构设施以及塑山等。

重点和难点:

塑山

(1)假山

6、绿化工程

包括乔灌木种植工程、大树移植、花坛绿化和立体绿化等。

7、园林工程养护

三、我国在园林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

1、土石方面的成就

2、理水方面的成就

3、园林铺底方面的成就

4、理论成就

扬州个园中心景点

“壶天自春”

一勺则江湖万顷,一拳则太华千寻

3、园林铺地方面的成就

江南私家园林的花街铺地

4、理论成就

《园冶》

四、学习园林工程的要求

1、多看多问多游

2、经常到施工现场实习

3、多去各种建材市场了解

4、随身携带测量尺

第二章

第一节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

一、园林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designofelevation、verticaldesign)是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布置和处理。

●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就是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如何创造高低变化和协调统一的设计。

●地貌(topographicfeature):

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如高山、深谷和平原等。

二、园林竖向设计的内容

(一)地形设计

●几个地形设计的概念:

地貌(topographicfeature):

地物(culture):

是指地表面上分布的固定的物体,可以分为自然地物与人工地物两类。

如房屋、道路、森林、湖泊等.

地形(topography):

地物和地貌合称为地形。

●地形设计主要要解决的任务:

★地形骨架的“塑造”,

★山水布局,

★地貌小品的设置,

★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坡度的控制和高程关系等.

1、山的竖向设计

(1)山的分类

a.主景山

b。

背景山

c。

配景山

d.障景山

(3)山的高度

a.空间限制

b。

土壤安息角限制

土壤安息角:

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

稳定后,将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坡度一致

的上体表面,此表面即称为土壤的自然倾

斜面。

自然倾斜面和地平面的夹角,称为

土壤的自然倾斜角,即安息角,以ɑ表示。

(4)山的组成

山顶、山腰、山脚(山麓)

峰、峦、洞、壑、岭、涧、悬崖峭壁等。

●山景景物类型简介

★峰——尖的山顶称峰.

★峦——圆的山顶称峦。

★溶洞——石灰岩山质,长期被水蚀所形成的洞。

内有石灰岩钟、乳石和石笋等。

★洞府—-有水的岩穴称洞,无水者为府.

●山景景物类型简介

★壑-—坑谷、深沟。

通路者为谷,不通路者为壑。

★岭-—长条形的山顶。

★悬崖-—高尔陡的山边、石壁。

★峭壁-—像墙壁一样陡立的山崖。

(5)山体的竖向设计法则

胸有丘壑,方许做山

未山先麓,地梦嶙增

主次分明,组合有致

延伸变化,莫生两翼

左急右缓,收放自如

前喧后寂,幽旷两宜

面面观,步步移

三远:

★高远:

低山望高山,前山望后山

★深远:

从近山望远山,地形起伏

★平远:

视线不受阻,平视见远

(6)山体竖向设计的表达方法——等高线法

单位:

米(一般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水体的竖向设计

(1)水体竖向设计的前提条件

A、地质情况调查

a。

地下水情况、深浅

b。

是否有透水层

c。

是否含草炭、泥炭

B、水源调查

a.天然河、湖水

b.地下水

c.泉水

d.自来水

(2)水体竖向设计的要求

A。

深度要求:

★划船:

大于60cm

★游泳:

60%面积水深小于1。

4米

★戏水、溅水:

30-80cm

★养鱼池:

大于1。

5米(北方)3米以下

B。

水体平面形状要求

★面积大:

以聚为主

★面积小:

以散为主

(3)水体竖向设计的表达方法

★水面的界限常以常水位线来确定

★常水位线:

水体平面的平均值,即水陆的交接线

★水岸线要求:

自然灵活,迂回曲折,隐约迷离,不可穷其源

3、平地与缓坡

★平地:

5‰—-3%缓坡:

1%--7%

★微地形较好的坡度:

8%——20%

★坡度大于15%,必须设台阶,极限坡度为40%

注意:

★小于1%的坡度:

地面易积水,不适宜使用。

★1%————-5%的坡度:

地形排水较理想,适宜安排停车场、运动场。

★5%-————10%的坡度:

具有起伏感,适宜安排缓坡处理。

(二)园路、广场的设计

主要确定纵向坡度及变坡点高程。

(三)建筑和其他园林小品

建筑和其他园林小品(如纪念碑,雕塑等)应标出其他地坪标高及其与周围环境的高程关系,大比例图纸建筑应标注各角点标高。

(四)植物种植在高程上的要求

(五)排水设计

一般规定无铺装地面的最小排水坡度1%,而铺装地面为大于0.5%,但只是参考限值,具体设计还要根据土壤性质和汇水区的大小、植被情况等因素而定。

(六)管道综合

四、竖向设计的方法

(一)等高线法

1、等高线的概念

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象面,与

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2、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叫等高距。

在一张图上,基本等高距是一个常数.

3、等高线平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水平距离叫等高线平距。

等高线平距的性质:

地势越陡,平距愈小,等高线愈稠密。

反之,平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地势愈平缓.等高线平距处处相等,则地面坡度均匀一致。

等高线平距常用d来表示.

4、示坡线:

垂直于等高线用于指示坡度下降方向的短线。

5、等高线的分类:

⑴首曲线:

按照测图前选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称为首曲线。

⑵计曲线:

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描绘的等高线称为

计曲线。

计曲线一般都注记高程.计曲线多的地方,一般不需

要示坡线。

⑶间曲线:

按1/2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

⑷助曲线:

按1/4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称为助曲线.

首曲线与计曲线是地形图中表示地貌必须描绘的曲线,

而间曲线、助曲线根据需要来确定是否描绘.

6、等高线的特性:

⑴等高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

但高程相等的点不一定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⑵闭合性: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本图幅内不能闭合,则在相邻图幅内闭合,绘制等高线时,除遇到建筑物、陡崖、图廓边等中断外,一般不能中断。

⑶非交性:

除悬崖外,等高线不能相交。

⑷正交性:

山脊和山谷处等高线与山谷线和山脊线正交。

⑸密陡稀缓性:

同一幅图内,等高线越密表示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表示地面坡度越缓。

7、几种典型地貌的表示方法

⑴山头:

山头的等高线呈环网状。

⑵鞍部:

位于两个山头之间又是两个山谷的对顶处。

⑶山脊线:

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

⑷山谷线:

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

⑸特殊地貌:

必须用图示中规定的符号来表示。

测图时,只要测出其轮廓位置或走向,绘出相应符号即可。

8、坡度公式

i=h/L=tgɑ

i—--—边坡坡度(%)

h——-—高度(米)

L-—--水平间距(米)

9、用设计等高线进行竖向设计

(1)陡坡变缓坡或缓坡改陡坡

(2)平垫沟谷

(3)削平山脊

(4)平整场地

(五)道路的设计等高线

(二)断面法

(三)模型法

竖向设计图纸的绘制

(一)根据用地范围的大小和图样复杂程度,选定适宜的绘图比例,对同一个工程而言,一般采用与总规划设计图相同的比例。

(二)确定合适的图幅,合理布置图面

应考虑图形、文字说明、标题栏等所占用的图纸空间,合理布局。

(三)确定定位轴线,或绘制直角坐标网

在一端绘制8mm直径的细实线圆,并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编号.

(四)根据地形设计选定合适的等高距,并绘制等高线

1.等高距

等高距可根据地形的变化而确定,可为整数,也可为小数.现代园林不提倡大面积的挖湖堆山.因此,所作的地形设计一般都为微地形,所以在不说明的情况下等高距均默认为1m.

2.等高线

在竖向设计中等高线用细实线绘制,原地形等高线用虚实线绘制。

(五)绘制出其他造园要素的平面位置

1.园林建筑及小品

按比例采用中实线绘制,并且只绘制其外轮廓线。

2.水体

驳岸线用特粗线绘制,湖底为缓坡时,用细实线绘出湖底等高线.湖底为平底时应在水面上将湖底的高程标出。

如图4—6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湖底的标高为-0.80m。

3.山石、道路、广场

山石外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广场、道路用细实线绘制.对于假山要求标注出最高点的高程,如图4—6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园中西北角六角亭所在处的假山最高点的高程为2.40m,另外,其他各处的假山也均有标注。

4.为使图面清晰可见,在竖向设计图纸中通常不绘制园林植物。

(六)标注排水方向、尺寸,注写标高

1.排水方向的标注

排水方向用单箭头表示。

雨水的排除一般采取就近排入园中水体,或排出园外的方法.

2.等高线的标注

等高线上应注写高程,高程数字处等高线应断开,高程数字的字头应朝向山头,数字应排列整齐.一般以平整地面高程定为±0.00,高于地面为正,数字前“+"可省略;低于地面0。

00为负,数字前应注写“一’号。

高程的单位为“米",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建筑物、山石、道路、水体等的高程标注

(1)建筑物应标注室内地坪标高,并用箭头指向所在位置.

(2)山石用标高符号标注最高部位的标高。

(3)道路其高程一般标注于交汇、转向、变坡处。

标注位置以圆点表示,圆点上方标注高程数字。

(4)水体当湖底为缓坡时,标注于湖底等高线的断开处;当湖底为平面时,用标高符号标注湖底高程,标高符号下面应加画短横线和45度斜线表示湖底。

(七)注写设计说明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注写设计意图,说明施工的技术要求及做法等,或附设计说明书.

(八)画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注写标题栏

指北针用细实线,圆的直径为24mm,指针尾部的宽度宜为3mm.需用较大直径绘制指北针时,指针尾部的宽度为直径的1/8。

另外,根据表达需要,在重点区域、坡度变化复杂的地段,还应绘出剖面图或断面图,以表示各关键部位的标高及施工方法和要求.

地形剖面图的作用

帮助我们直观的了解和判断已知方向某一区间的地势起情况。

帮助我们了解野外考察时观测点的通视情况。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出需要了解的区间并绘出两端点,绘出剖面线,如AB.

(2)规定剖面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为了突出地势陡缓情况,通常选取的垂直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大5—20倍.

(3)在图纸上绘出一条水平线,如图3的MN,在等高线地图剖面线上量出ac、cd、de…各段的距离,按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将量得的各段距离转到MN线上,得a’、b'、c’、d’…各点,

通过各点作垂线,垂线长度是按各点的高程依垂直比例尺计算出来的,将垂线各端点a"、b”、c”、d”、e”、f”…等连成平滑的曲线,即为剖面图。

1、园林用地竖向设计概念、任务、内容。

2。

竖向设计图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第二节土方工程量计算

一、估算法—-—体积公式法

体积公式法即把地形近似的假定为锥体、棱台、球缺、圆台等几何体,利用立体几何公式计算土方量。

实例

齐齐哈尔明月岛湖体填方的计算。

设计湖岸:

1:

m=3,湖岸周长305米,湖底垫高0.5米,求填方量。

二、断面法

断面法是以一组等距(或不等距)的互相平行的截面将拟计算的地块、地形单体(如山、溪涧、池、岛等)和土方工程(如堤、沟渠、路堑、路槽等)分截成“段”。

分别计算这些段的体积,再将各段体积累加,来求得该计算对象的总土方量。

1、垂直断面法

(1)适用范围

此法适用于带状地形单体或土方工程的土方量计算.

(2)计算公式

在S1和S2的面积相差较大或两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大于50M时,计算的结果误差较大,遇上述情况,可改用以下公式运算:

V=(S1+S2+4S0)/6

式中:

S0中间断面面积

常用断面(S1、S2)面积计算:

F=h(b+nh)

F=h[b+h(m+n)/2]

F=b(h1+h2)/2+(m+n)h1h2/2

F=h1(a1+a2)/2+h2(a2+a3)/2+…+h4(a4+a5)/2

F=a(h0+2h+h6)/2

h=h1+h2+h3+h4+h5

S0的面积求法:

用求棱台中截面面积公式:

2、水平断面法(等高面法)

等高面法是沿等高线取断面,等高距即为二相邻断面的高。

(1)适用范围

a.自然山水地形土方量计算

b.局部平整场地土方计算

(2)计算公式

第二节土方工程量计算

三、方格网法

1、适用范围

最适用于平整场地。

停车场、集散广场、体育场、露天演出场

2、工作程序

作方格网(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园林中一般用20—40m)、求出各角点的原地形标高、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求得施工标高、土方计算

(一)作方格网并求原地形标高

土方工程的计算方法:

1。

估算法

2。

断面法

3.方格网法

第三节土壤的分类和特性

一、土壤的分类

1、土壤按容重分类

松土、半坚土、坚土

2、土壤按粒径分类

(1)砾石:

颗粒直径大于2mm

(2)沙土:

0。

00-2mm;最小者仍可见;具有沙的手感。

(3)淤泥:

0。

002—0.05mm;颗粒不可见但可感觉;滑而不糙。

(4)黏土:

小于0。

002mm;滑而呈粉状;干燥时为硬块,潮湿时塑而有黏性

二、土壤的特性

1.土壤的容重

单位体积内天然状态下的土壤重量,单位㎏/m3。

2.自然安息角

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将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坡度一致的上体表面,此表面即称为土壤的自然倾斜面。

自然倾斜面和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土壤的自然倾斜角,即安息角,以ɑ表示。

3.土壤含水量

土壤孔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比值。

4.土壤相对密实度

孔隙比是指土壤空隙的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的比值。

5.土壤可松性

土壤的可松性是指土壤经挖掘后,其原有紧密结构遭到破坏,土体松散而使体积增加的性质。

第四节土方施工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施工计划

(二)清理场地

(三)排水

(四)定点放线

(一)施工计划

(二)清理场地

1。

树木

2。

建筑物

3。

其他管线和异物

(三)排水

1。

地面水

2。

地下水

(四)定点放线

1.平整场地的放线

仪器:

标注:

2.自然地形的放线

(1)堆山

(2)挖湖

(3)开挖沟槽

二、土方施工

(一)挖——-—土方的挖掘

(二)运---土方的运输

(三)填---土方的填筑

(四)压--—土方的压实

(一)土方的挖掘

1.人力施工

2.机械施工

(二)土方的运输

(三)土方的填筑

1.大面积填方

分层

2.斜坡上填土

台阶状

3.土山填筑

以设计的山头及山脊走向为依据,并结合来土方向进行.

(四)土方的压实

1。

夯压工具

2。

压实方法

3.压实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土壤含水率对压实质量的影响

(2)压实顺序

第三章、

内容回顾

1、估算法

适用范围:

与某种几何体相似的土体.

2、断面法

(1)垂直断面法:

带状地形;两个公式的不同适用范围。

(2)水平断面法:

自然山水地形;公式。

3、方格网法工作程序

要求:

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园林给排水工程

主要内容:

园林用水分类

园林给水的特点

园林给水工程水源与水质

给水管网的布置与计算

喷灌系统的设计

 

园林排水的特点

地面排水

防治地表径流冲刷地面的措施

园林排水工程灌渠排水

排水管网附属构筑物

园林污水的处理

园林管线工程的综合

暗沟排水

第一节园林给水工程

市政工程给排水概念

1。

给水工程

从取水点到用水点所包括的一系列的工程设施即称为给水工程.

2.排水工程

从用水点到处理场之间的过程,包括收集、输送、处理污水或雨水的工程设施就称之为排水工程。

一、园林用水的分类及要求

(一)生活用水

(二)养护用水

(三)造景用水

(四)消防用水

二、园林中水源及水质

(一)地表水

(二)地下水

(三)自来水

三、园林给水的特点

(一)用水点较分散。

(二)由于用水点分布在起伏的地形上,高程变化大。

(三)水质可根据不同用途分别处理。

(四)用水高峰时间可以错开。

(五)饮用水的水质要求较高,以水质好的山泉最佳。

先做水质调查报告。

四、园林给水管网的布置及计算

(一)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及布线要点

1.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

1)树状管网

(1)布线特点

(2)适用范围

(3)优点

(4)缺点

(一)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

2)环状管网

(1)布线特点

(2)适用范围

(3)优点

(4)缺点

(一)给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形式

3)混合管网

2.布线要点

(二)管线布置的一般规定

1。

管道埋深

2。

阀门及消防栓

3。

管道材料的选择

(三)几个基本概念

1。

用水量标准

是国家根据我国各地区城镇的性质、生活水平和习惯、气候、房屋设备和生产性质等的不同情况而制定的用水数量标准,是进行给水管段计算的重要依据之一.通常用一年中用水最高的那一天的用水量来表示。

2.日变化系数和时变化系数

3、沿线流量、节点流量和管段计算流量

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步骤

须先求得各管段的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并以此进一步求得各管段的计算流量,

根据计算流量确定相应的管径

(1)沿线流量

(2)节点流量和管段流量

4。

经济流速

管道的流量就是管子的过流断面与流速的积。

此式可导出:

同一流量查表P74可得多个流速和管径组合。

什么是经济流速?

流速既不浪费管材、增大投资,又不致使水头损失过大,这一流速就叫做经济流速。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按经济流速的经验数值取用:

5。

水压力和水头损失

(1)水压力:

在给水管上任意点接上压力表所测得的读数即为该点的水压。

通常以kg/㎝2表示,又常以“水柱高度”表示。

水力学上又将水柱高度称为“水头".

1kPa=0。

01kg/㎝2=0.1mH2O。

(2)水头损失

也叫管道阻力就是水在管中流动时因管壁、管件等的摩擦阻力而使水压降低的现象.包括沿程水头损失hy和局部水头损失hj.

hy=i?

L

hy—-沿程水头损失(mH2O)

i——单位长度的水头损失值

L—-管段长度(m)

hj-—局部水头损失(mH2O),按相应沿程水头损失的一定百分比计取:

生活用水管网按25%—30%;生产按20%;消防按10%。

举例

例如:

有一长120m,管径为50mm的铸铁管,在通过水量为1。

5l/s时,求其管道阻力(水头损失)。

P74

hy=i?

L

五、树状管网的计算步骤

管网水力计算的目的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作为设计用水量

求出各段管线的直径和水头损失

复核

五、树状管网的计算步骤

1、收集分析有关的图纸、资料

2、布置管网

3、求公园中各用水点的用水量(设计秒流量Q)

4、确定各管段的管径

5、水头计算

6、干管的水力计算

 

3、求公园中各用水点的用水量(设计秒流量Q)

首先求某一用水点的最高日用水量Q

Qd=q×N(l/d或m3/d)

Qd——最大日用水量(l/d)

q——用水量标准

N—-游人数(服务对象数目)或用水设计的数目

然后,求该用水点的最高时用水量Qh

Qh=Qd/24×kh(l/h或m3/h)

最后,求设计秒流量q0

q0=Qh/3600(L/s)

4、确定各管段的管径

设计秒流量

管段的管径

考虑经济流速

流速和单位长度的水头损失

5、水头计算

计算配水点与引水点之间的地面高程差(m)

用水点所需的工作水头(mH2O)

引水点处所需的总水压(mH2O)

计算配水点与建筑物进水管之间的高差(m)

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之和(mH2O)

估算

H2+H3值的估算

可依建筑层数不同按下列规定采用:

6、复核

配水点的自由水头

用水点的总水压

设计合理

7、干管的水力计算

用水点用水量计算和确定各点引水管的管径

计算干管各节点的总流量

确定干管各管段的管径

对整个管网的总水头要求进行复核

(取管网中的最不利点指处在地势高、距离引水点远、用水量大或要求工作水头特别高的用水点)

8、其他

(1)若是从市政给水干管引水,则需进行H0与H的比较:

当H0大于H很多时,缩小管径,节省管网造价;

当H0小于H不很多时,扩大管径,降低升压费用。

(2)通过合理安排用水时间、降低用水高峰时的用水量,也能节约管材和投资。

作业

1、几个基本概念:

用水量标准;日变化系数;时变化系数;沿线流量;节点流量;管段流量;经济流速;水压力和水头损失

2、给水管网的布线要点、一般规定.

3、某公园电影院(三层楼房)图2—1—7,其设计接待能力为1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